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3年吉林省中考化学真题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单选题 |
1.吉林雾凇,北国盛景。空气成分中与雾凇形成有关的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水在净化过程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A.沉降
B.过滤
C.用活性炭吸附
D.蒸馏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
B.碘酒
C.生铁
D.氧化铜
4.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
5.下列“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的操作,正确的是
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
D.
熄灭酒精灯
6.“让中国人的饭碗多装吉林粮”,为绘就好“丰”景,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均衡适度施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禁止施用任何农药
D.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7.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碳的单质
B.都由碳元素组成
C.物理性质相同
D.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思维方式。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示意图表示氢气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分子由氢原于和氧原子构成
9.用硫酸进行下列实验,存在错误的做法是
A.干燥:用浓硫酸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稀释: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添加入90g的水
C.制备: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
D.除锈: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10.下列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D.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
|
二、填空题 |
11.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1)锂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
(2)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3)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名称是_______。
12.乡村“冬忙”承,白雪换“白银”,冰雪旅游助力吉林经济。
(1)冰雪运动时,为了安全所佩戴的塑料头盔,属于_______材料;
(2)保暖使用的“暖贴”,利用了铁生锈放热的原理,铁生锈属于_______变化;
(3)冰雪运动后,可食用面包补充体力,面包中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为_______。
13.下图为源自长白山原始森林的某矿泉水标签,阅读标签内容,回答问题。
(1)偏硅酸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2)镁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
(3)该矿泉水的酸碱性是_______性;
(4)饮用后的空矿泉水瓶要进行回收,目的是_______。
14.《天工开物》记载“凡钟为金乐之首”,在古代的金属乐器之中,钟是最重要的乐器。铸钟的材料,铜为上等,铁为下等。
(1)古代炼铜的方法之一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此反应的发生,表现出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是_______。
15.绘制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温馨提示: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绘制曲线)。
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中图1的坐标纸上绘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_____;
(2)图2为绘制的硝酸钾溶解度曲线,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g;
(3)请根据硝酸钾和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或表中的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
16.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
(2)300移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 |
17.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1保持装置密闭。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2,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__m2;
(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稀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白色固体消失,气球瘪缩,受浮力影响电子天平示数减小;
(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塑料纸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
(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_______。
1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三种:加热高锰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氯酸钾。
(1)任选一种方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明在图1中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
(3)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_______;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猛
(4)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一种作用是_______。
|
四、科学探究题 |
19.“锡纸烤鸡蛋”是一种特色小吃,它的一种做法是用“锡纸”包裹住鸡蛋,在炭火上烘烤。“锡纸”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锡纸”包裹的鸡蛋能被烤熟。体现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烘烤结束后,用水熄灭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残留的鸡蛋壳碎片,查阅资料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不考虑鸡蛋壳中其它成分影响的情况下,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蛋壳碎片。除去卵壳膜,灼烧蛋壳碎片得到白色固体,冷却备用。
[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中主要含有什么物质?
[形成假设]
猜想一:有CaCO3,猜想二:有CaO 猜想三:
有CaCO3和CaO
[实验验证]
实验二:取少量白色固体。装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触碰试管外壁,有发热现象。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色;
实验三:取实验二中溶液的液体,用吸管向液体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
实验四:另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形成结论]
由实验二至实验四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成立。
[表达交流
]
在实验一至实验四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五、计算题 |
20.“碳中和”指力争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氧化碳的吸收方式有“自然吸收”和“人工转化”。
(1)“自然吸收”的途径之一是“海水吸收”,其涉及的原理包括水与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人工转化”的方法之一是指二氧化碳转化为优质的燃料甲醇(
)。请在答题卡中完成其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计算,要得到32吨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注:要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空气成分中与雾凇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固体的现象。
故选A。
2.D
【解析】
A、沉降是将不溶物沉淀,故A错误;
B、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除去不溶物,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C错误;
D、蒸馏得到的是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故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A、汽水中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氧化铜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4.B
5.A
【解析】
A、在烧杯中溶解粗盐,用玻璃棒搅拌,故A正确;
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尖端紧挨烧杯内壁,故B错误;
C、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不用烧杯,故C错误;
D、不能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D错误。
故选A。
6.A
【解析】
A、要均衡适度施用化肥,否则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故选项说法错误;
C、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能禁止施用任何农药,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C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8.D
【解析】
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A错误;
B、H2O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H2中氢元素显0价,O2中氧元素显0价,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6=1:8,故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于和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某些物质的干燥剂,故选项A正确;
B、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添加入:10g×98%÷10%-10g=88g的水,故选项B错误;
C、可以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来制取氢气,故选项C正确;
D、可以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故选项D正确;
故选:B。
10.C
【解析】
A、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将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没有变化。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HCl+NaOH=NaCl+H2O,刚开始溶液无明显现象,直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变红,可以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将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红,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
HCl+NaOH=NaCl+H2O,刚开始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颜色依旧为红色,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则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变为无色,可以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HCl+NaOH=NaCl+H2O,产物为氯化钠,蒸干可以得到白色固体,若氢氧化钠和盐酸不反应,蒸干后盐酸会挥发成氯化氢气体,没有固体出现的,氢氧化钠变为白色固体,故无法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盐酸呈酸性,pH<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开始时,测得pH>7,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测得pH=7,稀盐酸过量,测得<7,可以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1)3
(2)6.941
(3)电子
【解析】
(1)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锂原子的质子数是3;
(2)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子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荷,故填电子。
12.(1)合成
(2)化学
(3)糖类
【解析】
(1)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
(3)面包中富含糖类。
13.(1)3##三
(2)Mg
(3)碱
(4)减少白色污染、节约资源
(合理即可)
【解析】
(1)偏硅酸是由氢、硅、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3)该矿泉水的pH范围是7.1-7.6,大于7,显碱性。
(4)饮用后的空矿泉水瓶要进行回收,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节约资源
(合理即可)。
14.(1)
(2)铁比铜活泼
【解析】
(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此反应的发生,表现出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是铁比铜活泼。
15.(1)
(2)21(合理即可)
(3)硝酸钾##KNO3
【解析】
(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表1中的数据,使用描点法绘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
(2)根据图2为绘制的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是21g;
(3)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硝酸钾溶解度曲线较陡,氯化钠溶解度曲线较平缓,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
16.(1)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BC段曲线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AB段,说明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2)停止加热后,瓶子倒转,此时氧气浓度传感器位于上端而瓶口朝下,CD段氧气浓度远远小于AB段,说明此时的氧气分子主要集中在瓶口位置,也就是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7.(1)=##等于
(2)产生气泡,气球膨胀,电子天平示数减小
(3)倾斜瓶子,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混合
(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解析】
(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1保持装置密闭。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m2;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气球膨胀,电子天平示数减小(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
(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塑料纸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倾斜瓶子,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混合,待反应结束后,由于二氧化碳没有逸出,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
(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18.(1)
或
或
(2)AC##AE
(3)D
(4)湿润氧气或观察氧气流速
【解析】
(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在图1中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或AE;
(3)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由于不需要加热,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故选D;
(4)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一种作用是湿润氧气或观察氧气流速(根据气泡产生的速率)。
19.
导热性
降低温度 红
三
BC
【解析】
金属具有导热性,所以“锡纸”包裹的鸡蛋能被烤熟;用水熄灭炭火,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
实验验证:
实验二:用手触碰试管外壁,有发热现象,说明存在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三: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形成结论:
由实验二得出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实验四:向白色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猜想三成立;
表达交流: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水,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故选BC。
20.(1)
(2)
(3)设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t。
【解析】
(1)海水吸收的原理是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人工转化”的方法之一是指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4O)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解析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