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895】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检测题(新版)北师大版
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与∠2是(C)
A.同位角 B.内错角 C.同旁内角 D.邻补角
sup7(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2.如图,DE∥AB,若∠A=60°,则∠ACE=(D)
A.30° B.60° C.70° D.120°
3.如图,某同学的家在P处,他想尽快赶到附近公路边搭公交车,他选择P→C路线,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B)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垂直线段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D+∠BOC=110°,则∠AOC的度数是(D)
A.110° B.115° C.120° D.125°
5.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C∥DE的是(B)
A.∠1=∠A B.∠A=∠3
C.∠3=∠4 D.∠2+∠4=180°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AB∥CD,CD∥EF,则∠BCE等于(C)
A.∠2-∠1 B.∠1+∠2
C.180°+∠1-∠2 D.180°-∠1+∠2
7.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BAO与∠ABO之间的大小关系一定为(A)
A.互余 B.相等 C.互补 D.无法确定
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80°,∠2=100°,∠3=85°,则∠4的度数是(B)
A.80° B.85° C.95° D.100°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2018·乌鲁木齐)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C)
A.20° B.30° C.40° D.50°
10.如图,AB∥EF,∠C=90°,则∠α,∠β,∠γ之间的关系是( C )
A.∠β=∠α+∠γ B.∠α+∠β+∠γ=180°
C.∠α+∠β-∠γ=90° D.∠β+∠γ-∠α=9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2018·黔西南州)若∠α=35°,则∠α的补角为145度.
12.如图,已知点P在直线a上,点A,B,C都在直线b上,且PA⊥b,若PA=2 cm,PB=3 cm,PC=4 cm,则点P到直线b的距离为__2__cm.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3.如图,B,A,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D∥BC,你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允许添加任何辅助线)
14.如图,直线a∥b,AB⊥BC,如果∠1=48°,那么∠2=__42__度.
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垂足是点O,∠BOC=140°,则∠DOE=50°.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6.如图,若∠A+∠B=180°,∠C=65°,DE⊥BC,则∠EDC=25°.
17.如图,直线SN与直线WE相交于点O,射线ON表示正北方向,射线OE表示正东方向,已知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东60°,射线OC在∠NOE内,且∠NOC与∠BOS互余,射线OA平分∠BON,图中与∠COA互余的角有4个.
18.将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__65°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6分)如图,已知∠1=∠2,试说明a∥b的理由.
解:因为∠1=∠2,∠2=∠3,
所以∠1=∠3,
所以a∥b.
20.(6分)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BE∥CG,CF平分∠ACG,若∠1=50°,求∠ABE的度数.
解:因为CF平分∠ACG,∠1=50°,
所以∠ACG=2∠1=100°.
因为BE∥CG,所以∠DBE=∠ACG=100°,
所以∠ABE=180°-∠DBE=80°.
21.(8分)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AOF,OE⊥CD于点O,∠1=50°,求∠COB,∠BOF的度数.
解:因为OE⊥CD,
所以∠DOE=90°,
因为∠1=50°,
所以∠DOA=40°,即∠BOC=∠DOA=40°,
因为OD平分∠AOF,
所以∠AOF=2∠DOA=80°,
所以∠BOF=180°-∠AOF=100°
22.(10分)如图,在一块大的三角板ABC上截一个三角形ADE,使得∠EDA=∠B(尺规作图,不写作法,留下作图痕迹),那么DE与BC的位置关是什么?
解:作图如图所示,BC∥DE.
23.(10分)如图,已知AB∥CD,∠B=40°,CN是∠BCE的平分线,CM⊥CN.
(1)求∠BCE的度数;
(2)求∠BCM的度数.
解:(1)因为AB∥CD,所以∠BCE+∠B=180°.
因为∠B=40°,所以∠BCE=180°-40°=140°.
(2)因为CN是∠BCE的平分线,
所以∠BCN=0.5∠BCE=0.5×140°=70°.
因为CM⊥CN,所以∠BCM=90°-70°=20°.
24.(12分)如图,DE∥BF,∠1与∠2互补.
(1)试说明:FG∥AB;
(2)若∠CFG=60°,∠2=150°,则DE与AC垂直吗?请说明理由.
解:(1)因为DE∥BF,所以∠2+∠DBF=180°.
因为∠1与∠2互补,所以∠1+∠2=180°.
所以∠1=∠DBF,所以FG∥AB.
(2)DE与AC垂直,理由如下:
因为FG∥AB,∠CFG=60°,所以∠A=∠CFG=60°.
因为∠2+∠DBF=180°,∠2=150°,所以∠DBF=30°.
因为FG∥AB,所以∠DBF=∠1=30°,
所以∠BFC=∠CFG+∠1=90°,即DE⊥AC.
25.(14分)如图,已知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EBD+∠EDB=90°.
(1)试说明:AB∥CD;
(2)H是BE的延长线与直线CD的交点,BI平分∠HBD,写出∠EBI与∠BH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因为BE平分∠ABD,DE平分∠BDC,所以∠ABD=2∠EBD,∠BDC=2∠EDB.因为∠EBD+∠EDB=90°,所以∠ABD+∠BDC=2(∠EBD+∠EDB)=180°,所以AB∥CD;
(2)∠EBI=∠BHD.理由如下:因为AB∥CD,所以∠ABH=∠EHD.因为BI平分∠EBD,所以∠EBI=∠EBD=∠ABH=∠BHD.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