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506】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数轴》课时练习(新
数轴
能力提升
1.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整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2.数轴上的点A与原点距离6个单位长度,则点A表示的数为( )
A.6或-6 B.6 C.-6 D.3或-3
3.在数轴上,表示-17的点与表示-10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
A.27个单位长度 B.-27个单位长度
C.7个单位长度 D.-7个单位长度
★4.如图所示,数轴上的点P,O,Q,R,S表示某城市一条大街上的5个公交车站点,现在有一辆公交车距P站点3 km,距Q站点0.7 km,则这辆公交车的位置在( )
A.R站点与S站点之间
B.P站点与O站点之间
C.O站点与Q站点之间
D.Q站点与R站点之间
5.在数轴上,表示数-6,2.1,-,0,-4,3,-3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 个, 表示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最远.
6.点M表示的有理数是-1,点M在数轴上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N,则点N表示的有理数是 .
7.数轴上与原点距离小于4的整数点有 个.
8.在数轴上,与-2所对应的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9.有几滴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标出的数值,写出墨迹盖住的整数.
10.喜羊羊的家、懒羊羊的家、学校与美羊羊的家依次位于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喜羊羊家位于学校西边30 m处,美羊羊家位于学校东边100 m处,喜羊羊从学校沿这条大街向东走了40 m,接着向西走了100 m到达懒羊羊家,试用数轴表示出喜羊羊家、学校、美羊羊家、懒羊羊家的位置.
★11.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有A,B,C三点,请根据数轴回答下列问题:
(1)将点B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这时三个点所表示的数中哪一个最小?是多少?
(2)将点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这时三个点所表示的数中哪一个最大?是多少?
(3)将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后,这时点B表示的数比点C表示的数大多少?
创新应用
★12.如图所示,一只蚂蚁从原点出发,先向右爬行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再向右爬行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然后再向左爬行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1)写出A,B,C表示的数;
(2)实际上,蚂蚁最终是从原点出发向什么方向爬行了几个单位长度?
★13.利用数轴解答,有一座三层楼房不幸起火,一位消防员搭梯子爬往三楼去抢救物品.当他爬到梯子正中1级时,二楼窗口喷出火来,他就往下退了3级,等到火势过去了,他又向上爬了7级,这时屋顶有两块砖掉下来,他又后退了2级,幸好没打着他,他又向上爬了8级,这时他距离梯子最高层还有一级,问这个梯子共有几级?
参考答案
能力提升
1.C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0和正数.
2.A 3.C 4.D 5.4 -6 6.2
7.7 符合条件的点有-3,3,-2,2,-1,1,0,共7个.
8.-5或1 画出数轴,找出-2表示的点,与该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分别表示-5,1.
9.分析:从图中可见墨迹盖住两段,一段是在-8~-3之间,另一段在4~9之间.
解:-8~-3之间的整数有-4,-5,-6,-7;4~9之间的整数有5,6,7,8.
10.解:
11.解:(1)点B最小,是-5.
(2)点C最大,是3.
(3)点B表示的数比点C表示的数大1.
创新应用
12.解:(1)A表示2,B表示5,C表示-4.
(2)实际上,蚂蚁最终是从原点出发向左爬行了4个单位长度.
13.解:设梯子正中1级为原点,向上爬的级数为正,后退的级数为负,答案为23级.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