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
第二十六讲 比较与估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前面的章节中,同学们已经对分数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习了很多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较复杂的分数比较大小和估算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题1.
现有7个数,其中5个是 、 、 、 、 .如果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三个数是 ,那么位于最中间的数是多少?
「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多个数大小关系的推理题,虽然其中有着两个数未知,但是我们还应该先比较已知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再利用其他条件来推理出题目的结果.
练习1.
有8个数, 、 、 、 、 、 是其中的6个.如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第4个数是 .那么按从大到小排列时,第4个数是哪一个数?
例题2.
在不等式 的方框中填入一个自然数,使得不等式成立.
「分析」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但分子不一样怎么比较大小呢?
练习2
在不等式 的方框中填入一个自然数,使得不等式成立.那么方框中最大可以填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算式的估算中,有一种方法比较常用,就是用非常接近的数来替换原来的数,这样可以得到一个和真实答案非常接近的近似值,但一定要注意近似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是否符合题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题3.
算式 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分析」本题需要计算两个较复杂的数相乘,但是不要求计算出最后结果,只要求出结果的整数部分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估算结果的大致情况,推出整数部分.
(2)计算出准确结果,确定整数部分.
那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办?
练习3.
算式 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算式的缩放是估算问题中经常用到的方法.缩放的方法有很多.在放缩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将范围放缩得过大,这样将无法起到放缩本来应该有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题4.
算式 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分析」本题显然不能硬算,不然太麻烦.如果能将该算式稍加变形,使它不仅变得好算,还能确定大小范围,那就可以求出它的整数部分是多少了.
练习4.
算式 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例题5.
求出 的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
「分析」同例题4,需要对算式稍作变形,加以放缩来确定大小范围,进而求出整数部分.
例题6.
(1)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分别是4和5,那么这两个小数乘积的整数部分共有多少种可能的取值?
(2)将两个小数四舍五入到个位后,所得到的数值分别是7和9.将这两个小数的乘积四舍五入到个位后共有多少种可能的取值?
「分析」注意到题目中的两个小数分别有一个连续的取值范围,那么乘积也一定有一个连续的取值范围.
等号与不等号的历史
一、等号,不等号
为了表示等量关系,用“=”表示“相等”,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符号了.
说来话长,在15、16世纪的数学书中,还用单词代表两个量的相等关系.例如在当时一些公式里,常常写着aequ或aequaliter这种单词,其含义是“相等”的意思.
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isaequalleto(等于)这个单词,我认真地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于是,列科尔德有创见性地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叫做等号.
用“=”替换了单词表示相等是数学上的一个进步.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列科尔德发明的等号,并没有马上为大家所采用.历史上也有人用其它符号表示过相等.例如数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学》一书中,曾用“∞”表示过“相等”.直到17世纪,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各种场合下大力倡导使用“=”,由于他在数学界颇负盛名,等号渐渐被世人所公认.
顺便提一下,“≠”是表示“不相等”关系的符号,叫做不等号.“≠”和“=”的意义相反,在数学里也是经常用到的,例如a+1≠a+5.
二、大于号,小于号
现实世界中的同类量,如长度与长度,时间与时间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我们知道,相等关系可以用“=”表示,不等关系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为了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数学家们绞尽了脑汁.1629年,法国数学家日腊尔,在他的《代数教程》中,用象征的符号“ff”表示“大于”,用符号“§”表示“小于”.例如,A大于B记作:“AffB”,A小于B记作“A§B”.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先创用符号“>”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例如5>3,-2<0,a>b,m<n.
与哈里奥特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创造了一些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例如,1631年,数学家奥乌列德曾采用“ ”代表“大于”;用“ ”代表“小于”.1634年,法国数学家厄里贡在他写的《数学教程》里,引用了很不简便的符号,表示不等关系,例如:a>b用符号“a3|2b”表示;b<a用符号“b2|3a”表示.因为这些不等号书写起来十分繁琐,很快就被淘汰了.只有哈里奥特创用的“>”和“<”一直广为使用.
下面的分数中,最大的是哪个?
, ,下面三个算式的结果中,最大的是哪个?最小的是哪个?
, , .
算式 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小高将算式的两个乘数都四舍五入后得到 ,那么原算式结果的整数部分有多少种可能?
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