【324906】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教室的座位3排2号用(3,2)表示,那么(2,3)表示( B )
A.3排2号 B.2排3号
C.2排3号或3排2号 D.以上都不是
2.(2021·三门峡期末)点M在第四象限,距离x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M的坐标为( C )
A.(2,-3) B.(-2,3) C.(3,-2) D.(-3,2)
3.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所示,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D )
A.(5,4) B.(4,5) C.(3,4) D.(4,3)
sup7() sup7() sup7()
4.如图是某中学的平面示意图,每个正方形格子的边长为1,如果校门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4),小明所在位置的坐标为(-6,-1),那么坐标(-4,3)在示意图中表示的是( C )
A.图书馆 B.教学楼 C.实验楼 D.食堂
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的面积是( C )
A.4 B.5.5 C.4.5 D.5
6.(2021·濮阳期中)如果P(a,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Q(a+b,ab)在( B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点A(3,-1),则点A到x轴的距离为3
B.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都相同
C.(-2,2)与(2,-2)表示两个不同的点
D.若点Q(a,b)在x轴上,则a=0
8.(2021·开封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A′,点A′恰好与原点重合,则点A的坐标为( B )
A.(-3,-2) B.(-3,2) C.(3,2) D.(3,-2)
9.已知点A(-1,0),B(2,0),在y轴上存在一点C,使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则点C的坐标为( D )
A.(0,4) B.(0,2)
C.(0,2)或(0,-2) D.(0,4)或(0,-4)
10.(2021·驻马店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如图,由里向外数第2个正方形开始,分别是由第1个正方形各顶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乘2,3,…得到的,请你观察图形,猜想由里向外第2021个正方形四条边上的整点个数共有( D )
A.2021个 B.4042个 C.6063个 D.8084个
sup7() sup7()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把点A(4,-3)向右平移4个单位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__(8,-3)__.
12.(2021·周口期末)点P(-2,-1)到y轴的距离是__2-__.
13.若从点A处观测到点B位于北偏东60°方向且距离点A500米,那么从点B处观测点A位于点B的__南偏西60°方向且距离点B_500米__.
14.(湘西州中考)阅读材料:设a=(x1,y1),b=(x2,y2),如果a∥b,则x1·y2=x2·y1,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a=(4,3),b=(8,m),且a∥b,则m=__6__.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PQR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观察点A与点P,点B与点Q,点C与点R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变换下,如果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y),那么它的对应点N的坐标是__(x-5,y-4)__.
三、解答题(8大题共75分)
16.(9分)图中标明了小英家附近的一些地方.
(1)写出汽车站和消防站的坐标;
(2)某星期日早晨,小英从家里出发,沿(3,2),(3,-1),(1,-1),(-1,-2),(-3,-1)的路线转了一下,又回到家里,写出路上他经过的地方.
解:(1)汽车站(1,1),消防站(2,-2) (2)小英路上经过的地方有游乐场→公园→姥姥家→宠物店→邮局
17.(9分)(周口期中)已知点P(2x-6,3x+1),求下列情形下点P的坐标.
(1)点P在y轴上;
(2)点P在过点A(2,-4)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
解:(1)∵点P(2x-6,3x+1)在y轴上,∴2x-6=0,∴x=3,∴3x+1=10,∴点P的坐标为(0,10) (2)∵点P(2x-6,3x+1)在过点A(2,-4)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2x-6=2,∴x=4,∴3x+1=13,∴点P的坐标为(2,13)
18.(9分)如图,是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A,B,C,D,E,F分别表示学校的第1,2,3,4,5,6号楼.
(1)写出A,B,C,D,E的坐标;
(2)位于原点北偏东45°的是哪座楼,它的坐标是多少?
解:(1)A(2,3),B(5,2),C(3,9),D(7,5),E(6,11) (2)位于原点北偏东45°的是6号楼,其坐标为(12,12)
19.(9分)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0,3),B(3,-2),C(-3,-2),D(3,5),E(5,6).
(1)点A到原点O的距离是__3__;
(2)将点B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__C__重合;
(3)连接BD,则直线BD与y轴是什么关系?
(4)点E分别到x轴、y轴的距离是多少?
解:描点略
(3)平行 (4)点E到x轴的距离是6,到y轴的距离是5
20.(9分)如图,在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均为格点,将三角形ABC沿x轴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根据所给的直角坐标系(O是坐标原点),解答下列问题:
(1)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并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
(2)求出在整个平移过程中,三角形ABC扫过的面积.
解:(1)画图略,A′(-1,5),B′(-4,0),C′(-1,0) (2)三角形ABC扫过的面积为(5+8)×5×=32.5
21.(10分)如图,已知点A(-2,3),B(4,3),C(-1,-3).
(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求点C到x轴的距离;
(3)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4)观察线段AB与x轴的关系,若点D是线段AB上一点(不与A,B重合),则点D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解:(1)A,B两点间的距离为4-(-2)=6 (2)点C到x轴的距离为3 (3)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6=18 (4)AB∥x轴,若点D是线段AB上一点,则点D的纵坐标等于3,与点A,B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大于-2小于4
22.(10分)如图,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点的坐标为(4,0),C点的坐标为(0,6),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C→O的路线移动(即:沿着长方形移动一周).
(1)写出点B的坐标(__4,6__);
(2)当点P移动了4秒时,描出此时P点的位置,并求出点P的坐标;
(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移动的时间.
解:(1)(4,6) (2)根据题意,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点P移动了4秒时,则其运动了8个长度单位,此时P的坐标为(4,4),位于AB上,描点略 (3)根据题意,点P到x轴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有两种情况:P在AB上时,P运动了4+5=9个长度单位,此时P运动了4.5秒;P在OC上时,P运动了4+6+4+1=15个长度单位,此时P运动了=7.5秒
23.(10分) 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1P2=,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
(1)已知点A(2,4),B(-3,-8),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
(2)已知点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
(3)已知点A(0,6),B(-3,2),C(3,2),判断线段AB,BC,AC中哪两条是相等的?并说明理由.
解:(1)∵A(2,4),B(-3,-8),∴AB===13,即A,B两点间的距离是13 (2)∵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1,∴AB=|-1-5|=6,即A,B两点间的距离是6 (3)AB=AC.理由:AB===5,BC=|-3-3|=6,AC===5,∴AB=AC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