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070】5.6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2)
5.6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2) |
|||||||||||||||||||||||||||||||||||||||||||||||||||||||||||||||
教学目标 |
1.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2.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
||||||||||||||||||||||||||||||||||||||||||||||||||||||||||||||
教学重点 |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
||||||||||||||||||||||||||||||||||||||||||||||||||||||||||||||
教学难点 |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
||||||||||||||||||||||||||||||||||||||||||||||||||||||||||||||
教学过程(教师) |
学生活动 |
设计思路 |
|||||||||||||||||||||||||||||||||||||||||||||||||||||||||||||
情境创设
回忆:函数
创设:函数
|
学生思考并讲解方法. 借助上节课的知识,学生较容易回答出“回忆”部分的答案为: |
通过回忆,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之间的关系,而紧接着的“创设”会让学生陷入沉思,进而激发兴趣,寻求解决的办法. |
|||||||||||||||||||||||||||||||||||||||||||||||||||||||||||||
探究活动 从图象上来看,二次函数 如右边表格所示,当我们算到-0.5时,还需要算吗?为什么?因为从图象的走势来看,继续往左取自变量的值,所得的函数值将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可以判定这个根一定在-0.4与-0.5之间,那会是多少呢? 我们在取值时能不能较快地找到接近它的近似值呢? 我们可以取它们中间的值,再看它们的正负情况,它们的根一定在函数值的正负交替之间,这样我们就能较快缩小它的范围了. 比如:
再进一步取值:
则x≈-0.4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缩小这个根的取值范围.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求方程的另一个根吗?试试看!
再进一步取值: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缩小这个根的取值范围. (注:以上二分法的相关内容根据情况适当选用) |
学生思考并讲解方法,必要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解,教师点拨. 有关估算问题我们在前面已学习过了,即用试一试的方法进行的.既然一个根在-1与0之间,那这个根一定是负4点几,所以个位数就确定下来了,接着确定十分位上的数,这时可以用试一试的方法,即分别把x=-0.1,-0.2,…,-0.9代入方程进行计算,哪一个值能使等式成立(或哪一个值能使等式近似成立),则这个值就是方程的根(或近似根). 如: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0.4与-0.5所对的值由负变正,所以可以确定该根应在-0.4与-0.5之间,又从-0.04与0.25的值来看,-0.04更接近于0,所以我们判断x≈-0.4. 我们可以继续取值来缩小它的范围:
当我们算到-0.42时,也没有必要继续算下去了,因为它的值已经由负变正了,所以可以确定这个根一定在-0.41与-0.42之间,即-0.41<x<-0.42,又从-0.0119与0.0164的值来看,-0.0119更接近于0,所以我们判断x≈-0.41. 我们还可以继续取值来缩小它的范围:
从-0.000604与0.002225的值来看,-0.000604更接近于0,所以我们判断x≈-0.414.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缩小这个根的取值范围.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求方程的另一个根. 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
所以x≈2.4. 我们可以继续取值来缩小它的范围:
所以x≈2.41. 我们还可以继续取值来缩小它的范围:
所以x≈2.414.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缩小这个根的取值范围. |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图形,计算不同的值代入后越来越接近0的方法来感受根的寻找是采用逐步逼近的思想,方程根的取值范围的进一步缩小,让学生体会方程根的取值的进一步精确性. 通过取另一个根的过程,巩固和强化寻找的过程和方法.另外,用不同的方法(二分法)去寻找根,让学生感受其寻找根的过程和方法的区别和优劣. 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既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且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
|||||||||||||||||||||||||||||||||||||||||||||||||||||||||||||
拓展延伸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2x-10=3的近似根. 现在我们应该利用什么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10=3的根呢? 函数y=x2+2x-13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由图可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中,一个在-5与-4之间,一个在2与3之间,因此两个根分别为负4点几和2点几,下面用计算器进行探索.
因此x=-4.7是方程的一个近似根. 另一个根可以类似地求出:
因此x=2.7是方程的另一个近似根.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缩小这个根的取值范围. |
利用函数y=x2+2x-13的图象求方程x2+2x-10=3的近似根.也可以利用函数y=x2+2x-10的图象与直线y=3的交点的横坐标求方程x2+2x-10=3的解. 分别画出函数y=x2+2x-10的图象和直线y=3,找它们交点的横坐标即可.
由图可知两根分别为x=-4.7和x=2.7. |
选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特点. |
|||||||||||||||||||||||||||||||||||||||||||||||||||||||||||||
练习巩固
(1)利用二次函数 (2)补充习题. |
学生板演并讲解,教师点拨. 参考答案:
|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
|||||||||||||||||||||||||||||||||||||||||||||||||||||||||||||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与大家分享. 如何确定方程根的近似值? |
学生思考,交流并汇报. |
小结能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 |
|||||||||||||||||||||||||||||||||||||||||||||||||||||||||||||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P49练习第2题; 2.(选做题)思考 (2014年江苏南京改编)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表:
(1)当y<5时,x的取值范围是 ; (2)方程的两个根( ) A.-1和0,0和1之间. B.0和1,1和2之间. C.1和2,2和3之间. D.2和3,3和4之间. |
课后完成必做题,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确定是否选做思考题.选做题参考答案: (1)0<x<4; (2)C. |
设置分层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不同的条件. |
- 1【332169】中考模拟卷(一)
- 2【332170】中考热点专题:湖南中考特色题型考前集训
- 3【332168】中考模拟卷(二)
- 4【332167】正投影
- 5【332166】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中考二模卷
- 6【332165】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中考模拟卷
- 7【332164】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数学试题(word版)
- 8【33216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考模拟卷
- 9【332162】枣阳市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数学试题
- 10【332160】圆 综合练习题 教师版 含答案
- 11【332161】枣阳市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数学答案
- 12【332157】宜城市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数学试题
- 13【332159】用频率估计概率
- 14【332158】易错专题:二次函数的最值或函数值的范围
- 15【332156】宜城市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数学答案
- 16【332155】襄州区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数学试题
- 17【332154】襄州区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数学答案
- 18【332153】襄城区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数学试题
- 19【332152】襄城区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数学答案
- 20【332151】相似 复习
- 【332150】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二模卷
- 【332149】提高试题含答案
- 【332148】随机事件
- 【332147】苏科九下期中测试卷(3)
- 【332146】苏科九下期中测试卷(2)
- 【332145】苏科九下期中测试卷(1)
- 【332144】苏科九下期末测试卷(3)
- 【332143】苏科九下期末测试卷(2)
- 【332142】苏科九下期末测试卷(1)
- 【332140】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模拟卷(四)
- 【332141】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中考模拟卷
- 【332139】思想方法专题: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中的思想方法
- 【332138】数学培优辅差工作计划3
- 【332137】数学培优辅差工作计划2
- 【332135】数学活动——利用测角仪测量物体的高度
- 【332136】数学培优辅差工作计划1
- 【332134】数学答案
- 【33213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 【332132】山东省滕州市2020初中毕业模拟考试试题
- 【332131】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二模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