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考试范围:八上前三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小题,共30分)
1.如图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结合各选项所给图形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这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a+5>b+5 B.1﹣2a>1﹣2b C. a> b D.4a﹣4b>0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等式a<b的两边同时加上5,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a+5<b+5,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等式a<b的两边同时乘﹣2再加上1,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2a>1﹣2b,原变形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不等式a<b的两边同时乘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a< b,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不等式a<b的两边同时乘4再减去4b,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4a﹣4b<0,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一块三角形玻璃不慎被小明摔成了四片碎片(如图所示),小明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配一块与原玻璃一样的玻璃.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 )
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
B.带1、4或2、3去就可以了
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
D.带1、2或2、4去就可以了
【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带3、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
带1、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
故选:C.
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D.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不能说明两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符合题意;
B、可以利用边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不符合题意;
C、可以利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不符合题意;
D、可以利用边角边或HL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如图为正方形网格,则∠1+∠2+∠3=( )
A.105° B.120° C.115° D.135°
【分析】首先证明△ABC≌△AEF,然后证明∠1+∠3=90°,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45°,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在△ABC和△AEF中, ,
∴△ABC≌△AEF(SAS),
∴∠4=∠3,
∵∠1+∠4=90°,
∴∠1+∠3=90°,
∵AD=MD,∠ADM=90°,
∴∠2=45°,
∴∠1+∠2+∠3=135°,
故选:D.
6.如图,点D在△ABC的边BC上,点P在射线AD上(不与点A,D重合),连接PB,PC.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若AB=AC,AD⊥BC,则PB=PC
B.若PB=PC,AD⊥BC,则AB=AC
C.若AB=AC,∠1=∠2,则PB=PC
D.若PB=PC,∠1=∠2,则AB=A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逐项判断即可.
【解答】解:若AB=AC,AD⊥BC,则D是BC中点,
∴AP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P=PC,
∴故选项A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AD⊥BC,即PD⊥BC,
又PB=PC,
∴AP是BC的垂直平分线,
∴AB=AC,
∴故选项B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若AB=AC,∠1=∠2,则AD⊥BC,D是BC中点,
∴AP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P=PC,
∴故选项C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若PB=PC,∠1=∠2,不能得到AB=AC,故选项D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ABC≌△ADE,点E在BC边上,∠CAE=20°,则∠AED的度数为( )
A.60° B.90° C.80° D.20°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ABC≌△ADE,
∴AE=AC,∠AED=∠C,
∵∠CAE=20°,
∴∠AEC=∠C=80°,
∴∠AED=80°,
故选:C.
8.如图,△ABC中,∠ACB=90°,AC=8,BC=6,将△ADE沿DE翻折,使点A与点B重合,则CE的长为( )
A. B.2 C. D.
【分析】在Rt△BCE中,由BE2=CE2+BC2,得到(8﹣x)2=x2+62,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CE=x,则AE=8﹣x=EB,
在Rt△BCE中,BE2=CE2+BC2,
即(8﹣x)2=x2+62,
解得x= ,
故选:D.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EAF= ∠BAD,若DF=1,BE=5,则线段EF的长为( )
A.3 B.4 C.5 D.6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
【解答】解:在BE上截取BG=DF,
∵∠B+∠ADC=180°,∠ADC+∠ADF=180°,
∴∠B=∠ADF,
在△ADF与△ABG中
,
∴△ADF≌△ABG(SAS),
∴AG=AF,∠FAD=∠GAB,
∵∠EAF= ∠BAD,
∴∠FAE=∠GAE,
在△AEG与△AEF中
,
∴△AEG≌△AEF(SAS)
∴EF=EG=BE﹣BG=BE﹣DF=4.
故选:B.
10.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 )
A.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B.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C.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D.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2=a2+b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较长直角边为b,较短直角边为a,
由勾股定理得,c2=a2+b2,
阴影部分的面积=c2﹣b2﹣a(c﹣b)=a2﹣ac+ab=a(a+b﹣c),
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宽=a﹣(c﹣b),长=a,
则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底面积=a(a+b﹣c),
因此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解法二:因为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所以重叠部分面积应该等于阴影部分面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6小题,共24分)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则底角为 ,若一个内角是40°,则底角为 .
【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这个角是顶角,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由于不明确4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还是顶角,故应分40°的角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讨论.
【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这个角是顶角,底角=(180°﹣100°)÷2=40°;
①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40°,
②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
底角的度数=(180°﹣40°)÷2=70°.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0°或70°,
故答案为:40°;40°或70°.
12.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 只有3个整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由不等式组只有3个整数解,确定出m的范围即可.
【解答】解:不等式组整理得: ,
解得: ≤x<2,
∵不等式组只有3个整数解,即﹣1,0,1,
∴﹣2< ≤﹣1,
解得:﹣3<m≤﹣ .
故答案为:﹣3<m≤﹣ .
13.已知实数x、y满足2x﹣3y=4,且x>﹣1,y≤2,设k=x﹣y,则k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先把2x﹣3y=4变形得到y= (2x﹣4),由y≤2得到 (2x﹣4)≤2,解得x≤5,所以x的取值范围为﹣1<x≤5,再用x变形k得到k= x+ ,然后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确定k的范围.
【解答】解:∵2x﹣3y=4,
∴y= (2x﹣4),
∵y≤2,
∴ (2x﹣4)≤2,解得x≤5,
又∵x>﹣1,
∴﹣1<x≤5,
∵k=x﹣ (2x﹣4)= x+ ,
当x=﹣1时,k= ×(﹣1)+ =1;
当x=5时,k= ×5+ =3,
∴1<k≤3.
故答案为:1<k≤3.
14.如图,△ABC中,BD是角平分线,BE是高,EF⊥AB于F,交BD于点G,若∠A=40°,∠DGE=60°,则∠CBE= .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AEF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GDE的度数,进而可求解∠ABD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解∠ABC的度数,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E的度数,进而可求解.
【解答】解:∵EF⊥AB,
∴∠AFE=90°,
∴∠A+∠AEF=90°,
∵∠A=40°,
∴∠AEF=50°,
∵∠AEF+∠DGE+∠GDE=180°,∠DGE=60°,
∴∠GDE=180°﹣50°﹣60°=70°,
∴∠ABD=∠GDE﹣∠A=70°﹣40°=30°,
∵BD是角平分线,
∴∠ABC=2∠ABD=60°,
∵BE是△ABC的高线,
∴BE⊥AC,
∴∠ABE+∠A=90°,
∴∠ABE=90°﹣40°=50°,
∴∠CBE=ABC﹣∠ABE=60°﹣50°=10°.
故答案为:10°.
15.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CE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F处.若点E在边AB上,AB=3,BC=5,则AE= .
【分析】由折叠性质可得CF=BC=5,BE=EF,由矩形性质有CD=AB=3,BC=AD=5,在Rt△CD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DF=4,进而得出AF=1,最后在直角三角形AEF中,建立勾股定理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
∠A=∠D=90°,CD=AB=3,AD=BC=5,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FC=BC=5,EF=BE,
在Rt△CDF中,由勾股定理,得DF= =4,
∴AF=AD﹣DF=1,
设AE=x,则BE=EF=3﹣x,
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EF2=AE2+AF2,
即(3﹣x)2=x2+12,
解得x= ,即AE= ,
故答案为: .
16.“输入一个实数x,然后经过如图的运算,到判断是否大于154为止”叫做一次操作,那么恰好经过三次操作停止,则x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表示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输出结果,再由第三次输出结果可得出不等式,解出即可.
【解答】解:第一次的结果为:3x﹣2,没有输出,则3x﹣2≤154,
解得:x≤52;
第二次的结果为:3(3x﹣2)﹣2=9x﹣8,没有输出,则9x﹣8≤154,
解得:x≤18;
第三次的结果为:3(9x﹣8)﹣2=27x﹣26,输出,则27x﹣26>154,
解得:x> .
综上可得:x的取值范围是 <x≤18.
故答案为: <x≤18.
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66分)
17.(6分)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分析】(1)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再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2)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答】解:(1)去分母得:2(x﹣2)>5(x+4)﹣30,
去括号得:2x﹣4>5x+20﹣30,
移项得:2x﹣5x>20﹣30+4,
合并同类项得﹣3x>﹣6,
解得:x<2,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2)由x﹣7<4x+2,得:x>﹣3,
由5﹣2x≤15﹣4x,得:x≤5,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5,
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
18.(6分)如图,在△ABC和△DEF中,A,F,C,D在同一直线上,且AF=CD,∠A=∠D.
(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DEF;(只添一个即可)
(2)根据(1)中你所添加的条件,试说明△ABC≌△DEF的理由.
【分析】(1)添加∠E=∠B,可根据AAS证明△ABC≌△DEF;
(2)证明过程见(1).
【解答】解:(1)添加∠E=∠B,
∵AF=CD,
∴AC=DF,
在△ABC和△DEF中,
,
∴△ABC≌△DEF(AAS),
故答案为:∠E=∠B(答案不唯一);
(2)理由见(1).
19.(6分)如图,已知△ABC的顶点都在图中方格的格点上.
(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并直接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2)△A′B′C′的面积是 ;
(3)在y轴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小,画出点P所在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
【分析】(1)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B′,C′即可;
(2)把三角形的面积看成矩形的面积减去周围的三个三角形面积即可;
(3)连接A′B交y轴于点P,连接AP,点P即为所求.
【解答】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A′(2,4),B′(4,1),C′(﹣1,﹣2);
(2)△A′B′C′的面积=5×6﹣ ×3×6﹣ ×3×2﹣ ×5×3=10.5;
故答案为:10.5;
(3)如图,点P即为所求.
20.(8分)如图,AB,DE交于点F,AD∥BE,点C在线段AB上,且AC=BE,AD=BC,连结CD,CE.
(1)求证:CD=CE;
(2)若∠A=40°,∠BCD=60°,求∠CDE的度数.
【分析】(1)根据AD∥BE,可得∠A=∠B,即可得证△ADC≌△BCE(SAS);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CE,∠BCE=∠ADC,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CD=∠A+∠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CDE的度数
【解答】(1)证明:∵AD∥BE,
∴∠A=∠B,
在△ADC和△BCE中,
,
∴△ADC≌△BCE(SAS);
(2)解:∵△ADC≌△BCE,
∴CD=CE,∠BCE=∠ADC,
∵∠BCD=∠A+∠ADC=60°,
∴∠ADC=20°=∠BCE,
∴∠ECD=60°+20°=80°,
∵CD=CE,
∴∠CDE=∠CED=(180°﹣80°)÷2=50°,
∴∠CDE=50°.
21.(8分)如图,在△ABC中,∠BAC=90°,AD为BC边上的高,BE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AFE=∠AEF;
(2)若BC=13,AC=12,AB=5,求AD的长度.
【分析】(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E=∠DBF,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FD=∠AEF,然后利用∠BFD=∠AFE得到∠AFE=∠AEF;
(2)利用面积法计算AD的长.
【解答】(1)证明:∵BE平分∠ABC,
∴∠ABE=∠DBF,
∵AD是△ABC的高,
∴AD⊥BC,
∴∠BDF=90°,
∵∠FBD+∠BFD=90°,∠ABE+∠AEF=90°,
∴∠BFD=∠AEF,
∵∠BFD=∠AFE,
∴∠AFE=∠AEF;
(2)解:∵∠BAC=90°,
∴BA⊥AC,AD⊥BC,
∴S△ABC= AD•BC= AB•AC,
∴AD= = .
即AD的长度为 .
22.(10分)【阅读】
明明在学习解不等式时,类比解方程的方法解不等式 ,
-
解方程:
去分母得﹣2x+4=0
移项得﹣2x=﹣4
系数化1得x=2
解不等式:
去分母得﹣2x+4>0 ①
移项得2x>4②
系数化1得x>2③
【解答】
(1)明明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从第 步就开始出现错误,造成该错误的原因是 ;
(2)请正确解不等式 ,并把其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3)明明类比解方程的方法解不等式 ,带给我的启示是: .
【分析】(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即可得;
(2)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骤:去分母、移项、系数化为1可得;
(3)根据(2)得出启示.
【解答】解:(1)小明的解答过程第①步开始出现错误,其错误原因是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没有改变;
故答案是:①,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没有改变;
(2) ,
去分母,得:﹣2x+4<0,
移项,得:﹣2x<﹣4,
系数化为1,得:x>2;
(3)明明类比解方程的方法解不等式 ,带给我的启示是:一定考虑x﹣3有大于0、小于0两种情况.
故答案为:一定考虑x﹣3有大于0、小于0两种情况.
23.(10分)某网红蛋糕店的蛋糕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主原料为鸡蛋和面粉,一份蛋糕含鸡蛋和面粉共390克,鸡蛋比面粉多90克,再添加不同的辅料,做成A、B、C三款蛋糕,毛利润分别为6元、9元、8元.
(1)求一份蛋糕含鸡蛋、面粉各多少克?
(2)若一天卖出500份蛋糕,A款与B款的份数之和比C款多60份,毛利润为3800元,求A款、B款、C款各卖了多少份?
(3)若一天卖出n份蛋糕,A款与B款的份数之比为3:4,毛利润为4200元,且每款蛋糕的份数不少于145份,则n的最小值是(直接写出答案).
【分析】(1)设一份蛋糕含鸡蛋x克,面粉y克,根据“一份蛋糕含鸡蛋和面粉共390克,鸡蛋比面粉多90克”,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2)设A款蛋糕卖了a份,B款蛋糕卖了b份,C款蛋糕卖了c份,根据“三款蛋糕共卖出500份,A款与B款的份数之和比C款多60份,毛利润为3800元”,即可得出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3)设卖出A款蛋糕3m份,则卖出B款蛋糕4m份,卖出C款蛋糕(n﹣7m)份,根据毛利润为4200元,即可得出关于m,n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后可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n值,结合每款蛋糕的份数不少于145份,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结合3m,4m,(525+ m)均为正整数,即可得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n的值,取n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设一份蛋糕含鸡蛋x克,面粉y克,
依题意得: ,
解得: .
答:一份蛋糕含鸡蛋240克,面粉150克.
(2)设A款蛋糕卖了a份,B款蛋糕卖了b份,C款蛋糕卖了c份,
依题意得: ,
解得: .
答:A款蛋糕卖了160份,B款蛋糕卖了120份,C款蛋糕卖了220份.
(3)设卖出A款蛋糕3m份,则卖出B款蛋糕4m份,卖出C款蛋糕(n﹣7m)份,
依题意得:6×3m+9×4m+8(n﹣7m)=4200,
∴n=525+ m.
又∵每款蛋糕的份数不少于145份,
∴ ,即 ,
解得: ≤m≤ ,
又∵3m,4m,(525+ m)均为正整数,
∴m可以为52,56,
∴n的值为538或539.
答:n的最小值为538.
24.(12分)如图,在等边△ABC中,AB=AC=BC=6cm,点P从点B出发,沿B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分别连接PQ,AQ.设运动时间为t(s)(0<t<3),解答下列问题:
(1)当AQ平分∠BAC时,求t的值;
(2)当t为何值时,点P在线段BQ的垂直平分线上;
(3)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S(cm2),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BPQ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求得CQ=BQ,根据距离,速度,时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2)根据 BQ= BP,列方程求解即可;
(3)利用S=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BPQ的面积,列式求解即可;
(4)分PQ⊥AB和PQ⊥BC两种情况讨论,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1)解:在等边△ABC中,AQ平分∠BAC,
∴点Q是BC的中点,
∴CQ=BQ= BC=3(cm),
∴t= (s),
∴t的值为 s;
(2)解:根据题意:BP=t,CQ=2t,则BQ=6﹣2t,
过点P作PD⊥BC于点D,
在等边△ABC中,∠B=60°,点P在线段BQ的垂直平分线上,
∴BD= BP,BD=DQ= BQ,
根据题意得: t= (6﹣2t),
解得:t=2(s),
∴当t=2s时,点P在线段BQ的垂直平分线上;
(3)解:在等边△ABC中,AB=AC=BC=6cm,
BC边上的高为 AB=3 (cm),
BQ=6﹣2t,BQ上的高为 PB= t(cm),
∴四边形APQC的面积S= = ;
(4)解:当PQ⊥AB时,△BPQ为直角三角形,
∴BQ=2BP,即6﹣2t=2t,
解得:t= (s);.
当PQ⊥BC时,△BPQ为直角三角形,
∴2BQ=BP,即2(6﹣2t)=t,
解得:t= (s);
综上,t= s或t= s时,△BPQ为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