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真题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单选题 |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粮食酿酒
C.冰雪融化
D.铁水铸锅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3.下列气体中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A.氨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氧气
4.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饭
B.鱼肉
C.苹果
D.黄瓜
5.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NH4HCO3
B.K2SO4
C.Ca(H2PO4)2
D.KCl
6.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氢气
D.铜
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面粉
B.硫酸铁
C.汽油
D.蔗糖
8.202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B.推广新能源汽车
C.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D.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9.2000L的氧气加压后能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B.分子间间隔变小了
C.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D.分子的数目变少了
10.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11.下列有关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丙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B.正丙醇中含有12个原子
C.正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正丙醇由3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12.某同学由化学反应CaO+H2O=Ca(OH)2做出如下联想,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可用于生产Ca(OH)2
C.CaO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
D.Ca(OH)2可以与铵态氨肥同时施用
1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合理的是选项
选项 |
待鉴别物质 |
所用试剂 |
A |
Ca(NO3)2、BaCl2、HCl三种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B |
NaOH、NaCl、HCl三种溶液 |
石蕊溶液 |
C |
NaOH、NaCl、CaCO3三种固体 |
水 |
D |
氧化铜、木炭粉、铁粉三种固体 |
盐酸 |
A.A
B.B
C.C
D.D
1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酸的溶液pH小于7,则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KCl |
MnO₂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O2 |
H2O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C |
Cu |
Fe |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NaCl溶液 |
BaCl2 |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
A.A
B.B
C.C
D.D
|
二、填空题 |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元素:_________________。
(2)2个氨分子:_________________。
(3)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17.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地下水是重要水源。雨水经过种植土层和砂层能得到净化,还能补给地下水。种植土层和砂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通常地下水的硬度较大,长期饮用会危害人体健康,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若地下水中有异味,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_性去除。
(3)珍惜和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
18.图1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碘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__。
(2)图2中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图2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
(4)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19.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t2℃时,7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3)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4)将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忽略水分的蒸发),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20.金属材料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_____性。
(2)学校花坛的铁栅栏常采用刷油漆的方法防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
三、科普阅读题 |
2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材料1)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资源量占我国总储量的53%,可采资源量占66%。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含碳量相对较少,燃烧较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起煤和石油制品相对较少,通常被称为“清洁能源”。
(材料2)海洋是化学资源宝库,含有80多种元素,钠和氯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盐类物质,生活中的食盐主要来自海洋。
(材料3)海洋是能力出众的“捕碳者”。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这个庞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大约48%被海水吸收。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是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得粗盐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海洋作为“捕碳者”可以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
四、推断题 |
22.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D的俗称是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A—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
五、实验探究题 |
23.下图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1实验中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却几乎不能溶解在汽油中。由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_有关。
(2)图2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3)图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4)图4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其中a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
24.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和仪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编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已选择A装置,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上述方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A”或“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
|
六、科学探究题 |
25.化学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钡、氯化钾、硫酸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该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 |
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 |
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原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
|
(实验分析)
(1)步骤1中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步骤2中沉淀部分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思评价)
小亮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确定氯化钾是否存在,因此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步骤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小明认为小亮的实验不能确定氯化钾的存在,理由是___________。
|
七、计算题 |
26.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适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制取1.6g氧气,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将20g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铁水铸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
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该仪器需要,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该仪器需要,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蒸发,则不需要使用蒸发皿,该仪器不需要,选项符合题意;
D、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该仪器需要,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
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能够用于医疗急救。
故选D。
4.B
【解析】
A、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B、鱼奶肉蛋类的食物富含蛋白质,因此鱼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苹果属于水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黄瓜属于蔬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
A、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B、硫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钙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铜属于固态金属单质,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析】
A.
面粉放入水中,会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误;
B.
硫酸铁放入水中,会以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硫酸铁溶液,但硫酸铁溶液是黄色的,故B错误;
C.
汽油放入水中,会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C错误;
D.
蔗糖放入水中,会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无色蔗糖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8.A
【解析】
A、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污染性物质,污染环境,故A不正确;
B、推广新能源汽车,会减少污染性气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
C、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C正确;
D、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可以避免电池中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达到资源循环利用,故D正确。
故选A。
9.B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将2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B。
10.C
【解析】
A、酒精灯的灯芯是活动的,且酒精是易燃的物质,所以不能用嘴来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A错误;
B、油的密度小于水,会漂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B错误;
C、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C正确。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导致火势更大,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C。
11.A
【解析】
A、根据正丙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由此判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一个正丙醇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选项错误;
C、正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不是g,选项错误;
D、正丙醇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选项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
A、氧化钙和水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A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Ca(OH)2,B正确;
C、因为氧化钙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氢氧化钙从而吸收水分,保持了环境的干燥,所以能用氧化钙做干燥剂,C正确;
D、铵态氮肥和Ca(OH)2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不能同时施用,D错误。
故选D。
13.A
【解析】
A、硝酸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硝酸钠,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钠,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则将碳酸钠溶液分别加入Ca(NO3)2、BaCl2、HCl三种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为HCl,Ca(NO3)2、BaCl2溶液中都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区分,故选项说法不合理;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剂变蓝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试剂变色,HCl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则将石蕊试剂分别加入NaOH、NaCl、HCI三种溶液中,观察到试剂变蓝的为氢氧化钠溶液,试剂不变色的为氯化钠溶液,试剂变红色的为盐酸溶液,故选项说法合理;
C、NaOH、NaCl为可溶性物质,但NaOH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碳酸钙为难溶性物质,则将样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到样品不溶于水的为碳酸钙,样品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的为NaOH,样品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为NaCl,故选项说法合理;
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与水,氯化铜的溶液呈蓝色,木炭不能与盐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则将样品分别放入盐酸中,观察到样品溶解且反应后溶液呈蓝色的为氯化铜,样品不与盐酸反应的为木炭,样品溶解且有气泡产生的为铁粉,故选项说法合理。
故选A。
14.B
【解析】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盐氯化钙和水,其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酸的溶液pH小于7,但是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氯化铵溶液的pH<7,但氯化铵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解析】
A、KCl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溶液不具有,所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除去杂质水,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Fe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能除去杂质但会引入新的杂质稀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6.(1)Si
(2)2NH3
(3)
(4)
【解析】
(1)
硅元素的符号为Si。故填:Si;
(2)
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氨分子表示为:2NH3。故填:2NH3;
(3)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故填:
;
(4)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表示为
,故填:
。
17.(1)过滤作用
(2)
煮沸
吸附
(3)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解析】
(1)
种植土层和砂层可以将不溶性物质过滤,水可以透过,故种植土层和砂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过滤作用。
(2)
煮沸可以除去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若地下水中有异味,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去除。
(3)
节约用水要做到一水多用,不浪费水资源,则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18.(1)53
(2)C
(3)BD
(4)AC
【解析】
(1)
由图1可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因为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2)
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当核内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的为离子,由图2可知C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故填:C;
(3)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由图2可知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4)
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由图2可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C。
19.(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
(3)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C
(4)B=A>C
【解析】
(1)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物质溶解度曲线与C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即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40gA物质形成饱和溶液,当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40g,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40g,即当t2℃时,7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溶剂质量是50g;
(3)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者恒温蒸发溶剂或者增加溶质C;
(4)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且A、B两物质均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升温后,A、B的溶液质量相等,而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且C溶液中析出晶体,C的溶液质量减小,则将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忽略水分的蒸发),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B=A>C。
20.
导热
隔绝水和氧气 铜##Cu
【解析】
(1)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2)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为防止铁栅栏生锈,通常采取刷油漆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3)金属活动性:Al>Zn>Cu,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铝粉,铝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待铝完全反应后,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硫酸铜剩余,铝、锌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渣是铜,发生的反应是:
。
21.(1)不可再生
(2)
(3)蒸发结晶
(4)温室效应
【解析】
(1)
石油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填:不可再生
(2)
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填:
(3)
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得粗盐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填:蒸发结晶
(4)
由文中可知,海洋作为“捕碳者”,捕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减少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故填:温室效应
22.(1)Na2CO3
(2)复分解反应
(3)
(4)
【解析】
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HCl,D的俗称是纯碱,则D是Na2CO3,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A可以和HCl、Na2CO3反应,则A是Ca(OH
)2,E可以与Na2CO3相互转换且HCl可以转换为E,故E是CO2,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C和HCl可以反应、C可以转换为CO2,故C是金属氧化物CuO(或Fe2O3等,合理即可),CO2和F可以相互转换,且CuO和F可以反应,故F是CO,验证后无误。
(1)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D即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
A与B反应即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属于复分解反应;
(3)
E转换为D的反应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
(4)
F和C反应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
23.(1)溶剂的性质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到室温读数等
(4)浓硫酸
【解析】
(1)
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却几乎不能溶解在汽油中,溶质都是高锰酸钾,溶剂分别是水和汽油,所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2)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均是可燃物,但热水的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
测定结果偏小,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红磷量不足导致无法完全消耗氧气;装置漏气导致进入水的同时有空气进入;未冷却到室温读数,此时气体膨胀体积偏大,都会导致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小。
(4)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所以a中是浓硫酸。
24.(1)试管
(2)
C、E、F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3)
B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小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解析】
(1)
编号①仪器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2)
①、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优点:收集的气体较纯,缺点:收集的气体不干燥)和排空气法(优点:收集的气体干燥,缺点:收集的气体不纯),排空气法又分为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和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依据题意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气体,应选排水法收集,故填:C、E、F(顺序可变);
②、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的气体发生装置且试管口塞有一团棉花(防止被加热固体粉末进入导管而堵塞导管),应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
,条件加热,生成物是
、
、
,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
;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气体里含有装置内的大量空气而不纯,故填: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3)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反应物是碳酸钙固体和盐酸溶液,条件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固液不加热型,故选:B;
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小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集满,故填: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小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25.
硫酸铜##CuSO4
稀盐酸
碳酸钡和硫酸钡 碳酸钡、硫酸钠和氯化钡
BaCl2+Na2SO4═BaSO4↓+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氯化钡溶液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干扰氯化钾的检验
【解析】
[实验探究]
步骤1: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原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和碳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2:取少量步骤1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白色沉淀是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因为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钡不能溶于酸;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钡、硫酸钠和氯化钡。
故填:硫酸铜;稀盐酸;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硫酸钠和氯化钡。
[实验分析]
(1)步骤1中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
(2)步骤2中,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故填:BaCO3+2HCl=BaCl2+H2O+CO2↑。
[反思评价]
氯化钡中也含有氯元素,氯化钡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
故填:氯化钡溶液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干扰氯化钾的检验。
26.(1)解:设需要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答:
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68g。
(2)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20g×30%=5%×(20g+x)
x=10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