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一】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综合考
例题:(浙江杭州·模拟预测)如图,在四边形 中, , ,对角线 、 交于 , 平分 .
(1)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2)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连接 ,若 , ,求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6
【解析】
【分析】
(1)由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 ,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证明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证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2)由菱形的性质可知 , 为线段 的中点,则 是 斜边上的中线,可知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求出 的值,进而可得 的值.
(1)
证明:∵ ,
∴ ,
∵ 为 的平分线,
∴ ,
∴ ,
∴ ,
∴ ,
又∵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又 ,
∴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2)
解:∵四边形 是菱形, ,
∴ , , ,
∴ 为线段 的中点
∵ ,
∴ ,
∴ 是 斜边上的中线,
∴ ,
在 中, , ,由勾股定理得 ,
∴ ,
∴ 的长为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变式训练】
1.(吉林四平·八年级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C于E,AF⊥CD于F,且BE=DF.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连接EF,若∠CEF=30°,BE=2,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
【答案】(1)见解析
(2)16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D,进而易证△ABE≌△ADF(ASA),即得出AB=AD,进而即可求证结论:▱ABCD是菱形;
(2)由菱形的性质可知BC=CD,进而可得CE=CF,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ECF =120°,即求出∠B=60°,最后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B的长,进而即可求出菱形的周长.
(1)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D,
∵AE⊥BC,AF⊥CD,
∴∠AEB=∠AFD=90°,
在△AEB和△AFD中,
,
∴△AEB≌△AFD(ASA),
∴AB=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2)
如图,由(1)可知BC=CD,
∵BE=DF,
∴CE=CF,
∴∠CFE=∠CEF=30°,
∴∠ECF=180°−2∠CEF=120°,
∴∠B=180°−∠ECF=60°,
在Rt△ABE中,∠BAE=30°,
∴ ,
∴菱形ABCD的周长为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贵州遵义·二模)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 交BE于点G,连接CG.
(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
(2)若 , ,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CE=EF,∠CEB=∠FEB,根据“SAS”易证△GEF≌△GE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GF=GC,∠FGE=∠CGE,易证四边形CEFG是平行四边形,由CE=EF即可求证结论;
(2)由勾股定理和折叠的性质求得DF的长,设CE=x,由(1)结论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1)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EF,∠CEG=∠FEG,
又GE=GE,
∴△GEF≌△GEC(SAS),
∴GF=GC,∠FGE=∠CGE,
∵FG∥CD,
∴∠FGE=∠CEG,
∴∠CGE=∠CEG,
∴EC=GC,
∴GF=EC,
∴四边形CEFG是平行四边形,
又∵CE=EF,
∴四边形CEFG是菱形;
(2)
∵ABCD是矩形,AB=3,BC=5,
∴ BF=AD=BC=5,CD=AB=3,∠A=90°,
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 , ,
设 ,则 ,
在Rt△DEF中, ,即 ,
解得: ,即 ,
∴四边形CEFG的面积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3.(吉林四平·八年级期末)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A作AE⊥BC于E,延长BC到点F,使CF=BE,连接DF.
(1)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
(2)连接OE,若AD=10,EC=4,求OE的长度.
【答案】(1)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D∥BC且AD=BC,等量代换得到BC=EF,推出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由菱形的性质得AD=AB=BC=10,由勾股定理求出AE=8, ,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1)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BC且AD=BC,
∵BE=CF,
∴BC=EF,
∴AD=EF,
∵AD∥EF,
∴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AE⊥BC,
∴ ∠AEF=90°,
∴ 四边形AEFD是矩形;
(2)
∵四边形ABCD是菱形,AD=10,
∴AD=AB=BC=10,
∵EC=4,
∴BE=10-4=6,
在Rt△ABE中,
由勾股定理得: ,
在Rt△ACE中,
由勾股定理得: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OA=OC,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知识,熟练运用菱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4.(四川达州·九年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 中, , 是 的中点,连接 , ,过点 作 交 于点 ,且 ,连接 .
(1)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2)若 ,求四边形 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
(2)6
【解析】
【分析】
(1)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 , ,则 ,再证 ,则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 是 的中点,得到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 ,求得 ,于是得到结论.
(1)
证明:∵ , 是 的中点,
∴ , ,
∴ ,
∵ ,
∴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又∵ ,
∴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2)
解:∵ 是 的中点, ,
∴ ,
∵四边形 是菱形,
∴ , ,
∴ 与 同底等高,
∴ ,
∴ .
∴四边形 的面积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证明四边形 为菱形是解题的关键.
5.(吉林四平·八年级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A<∠ABC,点D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且不与A、B两点重合,过点D作DE⊥AC于点E,点F是射线ED上的点,且DF=CB,连接BF、CD,得到四边形BCDF.
(1)求证:四边形BCDF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8,∠A=30°,设AD ,四边形BCDF的面积为S,求S关于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四边形BCDF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S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S= ,0< <8
(3)存在,
【解析】
【分析】
(1)首先证明FE∥BC,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证结论;
(2)由题意,先求出BC和AC的长度,设AD=x,求出AE的长度,然后表示出CE的长度,即可求出答案;
(3)由菱形的性质,得到BD=BC=DC,然后求出BD的长度,得到点D是AB的中点,即可得到答案.
(1)
证明:∵∠ACB=90°,
∴AC⊥BC,
∵DE⊥AC,
∴FE∥BC,
∵DF=CB,
∴四边形BCDF是平行四边形;
(2)
∵∠ACB=90°,AB=8,∠A=30°,
∴BC=4,
∴由勾股定理可得: ,
∵∠AED=90°,AD= ,
∴DE= ,AE=
∴ ,
∴ ,
∵点D不与A、B两点重合,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 <8;
(3)
存在,
若四边形BCDF为菱形,
∴BC=DC,
∵∠ACB=90°,∠A=30°,
∴∠ABC=60°,
∴△BCD为等边三角形,
∴BD=BC=DC,
∵BC=4,AB=8,
∴BD=AD=4,
∴ =4,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定理进行解题.注意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
6.(山东·薛城区北临城中学模拟预测)在菱形ABCD中, ,点P是射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APE,点B的位置随点P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1)如图1,当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E,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CE与A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当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选择图2,图3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或说理)
(3)如图4,当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连接BE,若 , ,求四边形ADPE的面积.
【答案】(1)BP=CE,CE⊥AD
(2)成立,证明见解析
(3)
【解析】
【分析】
(1)连接AC,根据题意可得△ABC和△ADC为等边三角形,从而AB=AC,又有△APE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P=AE,∠BAP=∠CAE,可证△ABP与≌ACE,得到BP=CE,∠ACE=∠ABP=3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AD,即可解答;
(2)根据题意可得△ABC和△ADC为等边三角形,从而AB=AC,又有△APE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P=AE,∠BAP=∠CAE,可证△ABP与≌ACE,得到BP=CE,∠ACE=∠ABP=3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AD,即可解答;
(3)连接AC,CE,设AD与CE交于点M,AC与BD交于点O,由(2)可得∠BCE=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E,然后分别求出 和 ,即可求解.
(1)
解:(1)如图,连接AC,延长CE交AD于点H,
∵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60°,
∴AB=BC=CD=AD,∠ABD=30°,∠ADC=∠ABC=60°,
∴△ABC和△ADC为等边三角形,
∴∠BAC=60°,∠CAD=60°,AB=AC,
∵△APE为等边三角形,
∴∠BAC-∠PAC=∠PAE-∠PAC,
即∠BAP=∠CAE,
在△ABP与△ACE中,
,
∴△ABP与≌ACE,
∴BP=CE,∠ACE=∠ABP=30°,
∵∠CAD=60°,
,
∴CE⊥AD;
故答案为:BP=CE,CE⊥AD;
(2)
解:成立,BP=CE,CE⊥AD;
选择图2中的情况,设CE与AD的交点为点H,证明如下:
∵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60°,
∴AB=BC=CD=AD,∠ABD=30°,∠ADC=∠ABC=60°,
∴△ABC和△ADC为等边三角形,
∴∠BAC=60°,∠CAD=60°,AB=AC,
∵△APE为等边三角形,
∴AP=AE,∠PAE=60°,
∴∠BAC+∠PAC=∠PAE+∠PAC,
即∠BAP=∠CAE,
在△ABP与△ACE中, ,
∴△ABP与≌ACE,
∴BP=CE,∠ACE=∠ABP=30°,
∵∠CAD=60°,
,
∴CE⊥AD;
选择图3中的情况,证明同图2方法一样;
故当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1)中的结论依然成立.
(3)
解:如图,连接AC,CE,设AD与CE交于点M,AC与BD交于点O,
由(2)可得BP=CE,CE⊥AD,∠ACE=∠ABP=30°,
∵△ABC为等边三角形,
∴∠ACB=60°,
∴∠BCE=∠ACB+∠ACE=90°,
∵BC=AB= ,BE=2 ,
∴CE= ,
∴BP=CE=8,
∵△ADC为等边三角形,AD=AB=AC= ,
∴ ,
,
∴EM=CE-CM=5,
∴AE= ,
∵△AEP为等边三角形,
∴ ,
∴AP边的高为 ,
,
∵AB= ,
∴AO= ,
∴ ,
∴BD=2OB=6,
∴DP=BP-BD=8-6=2,
∴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能根据题意得到全等三角形,充分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二】菱形的折叠问题
例题:(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将菱形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G处(不与B、D重合),折痕为EF,若DG=2,AD=6,则BE的长为( )
A. B. C.3 D.3.5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EH⊥BD于H,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G=EA,根据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BD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BD,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作EH⊥BD于H,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G=EA,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AB,∠ABD=∠CBD= ∠ABC=60°,
∴△ABD为等边三角形,
∴AB=BD=AD=6,
设BE=x,则EG=AE=6﹣x,
在Rt△EHB中,BH= x,EH= x,
在Rt△EHG中,EG2=EH2+GH2,即(6﹣x)2=( x)2+(4﹣ x)2,
解得,x= ,
∴BE= ,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熟记各知识点并综合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山西·模拟预测)如图,在菱形 中, , , , 分别是边 , 上的点,将 沿EF折叠,使点 的对应点 落在边 上,若 ,则 的长为______.
【答案】 ##
【解析】
【分析】
根据菱形性质和 ,可得 , , ,过点 作 于点 , 于点 ,过点 于点 ,得矩形 ,然后利用含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可得 ,得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在菱形 中, , , ,
,
如图,过点 作 于点 , 于点 ,过点 于点 ,
得矩形 ,如图所示:
, ,
, ,
, ,
由翻折可知: , ,
,
,
,
,
解得 ,
,
在 中, , ,
,
,
,
,
,
在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
解得 ,
,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涉及到翻折变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辽宁锦州·一模)如图,在菱形 中,F为 边上一点,将 沿 折叠,点C恰好落在 延长线上的点E处,连接 交 于点G,若 , ,则 的长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CF=EF,DF⊥BC,代入相关数据可得CF=5,BC=7,由菱形的性质得DC=7,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F的长.
【详解】
解:由折叠得,CF=EF,DF⊥BC,
∵BE=3,BF=2
∴EF=BE+BF=3+2=5
∴CF=5
∴BC=BF+FC=2+5=7
∵四边形ABCD是菱形
∴DC=BC=7
在Rt△DFC中,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F=EF,DF⊥BC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E是菱形ABCD边AB的中点,点F为边AD上一动点,连接EF,将△AEF沿直线EF折叠得到△A'EF,连接A'D,A'C.已知BC=4,∠B=120°,当△A'CD为直角三角形时,线段AF的长为______.
【答案】2或
【解析】
【分析】
分当 时和当 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1所示,当 时,取CD中点H,连接 ,
∴ ,
∵四边形ABCD是菱形,E为AB中点,
∴ ,∠A=180°-∠B=60°,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 ,
∴ ,
连接EH,
∵ ,
∴四边形AEHD是平行四边形,
∴ , ,
∵由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知,当点 不在线段EH上时,必有 ,这与 矛盾,
∴E、 、H三点共线,
∴ ,
∴△AEF为等边三角形,
∴ ;
如图2所示,当 时,连接BD,ED,过点F作FG⊥AB于G,
∵∠ABC=120°,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A=60°,
∴△ABD是等边三角形,
∵E是AB中点,
∴DE⊥AB,
∴∠ADE=30°,
∴∠EDC=90°,
∴此时 三点共线,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 ,
∵FG⊥AE,∠A=60°,∠AEF=45°,
∴∠AFG=30°,∠GFE=45°,
∴AF=2AG,EG=FG,
∴ ,
∵ ,
∴ ,
∴ ,
故答案为:2或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折叠的性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等,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4.(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E为AD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E,将AB沿着BE折叠得到A'B,A的对应点为A',连接A'D,当A′B⊥AD时,∠A'DE的度数为______.
【答案】15°##15度
【解析】
【分析】
由菱形的性质可得 ,可证 是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垂直平分 ,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可得 ,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连接 , ,
四边形 是菱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垂直平分 , ,
,
,
将 沿着 折叠得到 ,
,
,
.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5.(安徽·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二模)如图,在菱形ABCD中,∠A=120°,AB=2,点E是边AB上一点,以DE为对称轴将△DAE折叠得到△DGE,再折叠BE使BE落在直线EG上,点B的对应点为点H,折痕为EF且交BC于点F.
(1)∠DEF=________;
(2)若点E是AB的中点,则DF的长为________.
【答案】 90° 2.8
【解析】
【分析】
(1)由折叠得∠ ,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结论;
(2)首先证明B、G、D在同一条直线上,再运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折叠得,∠
∴∠
∵∠
∴∠
即∠
故答案为:90°;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 BC,DC AB,
∴
∵∠A=120°
∴
∵点E为AB的中点,且AB=2
∴
∵点A与点G重合,
∴
∵点B与点H重合
∴
又
∴
∴点G与点H重合
∵∠
∴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过点D作 ,交BC的延长线于点O,如图,
∵DC AB
∴∠
∴∠
∴
在 中,
由折叠得, ,
设 ,则
∴ ,
在 中,
∴
解得,
∴
故答案为2.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三】菱形的动点问题
例题:(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一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在菱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过点P作PE⊥BC于点E,PF⊥AB于点F.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面积为24,则PE+PF的值为( )
A.4 B. C.6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连接BP,通过菱形 的周长为20,求出边长,菱形面积为24,求出SABC的面积,然后利用面积法,SABP+SCBP=SABC,即可求出 的值.
【详解】
解:连接BP,如图,
∵菱形ABCD的周长为20,
∴AB=BC=20÷4=5,
又∵菱形ABCD的面积为24,
∴SABC=24÷2=12,
又SABC= SABP+SCBP
∴SABP+SCBP=12,
∴ ,
∵AB=BC,
∴
∵AB=5,
∴PE+PF=12× =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添加辅助线,通过面积法得出等量关系,求出PF+PE的值.
【变式训练】
1.(山东德州·二模)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9,面积为18 ,P、E分别为线段BD、BC上的动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如图,连接AP,过点A作AH⊥BC于H.说明PA=PC,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AP,过点A作AH⊥BC于H.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关于BD对称,
∴PA=PC,
∴PE+PC=AP+PE,
∵AP+PE≥AH,
∴PE+PC≥AH,
∵S菱形ABCD=BC•AH,
∴AH 2 ,
∴PE+PC≥2 ,
∴PE+PC的最小值为2 ,
故答案为:2 .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菱形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对角线AC、BD交于点O,BD=4,点E为OD的中点,点F为AB上一点,且AF=3BF,点P为AC上一动点,连接PE、PF,则PF﹣PE的最大值为 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取OB中点E',连接PE',作射线FE'交AC于点P'.则PE=PE',当P与P'重合,P'、E'、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PF﹣PE'有最大值,即为FE'的长.
【详解】
解:如图,取OB中点E',连接PE',作射线FE'交AC于点P'.
则PE=PE',
∴PF﹣PE=PF﹣PE'≤FE',
当P与P'重合,P'、E'、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
PF﹣PE'有最大值,即为FE'的长,
∵在菱形ABCD中,∠ABC=120°,
∴∠ABD=60°,∠DAB=60°,
∴△ABD为等边三角形.
∴AB=BD=AD=4.
∴OD=OB=2.
∵点E'为OB的中点,E'B=1,AF=3BF,
∴BF AB=1,
∵∠ABD=60°,
∴△BE'F为等边三角形,
∴E'F=FB=1.
故PF﹣PE的最大值为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大值问题、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运用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广西贵港·二模)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 中, ,动点P在对角线 上,连接 ,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过点P作 于E,过点A作 于F.根据题意由菱形的性质结合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 ,即得出 .从而可说明当A、P、E共线时, 最小,即为AF的长.求出AF的长即可.
【详解】
如图,过点P作 于E,过点A作 于F,
∵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 ,
∴ ,
∴ ,
∴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当A、P、E共线时, 最小,即为AF的长.
∵ ,
∴ ,
∴ .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并判断出AF的长为 的最小值是解题关键.
4.(陕西·商南县富水镇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4,∠ADC=120°,点E是AD上一动点(不与点A,D重合),点F是CD上一动点,且AE+CF=4,则△BEF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首先证明△BEF是等边三角形,当BE⊥AD时面积最小.
【详解】
解:连接BD,
∵菱形ABCD边长为4,∠ADC=120°,
∴∠BAD=60°,
∴△ABD与△BCD都为等边三角形,
∴∠FDB=∠EAB=60°,
∵AE+CF=4,而DF+CF=4,
∴AE=DF,
∵AB=BD,
∴△BDF≌△BAE(SAS),
∴BE=BF,∠ABE=∠DBF,
∴∠EBF=∠ABD=60°,
∴△BEF是等边三角形,
∴当BE⊥AD时,△BEF的面积最小,
在Rt△ABE中,AE= AB=2,由勾股定理得BE=2 ,
同理可得等边△BEF的边BE上的高为 ×2 =3,
△BEF面积的最小值=3 .
故答案为: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5.(福建·莆田擢英中学一模)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为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 于点E, 于点F,若 , ,则EF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连接OP,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C⊥BD,AO= AC=10,BD= BD=5,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EF=OP,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连接OP,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O= AC=10,BD= BD=5,
∴AB= ,
∵PE⊥OA于点E,PF⊥OB于点F,
∴∠EOF=∠OEP=∠OFP=90°,
∴四边形OEPF是矩形,
∴EF=OP,
∵当OP取最小值时,EF的值最小,
∴当OP⊥AB时,OP最小,
∴S△ABO= OA•OB= AB•OP,
∴OP= =2 ,
∴EF的最小值为2 ,
故答案为:2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
6.(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B=60°,点P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PAQ=60°,交射线CD于点Q,设点P到点B的距离为x,PQ=y.
(1)求证:△APQ是等边三角形;
(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如果PD⊥AQ,求BP的值.
【答案】(1)见解析;
(2)y= (x≥0);
(3)BP=0或BP=8
【解析】
【分析】
(1)先判断出△ABC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判断出△BAP≌△CAQ,即可得出AP=AQ,即可得出结论;
(2)先表示出AH,PH,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分两种情况,①判断出点P和点B重合,②判断出∠PAB=90°即可得出结论.
(1)
证明:如图1,连接AC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BC,AB CD
∵∠B=60°
∴△ABC是等边三角形,∠BCD=180°-∠B=120°
∴AB=AC,∠ACB=∠BAC=60°
∴∠ACQ=∠BCD-∠ACB=60°,∠PAQ=∠BAC=60°
∴∠B=∠ACQ,∠BAP=∠CAQ
∴△BAP≌△CAQ,
∴AP=AQ
∴△APQ是等边三角形
(2)
解:如图2,作PH⊥AB于点H,则∠BHP=90°,
∵∠B=60°
∴∠BPH=30°,
∴BH= x,PH= = x,
∵AB=4,
∴AH=4﹣ x
∵△APQ是等边三角形
∴PQ=AP=y
在Rt△AHP中,AP2=AH2+PH2,
∴y2=( x)2+(4﹣ x)2= ,
∴y= (x≥0)
(3)
解:①当点P在边BC上,PD⊥AQ时,点P与点B重合,x=0,即BP=0.
②如图3,
当点P在边BC的延长线上,PD⊥AQ于点M,
同(1)的方法得,△APQ为等边三角形.
∴∠PAQ=60°,
∵PD⊥AQ,
∴AM=QM,PM垂直平分AQ
∴△DAQ是等腰三角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B=60°,
∴∠BAD=180°-∠B=120°,∠ADC=60°,
∴∠ADQ=120°,
∴∠DAQ= =30°,
∴∠DAP=30°
∴∠BAP=∠BAD﹣∠DAP=90°,
∴AB= BP
∵AB=4
∴BP=8,
∴BP=0或BP=8
【点睛】
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PAQ是等边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7.(重庆永川·八年级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分别在x轴、y轴上,其中C,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两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CDA向终点A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菱形ABCD的高h和面积s的值;
(2)当点Q在CD边上运动时,t为何值时直线PQ将菱形ABCD的面积分成1:2两部分;
(3)设四边形APCQ的面积为y,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要写出t的取值范围);在点P、Q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是否存在y的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指出此时点P、Q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4,
(2)当 时,直线PQ将菱形面积分成1:2两部分
(3) ,存在最大值18,此时点P运动到AB的中点,点Q运动到与点D重合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C、D的坐标求出 , ,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再由菱形的性质可得 ,则 ;
(2)如图1.由已知可得: , ,则 ,求出 ,再由直线PQ将菱形的面积分成1:2两部分,则 或 ,由此求解即可;
(3)分当Q在CD上,即 时和当Q在AD上,即 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1)
解:∵ , ,
∴ , .
∵ ,
∴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菱形面积 .
∴菱形的高 ;
(2)
解:如图1.由已知可得: , ,则 .
则
若直线PQ将菱形的面积分成1:2两部分,则 或 .
即 ,或 .
解得: 或 (舍去).
∴当 时,直线PQ将菱形面积分成1:2两部分.
(3)
当Q在CD上,即 时,见图2.
∴此时,y随t的增大而增大.
∴当 时, 取得最大值.
当Q在AD上,即 时,见图3.
∴此时y随t的增大而减小,无最大值.
∴ ,在点P、Q运动的整个过程中,y有最大值18,此时点P运动到AB的中点,点Q运动到与点D重合.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8.(辽宁沈阳·九年级期末)在菱形ABCD中,∠ABC=60°,P是直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 APE(A,P,E按逆时针排列),点E的位置随点P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BD上,且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E,则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BC与CE的位置关系是;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BD上,且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直线BD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连接BE.若AB=2 ,BE=2 ,请直接写出 APE的面积.
【答案】(1)BP=CE,CE⊥BC;(2)仍然成立,见解析;(3)31
【解析】
【分析】
(1)连接AC,根据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AP≌△CAE即可证得结论;
(2)(1)中的结论成立,用(1)中的方法证明△BAP≌△CAE即可;
(3)分两种情形:当点P在BD的延长线上时或点P在线段D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C交BD于点O,由∠BCE=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即得到BP的长,再求AO、PO、PD的长及等边三角形APE的边长可得结论.
【详解】
解:(1)如图1,连接AC,延长CE交AD于点H,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C=60°;
∵△APE是等边三角形,
∴AP=AE,∠PAE=60°,
∴∠BAP=∠CAE=60°﹣∠PAC,
∴△BAP≌△CAE(SAS),
∴BP=CE;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P= ∠ABC=30°,
∴∠ABP=∠ACE=30°,
∵∠ACB=60°,
∴∠BCE=60°+30°=90°,
∴CE⊥BC;
故答案为:BP=CE,CE⊥BC;
(2)(1)中的结论:BP=CE,CE⊥AD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2中,连接AC,设CE与AD交于H,
∵菱形ABCD,∠ABC=60°,
∴△ABC和△ACD都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D=120°,∠BAP=120°+∠DAP,
∵△APE是等边三角形,
∴AP=AE,∠PAE=60°,
∴∠CAE=60°+60°+∠DAP=120°+∠DAP,
∴∠BAP=∠CAE,
∴△ABP≌△ACE(SAS),
∴BP=CE,∠ACE=∠ABD=30°,
∴∠DCE=30°,
∵∠ADC=60°,
∴∠DCE+∠ADC=90°,
∴∠CHD=90°,
∴CE⊥AD;
∴(1)中的结论:BP=CE,CE⊥AD仍然成立;
(3)如图3中,当点P在BD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CE,BE,作EF⊥AP于F,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BD平分∠ABC,
∵∠ABC=60°,AB=2 ,
∴∠ABO=30°,
∴AO= AB= ,OB= AO=3,
∴BD=6,
由(2)知CE⊥AD,
∵AD∥BC,
∴CE⊥BC,
∵BE=2 ,BC=AB=2 ,
∴CE= =8,
由(2)知BP=CE=8,
∴DP=2,
∴OP=5,
∴AP= = =2 ,
∵△APE是等边三角形,
∴S△AEP= ×(2 )2=7 ,
如图4中,当点P在DB的延长线上时,同法可得AP= = =2 ,
∴S△AEP= ×(2 )2=31 ,
【点睛】
此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重点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作出解题所需要的辅助线,将菱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联系起来,此题难度较大,属于考试压轴题.
【考点四】菱形中无刻度作图问题
例题:(江西吉安·九年级期末)如图,菱形ABCD中,∠B=60°,延长BC至E,使 .取CD的中点F,连接EF,请利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画图痕迹).
(1)在图1中作出△CEF中CF边上的中线;
(2)在图2中作出BC的中点.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AC和BD交于点O,连接OE交CD于点G,EG即为所求;
(2)连接AC和BD交于点O,连接FO并延长交AB于点M,连接MC交BD于点N,连接AN并延长,交BC于点H,点H即为所求.
(1)
解:如图,EG即为所求;
(2)
解:如图,点H即为所求;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
1.(江苏无锡·一模)(1)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
①如图1,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中点,以EF为边作一个矩形;
②如图2,菱形ABCD中,E是对角线BD上一点(BE<DE),以AE为边作一个菱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
(2)尺规作图:如图3,已知四边形ABCD,请你在CD边上求作一点P,使得△ADP的面积等于△ADB的面积的一半.(要求:利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EO,延长EO交CD于G,连接FO,延长FO交BC于H,连接EH,GH,FG即可;②连接AC交BD于O,延长AE交BC于Q,连接QO,延长QO交AD于P,连接CP交BD于F,连接AF,CF,EC即可;
(2) 作 BT//AD交CD于T,作线段DT的垂直平分线MN交DT于点P,连接AP即可.
【详解】
解:(1)①如图1中,矩形EFGH即为所求作;
②如图2中,菱形AECF即为所求作.
(2)如图3中,△APD即为所求作.
【点睛】
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2.(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如图,菱形ABCD及点P,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若点P在AB上,请在CD上作出点Q,使CQ=AP;
(2)如图2,若点P在菱形ABCD外,请在菱形外作点Q,使△CQD≌△APB.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 , 交于点 ,连接 延长 交 于点 ,点 即为所求.
(2)连接 , 交于点 ,延长 交 的延长线于 ,连接 交 的延长线于 ,连接 ,连接 ,延长 交 于点 ,连接 ,点 即为所求.
【详解】
解:(1)如图1中,点 即为所求.
(2)如图2中,点 即为所求.
【点睛】
本题考查作图 复杂作图,菱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菱形的对称中心 ,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江西南昌·八年级期末)如图,点 为线段 上一点且不与 , 两点重合,分别以 , 为边向 的同侧做锐角为60°的菱形.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1中,连接 ,若 ,作出线段 的中点 ;
(2)在图2中,连接 ,若 ,作出线段 的中点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AF,BD交于点O,连接DF,连接CO延长CO交DF于点M,点M即为所求.
(2)连接AD,BF,延长AD交BF的延长线于E,连接CE,DF交于点N.点N即为所求.
【详解】
解:(1)
如图点 为 的中点
(2)
如图点 为 的中点
【点睛】
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