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373】2.5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1课时)
2.5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1.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一些测量名词(如俯角、仰角等)的意义,能根据测量术语绘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自学指导与对应训练 (一)仰角与俯角定义 在测量时,从下往上看, 线与 线的夹角叫做俯角.从上往下看, 线与 线的夹角叫做仰角. 自学课本例题,写出推理过程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为10米,上弦
【
1.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我们体会到国旗的神圣.某位同学产生了用所学知识测量旗杆高度的想法.在地面距离旗杆脚5米的地方,他利用测角器测得杆顶的仰角为
2.如图,在电线杆上离地面6米处用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之间的夹角为 3.如图,某直升飞机执行海上搜救任务,在空中
4
5.(长春中考)如图,矩形ABCD是供一辆机动车停放的车位示意图,请你参考图中数据,计算车位所占街道的宽度EF.(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40°≈0.64,cos40°≈0.77,tan40°≈0.84)
五、当堂检测 1.一架5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测得它与地面的夹角为
2.如图,学校保管室里,有一架5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此时梯子与地面所成角为
3.如图,某风景区为了方便游人参观,计划从主峰
4.如图,从热气球 5.小亮想知道亚洲最大的黄果树瀑布夏季洪峰汇成巨瀑时的落差.如图所示,他利用测角仪站在
能力提高
如图,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面上的距离AB为
米.
|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