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试卷

【326580】2022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试卷

时间:2025-01-20 18:02:36 作者: 字数:44779字

2022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题,每小题分;第11小题~第15题,每题2分)

1.(1分)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冰雪融化

C.干冰升华

D.纸张燃烧

【答案】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难度】3

2.(1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C

【考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故选:C

【难度】1

3.(1分)下列物质可用作磷肥的是(  )

ACONH22

BCa3PO42

CKNO3

DK2SO4

【答案】B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B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C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DK2SO4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故选:B

【难度】3

4.(1分)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细颗粒物

【答案】A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蒸气属于空气中成分,不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A正确。B、二氧化硫属于有毒气体,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B错。C、二氧化氮属于有毒气体,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C错。D、细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D错。故选:A

【难度】1

5.(1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汽油

D.冰块

【答案】B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C、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

【难度】3

6.(1分)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苹果汁(2.93.3

B.鸡蛋清(7.68.0

C.牛奶(6.36.6

D.葡萄汁(3.54.5

【答案】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B、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D、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故选:B

【难度】1

7.(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氧化钙

B.石油

C.水泥砂浆

D.生铁

【答案】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氧化钙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B、石油中含有多种烃类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C、水泥砂浆中含有水和砂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D、生铁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故选:A

【难度】3

8.(1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固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与判断;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与判断.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应该使用火柴自下而上进行引燃,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引燃,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装颗粒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颗粒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存水平,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忌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难度】3

9.(1分)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的数目

B.分子的间隔

C.分子的体积

D.分子的质量

【答案】B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一定质量的由分子构成的气体液化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数目、分子的体积、分子的质量均不变。故选:B

【难度】1

10.(1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必须有蒸馏的步骤

C.硬水中加入肥皂水并振荡后,会出现大量浮渣

D.为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答案】C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分析】A、根据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进行分析;

B、根据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不包括蒸馏进行分析;

C、根据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硬水中加入肥皂水并振荡后,会出现大量浮渣进行分析;

D、根据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会污染水源和土壤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应节约用水,故A错误;B、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不包括蒸馏,故B错误;C、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硬水中加入肥皂水并振荡后,会出现大量浮渣,故C正确;D、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故D错误。故选:C

【难度】3

11.(2分)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大量摄取碘元素

B.为避免粮食浪费,将霉变的大米清洗后食用

C.为焙制松软的糕点,使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

D.为防止肉类食品变质,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

【答案】C

【考点】人体内的常量元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

【分析】A、人体摄取的营养素要维持一个相对平衡;

B、从黄曲霉素能损坏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症状去分析解答;

C、从碳酸氢钠可以和面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变得松软和香甜去分析解答;

D、根据亚硝酸钠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但是过多食用碘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说法错误;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能损坏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症状;说法错误;C、碳酸氢钠可以和面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变得松软和香甜,说法正确;D、由于亚硝酸钠具有毒性,不可在肉类中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说法错误。故选:C

【难度】3

12.(2分)下列对生产、生活中一些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工业生产中氧气可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功能

C.家庭电路中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A

【考点】氮气的用途;氧气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进行分析;

B、根据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功能,可以把油污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被水冲走进行分析;

C、根据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行分析;

D、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解答】解:A、工业生产中氧气可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故A错误;B、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功能,可以把油污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被水冲走,故B正确;C、家庭电路中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C正确;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故D正确;故选:A

【难度】3

13.(2分)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B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的单质不都是黑色固体,如石墨是深灰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CO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难度】3

14.(2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B.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D.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答案】A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带正电荷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分子的构成不一定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中不一定中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分子的构成不一定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难度】3

15.(2分)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B

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加适量二氧化锰后,充分加热

C

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甲烷,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铵态氮肥的检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D、根据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分析。

【解答】解:A、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B、加适量二氧化锰后,充分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符合题意;C、点燃甲烷,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说明甲烷中含氢元素,不符合题意;D、取样,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说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

【难度】5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8分,每空1分)

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原子    

2)硅元素    

32个氢离子    

4)乙醇    

【答案】1He;(2Si;(32H+;(4C2H5O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分析】A、根据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进行分析;

B、根据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

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D、根据常见的化学式的书写进行分析。

【解答】解:(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氦原子表示为He;故答案为:He;(2)硅元素表示为:Si;故答案为:Si;(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离子表示为:2H+;故答案为:2H+;(4)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故答案为:C2H5OH

【难度】3

17.(5分)图一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水电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X的数值是    ,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图二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124.318;失去,(2)分解反应;211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以及得失电子情况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X12﹣2﹣28,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故答案为:24.318;失去;(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只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12;故答案为:分解反应;2112

【难度】5

18.(4分)日常防疫中蕴含化学知识。

1)医用外科口罩对空气中的粉尘、飞沫主要起到    (填一种化学操作的名称)和吸附的作用。

2)监测体温使用的测温枪的塑料外壳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3)防疫用的“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合理膳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字母)。

A.馒头

B.牛肉

C.黄瓜

【答案】1)过滤;(2)合成材料;(3+1;(4A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解答】解:(1)医用外科口罩对空气中的粉尘、飞沫主要起到过滤和吸附的作用;故答案为:过滤;(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监测体温使用的测温枪的塑料外壳属于合成材料;故答案为:合成材料;(3)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和为0,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0x+1;故答案为:+1;(4A.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B.牛肉富含蛋白质;C.黄瓜富含维生素;故答案为:A

【难度】3

19.(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填“甲”、“乙”或“丙”)。

2)甲、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

3)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

4t3时,甲、乙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填“甲”或“乙”)的饱和溶液。

5t3时,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答案】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丙;故答案为:丙;(2)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因此甲、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t1;故答案为:t1;(3)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故答案为: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4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因此甲、乙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乙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乙;(5)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甲、乙的溶解度为30g50g水中最多溶解15g,丙物质的溶解度为10g50g水中最多溶解5g,因此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2,固体均完全溶解,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答案为:甲=乙=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丙;故答案为:丙;(2)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因此甲、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t1;故答案为:t1;(3)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故答案为: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4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因此甲、乙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乙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乙;(5)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甲、乙的溶解度为30g50g水中最多溶解15g,丙物质的溶解度为10g50g水中最多溶解5g,因此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2,固体均完全溶解,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答案为:甲=乙=丙。

【难度】5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4分)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1)冬奥会场馆所用电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风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2)冬奥火炬采用氢气作燃料。从燃烧产物分析,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    

3)冬奥火种灯燃料是丙烷(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XO2 4H2O+3CO2,则X的数值为    。关闭火种灯的燃料开关,会使火焰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答案】1)温室效应增强;(2)产物是水,无污染;(35;清除可燃物。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1)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3)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即为温室效应.减排二氧化碳,进而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故答案为:温室效应增强;(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故答案为:产物是水,无污染;(3)由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XO2 3CO2+4H2O,由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相等,则2X3×2+4,解得:X5。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熄灭,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答案为:5;清除可燃物。

【难度】3

21.(7分)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从多角度了解。

1)金属的性质

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此时溶液中含有    (填数字)种溶质。

2)金属的冶炼

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金属材料的应用

铁制品应用广泛,作医疗器械时,通常使用不锈钢而不用纯铁,主要是因为两者相比,不锈钢具有    (答一点)的性能。

4)金属资源的保护

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寻找金属代用品

B.任意开采金属矿物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答案】解:(1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答案为:4Al+3O22Al2O3金属活动性:镁>铝>铜,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和硫酸镁不反应,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说明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铜3种溶质;故答案为:3;(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答案为:Fe2O3+3CO 2Fe+3CO2;(3)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耐腐蚀,故作医疗器械时,通常使用不锈钢而不用纯铁;故答案为:硬度大或耐腐蚀;(4)保护金属资源,应防止金属锈蚀、寻找金属替代品、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故答案为:AC

【考点】铁的冶炼;金属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分析】1)根据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和硫酸镁不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耐腐蚀进行分析;

4)根据保护金属资源,应防止金属锈蚀、寻找金属替代品、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答案为:4Al+3O22Al2O3金属活动性:镁>铝>铜,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和硫酸镁不反应,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说明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铜3种溶质;故答案为:3;(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答案为:Fe2O3+3CO 2Fe+3CO2;(3)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耐腐蚀,故作医疗器械时,通常使用不锈钢而不用纯铁;故答案为:硬度大或耐腐蚀;(4)保护金属资源,应防止金属锈蚀、寻找金属替代品、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故答案为:AC

【难度】3

22.(5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是氧化物,AE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问题。

1D的类别为    (填“酸”、“碱”或“盐”)。

2C的化学式为    

3)写出E的一种用途    

4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解:(1)由分析可得,D是碳酸钙,属于盐,故答案为:盐;(2C是水,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H2O;(3E是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AB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是碳酸钙,DE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E能生成D,则E可以是氢氧化钙,C是氧化物,D能生成CC和氢氧化钙能互相转化,则C是水,B是氧化物,和氢氧化钙能反应,和碳酸钙和互相转化,则B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能反应生成AA和二氧化碳能反应,能反应生成C,且AE的物质类别不同,则A可以是氢氧化钠,带入验证,符合题意,据此分析。

【解答】解:(1)由分析可得,D是碳酸钙,属于盐,故答案为:盐;(2C是水,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H2O;(3E是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AB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难度】5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二,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物质总质量减小,原因是    

3)实验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铁钉生锈,B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通过对比ABC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和氧气等同时接触。

4)实验四,加热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答案】1)与氧气接触;(2)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后氢气逸散到空气中;(3)水;(4)较多固体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

【分析】1)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3)根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铁钉生锈,B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2)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物质总质量减小,原因是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后氢气逸散到空气中。(3)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三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铁钉生锈,B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等同时接触。(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答案为:(1)与氧气接触;(2)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后氢气逸散到空气中;(3)水;(4)较多固体。

【难度】3

24.(6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并选择AE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观察到导管口有    时,开始收集。

3)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4)实验室里,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是    (填物质名称)。

【答案】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故答案为:2KMnO4 K2MnO4+MnO2+O2;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因此选择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D;(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浓硫酸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气体的干燥(除水);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干燥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故答案为:2KMnO4 K2MnO4+MnO2+O2;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因此选择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D;(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浓硫酸。

【难度】3

25.(8分)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物质的鉴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气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空气与氧气

【操作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    

该气体为氧气

木条无明显变化

该气体为空气

活动二: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

【操作与结论】分别取少量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到其中一种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固体为    ,而表面无明显变化的为另一种固体。

【交流与讨论】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活动三: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操作】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甲溶液为    ,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

乙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下列物质还可以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氧化铜

C.

活动感悟: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    ,最后才能达到物质鉴别的目的。

【答案】解:活动一【操作及结论】气体是氧气,则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后,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复燃;活动二【操作与结论】氢氧化钠吸水潮解,氯化钠不吸水,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交流与讨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升高;活动三: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甲溶液无现象,乙中有气泡产生,则甲是稀硫酸,乙是碳酸钠溶液,乙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稀硫酸;Na2CO3+2HCl2NaCl+H2O+CO2;【拓展延伸】A.酚酞溶液在碳酸钠溶液中变红色,在稀硫酸中显无色,可以鉴别;B.氧化铜在稀硫酸中溶解,在碳酸钠中不反应,可以鉴别;C.铜和两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AB;活动感悟: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故答案为:不同的实验现象。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活动一【操作及结论】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活动二【操作与结论】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交流与讨论】根据两种物质溶解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活动三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稀硫酸和碳酸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活动感悟根据鉴别物质时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解:活动一【操作及结论】气体是氧气,则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后,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复燃;活动二【操作与结论】氢氧化钠吸水潮解,氯化钠不吸水,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交流与讨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升高;活动三: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甲溶液无现象,乙中有气泡产生,则甲是稀硫酸,乙是碳酸钠溶液,乙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稀硫酸;Na2CO3+2HCl2NaCl+H2O+CO2;【拓展延伸】A.酚酞溶液在碳酸钠溶液中变红色,在稀硫酸中显无色,可以鉴别;B.氧化铜在稀硫酸中溶解,在碳酸钠中不反应,可以鉴别;C.铜和两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AB;活动感悟: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故答案为:不同的实验现象。

【难度】5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26.(2分)某品牌免洗手消毒凝胶,是以乙醇和正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凝胶,其中正丙醇的化学式为C3H7OH。请计算:

1)一个正丙醇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正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12;(292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根据1个正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11个正丙醇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分子含12个原子,故答案为:12;(2)正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故答案为:92

【难度】3

27.(6分)同学们用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向2g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请计算:

1)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g

2)理论上产生氧气的质量。

【答案】12;(21.6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变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变,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反应后的质量为2g;故答案为:2;(2)理论上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100g×3.4% x

x1.6g答:理论上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g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