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农垦 森工)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镁带燃烧
C.水的沸腾
D.石墨导电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空气、水银
B.化合物:氢气、乙醇
C.氧化物:水、五氧化二磷
D.混合物:自来水、氯化钠
3.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4.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A.碳酸钠、Na2CO3、纯碱
B.乙醇、C2H5OH、酒精
C.氧化钙、CaO、消石灰
D.氢氧化钠、NaOH、烧碱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金属除锈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6.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中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7.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8.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
C.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D.镉原子核内有48个质子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10.“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烯基苯酚由三种元素组成
B.对乙烯基苯酚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氢元素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D.对乙烯基苯酚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1.小强随父亲到自家农田中,发现大豆叶片边缘发黄,茎秆细弱,小强应建议父亲施用的化肥是
A.NH4NO3
B.Ca(H2PO4)2
C.K2SO4
D.CO(NH2)2
12.“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物NiO中Ni的化合价为+2价
C.此反应中只涉及一种单质
D.生成物CO2是空气污染物
1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识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
|
|
|
|
|
|
A.A
B.B
C.C
D.D
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B.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正放在桌面上
C.粗盐提纯实验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15.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
|
|
|
|
|
|
|
|
|
|
|
|
|
|
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待测数值是14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4∶7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2+、Ag+、Cl-、
B.H+、
、
、OH-
C.Mg2+、Ca2+、
、OH-
D.Na+、K+、Cl-、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酒精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
|
|
|
|
|
|
|
|
|
|
|
A.A
B.B
C.C
D.D
1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20.某不纯的K2CO3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取13.8g样品,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室温下不饱和溶液109.4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CO2的质量是4.4g
B.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Cl
D.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
二、填空题 |
21.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汞原子______。
(2)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22.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应做好自我防护。
(1)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生产口罩的原料主要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它们都属于______有机高分子材料(填“天然”或“合成”),配戴口罩可预防病毒感染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操作,活性炭口罩除上述作用外,还能有效阻隔空气中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性。
(2)生活中常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通常盛放84消毒液的容器是一种具有链状结构的塑料,这种材料具有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23.在厨房中,既能制作精美食物,又能学习化学知识。
(1)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______(写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铁属于人体所需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______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3)在厨房中,天然气逐渐替代了煤气,天然气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洗洁精使油污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______作用。
24.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5.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化学式),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化学式),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不用燃烧铁丝代替燃烧红磷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
(2)B图电解水时a、b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
(3)C图中点滴板的优点______(答一点即可)。
(4)D图中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5)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E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三、推断题 |
27.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红棕色粉末,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和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
(2)D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
(3)D与E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
(4)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
四、实验探究题 |
28.结合如图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棒的作用______。
(2)水的作用______。
(3)气球的作用______。
(4)红墨水的作用______。
29.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仪器b的用途: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所需的装置为______(填字母),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______检验该气体。
(3)B、C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还需要使用装置E,则E中盛放的物质为______(填物质名称)
(4)若用装置E收集H2,气体从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
|
五、科学探究题 |
30.碳酸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
|
|
|
|
|
|
|
|
|
|
|
|
|
|
试管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试管3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A。
(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活动探究)
①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______。
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
|
|
|
|
|
|
|
(反思与评价)①碳酸钠溶液呈______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②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______。
|
六、计算题 |
31.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过程中,发现药物法匹拉韦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已知法匹拉韦的化学式为
C5H4FN3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法匹拉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法匹拉韦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3)15.7g法匹拉韦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
32.实验室中有一包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化学活动小组同学为测定该混合物中CaCO3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______g。
(2)求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水的沸腾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D、石墨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故选B。
2.C
【解析】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C、水、五氧化二磷都是由2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D、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选项A不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然后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选项B正确;
C、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加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选项C不正确;
D、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会污染溶液,选项D不正确。故选B。
4.C
【解析】
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为:Na2CO3,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B、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解析】
A、盐酸具有酸性,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金属除锈,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6.A
【解析】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分子变小,微观解释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中,微观解释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微观解释正确;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微观解释正确。
故选A。
7.D
【解析】
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不会出现白雾,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解析】
A、由“钅”字旁可知,镉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
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符合题意;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镉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期表中第五周期,不符合题意;
D、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镉原子核内有48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均有相同的分子,则参与反应的分子如图:
A.
此反应为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B.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错误;
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错误;
D.
此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不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
A、物质由元素组成,对乙烯基苯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B、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8):(16×1)
=12:1:2,所以对乙烯基苯酚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碳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选项B可知,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选项说法不正确;
D、对乙烯基苯酚由对乙烯基苯酚分子构成,1个对乙烯基苯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1.C
【解析】
钾肥可以使植物茎秆粗壮抗倒伏,故该作物缺少的是钾肥。
A、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B、含有植物所需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C、含有植物所需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正确;
D、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A、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根据置换反应定义,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可知,NiO中Ni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中反应前有碳单质,反应后有镍单质,故选项错误;
D、反应生成的CO2不是空气污染物,是温室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择B。
13.B
【解析】
A、①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不能食用,说法错误;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禁止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说法正确;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说法正确;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
B、①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污染,说法正确;②为了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说法正确;③随意丢弃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
说法正确;选项归纳完全正确;
C、①铁的活动性由铜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说法错误;②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呈弱碱性,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③农业上采用喷灌和滴灌可节约用水,说法正确;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
D、①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说法错误;②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③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说法正确;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
故选B。
14.B
【解析】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
C、粗盐提纯实验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B。
15.A
【解析】
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丙的质量增加了22g-14g=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5g-13g=22g,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必然是生成物,且增加的质量为22g-8g=14g。
A、根据分析,该反应中丁是反应物,甲和丙是生成物,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选项A正确;
B、物质乙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其他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分析,反应中甲增加了14g,因此待测数值是14g+6g=20g,选项C不正确;
D、该反应中甲的质量增加了14g,丙的质量增加了8g,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4∶8=7:4,选项D不正确。故选A。
16.D
【解析】
A、亚铁离子的溶液为浅绿色,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沉淀,错误;
B、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和铵根离子生成氨气和水,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不共存,错误;
C、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不共存,错误;
D、四种离子均无色,且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共存,正确。
故选D。
17.BD
【解析】
A、生理盐水、酒精溶液是无色透明的,但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C、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含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中含有氢元素,不是酸,属于盐,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BD。
18.C
【解析】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想保留的物质一氧化碳反应了,错误;
B、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想保留的物质铁和稀硫酸反应了,错误;
C、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能鉴别,正确;
D、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引入新杂质氯化钡,错误。
故选C。
19.B
【解析】
A、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反反应方程式计算可知: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反应速率比铁快,故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与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故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水的同时,硫酸根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故图像错误,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当溶液呈碱性时pH大于7,当溶液呈酸性时pH值小于7,故图像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
D、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AC
【解析】
A、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气体逸出,总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3.8g+100g-109.4g=4.4g,正确;
B、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13.8g碳酸钾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已知,不纯的K2CO3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氯化钠和稀盐酸不生成气体,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由于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氯化钠生成气体质量为0,碳酸钠生成气体质量为5.73g>4.4g,则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Cl,错误;
C、由选项B分析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Cl,正确;
D.
无论是盐酸和碳酸钾还是碳酸钠反应,氯化氢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都是相同的
由质量关系可知,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错误。
故选AC。
21.
2Hg
SO
N2
【解析】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汞原子表示为:2Hg;
(2)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可表示为:
;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22.
合成
过滤 吸附 热塑性
【解析】
(1)合成有机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生产口罩的原料主要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它们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配戴口罩可预防病毒感染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活性炭口罩除上述作用外,还能有效阻隔空气中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通常盛放84消毒液的容器是一种具有链状结构的塑料,这种材料具有热塑性。
23.
NaHCO3
微量
氧气和水 不可再生
乳化
【解析】
(1)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铁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2)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3)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4)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洗洁精使油污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乳化作用。
24.
t1
62.5 蒸发结晶
乙>甲>丙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丙两物质交于一点,说明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甲物质,
所以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2.5g=62.5g,故填:62.5;
(3)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填:蒸发结晶;
(4)甲、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t1℃时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升温到t2℃时的甲、乙都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为乙>甲;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升温到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由图可知,t2℃时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25.
Ag Zn(NO3)2
Zn+Fe(NO3)2=Zn(NO3)2+
Fe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Ag,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首先发生的是Zn和AgNO3反应,如果AgNO3全部反应后锌有剩余,锌和Fe(NO3)2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的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银;银和铁;银、铁、锌。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化学式为:Ag。滤液的组成也可能有三种情况:AgNO3、Fe(NO3)2、Zn(NO3)2;Fe(NO3)2、Zn(NO3)2;Zn(NO3)2。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化学式为:Zn(NO3)2。由于锌的质量不确定,因此溶液中一定发生的是锌和硝酸银反应,可能发生的是锌和硝酸亚铁反应,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Fe(NO3)2=Zn(NO3)2+
Fe。
26.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1
节约药品
滤纸破损 偏小
【解析】
(1)A图中不用燃烧铁丝代替燃烧红磷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B图电解水时a、b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3)C图中点滴板的优点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4)D图中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是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等)。
(5)量取水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27.
Fe 碱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和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或[
]
【解析】
A为红棕色粉末是氧化铁,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C和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一种是铜盐,一种是碱,D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是碱或是溶液显碱性的盐。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故C是铜盐,D是碱,E能与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碱反应,应是酸;
(1)根据分析B是铁单质,故化学式为:Fe;
(2)从分析可得D属于碱;
(3)D是碱,E是酸,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和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4)根据分析酸和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为:
或
28.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溅出;
提供热源,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水还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吸收尾气;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
(1)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局部受热飞溅;故填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溅出;
(2)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同时水还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图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故填提供热源,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水还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尾气中有一氧化碳,故用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
(4)在水中加入墨水,再加入乙醇,若溶液分层则证明乙醇不溶解,溶解不分层则说明能溶解,故填便于观察现象;
29.
试管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AD
带火星的木条
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浓硫酸 ②
【解析】
(1)根据图示,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仪器b是集气瓶,它的用途是: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2)因为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所需的装置为:A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实验室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
(3)与B相比,C装置采用分液漏斗添加液体药品,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CO2,使用装置E干燥二氧化碳,E中盛放的物质必须为液体,因为浓硫酸呈液态,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碳又不跟浓硫酸反应,所以E中盛放的物质应该为浓硫酸。
(4)若用装置E收集H2,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气体从②端进入,瓶内空气从①端排出。
30.
溶液变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Ca(OH)2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二 有白色沉淀生成
碱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
试管1中可观察到溶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
试管3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猜想与假设:若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A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滤液A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氢氧化钙过量,则滤液A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故填:NaOH、Ca(OH)2
活动探究:
①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故填: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②甲: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实验结论为猜想二成立;
乙: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碳酸钠与Ba(NO3)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填:二;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思与评价:①由上述的实验可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故填:碱;
②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填: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31.(1)157
(2)5:2
(3)6g
【解析】
(1)法匹拉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4+19+14×3+16×2=157;
(2)法匹拉韦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2;
(3)15.7g法匹拉韦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
32.(1)4.4
(2)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y。
x=10g
y=11.1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0%。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1%。
【解析】
因为样品中只有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根据图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可以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同时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还可以求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质量。根据图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质量为84.4g,因此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盐酸的质量+样品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钙一部分来自于原来样品,一部分来自于反应生成。
(1)根据图示,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4.4g。
(2)见答案。
(3)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