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A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物标志,故D错误。故选:A。
【难度】1
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石蜡熔化
C.铁钉生锈
D.干冰升华
【答案】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
【难度】1
3.(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铝
B.铁
C.铜
D.金
【答案】A
【考点】金属之最;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A。
【难度】1
4.(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称量固体
C. 过滤
D. 取少量液体
【答案】A
【考点】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难度】1
5.(2分)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A.氨水
B.磷矿粉
C.氯化钾
D.碳酸氢铵
【答案】C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氨水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B、磷矿粉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选项错误;C、氯化钾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选项正确;D、碳酸氢铵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故选:C。
【难度】1
6.(2分)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汞
B.水
C.金刚石
D.氯化钠
【答案】B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
【难度】1
7.(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铁
B.空气
C.湖水 D.液氧
【答案】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生铁中有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湖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
【难度】1
8.(2分)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升高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故选:C。
【难度】1
9.(2分)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浓硫酸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答案】C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液体的温度会升高,不合题意;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不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液体的温度明显降低,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液体的温度会升高,不合题意。故选:C。
【难度】1
10.(2分)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符号为Zn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
D.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答案】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Zn,故选项说法正确。B、锌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难度】1
11.(2分)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A.氦气He2
B.两个氮分子2N
C.3个氧原子O3
D.2个镁离子2Mg2+
【答案】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分析】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故选:D。
【难度】1
1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可用作补钙剂
B.石墨可用来裁玻璃
C.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答案】D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用作补钙剂,选项说法错误;B、石墨质软,不能用于裁玻璃,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但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选项说法错误;D、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难度】1
13.(2分)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偏二甲肼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D.偏二甲肼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答案】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偏二甲肼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8+14×2=6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8):(14×2)=6:2:7,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C、偏二甲肼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故C错误;D、偏二甲肼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8):(14×2)=6:2:7,故D错误;故选:B。
【难度】1
14.(2分)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答案】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和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和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③⑤⑥;故选:B。
【难度】1
15.(2分)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气体 |
CO |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
B |
KOH溶液 |
Ca(OH)2 |
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C |
CaCO3固体 |
CaO |
将固体混合物高温充分煅烧,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
D |
Na2SO4溶液 |
MgSO4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硫酸至中性 |
A.A
B.B
C.C
D.D
【答案】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CO不能灼热铜网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B、Ca(OH)2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D、MgSO4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至溶液呈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不故选:D。
【难度】1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8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2)写出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请设计实验检验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并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
【答案】(1)2KMnO4 K2MnO4+MnO2+O2↑;A;(2)Zn+H2SO4=ZnSO4+H2↑;D;(3)导管口的一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检查气密性的原理以及气密性良好的现象.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来分析解答;
(2)根据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来分析解答;
(3)根据检验如图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2)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3)实验检验如图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口的一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1)2KMnO4 K2MnO4+MnO2+O2↑;A;(2)Zn+H2SO4=ZnSO4+H2↑;D;(3)导管口的一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难度】3
17.(7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天然气等。
(2)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中,属于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填字母)。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3)2023年5月28日,国产C919大飞机首次商业飞行成功。C919大飞机用到的下列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
A.塑料
B.铝合金
C.不锈钢
D.碳纤维复合材料
(4)今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是实现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高效地转化为乙醇。该反应的示意图如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为汽车燃料,目的是 。
【答案】(1)石油;(2)ACD;(3)A;(4)①2CO2+6H2 C2H5OH+3H2O;②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空气污染物来分析;
(3)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乙醇的制备与燃烧产物来分析。
【解答】解:(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故答案为:石油;(2)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ACD;(3)A.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B.铝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不合题意;C.不锈钢是一种金属材料,不合题意;D.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4)①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 C2H5OH+3H2O;故答案为:2CO2+6H2 C2H5OH+3H2O;②乙醇可由粮食发酵的方法来获取,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为汽车燃料,目的是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答案为: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难度】3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18.(7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净水的方法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填字母)。
A.过滤
B.煮沸
C.蒸馏
(2)自来水厂利用活性炭去除天然水中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
(4)如图是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20 |
5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6.0 |
37.0 |
38.4 |
KCl |
34.0 |
42.6 |
51.1 |
|
NH4Cl |
37.2 |
50.4 |
65.6 |
|
KNO3 |
31.6 |
85.5 |
169 |
图中b曲线表示 (填物质名称)的溶解度曲线。
②分别将10℃时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40℃(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前者 后者(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0℃时,在50g水中加入20g上表中的某种固体物质,充分搅拌后不能全部溶解,该物质是 。
分别将80℃时269gKNO3饱和溶液和138.4gNaCl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20℃,理论上析出KNO3固体的质量比析出NaCl固体的质量多 g。
【答案】(1)BC。(2)吸附。(3)温度升高导致溶于水的气体溶解度减小。(4)①氯化铵。②大于。③氯化钠。④13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硬水的危害及软化方法.
【分析】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
【解答】解:(1)下列净水的方法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煮沸,是因为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BC。(2)自来水厂利用活性炭去除天然水中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3)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溶于水的气体溶解度减小。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导致溶于水的气体溶解度减小。(4)①图中b曲线表示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是因为氯化铵在50℃时的溶解度是50.4g。故答案为:氯化铵。②分别将10℃时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因此氯化钾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升高温度到40℃(都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都不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前者大于后者。故答案为:大于。③5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7.0g,在50g水中加入20g上表中的某种固体物质,充分搅拌后能够溶解18.5g,不能全部溶解,该物质是氯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钠。④分别将80℃时269gKNO3饱和溶液(水的质量是100g,硝酸钾质量是169g)和138.4gNaCl的饱和溶液(水的质量是100g,氯化钠质量是38.4g),降低温度到20℃,理论上析出KNO3固体的质量(137.4g)比析出NaCl固体的质量(2.4g)多137.4g﹣2.4g=135g。故答案为:135。
【难度】5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9.(12分)金属的冶炼和利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1)明代的《菽园杂记》总记载:“用矿二百五十萝……入大旋风炉,连烹三日三夜,方见成钢。”文中的矿指硫化矿,其主要成分是Cu2S。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常见含铁矿石由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等,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4)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将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例如:已知2Al+Fe2O3 2Fe+Al2O3该反应中体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试计算270g铝发生上述反应,理论上最多生成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5)等质量的Cu2S和Fe2O3中所含铜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Cu2S+O2 2Cu+SO2。(2)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2Al+3CuSO4═Al2(SO4)3+3Cu。(3)+2。(4)铝;560g。(5)8:7。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
(2)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5)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S+O2 2Cu+SO2。故答案为:Cu2S+O2 2Cu+SO2。(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的现象是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CuSO4═Al2(SO4)3+3Cu。故答案为: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2Al+3CuSO4═Al2(SO4)3+3Cu。(3)FeCO3中碳酸根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故答案为:+2。(4)2Al+Fe2O3 2Fe+Al2O3,该反应中体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铝。设270g铝发生上述反应,理论上最多生成铁的质量是x。
2Al+Fe2O3 2Fe+Al2O3
54 112
270g x
x=560g
故答案为:铝;560g。(5)Cu2S和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等质量的Cu2S和Fe2O3中所含铜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是128:112=8:7。故答案为:8:7。
【难度】5
20.(7分)图中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D、E、J均为黑色固体;I俗称苏打;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Na2CO3;(2)CaO+H2O=Ca(OH)2;(3)O2+2C 2CO;(4)C+CO2 2C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分析】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H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D、E、J均为黑色固体。A是一种常见液体,生活中可用来灭火,则A是水;I俗称苏打,则I是碳酸钠;碳酸钠能转化成G,G能和水反应,也能转化成水,则G是二氧化碳;黑色单质D能转化成二氧化碳,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则D是碳;水能转化成单质B,单质B能个单质H反应,H能转化成黑色固体J,H能转化成F也能和F反应,碳和F都能和黑色固体E反应,则B是氢气,H是氧气,J是四氧化三铁,F是一氧化碳,E是氧化铜;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解反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置换反应),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复分解反应),则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合题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I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2)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3)H→F是反应是氧气不足时,氧气和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C 2CO。(4)D与G是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故答案为:(1)Na2CO3;(2)CaO+H2O=Ca(OH)2;(3)O2+2C 2CO;(4)C+CO2 2CO。
【难度】3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1.(9分)请你参加某兴趣小组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实验探究1】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不同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的过程。
(1)甲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乙同学实验的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浑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钙遇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化合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
【进行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钙转变成氯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钙转变成碳酸氢钙
猜想三:氢氧化钙变成了氯化钙和碳酸氢钙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乙同学实验后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加热。 |
|
猜想二、三均不成立 |
【实验探究3】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氯离子传感器对猜想一进行了探究。
两个烧杯中各加入75mL蒸馏水,分别将两个氯离子传感器探头浸没于蒸馏水中,同时搅拌并采集数据,用等量的浓盐酸和稀盐酸与等量的大理石(颗粒大小相同)反应,将产生的气体同时分别通入两个烧杯的蒸馏水中。采集数据如图所示。
a曲线——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前后采集到的数据
b曲线——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前后采集到的数据
【实验分析】(1)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两个烧杯中的液体里都检测到了氯离子,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液体里产生氯离子的原因 。
(2)该实验条件下,400s时a曲线对应烧杯中的液体pH 7(填“>”“<”或“=”)。
【得出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分析,猜想一成立,写出乙同学实验的烧杯中生成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结合【实验探究3】的数据,说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理由 。
【答案】【实验探究1】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2】无明显现象;【实验分析】(1)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进入到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解离出氯离子;(2)<;【得出结论】Ca(OH)2+2HCl=CaCl2+2H2O;【交流反思】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在产生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氯化氢气体。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分析】【实验探究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实验探究2】根据实验结论分析;
【实验分析】(1)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2)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交流反思】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在产生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氯化氢气体分析。
【解答】解:【实验探究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2】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三均不成立,说明不含有碳酸氢钙,则取少量乙同学实验后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加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实验分析】(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进入到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解离出氯离子,同样稀盐酸也会少量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2)400s时a曲线对应烧杯中的液体吸收了挥发出的氯化氢,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呈酸性,pH<7;【得出结论】乙同学实验的烧杯中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交流反思】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在产生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氯化氢气体,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故答案为:【实验探究1】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2】无明显现象;【实验分析】(1)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进入到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解离出氯离子;(2)<;【得出结论】Ca(OH)2+2HCl=CaCl2+2H2O;【交流反思】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容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在产生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氯化氢气体。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