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12827-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B. 火箭发射
C. 钢铁冶炼D. 冰块融化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D.用润湿的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其酸碱性强弱
3.我们要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处理垃圾时,投入相应分类垃圾桶B.种植蔬菜时,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C.外出露营时,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D.欢度节日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4.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B.用甲醛浸泡过的食物可放心食用
C.预防骨质疏松可适量补充钙元素D.摄入过量的重金属离子会引起中毒
5.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6.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利用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C.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D.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7.下图分别为某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图2),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图1所示微观粒子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该粒子是阳离子 B.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
C.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8.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金属附着 |
金属活动性:铜>银 |
B |
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
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C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
D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
A.AB.BC.CD.D
9.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催化剂一定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0.已知某溶液X是稀盐酸和 溶液两者之一,甲、乙、丙是 溶液、 溶液、 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所加溶液 |
甲 |
乙 |
丙 |
实验现象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红褐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A.甲是 溶液B.乙是 溶液
C.丙是 溶液D.溶液X是稀盐酸
二、多选题
1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分子种类变化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B.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14
12.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 |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 |
B |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CuO |
加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C |
除去 中混有的少量CO |
向其中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
D |
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OH |
滴加稀盐酸至溶液 |
A.AB.BC.CD.D
13.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 ℃ 时,将10g 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g
C.将 ℃ 时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 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当 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14.向一定质量的 和 ()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B.滤液中的溶质只有 ()
C.滤渣质量一定大于 D.滤渣中一定有单质Ag和单质Fe
15.化学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CuO、Fe2O3的混合物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定量研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混合物样品的质量为5.6g
B.该混合物样品中CuO与 的质量比为5:2
C.该混合物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
D.实验过程②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7.4g
三、填空题
16.填空。
(1)按要求从二氧化硫、氧气、氢氧化钡、氯化锌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 。
②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
③一种可溶于水的盐 。
④一种可溶于水的碱 。
(2)化学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①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奶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牛奶、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维生素C B.纤维素 C.淀粉 D.蛋白质
②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内壁上往往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厨房中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食用油 B.食醋 C.食盐 D.料酒
③我国是湿法冶铜的先驱。早在西汉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晋代的《抱朴子内篇》里也有铁置换铜的记载。请写出单质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化学肥料的使用,使人类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复合肥,它能同时均匀的供给作物多种养分。在硝酸钾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 价。
17.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时期,即将进入新能源时期。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天地。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之一)能源。
②结合下图信息判断,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填物质名称)。
③能源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资源回收再利用
(2)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中国氢谷”,氢能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①氢能源公交车早已亮相泉城济南。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②写出氢能源的优点(两点即可): 、 。
(3)氢能源被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是要有大规模制氢的途径。
①现有工业制氢方式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是一种重要工艺。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是利用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若要制取9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 kg。
(4)安全贮氢也是氢能源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车用储氢罐常用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作外壳,用高密度聚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等材料作内衬。
①聚乙烯〔 〕属于 (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之一)材料。
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 (填元素名称)。
四、实验题
1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且不含HCl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同时放入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观察到干燥的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试纸变红。请叙述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
(2)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某氧化铁样品(杂质为铁粉)中Fe2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实验方案,所选仪器按“CO(含少量水蒸气)→C→A→D1→D2”的顺序连接(D1、D2为氢氧化钠洗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为 。
②进行实验时,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在仪器A硬质玻璃管中放入12g该氧化铁样品后,进行以下操作,其中应该先进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用酒精灯加热 b.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
③反应充分进行后冷却,测得此时洗气瓶C增重1.8g,洗气瓶D1增重6.6g,则12g该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该氧化铁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你的具体改进建议是 。
五、综合应用题
19.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已知是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为确定各是哪种物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与结论】
(1)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中一种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则该固体为 (填化学式),而另一种固体表面无明显变化。
(2)小红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各滴加适量水,振荡,得到两种无色溶液。小红分别向这两种无色溶液中滴加适量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A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氢氧化钠,B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氯化钠。
【交流与反思】
(3)小明和小红经交流讨论后,认为利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也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这是因为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之一)。
(4)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 Na2CO3、Ba(NO3)2、NH4Cl、(NH4)2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明和小红共同探究A的成分,他们分别取一定量固体混合物A,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无色气体E为 (填化学式);白色沉淀F为 (填化学式)。
②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③在无色滤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在固体混合物A中,(NH4)2SO4 (选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无法确定”之一),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20.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从海洋中获得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
(1) 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甲
A. 蒸馏过程中 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 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 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能量都变大
D. 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2) 膜技术的引入使海水淡化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对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图乙),水分子可透过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膜,从而得到淡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乙
A. 膜技术淡化海水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口排出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纯净
C. 加压后 口排出液中离子的种类不改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D
A、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箭发射,包含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钢铁冶炼,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块融化,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 A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错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为防止污染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
D、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可能改变了溶液的酸碱度,错误。
故选A。
3. A
A、处理垃圾时,投入相应分类垃圾桶,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选项正确;
B、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导致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污染水体,选项错误;
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大树木的砍伐量,会降低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能力,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故选A。
4. B
A.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因此不能食用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A 合理;
B.甲醛有毒,因此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B 不合理;
C.钙是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元素之一,预防骨质疏松可适量补充钙元素,C合理;
D.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所以摄入过量的重金属离子会引起中毒,D合理;
故选B。
5. B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其原理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合理;
B、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B不合理;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故C合理;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D合理;
故选B。
6. B
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利用化学反应不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符合题意;
C、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如碳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C
A、从图1可知,该粒子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2+6=8),是原子,不是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B、从图1可知,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电子数,该粒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该粒子是8号元素氧元素,元素周期表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符合题意;
D、从图1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B
A、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说明铜能将银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A正确;
B、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SO2和H2O,CO2、SO2和H2O中含有碳、硫、氢、氧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硫、氢三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不正确;
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将酚酞试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C正确;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9. C
A、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A
A、碳酸钾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甲和X生成白色沉淀,则甲是碳酸钾,X为氢氧化钙,正确;
B、硝酸钠和氢氧化钙、稀盐酸均不发生反应,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
C、氯化铁和稀盐酸不发生反应,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
D、根据A知,X为氢氧化钙,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
11. BCD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3个氢气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气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也为零价;反应后: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故B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甲是氢气,乙是氮气,结合化学方程式,可得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3×(1×2)]∶[1×(14×2)]=3∶14,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2. ACD
A、要保留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要保留的物质被除去。符合题意;
B、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后滤渣为铜,洗涤,干燥得到铜。不符合题意;
C、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通入氧气后一氧化碳不能燃烧,而且氧气过量引入新杂质。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杂质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ACD。
13. AC
A、由图可知, ℃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 ℃ 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 ℃ 时, 的溶解度为21.8g,则 ℃ 时,将10g 固体放入50g水中,10g 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 ℃ 到 ℃ 时,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将 ℃ 时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 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组成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 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14. AC
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故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故A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只发生了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的反应,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由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滤渣质量一定大于 ag,故C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不含有氢前面的金属,即滤渣中不含有锌和铁,故可知,滤渣中只含有银,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15. AD
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即是混合物的质量,55.6g-50g=5.6g;正确;
B、根据A的分析,混合物为5.6g,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是Fe2O3+6HCl=2FeCl3+3H2O,氧化铜和盐酸的反应是CuO+2HCl=CuCl2+H2O,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3NaOH+FeCl3=Fe(OH)3↓+3NaCl,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2NaOH+CuCl2=Cu(OH)2↓+2NaCl;设有氧化铜的质量为x,氧化铁的质量为(5.6g-x),则有关系: , ,则 ,解得x=0.8g,则氧化铁质量是5.6g-0.8g=4.8g,样品中CuO与 Fe2O3的质量比为0.8g:4.8g=1:6;错误;
C、根据B的分析,氧化铜0.8g,氧化铁4.8g,则氧化铜中的氧: ,氧化铁中氧的质量: ,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16g+1.44g=1.6g;错误;
D、根据B分析,氧化铜中的铜(根据C的分析,铜元素质量为0.8g-0.16g=0.64g)转化成氢氧化铜,其质量为 () ,氧化铁中的铁(根据C的分析,铁元素的质量为4.8g-1.44g=3.36g)转化成氢氧化铁,其质量为 () ,则过程②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0.98g+6.42g=7.4g;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
16. (1) O2 SO2 ZnCl2 Ba(OH)2(2) D B 13:16 +5
(1)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其化学式是O2,故填:O2;
②二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硫是非金属元素,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其化学式是SO2,故填:SO2;
③氯化锌是由锌离子和氯离子(盐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酸盐,根据盐酸盐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可知氯化锌属于一种可溶性的盐,其化学式是ZnCl2,故填:ZnCl2;
④氢氧化钡由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是Ba(OH)2,故填:Ba(OH)2;
(2)①牛奶、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D;
②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CaCO3、 Mg(OH)2均能与酸反应,厨房中常用食醋(酸),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故选:B;
③单质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为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④硝酸钾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填:13:16;
硝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解得x=+5,故填:+5。
17. (1)不可再生 氢气/H2 C (2)电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原料来源广 (3) 81 (4)有机高分子 碳
(1)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②由图可知,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氢气;故填:氢气或H2;
③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符合题意;
D、资源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故填:电;
②氢能源的优点有: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热值高;
(3)①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②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会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太阳光 ,设要制取9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x。
光照
故填:81;
(4)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聚乙烯〔 〕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填:有机高分子;
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碳元素;故填:碳。
四、实验题
18. (1) BECF 二氧化碳与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答案合理即可)(2) 干燥CO气体(除去CO气体中的水分;吸收水分,干燥气体等,答案合理即可) b 66.7% 4∶1 在装置的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答案合理即可)
(1)①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所以应该先连接装置E,先除去挥发出来的HCl气体,然后再连接装置C用浓硫酸干燥,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最后连接F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破气体,故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ECF。
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
③二氧化碳与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二氧化碳气体本身不具有酸性,无法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CO气体。
②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因一氧化碳气体不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发生爆炸,故填:b。
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铁和二氧化碳,洗气瓶D1增重6.6g,洗气瓶D1内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6.6g,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有:
高温 解得x=8g
则12g该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
由题干可知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为铁粉,则该氧化铁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12g-8g+ =9.6g,氧化铁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 =2.4g,则该氧化铁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9.6g∶2.4g=4∶1。
④一氧化碳有毒,过量逸出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应该在装置的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燃烧掉多余的一氧化碳。
五、综合应用题
19. (1)NaOH(2) (合理即可)(3)升高(4) AgCl 、 、 、 一定不存在 固体混合物A中Ba(NO3)2一定存在,若(NH4)2SO4存在,在步骤Ⅱ中会生成白色沉淀,与实验现象不符,所以(NH4)2SO4一定不存在(合理即可)
(1)氢氧化钠易潮解,其中一种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则该固体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故填:NaOH;
(2)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钠中含有氢氧根,向两种无色溶液中滴加适量溶液,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氯化钠无明显现象,可确定滴加的为含铜离子的溶液,如CuSO4溶液等,故填:CuSO4;
(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填:升高;
(4)一定量的固体混合物A,加入适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得到无色滤液: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钡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铵,加入适量稀硝酸,硫酸钡不溶解,碳酸钡溶解,确定A中一定含有硝酸钡,一定不含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铵;
一定量的固体混合物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无色气体E,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加热可以产生氨气,确定A中物质含有铵根,结合实验Ⅰ中含有硝酸钡,硫酸铵与硝酸钡反应可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知物质A中一定不含硫酸铵,则一定含有氯化铵,加入硝酸银能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
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A中含有硝酸钡和氯化铵两种物质。
①无色气体E为NH3,白色沉淀为AgCl,故填:NH3;AgCl;
②步骤Ⅰ中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③固体A中含有硝酸钡和氯化铵:
步骤Ⅰ: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得到的无色溶液C中含有硝酸和氯化铵,加入硝酸银溶液,氯化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铵和氯化银白色沉淀;
步骤Ⅱ: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得到的无色溶液D中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钡,加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白色沉淀;
由以上分析可知: 无色滤液G中,一定含有硝酸、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钡,则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 、 、 ,故填: 、 、 、 ;
④固体混合物A中Ba(NO3)2一定存在,若(NH4)2SO4存在,在步骤Ⅱ中会生成白色沉淀,与实验现象不符,所以(NH4)2SO4一定不存在,故填:一定不存在;固体混合物A中Ba(NO3)2一定存在,若(NH4)2SO4存在,在步骤Ⅱ中会生成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20. (1) C(2) AB
(1) 蒸馏过程中 试管里溶液的溶剂质量不断减小,溶质质量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A正确。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B正确。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水分子获得了能量,水分子的能量变大,C错误。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D正确。
(2)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口排出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粗盐,而不是纯净 , 错误;因为对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透过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膜,所以加压后 口排出液中离子的种类不改变,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