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120326-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大唐不夜城”是西安旅游的新名片,下列游玩项目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给自己化上唐妆,穿上唐装
B.游览途中观察到景区霓虹灯闪烁变化
C.在瓷器作坊体验烧制陶瓷品
D.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
2.世界环境日,举行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全球人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A.提倡无纸化办公,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B.开发使用氢能源汽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
C.垃圾分类放置,有利环保和资源利用
D.讲究餐饮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3.化学学习需要关注物质变化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熄灭蜡烛,有白烟产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人造树叶”,可将二氧化碳变成氧气,二氧化碳能产生氧气的原因是含有( )
A.氧原子B.氧分子C.氧离子D.氧元素
5.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铷单质具有导电性 B.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4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D.m的值是37,n的值为1
6.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奥林匹克烯”(olympicene)单分子图像,化学式为C19H12,大约需要10万个这样的分子才能达到人的发丝直径那么宽,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奥林匹克烯”由31个原子构成
B.“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0
C.“奥林匹克烯”由碳、氢原子构成
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7.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B.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D.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进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白磷必须过量B.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先增大后减小至起始温度
C.曲线BC段白磷停止燃烧,装置逐渐冷却至室温D.在t2时打开了弹簧夹
9.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错误的是
序号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 |
A |
N2(O2) |
铜网 |
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
B |
碳酸钙固体(蔗糖) |
水 |
溶解、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
C |
NaOH固体(Na2CO3) |
稀盐酸 |
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 |
D |
CaCl2溶液(KCl) |
①K2CO3溶液 ②稀盐酸 |
先加入过量试剂①,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试剂② |
10.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装食品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袋,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B.霉变的大米加热到280℃以上,可以放心食用
C.在火势较大的火灾中,我们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D.蚊虫叮咬后,涂抹食醋来减轻痛痒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一定发生爆炸,则点燃CO和O2的混合气体也一定爆炸
D.因为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2.氯代烃在内燃机中燃烧会生成氯化氢等气体。某氯代烃甲(化学式为CxHyClz)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氯化氢和17.6g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数目如表所示。
物质 |
甲 |
氧气 |
氯化氢 |
二氧化碳 |
反应前分子数目 |
a |
3a |
0 |
0 |
反应后分子数目 |
0 |
a |
3a |
待测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y=3
B.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21.9g
D.一个氧分子的质量为 g
13.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15.国画石青颜料。石青的化学式是aCuCO3•bCu(OH)2,已知Cu(OH)2和CuCO3都能受热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到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到220℃.取34.6g石青样品,对样品固体进行热分解实验,测定剩余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之间关系如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0℃~66℃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B.m=24
C.在A、B、C、D四点处固体物质中的铜元素的质量均为12.8g
D.若将m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CuO 2Cu2O+O2↑
二、填空与简答
16.化学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物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碳酸氢钠 ②碳酸钠 ③氢氧化钠 ④硬铝 ⑤消石灰
(1)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是 ;
(2)可用于制造飞机的是 ;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4)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可用于干燥氧气的是 。
17.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大国重器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航母的建造、空间站的建立等,都离不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我国航母螺旋桨由铜合金制造,与纯铜相比,铜合金的硬度更 (填“大”或“小”)。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
①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II中的实验现象是 。
③把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同一种盐溶液中,也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种盐是 。
(3)向Al(NO3)3、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①如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
②若没有气泡产生,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三、实验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及性质检验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②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干燥CO2,瓶中的试剂为 (填名称),气体应从 (填“b”或“c”)端导入。
③将干燥后的CO2通入集气瓶中,如装置D所示,观察到观察到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2)用可乐瓶和矿泉水瓶等材料自制CO2的简易发生装置(如图E所示)。
①药品放置:钻有小孔的矿泉水瓶内放的药品是 。
②原理分析:通过弹簧夹控制装置内的 ,可以实现固、液接触或分离。
③用A装置不但可以制取CO2还可以制取O2化学方程式为 。
四、填空与简答
19.小科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A~E为装置代号)。
(1)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 (填装置代号)。
(2)实验时,某试管中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向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据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滤液X中,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 (填字母序号)。
A.NaClB.NaCl、HClC.NaCl、CaCl2D.NaCl、CaCl2、HCl
五、综合应用题
20.海水通过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实验室模拟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
(1)步骤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①称取盐样品10.0g,用蒸馏水充分溶解;②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A;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步骤二: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可用硫酸替代该流程中的稀盐酸
C.按加入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
D.溶液B可能只有一种溶质
③理论上用过量的 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④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 (填试剂),若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盐酸已过量。
(3)步骤三:获得产品
将溶液B提纯为NaCl晶体,应进行 操作。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 ,停止加热,最终得到精盐9.4g。
步骤四:数据处理。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4%。
【结果与反思】
(4)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分数为90.4%,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
(5)将氯化钠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100克和硝酸银溶液102.87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2.87克,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A、给自己化上唐妆,穿上唐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霓虹灯闪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 D
A.提倡无纸化办公,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符合这一宗旨,不符合题意;
B.开发使用氢能源汽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符合这一宗旨,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放置,有利环保和资源利用,符合这一宗旨,不符合题意;
D.讲究餐饮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不符合这一宗旨,符合题意。
故选D。
3. C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
B、熄灭蜡烛,有白烟产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错误。
故选C。.
4.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二氧化碳能产生氧气,是因为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
故选D。
5. B
A.铷属于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普遍具有导电性,选项说法正确;
B.铷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铷离子,铷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选项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铷原子序数为3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m=37=2+8+18+8+n,m=37,n=1,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 B
A、“奥林匹克烯”(化学式为C19H12)由“奥林匹克烯”分子构成,一个“奥林匹克烯”分子由19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共31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奥林匹克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B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符合题意;
C、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D、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C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为保证氧气尽可能的消耗,白磷必须过量。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先升后降至起始温度,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曲线BC段中有一段温度上升说明白磷还在燃烧,后面一段才是逐渐冷却至室温。C错误;
D、在t2时压强开始增大至大气压,说明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9. C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往混有蔗糖的碳酸钙固体中加水,蔗糖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将碳酸钙固体提纯,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不能除杂,反而会把提纯物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氯化钙溶液与过量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能除去杂质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C
A、聚氯乙烯受热会放出有毒气体,则不能用于包装食品,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蒸煮也不能杀死,不能食用,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C、在火势较大的火灾中,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以防有害气体或烟尘进入呼吸道,该选项做法正确;
D、蚊虫叮咬后,会分泌酸性物质,则应涂抹碱性物质减轻痛痒,而不是涂抹食醋,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C。
11. D
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由于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C、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并不是一定发生爆炸,故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点燃CO和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 D
A、由表中数据可知,a个甲分子与3a-a=2a个氧分子反应生成3a个氯化氢分子,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1个甲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和3个氯原子,则y=z=3,又由于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氧气,则反应后二氧化碳分子个数为2a,再根据原子守恒,则1个甲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则x=2,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前面分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2H3Cl3,甲中碳元素、氢元素、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35.5×3)=8:1:35.5,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设生成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则 点燃 , ,解得x=21.9g,该选项说法正确;
D、设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y,则 点燃 , ,解得y=12.8g,而消耗的氧分子的个数为2a,则一个氧分子的质量为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3. D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会逐渐变小,因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所以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质量为0。此项正确;
B、开始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二者反应,溶液pH会逐渐变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再加入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此项正确;
C、氯化钠是生成物,开始的质量为0;随着盐酸的加入质量会逐渐变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值最大;再加入盐酸质量不发生变化,此项正确;
D、开始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所以其质量不为0;随着加入盐酸,水的质量会逐渐变大(水的质量变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加入的盐酸溶液中所含的水,二是反应生成的水);当二者恰好完全后,再加盐酸时水的质量还在增加(只有盐酸溶液中所含的水,不再生成水)但是增加幅度变小,此项错误。
故选D。
14. A
A、根据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溶解度溶解度 可知: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则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没有指明温度是多少,不能比较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错误;
C、甲、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25g的甲,所以向50克水中加入25g甲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A。
15. C
A、由题干信息可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到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到220℃,因此0℃~66℃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B段发生的反应是 ,CD段发生的反应是 ,AB段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水的质量,即 ,设氢氧化铜分解生成的氧化铜质量为x。
故碳酸铜的质量为 ,设碳酸铜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所以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即m=2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分析可知24g为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和种类不变可知,因此在A、B、C、D四点处固体物质中的铜元素的质量均为19.2g,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D点对应的物质是24g氧化铜,其中铜元素的质量为19.2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4.8g,因为固体质量减少了2.4g,说明加热氧化铜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1.6g,其中铜元素的质量为19.2g不变,则氧元素的质量减少变为2.4g,所以继续加热氧化铜后得到的固体中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故化学式为 ,则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
16. (1)②(2)④(3)①(4)⑤(5)③
(1)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故填:②;
(2)硬铝质轻、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所以用于制造飞机,故填:④;
(3)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①;
(4)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氢氧化钙呈碱性,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⑤;
(5)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故填:③;
17. (1)大(2) 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硝酸铜/ Cu(NO3)2(3)Fe、Cu、Ag Al(NO3)3、Fe (NO3)2
(1)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因此与纯铜相比,铜合金的硬度更大;
(2)①I中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铜,因此II中铝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铝,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③铝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铝,而银和硝酸铜不反应,故可以把铝、银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也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向Al(NO3)3、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硝酸铝与铁不发生反应,铁先与硝酸铜和硝酸银发生反应,反应后若铁剩余,再与硝酸铜反应,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过量,则滤渣中一定有铁、铜、银;若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没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Al(NO3)3、Fe (NO3)2,可能有Cu(NO3)2和AgNO3。
三、实验题
18. (1) 长颈漏斗 B 浓硫酸 c H2CO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2) 石灰石 压强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发生装置应选择B,B带有活塞和多孔隔板,关闭活塞,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若用C装置干燥CO2,瓶中的试剂为浓硫酸;又因为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气体应从c端导入;将干燥后的CO2通入集气瓶中,如装置D所示,观察到观察到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自制CO2的简易发生装置,钻有小孔的矿泉水瓶内放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通过弹簧夹控制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可以实现固、液接触或分离;A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四、填空与简答
19. (1)ABC(2)Na2CO3+2HCl=CaCl2+H2O+CO2↑(3)AC
(1)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则A试管中反应后有气泡产生;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与二氧化碳,则B试管中反应后有气泡产生;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则C试管中反应后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与水,则D试管中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则E试管中反应后无明显现象;则实验过程中ABC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BC试管中反应后有气泡产生,CE试管反应后无明显现象;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色,碳酸钠的溶液为碱性,若C试管中碳酸钠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2CO3、NaCl,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色;故该试管为C,其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CaCl2+H2O+CO2;
(3)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中的物质可知,反应只有CO2或H2产生;白色沉淀只能为CaCO3白色沉淀;实验中两溶液混合后先产生气体,反应后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只能为CO2,沉淀为CaCO3,故两支试管为C与D反应后的溶液混合,且C中Na2CO3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Cl、Na2CO3;D试管中HCl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HCl、CaCl2;两试管混合后,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故混合后反应中HCl被消耗完,且反应后的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不变色,则说明Na2CO3反应完;NaCl、CaCl2的溶液呈中性,若CaCl2过量则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CaCl2、NaCl,若C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
故选AC。
五、综合应用题
20. (1)引流(2) ABC 氢氧化钡/Ba(OH)2 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3) 蒸发/蒸发结晶 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4)除杂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氯化钠(5)解:设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x x=1.7g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85%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
②A、加入的三种溶液的顺序可以调整,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顺序可以互换,不影响实验结果,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应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过量的氯化钡才能除去,符合题意;
B、不可用硫酸代替该流程中的盐酸,是因为硫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引入了新的杂质,符合题意;
C、按加入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4种沉淀,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钠与过量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符合题意;
D、溶液B可能只有一种溶质,即稀盐酸分别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③理论上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是因为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过量氢氧化钡与生成的氯化钡都能与后续加入的过量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量碳酸钠以及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适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④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气泡(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则证明盐酸已过量;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将溶液B提纯为NaCl晶体,应进行蒸发操作;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4)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分数为90.4%,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除杂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氯化钠;
(5)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