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1分)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切割玻璃
C.食物腐烂
D.胆矾研碎
【答案】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切割玻璃,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食物腐烂,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难度】1
2.(1分)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果汁
C.氧气
D.肥皂水
【答案】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果汁中含有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氧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肥皂水中含有硬脂酸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难度】1
3.(1分)下列有关净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
【答案】A
【考点】水的净化方法.
【分析】过滤、静置沉淀、吸附沉淀等过程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也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净化程度最高。
【解答】解:过滤、静置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吸附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净化程度最高。故选:A。
【难度】1
4.(1分)下列植物适宜在弱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是( )
植物 |
茶树 |
小麦 |
棉花 |
甘草 |
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 |
5.0~5.5 |
6.0~7.0 |
6.0~6.8 |
7.2~8.5 |
A.茶树
B.小麦
C.棉花
D.甘草
【答案】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茶树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范围是5.0~5.5,小于7,显酸性,适宜在弱酸性土壤中种植,故选项错误。B、小麦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范围是6.0~7.0,小于7,显酸性,适宜在弱酸性土壤中种植,故选项错误。C、棉花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范围是6.0~6.8,小于7,显酸性,适宜在弱酸性土壤中种植,故选项错误。D、甘草适宜种植的土壤的pH范围是7.2~8.5,大于7,显碱性,适宜在弱碱性土壤中种植,故选项正确。故选:D。
【难度】1
5.(1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CO2、NO2等
【答案】B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稀有气体的用途.
【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D、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NO2等,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难度】1
6.(1分)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
A.Na2CO3——配制生理盐水
B.NaCl——用作调味品
C.CaCO3——用作补钙剂
D.NaHCO3——焙制糕点
【答案】A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碳酸钠不能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作焙制糕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难度】1
7.(1分)铷原子钟是我国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元素符号为Ru
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
【答案】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铷元素符号为Rb,故选项说法错误。B、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铷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难度】1
8.(1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禁止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B.加油站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C.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实验室药品的气味
D.做CO与Fe2O3反应实验时,加热前先通CO排尽装置内空气
【答案】C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禁止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说法正确。B、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故加油站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故选项说法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实验室药品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D、做CO与Fe2O3反应实验时,加热前先通CO排尽装置内空气,以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难度】1
9.(1分)硅广泛用于芯片等电子元件中。工业上使用二氧化硅(SiO2)提取硅单质,其反应原理是SiO2+2C Si+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中C显+4价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SiO2中硅、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28
D.二氧化硅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BD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硅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O中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原理是SiO2+2C Si+2C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SiO2中硅、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16×2)=28:32,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硅和金刚石的结构相似,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二氧化硅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
【难度】1
10.(1分)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探究物质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解答】解:A、图中实验,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可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集体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C、图中实验,溶质的种类相同,溶剂的种类不同,可探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难度】1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11.(4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习俗有吃粽子、挂艾蒿、佩香囊等。
(1)某品牌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饮用水、瘦肉、食盐,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2)有些人吃粽子喜欢蘸白糖。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得到白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佩戴香囊能闻到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4)粽子的塑料外包装不能随意丢弃,是为了减少“ ”的发生。
【答案】(1)瘦肉;(2)吸附;(3)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4)白色污染。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塑料外包装造成的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瘦肉中富含蛋白质;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饮用水中富含水;食盐中富含无机盐。(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得到白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3)佩戴香囊能闻到香味,是因为香囊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4)粽子的塑料外包装不能随意丢弃,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的发生。故答案为:(1)瘦肉;(2)吸附;(3)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4)白色污染。
【难度】3
12.(4分)锂电池常用于新能源汽车,钴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生产锂电池,钴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发动机等耐热部件中。
(1)图1表示的是锂 (填“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3)钴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4)在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钴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片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银、钴、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1)原子;(2)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合理即可);(3)金属材料;(4)Co>Cu>A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分析】(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据此分析;
(2)从环保的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合金的概念进行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因此图1表示的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从环保的角度分析,传统燃油汽车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噪声污染等优点;(3)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为合金,钴合金属于金属材料;(4)在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钴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片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钴能够置换出铜,而银不能置换出铜,由此判断银、钴、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o>Cu>Ag。故答案为:(1)原子;(2)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合理即可);(3)金属材料;(4)Co>Cu>Ag。
【难度】3
13.(6分)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常用作溶剂
①如图一所示,用玻璃棒搅拌,固体充分溶解后,得到KCl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0℃时,将等质量的KCl、NaNO3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下列关于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Cl溶液中溶剂的质量<NaNO3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B.KCl溶液的质量>NaNO3溶液的质量
C.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Na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KCl、NaNO3等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其中NaNO3属于 肥。
(2)水可作反应物
①航天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依据该反应分析,水由 组成。
②在图二所示实验操作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3)水可用来灭火
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答案】(1)①饱和;BC;②氮;(2)①氧元素和氢元素;②由紫色先变为红色后又变为紫色;(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分析】(1)①根据20℃下饱和溶液溶解度进行分析;
②根据化肥的种类进行分析;
(2)①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②根据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已知在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故100g水中只能溶解34gKCl,故图一固体充分溶解后,得到KCl的饱和溶液;A、20℃时,KCl的溶解度小于NaNO3的溶解度,故KCl溶液中溶剂的质量>NaNO3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故A选项错误;B、20℃时,KCl的溶解度小于NaNO3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KCl、NaNO3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KCl需要的溶剂多,故KCl溶液的质量>NaNO3溶液的质量,故B选项正确;C、KCl的溶解度远小于NaNO3的溶解度,故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Na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饱和;BC;②KCl、NaNO3等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其中NaNO3属于氮肥;故答案为:氮;(2)①航天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依据该反应分析,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答案为:氧元素和氢元素;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后,碳酸受热分解,溶液由从红色变为紫色,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由紫色先变为红色后又变为紫色;故答案为:由紫色先变为红色后又变为紫色;(3)纸箱属于可燃物,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难度】5
14.(8分)如图1所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防止其生锈的具体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一瓶干燥的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此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制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3.2g氧气,至少需要KMnO4的质量为 g。
(4)如图F所示,铁丝在O2中燃烧,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其原因是 。
(5)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CO2并获得O2,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通过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铁架台;喷漆;(2)BEC;CaCO3+2HCl=CaCl2+H2O+CO2↑;(3)31.6;(4)瓶底没有事先铺一层细沙或加入少量水;(5)①不变;②CO2+2H2O CH4+2O2。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以及防锈的措施来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气体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5)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在实验室中防止其生锈的具体措施是喷漆;故答案为:铁架台;喷漆;(2)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一瓶干燥的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选择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E对氧气进行干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氧气,此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制CO2,则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BEC;CaCO3+2HCl=CaCl2+H2O+CO2↑;(3)设若制取3.2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则:
2KMnO4 K2MnO4+MnO2+O2↑
316 32
x 3.2g
x=31.6g
故答案为:31.6;(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温度很高,如图F所示,铁丝在O2中燃烧,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其原因是瓶底没有事先铺一层细沙或加入少量水;故答案为:瓶底没有事先铺一层细沙或加入少量水;(5)①通过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答案为:不变;②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 CH4+2O2;故答案为:CO2+2H2O CH4+2O2。
【难度】5
15.(8分)氢氧化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Ca(OH)2的制备、性质、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资料一】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阳离子阴离子 |
OH﹣ |
Cl﹣ |
|
Na+ |
溶 |
溶 |
溶 |
Ca2+ |
微 |
溶 |
不 |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
【资料二】CaCl2溶液显中性。
任务一 了解Ca(OH)2的制备
(1)Ca(OH)2可由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得,此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任务二 检验Ca(OH)2的性质
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2)甲中Ca(OH)2溶液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 。
(3)同学们观察到乙中固体几乎不溶解,丙中固体完全消失。对比乙、丙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在图丁所示实验中:
步骤一: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注入A中,软塑料瓶变瘪。小新认为此现象可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刚认为小新的说法不正确,小刚的理由是 。
步骤二:打开弹簧夹K后,B中液体流入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丁中的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白色固体和红色溶液。请你写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 。
任务三 了解Ca(OH)2的用途
(6)Ca(OH)2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属于Ca(OH)2用途的是 。
A.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B.用作食品干燥剂
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1)放热;(2)二氧化碳;(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5)加入适量稀硫酸;(6)ACD。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反应类型进行分析;
(2)根据甲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乙、丙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甲乙丙丁混合后发生的反应以及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析;
(6)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1)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水,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2)甲中Ca(OH)2溶液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3)乙中固体几乎不溶解,丙中固体完全消失。说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故答案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4)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注入A中,软塑料瓶变瘪。小新认为此现象可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刚认为小新的说法不正确,小刚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打开弹簧夹K后,B中液体流入A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丁中的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白色固体和红色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该废液显碱性,故处理该废液的方法加入适量稀硫酸;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稀硫酸;(6)A、用石灰浆粉刷墙壁会发生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符合题意;B、用作食品干燥剂的为氧化钙而不是氢氧化钙,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农业上可用石灰乳和硫酸铜等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D。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