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试卷

【326881】浙江省丽水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时间:2025-01-20 18:31:01 作者: 字数:17675字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丽水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A
.取水
B
.过滤
C
.活性炭吸附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2.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
.生物的呼吸作用

3.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4.相比于普通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排放物只有水,没有其它污染物。如图是氢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氢分子氧分子
C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
D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5.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6.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合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
2)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8.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___________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___________

9.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采集器和计算机实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探究题

10.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份混合物。
(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份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___
(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份的含量。
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___(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

(
交流评价)
3)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继续探究)
4)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11.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 ,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g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评卷人

得分




五、简答题

12.土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通常以木柴、秸秆为燃料。目前,我市农村仍有使用土灶做饭的习惯。
小科和小思在爷爷家看到不能移动的土灶(如图甲),他们对土灶产生了好奇,了解到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木柴添加通道与烟囱相连,通风道与木柴添加通道通过中间铁栅连通。于是分别设计了移动式土灶(如图丙和丁)。

1)为使木柴充分燃烧,移动式土灶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丙”或“丁”)。
2)土灶设计烟囱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1千克干木柴在土灶中燃烧,能产生约12.5g固体粉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
4)干木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纤维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6nO2 6nCO25nH2O。若干木柴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40.5%,则4000g干木柴中的纤维素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___________

13.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

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
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
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
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
、取水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过滤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吸附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利用含氯物质的强氧化性破坏细菌与病毒的细胞壁,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A

【解析】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照条件吸收二氧化碳与水生成葡萄糖,故符合题意;
B
、化石燃料含碳元素,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
、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是分解有机物,主要产物是水、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解析】
A
、用天平称量固体物品,应把固体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不符合题意;
B
、溶解固体不能使用量筒,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C
、过滤操作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待滤液倾倒洒落到漏斗外,不符合题意;
D
、蒸发结晶时要用蒸发皿,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
A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选项表述正确;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反应前是氢气分子,反应后是氧气分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此选项不正确;
D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5.B

【解析】
A
、由图可知,20℃时,甲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故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丙烧杯里的固体硝酸钾已完全溶解,而丁烧杯又加入了25g水,所以可以推断出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20℃时,乙为饱和溶液,乙→丙过程中,加入25g水,固体全部溶解,丙烧杯中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丙为饱和溶液,则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丙为不饱和溶液,则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D
、丙→丁的过程中,溶质不变,溶剂增加,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OH-     中和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废液等)     CuSO4+CaOH2=CuOH2↓+CaSO4

【解析】
1)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是指常温下pH大于7,即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的溶液,所以题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
2)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在工农业上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废液等;
3)由实验结果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可推断出产生了可溶性铜盐,所以可得出该实验现象为石灰水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为铜的可溶性盐均可。

7.     复分解反应     ClO2    

【解析】
1)该题是酸+碱生成盐+水的反应,所以是复分解反应。
2)分析价类图可知物质C属于氧化物,且该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可推断出CClO2
3)根据(1)可知,(1)的反应为 ,所以DKCl,由DKClE中的氯的化合价为+5价,可反推断出EKClO3所以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化学方程式为

8.     蒸腾作用     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     施用二氧化碳气肥

【解析】
1)由题可知,该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所以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蒸腾作用产生。
2)因为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
3)可以采取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或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方法。

9.     稀盐酸     NaClHCl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解析】
1)由题干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可推断出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150秒时 pH7则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故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NaClHCl
2)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所以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10.     分离转移     冷却到室温时     偏小     铜和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装置内的气体冷却到室温时,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即为装置内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与反应前装置内的总体积之比即为氧气的含量

【解析】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的操作属于分离转移。
2)等到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可以防止容器发生倒吸,引起容器炸裂。
3)木炭在封闭的集气瓶里燃烧,氧气浓度会不断变小,氧气浓度较低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铜和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装置内的气体冷却到室温时,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即为装置内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与反应前装置内的总体积之比即为氧气的含量。

11.1)钾肥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该样品中碳酸量分数 ×100%=13.8%
答:该样品中碳酸量分数13.8%

【解析】
1)碳酸中含有元素,属于肥。
2)碳酸与稀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氧化溶液反生碳酸沉淀,因此可以用稀酸和氧化溶液确草木灰浸出液中是否含有CO32-
3答案。

12.     丁     有利于冷热空气形成对流,有利于可燃物充分燃烧,有利于排出气体和烟尘     加装除尘装置(或改进土灶结构)     解:设4000g干木柴中的纤维素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4000g千木柴中的纤维素完全燃生二氧化碳2640g

【解析】
增加氧气的度,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可以促,丁多了一个通口,设计更合理。
2)土灶设计烟囱的作用是有利于冷空气形成流,有利于可燃物充分燃,有利于排出气体和烟
3)加装除装置或改土灶构可以减少粉,更好的保护环境。
4答案。

1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的热;
铝粉在碱性热水中能反应产生氢气,缓慢放热;
氢气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使盒内气压变大,盒内的空气、氢气,水蒸气在受热后,体积膨胀,也使盒内气压变大;
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解析】
发热包含有氧化钙、铝粉、碳酸钠,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使冷水变热;热水与铝粉反应产生氢气且缓慢放热;
受热条件下,盒内氢气和空气受热膨胀,气压变大,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气压过大,造成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