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测模拟卷
考试范围:八年级下第1到4章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
1.B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求出答案.
【详解】
解: =5,
故选B.
2.D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配方:(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
【详解】A. 2y2-7y-4=0可化为2(y- )2= ,故选项A错;
B. x2-2x-9=0可化为(x-1)2=10,故选项B错;
C. x2+8x-9=0可化为(x+4)2=25,故选项C错;
D. x2-4x=0可化为(x-2)2=4,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3.A
【分析】
由AD∥BC得到∠B=180°-∠A,而∠A=115°,由此可以求出∠B,又CE⊥AB,所以在三角形BC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BCE.
【详解】
解:∵AD∥BC,
∴∠B=180°-∠A=65°,
又CE⊥AB,
∴∠BCE=90°-65°=25°.
故选A.
4.A
【分析】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得到a≠0且△=(﹣1)2﹣4×a×2>0,然后求出a的范围后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0且△=(﹣1)2﹣4×a×2>0,
解得a< 且a≠0.
故选:A.
5.C
【分析】
根据“反证法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即可解题.
【详解】
解:用反证法证明“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时第一步应假设:四边形中没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故选:C.
6.C
【分析】
直接利用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第6个数据,即90分,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95分,
所以,众数为95分,
故选:C.
7.A
【分析】
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AO和DO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 , ,
则在△ADO中,边AD长的取值范围是: ,即 .
故选:A.
8.D
【分析】
根据平均变化率的方法,若变化前量为x,变化后的量为y,平均变化率为n,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x(1+n)2=y,注意到本题是根据3年的总数之和得到相应的等量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解:∵变化前量为400,变化后的量为1324,平均变化率为x,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x(1+n)2=y,注意到本题是根据3年的总数之和得到相应的等量关系,
∴有等式400+400(1+x)+400(1+x)2=1324,故选:D.
9.C
【分析】
先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M′,连接M′N交AC于P,此时MP+NP有最小值.然后证明四边形ABNM′为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出MP+NP=M′N=AB=2.
【详解】
解:如图,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M′,连接M′N交AC于P,此时MP+NP有最小值,最小值为M′N的长.
∵菱形ABCD关于AC对称,M是AB边上的中点,
∴ M′是AD的中点,
又∵N是BC边上的中点,
∴AM′∥BN,AM′=BN,
∴四边形ABNM′是平行四边形,
∴M′N=AB=2,
∴MP+NP=M′N=2,即MP+NP的最小值为2,
故选C.
10.B
【分析】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A=BA′,在△BA′C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C≥BC−BA′,则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连接BA′,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的坐标分别为A(﹣1,0)、B(0,2)、C(4,2)、D(3,0),
∴AB= ,BC=4,
∵ 若点A关于BP的对称点为A',
∴BA′=BA= ,
在△BA′C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C≥BC﹣BA′,
∴A′C≥4﹣ ,即A′C的最小值为4﹣ ,
故选B.
二.填空题
11.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可知,判别式 ,即可解题.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 ,
即: ,
整理得: ,
解不等式得: .
故答案为: .
12.8
【分析】
设已知数据 的平均数是 ,则可得另一组数据 的平均数是 ,由数据 的方差是2可得 ,然后再根据方差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
解:设已知数据 的平均数是 ,则另一组数据 的平均数是 ,
因为数据 的方差是2,所以 ,
所以数据 的方差
=
=
=
=8.
故答案为:8.
13.20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6,
∴BC=AD=6,
又BE=2,
∴EC=4.
又∵DE平分∠ADC,
∴∠ADE=∠EDC.
∵AD∥BC,
∴∠ADE=∠DEC.
∴∠DEC=∠EDC.
∴CD=EC=4.
∴□ABCD的周长是2×(6+4)=20.
14.
【分析】
先根据坡度的概念求出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 ,
∵ ,∴AC= m,
∴ m.
故答案为: .
15.2018
【分析】
根据题意发现规律: (n为自然数),进而求解.
【详解】
原式 ,
,
,
,
故答案为:2018.
16.
【分析】
过点C作 交AD于点E,构造全等三角形,表示出AE、CE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度,继而利用勾股求AB的长度即可.
【详解】
如图,BC与AD的交点记作点F,过点C作 交AD于点E
则
∠ACB=90°
即
AD⊥BD
在 和 中,又
AC=BC
BD=2,CD=
在直角 中,由勾股定理得
在直角 中,由勾股定理得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
17.(1) ;(2)
【分析】
(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
【详解】
(1)
;
(2)
.
18.(1) , ;(2) , .
【分析】
(1)直接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先将方程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再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详解】
(1)
或
;
(2)
两边同乘以6得:
或
.
19.(1)甲:8.5,0.7;乙:8.5,10;(2)甲班的成绩更稳定,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众数、方差和平均数的定义及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2)从平均数、中位数以及方差的意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解答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甲班的众数是8.5;
方差是: ×[(8.5-8.5)2+(7.5-8.5)2+(8-8.5)2+(8.5-8.5)2+(10-8.5)2]=0.7.
乙班的平均数是: (7+10+10+7.5+8)=8.5,
|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数 |
方差 |
甲班 |
8.5 |
8.5 |
8.5 |
0.7 |
乙班 |
8.5 |
8 |
10 |
1.6 |
故答案为:8.5,0.7;8.5;
(2)因为甲、乙两班成绩的平均数相同,而甲班成绩的中位数高于乙班的中位数,甲班的方差小于乙班的方差,
所以甲班的成绩较好.
20.(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中心对称的作法,找出对称点,即可画出图形,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画出使以点A、O、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点即可.
试题解析:(1)画△A′B′C′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如下:
(2)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21.(1)见解析;(2)25
【分析】
(1)首先利用ASA得出△DAF≌△ECF,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AD,即可得出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2)由AE⊥EC,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可推出四边形ADCE是矩形,由F为AC的中点,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E,由矩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
(1)证明:∵CE∥AB,
∴∠BAC=∠ECA,
在△DAF和△ECF中,
∴△DAF≌△ECF (ASA),
∴CE=AD,
∴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2)∵AE⊥EC,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DCE是矩形,
在Rt△AEC中,F为AC的中点,
∴AC=2EF=10,
∴AE2=AC2-EC2=102-52=75,
∴AE=5 ,
∴四边形ADCE的面积=AE•EC=25 .
22.(1)29.6;(2)需要销售 6 辆汽车.
【分析】
(1)根据若当月仅售出1辆汽车,则该辆汽车的进价为30万元,每多售出1辆,所有售出的汽车的进价均降低0.1万元/辆,得出该公司当月售出5辆汽车时,则每辆汽车的进价为:30-0.1×(5-1),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设需要售出x辆汽车,由题意可知,每辆汽车的销售利润,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详解】
(1)若该公司当月售出5辆汽车,则每辆汽车的进价为:30-0.1×(5-1)=29.6万元.
故答案为:29.6;
(2)解:设需要销售 辆,
则 ,
化简得 ,
,
(舍去),
答:需要销售 6 辆汽车.
23.(1) ;(2)① ;② ;③
【分析】
(1)先计算 与 ,将原式化为由 与 组成的代数式,最后代入求解即可;
(2)①仿照例题利用因式分解法将 配成完全平方式即可;
②仿照例题利用因式分解法将 配成完全平方式,最后由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
③求解方法与①②类似.
【详解】
解:(1)∵ , ,
∴ , ,
∴原式 ;
(2)①∵ ,
∴ ;
②∵ ,
∴ ;
③∵ ,
同理得: ,
∴ .
24.(1)矩形;(2)证明见解析;(3) ,证明见解析.
【分析】
(1)等腰梯形、矩形、正方形,任选一个即可;
(2)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得
(3) ,连接BE并延长至M,使 ,连接DM、AM、CM,先证四边形MABD是平行四边形, , , , 是等边三角形, ,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 .
【详解】
解: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是和美四边形;
如图1,连接AC、BD,
,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
, ,
四边形EFGH是菱形,
,
,
四边形ABCD是和美四边形;
,
证明:如图2,连接BE并延长至M,使 ,连接DM、AM、CM,
,
四边形MABD是平行四边形,
, ,
,
是等边三角形,
,
中, , ,
.
25.(1) ; (2) ; (3) 或者t=3.6
【分析】
(1) 根据 可得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可;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P=BQ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再求出t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PB=PQ,PQ=BQ,PB=BQ),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求出t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 ∵BC=20,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
∴ ,
∴ ,
∴ ,
∵ , ,
∴CD的长度是 以BQ为底边的高的长度,
∴ ;
(2)如下图:
由题意得: , ,
∵ ,
∴当AP=BQ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即: ,
解得: ;
( 3)情况1:如下图:作PN⊥BC与点N,
当PB=PQ时,
NQ=BN(三线合一定理),
∵NQ=PD-CQ=2t-t=t,
∴BN=t,BQ=2t,
∵BC-BQ=CQ
∴20-2t=t,
解得: ;
情 况2:如图,作PN⊥BC与点N,
当PQ=BQ时,
NQ=PD-CQ=2t-t=t,
PQ=BQ=20-t,
在直角三角形NPQ中,
(勾股定理),
∴ ,
解得t=3.6;
情 况3:如图,
当PB=BQ时,
BN=20-2t,
BP=BQ=20-t,
在直角三角形BNP中,
(勾股定理),
∴ ,
整理得:
,
故方程无解,综上可得: 或者t=3.6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