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试卷

【326508】2021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时间:2025-01-20 17:57:04 作者: 字数:44635字

2021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10小题,每题1分;第11小题~15小题,每小题1分)

1.(1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葡萄酿酒

C.燃放礼花

D.冶炼金属

【答案】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燃放礼花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冶炼金属是利用还原剂与金属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金属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A

【难度】1

2.(1分)为预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需适量补充的元素是(  )

A.碘

B.铁

C.钙

D.锌

【答案】D

【考点】人体内的常量元素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为预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需适量补充的元素是锌,故选:D

【难度】1

3.(1分)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

A0.03%

B0.94%

C21%

D78%

【答案】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0.94%。故选:B

【难度】1

4.(1分)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豆油

B.面粉

C.蔗糖

D.泥沙

【答案】C

【考点】判断物质能否形成溶液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故选:C

【难度】3

5.(1分)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

ACa3PO42

BK2SO4

CKNO3

DCONH22

【答案】A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根据磷肥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在农业上施用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A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A正确;B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故选:A

【难度】1

6.(1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考点】洗涤仪器的操作注意事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泡连续冒出后再收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试管洗涤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泡连续冒出后再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托盘天平使用时左盘中放物体,右盘中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常用的洗涤试管的工具是试管刷,使用方法是转动或上下移动,移动时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损坏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

【难度】3

7.(1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NaCl

BC60

CNe

DH2O2

【答案】A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Ne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H2O2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

【难度】3

8.(1分)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吹灭蜡烛是使蜡烛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而灭火,错误;B、油锅着火用水灭,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因此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错误;C、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正确;D、木材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故选:C

【难度】3

9.(1分)6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D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A、根据酸雨的成因分析;

B、根据废弃电池中的汞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分析;

C、根据白色污染是成因分析;

D、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分析.

【解答】解:A、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危害,应对燃煤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净化,正确;B、废弃电池中的汞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所以废旧电池应回收利用,正确;C、塑料制品易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正确;D、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减缓温室效应,错误;故选:D

【难度】3

10.(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  )

A.不锈钢耐腐蚀——可制造医疗器械

B.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考点】氮气的用途;生铁和钢;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不锈钢耐腐蚀可以制造医疗器械,故A不符合题意;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作调味品,故B符合题意;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难度】1

11.(2分)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碱

B.生石灰、铁锈——氧化物

C.汞元素、铂元素——金属元素

D.生理盐水、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答案】C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元素的简单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A.根据碱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碱是指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混合物,故B错误;C.汞元素、铂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D.多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C

【难度】3

12.(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等

D.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答案】B

【考点】由水分解判断元素组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酸、碱、盐的鉴别;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分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没有煮沸;

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能够污染土壤、农作物等。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用水作试剂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没有煮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不能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是因为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能够污染土壤、农作物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难度】3

13.(2分)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答案】D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A、根据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会造成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进行分析判断。

B、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进行分析判断。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会造成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会造成产率偏低,故选项说法错误。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因为无论红磷是否完全反应,天平都保持平衡,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难度】3

14.(2分)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一定属于有机物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答案】D

【考点】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考虑;

C、碳酸钠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

【解答】解: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属于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属于无机物,故B错;C、碳酸钠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

【难度】3

15.(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

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以及除杂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除杂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铵态氮肥不一定与稀盐酸反应,检验铵态氮肥时,应加入熟石灰,然后闻是否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方案错误;B.分别滴入酚酞溶液时,溶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再把另外一种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滴加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如果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因此可以通过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鉴别稀盐酸、NaOHNaCl三种溶液,故B方案正确;C.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无需蒸发,故C方案错误;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但由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是过量的,所以又会带入新的杂质——硫酸铜,故D方案错误。故选:B

【难度】3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离子    

2)碘酒中的溶剂    

3)两个氨分子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1Mg2+;(2C2H5OH;(32NH3;(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分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根据碘酒中溶剂是酒精回答;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表示为:Mg2+;(2)碘酒中溶剂是酒精,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氨分子 表示为:2NH3;(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故答案为:(1Mg2+;(2C2H5OH;(32NH3;(4

【难度】3

17.(5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    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5)下列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鸡蛋

B.大米

C.奶油

D.黄瓜

【答案】1)乳化;(2)活性炭(或木炭等,合理即可);(3)压强;(4)分子不断运动;(5ABC

【考点】蛋白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1)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考虑;

3)根据打开可乐瓶盖后,压强减小考虑;

4)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

5)根据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回答本题。

【解答】解:(1)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活性炭吸附异味;(3)打开可乐瓶盖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4)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茶叶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闻到味;(5)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鸡蛋中含有蛋白质,故A正确;B.大米中含有糖类,故B正确;C.奶油中含有脂肪,故C正确;D.黄瓜中含有维生素,故D错。故答案为:(1)乳化;(2)活性炭(或木炭等,合理即可);(3)压强;(4)分子不断运动;(5ABC

【难度】3

18.(5分)根据图中提供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是    

2)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中,乙和丙的粒子个数比是    

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答案】解:(1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是因为A最外层即为第一层,达到了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故填:BDAC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是:2+8+8﹣117。故填:17。(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 2CO2+2H2O,该反应中,乙和丙的粒子个数比是32。故填:32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分子。故填:分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2)一定条件下乙烯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解答】解:(1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是因为A最外层即为第一层,达到了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故填:BDAC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是:2+8+8﹣117。故填:17。(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 2CO2+2H2O,该反应中,乙和丙的粒子个数比是32。故填:32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分子。故填:分子。

【难度】3

19.(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3t2时,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填字母序号)。

A.甲>丙

B.甲=丙

C.甲<丙

【答案】1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降温结晶;(3220g;(4C

【考点】利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80g220g;(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丙中溶剂质量较多,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甲物质t1时的溶解度等于丙物质t2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丙,故选:C。故答案为:(1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降温结晶;(3220g;(4C

【难度】5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5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解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慢慢和它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了钟乳石。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结接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入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    7(填:“>”、“<”或“=”)。

2)写出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    ,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下列有关钟乳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形成周期很长

B.能和食醋反应

C.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答案】1)<。(2CaCO3+H2O+CO2CaHCO32。(3)肥皂水。(4AB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分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2)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3)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4)钟乳石形成周期很长、能和食醋反应。

【解答】解:(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导致地下水的pH小于7。故填:<。(2)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故填:CaCO3+H2O+CO2CaHCO32。(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故填:肥皂水。(4)钟乳石形成周期很长、能和食醋反应。故填:AB

【难度】3

21.(6分)金属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颇受人们的喜爱。

如图所示,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为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废旧单车中金属部件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是    (写一点即可)。

2)将一定量的铜粉放入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请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有    种情况。

【答案】1ade涂油(合理即可);节约金属资源(或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即可);(2Cu+2AgNO3═CuNO32+2Ag;两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根据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比银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de为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用涂油(合理即可)的方法,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废旧单车中金属部件回收再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比银强,将一定量的铜粉放入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可能是铜有剩余,滤液是硝酸铜、硝酸锌;也可能是硝酸银有剩余,溶质是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所得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有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银;存在两种情况。故答案为:(1ade涂油(合理即可);节约金属资源(或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即可);(2Cu+2AgNO3═CuNO32+2Ag;两。

【难度】5

22.(5分)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2B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    

4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H2O;(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BaCl2;(42Fe2O3+3C 4Fe+3CO2(或Fe2O3+3H2 2Fe+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根据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会与B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钙,F为红棕色固体,所以F是氧化铁,E会转化成盐酸,会与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所以E是硫酸,C会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氧化铁转化成的A会与盐酸反应,所以A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会与B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钙,F为红棕色固体,所以F是氧化铁,E会转化成盐酸,会与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所以E是硫酸,C会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氧化铁转化成的A会与盐酸反应,所以A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BF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实验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BaCl2;(4F→A发生的置换反应可以是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或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 4Fe+3CO2(或Fe2O3+3H2 2Fe+3H2O)。故答案为:(1H2O;(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BaCl2;(42Fe2O3+3C 4Fe+3CO2(或Fe2O3+3H2 2Fe+3H2O)。

【难度】5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23.(4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    ,燃烧越剧烈。

2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    含量的不同。

3C使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4D实验说明石墨具有    性。

【答案】1)接触面积越大(合理即可);(2O2;(3)散热(合理即可)。(4)导电

【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影响燃烧的因素分析。

2)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3)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分析。

4)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石墨的性质。

【解答】解:(1)干面粉的接触面积比较大,与空气充分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2)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较少,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O2含量的不同。(3)浓硫酸溶于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C使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散热。(4D实验中通电时灯泡能亮,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答案为:(1)接触面积越大(合理即可);(2O2;(3)散热(合理即可)。(4)导电。

【难度】3

24.(6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请回答。

1)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   。写出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    。将BE装置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后加热E试管中的液体,观察的到的现象是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填写所选装置导管口字母的连接顺序    

【答案】1)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KClO3 2KCl+3O2;(2)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3befdc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1)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错误,改正为: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性质;

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错误,改正为: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A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KClO3 2KCl+3O2;(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将BE装置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后加热E试管中的液体,观察的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故答案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因此不需要加热;氢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并且长进短出;用C装置收集氢气要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所选装置导管口字母的连接顺序是:befdc;故答案为:befdc

【难度】3

25.(8分)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实验验证】

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    ,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    ,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    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实验设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溶于水后气体减小,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也会使气球变大,产生相同的现象;为了确保变量只是改变液体,所以加入的体积需要相同,所以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等体积水。(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盐酸压入集气瓶内,盐酸与碳酸钠接触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会看到气泡;故答案为: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气泡(合理即可)。【拓展延伸】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加入氯化钡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所以可看到白色沉淀产生;故答案为:白色沉淀。【归纳总结】第一组证明二氧化碳减少,说明发生了反应,第二组从二氧化碳减少和生成碳酸钠两方面验证了实验,因此验证发生了反应可以从反应物减少和生成新物质两方面进行;故答案为:有新物质生成。【废液处理】溶液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钡,氯化钡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加入碳酸钠溶液进行处理;故答案为:Na2CO3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分析】【实验设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验证】(1)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分析回答此题;根据实验唯一变量的要求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压强变化和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此题;

【拓展延伸】根据钡离子与碳酸根生成碳酸钡沉淀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废液处理】根据钡离子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实验设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溶于水后气体减小,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也会使气球变大,产生相同的现象;为了确保变量只是改变液体,所以加入的体积需要相同,所以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等体积水。(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盐酸压入集气瓶内,盐酸与碳酸钠接触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会看到气泡;故答案为: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气泡(合理即可)。【拓展延伸】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加入氯化钡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所以可看到白色沉淀产生;故答案为:白色沉淀。【归纳总结】第一组证明二氧化碳减少,说明发生了反应,第二组从二氧化碳减少和生成碳酸钠两方面验证了实验,因此验证发生了反应可以从反应物减少和生成新物质两方面进行;故答案为:有新物质生成。【废液处理】溶液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钡,氯化钡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加入碳酸钠溶液进行处理;故答案为:Na2CO3

【难度】5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26.(2分)医用口罩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必备武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请计算。

1)环氧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   g环氧乙烷中含有12g碳元素。

【答案】161;(222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化学式中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5)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1)环氧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2)含有12g碳元素需要环氧乙烷(C2H4O)的质量为:12g÷ )=22g。故答案为:(161;(222

【难度】5

27.(6分)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9g。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2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硫酸的质量,稀硫酸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所用硫酸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x

H2SO4+2NaOH2H2O+Na2SO4

98 80

x 100g×8%

x9.8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0%.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