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527】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1.6 有理数的乘方1.6.1《有理数的乘方(1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2013·孝感中考)计算-32的值是 ( )
A.9 B.-9 C.6 D.-6
【解析】选B.-32表示3的平方的相反数.
【知识归纳】(-a)n与-an关系(a>0)
1.当n是奇数时,两者虽然意义不同,但结果相等.
2.当n是偶数时,两者的结果互为相反数.
2.(2014·剑川沙溪中学质检)若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有理数的立方是 ( )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整数
【解析】选C.正数与负数的平方都是正数;而正数的立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是负数,故选C.
【变式训练】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n次幂 ( )
A.相等 B.不相等
C.绝对值相等 D.没有任何关系
【解析】选C.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偶次幂相等,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所以它们的n次幂的绝对值相等.
3.(2013·贺州中考)2615个位上的数字是 ( )
A.2 B.4 C.6 D.8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步骤
1.计算21,22,23,24,25,26,…,观察它们的个位数的循环规律.
2.用615除以循环的数字个数,求余数.
【解析】选D.因为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由上可以发现个位上的数字按照2,4,8,6的顺序四次一循环.因为615÷4=153……3,所以2615的个位上的数字是8.
【互动探究】22014的个位上的数字是多少?
【解析】观察2的n次幂的个位数分别是2,4,8,6;2,4,8,6;…依次循环,因为2014÷4=503……2,所以22014个位上的数字是4.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2014·连云港期中)如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若输入3,则输出的数是 .
【解析】输入3,根据运算程序:32-1=8,82+1=65.
答案:65
5.(2013·牡丹江中考)定义一种新的运算a﹠b=ab,如2﹠3=23=8,那么请试求
(3﹠2)﹠2= .
【解析】因为a﹠b=ab,所以3﹠2=32=9,(3﹠2)﹠2=92=81.
答案:81
6.(2013·镇江中考)地震中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释放的能量增大到原来的32倍,那么里氏 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3级地震释放能量的324倍.
【解析】设3级地震释放能量为a,则由题意可得4级地震释放能量为32a,5级地震释放能量为32×32a=322a,6级地震释放能量为32×322a=323a,7级地震释放能量为32×323a=324a,因此,里氏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3级地震释放能量的324倍.
答案:7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2014·长春第103中学质检)计算:
(1)-
. (2)-
.
(3)-
. (4)-(-2)3×(-0.5)4.
【解析】(1)-
=-
.
(2)-
=-
.
(3)-
=-
=
.
(4)-(-2)3×(-0.5)4=-(-8)×
=8×
=
.
【知识归纳】乘方运算
(1)进行乘方运算时,可以先确定符号,再将底数的绝对值相乘.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即(-a)2n=a2n,(-a)2n+1=-a2n+1
(a>0,n是正整数).
(3)任何有理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即a2n≥0.
8.(8分)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某种电子产品每经过两年价格就降为原来的一半,已知这种电子产品6年前的价格为9600元,问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解析】每经两年价格为原来的一半.
9600×
=9600×
=1200(元).
答:这种电子产品现在的价格是1200元.
【培优训练】
9.(10分)(1)看一看下面两组式子:(3×5)2与32×52,[(-
)×4]2与(-
)2×42,每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相等?
(2)想一想,(ab)3等于什么?猜一猜,当n为正整数时,(ab)n等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叙述你所得到的结论吗?
(3)你能运用上述结论计算下列各题吗?
①(-0.125)2014×(-8)2014;
②
×
.
【解析】(1)(3×5)2=152=225,32×52=9×25=225.
=(-2)2=4,
×42=
×16=4.
每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
(2)(ab)3=a3b3,(ab)n=anbn.
结论: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①(-0.125)2014×(-8)2014
=[(-0.125)×(-8)]2014=12014=1;
②
×
=
×
=(-1)2015=-1.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