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广西贵港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 |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消化食物
B.火柴折断
C.水蒸发
D.铁丝受热熔化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食品包装袋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
B.蒸发
C.倾倒液体
D.量取液体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
B.硫
C.镁
D.红磷
5.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盐的是
A.生活中用作调味品的食盐
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
C.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
D.作为建筑材料的大理石
6.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衡营养,少吃蔬菜多吃肉
B.霉变的花生,油炸后可食用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健康
D.预防缺铁性贫血,推荐食用加铁酱油
7.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化肥起着重要作用。某农作物出现叶色发黄、倒伏现象,需施加的化肥是
A.KCl
B.CO(NH2)2
C.KNO3
D.NH4H2PO4
8.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铁制品生锈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D.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9.建设美丽家园,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大量燃放烟花
B.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排放
C.垃圾分类处理
D.生活中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10.铜能与浓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A.N2O4
B.NO2
C.NO
D.N2O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当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2℃时,向30g甲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
|
|
|
|
|
|
|
|
|
|
|
A.A
B.B
C.C
D.D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
C.向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锌粉的固体混合物中逐滴滴入硝酸铜溶液
D.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H2SO4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
14.现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是由A1、Mg、Zn、Fe、Ag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2,溶液呈无色,无固体剩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样品的组成仅有两种可能
B.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Mg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12g
|
二、填空题 |
15.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氖气______。
(2)三个汞原子______。
(3)两个铁离子______。
(4)葡萄糖______。
16.化学源于生活。请回答:
(1)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静置
②吸附 ③过滤
④蒸馏
(2)桂平市木乐镇是运动服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氨纶是制作运动服的一种材料,它属于______(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3)化石燃料包括______、石油和天然气。燃油汽车所用燃料是由石油分离出来的,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CO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我市投入使用磷酸亚铁锂电池的新能源公交车,该公交车在充电时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1)核废水中含有大量具有放射性的氘,排放到海洋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氘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含有1个中子。如图是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氘的质子数是______,氢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
(2)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
①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
三、流程题 |
18.“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进“碳中和”,发展“低碳经济”,其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以下是高纯硅的简易生产流程。
请回答: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四氯化硅(SiC1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4)流程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四、推断题 |
19.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由NaOH、CaCO3、K2SO4、CuSO4、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
(1)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
(2)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______。
(3)生成白色沉淀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五、实验探究题 |
20.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C,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21.某校甲、乙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纯碱的性质”实验中,分别做了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分别倒入洁净的A、B烧杯中、实验结束后,甲、乙小组同学都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固体不溶物,上层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中的上层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哪些?
(猜想假设)一定含有NaCl,可能还含有NaOH、Na2CO3、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1、Ba(OH)2、Na2SO4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
①HNO3与Na2CO3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先),
(后)。
②BaC1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甲组同学:
往A烧杯中逐滴滴入稀HNO3,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无色。烧杯中固体不溶物的质量,随滴入稀HNO3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写出固体不溶物质量增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由此得出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______。
乙组同学:
|
|
|
|
|
|
|
|
(交流反思)
乙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根据甲组同学所做实验的现象,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存在NaOH,理由是______(用文字叙述)。
|
六、计算题 |
22.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
(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最简比)。
(2)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3)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至0.1%)。
(4)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消化指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食物消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木柴折断只是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分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丝受热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D
【解析】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说法以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途径的电光源,说法正确;
D、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表示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
故选D。
3.B
【解析】
A、NaOH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称量NaOH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防止腐蚀桌面、污染试剂,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色固体生成,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B
【解析】
A、氯化钠是由金属钠离子和酸根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说法错误;
C、小苏打是指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是由金属阳离子钠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金属阳离子钙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答案:B。
6.D
【解析】
A、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要均衡营养,合理摄入蔬菜、肉类,故错误;
B、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故错误;
C、长期饮用蒸馏水,减少了必要的矿物质的吸收,不利于健康,故错误;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为预防缺铁,可推荐食用加铁酱油,故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含量的作用;
磷肥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作物出现叶色发黄、倒伏现象,需要同时施加氮肥和钾肥,选择复合肥;
故选择C;
8.C
【解析】
A、在铁制品表面刷漆可以阻止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从而防止铁制品生锈,不符合题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C、
当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煤气是可燃性气体,煤气在空气中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D、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当加入食醋,食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食醋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解析】
A、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发生火灾,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B、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
C、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故正确;
D、生活中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会减少白色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
故选:A。
10.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u,1;H,4;N,4;O,1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u,1;H,4;N,2;O,8;比较分析可知2X中含有原子个数分别为N:2和O:4,故X的化学式为NO2。故选B。
11.C
【解析】
A、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B、根据图像:当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
的甲,所以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是75g,正确。
故选C。
12.D
【解析】
A、C不与稀硫酸反应,故无实验现象;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会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中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可以鉴别,此选项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Na2CO3,可以通过先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再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Na2CO3,最终得到NaCl固体,此选项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C、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说明铁的活动性在铜之前;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在银之前;故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此选项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D、KCl易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nO2固体,再将滤液蒸干水分得到KCl固体,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3.C
【解析】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故选项错误;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氧化钙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有溶质析出,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溶解度恢复到原值,但水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锌粉的固体混合物中逐滴滴入硝酸铜溶液,镁首先会和硝酸铜反应,
,24份的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大,待镁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的质量减少,故选项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H2SO4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才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择C;
14.D
【解析】
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镁、锌和铝的质量分别为
、
、
A、金属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说明粉末中一定不包括铁和银,通过上面计算可知,金属粉末可能组成为镁、铝和锌、铝、镁和锌,组成有三种可能,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中氢元素都来源于硫酸中的氢元素,生成0.2g氢气,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0.2g,则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说法错误;
C、由A可知,该样品中不一定含有镁,说法错误;
D、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为金属硫酸盐,金属的质量=2.4g,硫酸根的质量=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9.6g+2.4g=12g;
答案:D。
15.
Ne 3Hg 2Fe3+
C6H12O6
【解析】
(1)氖气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单质是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氖气的化学式就是氖元素的元素符号,即:Ne;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汞原子表示为:3Hg;
(3)1个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写离子符号时,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标注上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且数值在前(是“1”时省略),正、负号在后,因此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
(4)葡萄糖的化学式是:C6H12O6。
16.
④ ④ 合成纤维
煤 电 化学
【解析】
(1)降低水的硬度需要降低水中溶解的钙、镁离子的浓度,静置、吸附、过滤均难以降低水中溶解的离子浓度,而蒸馏可以有效去除溶解的无机盐离子,故选④;水的净化过程中,静置、吸附、过滤均难以对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尤其是溶解的无机盐离子达到有效去除,而蒸馏可以去除所有的不溶性杂质与绝大部分的可溶性杂质,故选④;
(2)氨纶是人合成的有机材料,故其属于合成纤维;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公交车充电时,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存储在电瓶,以待之后的使用。
17.
1 一
C、O
化合反应
【解析】
(1)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氢元素名称左上方的数字表示氘的质子数,氘的质子数是1,氢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的周期数,氢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周期;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C、O;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学反应,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8.
二氧化硅
+4
沸点
HCl和H2
【解析】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还含有一些其他杂质;四氯化硅的化学式为SiCl4,四氯化硅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1价,设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即四氯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分别填:二氧化硅;+4。
(2)蒸馏可把混合物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故填:沸点。
(3)根据生产流程可知,流程②中加入HCl,在流程⑤中有HCl生成,故HCl可以循环使用;流程③中有H2生成,流程⑤中H2参与反应,故H2可以循环使用。故填:HCl和H2。
(4)根据生产流程可知,流程⑤中是SiHCl3和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硅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CaCO3、Mg(OH)2
CuSO4
【解析】
固体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白色沉淀a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0.88g,则有碳酸钙,则根据方程式:
2g<4.9g,则白色沉淀a中还有其它的沉淀,分析得知:
,所以另一沉淀是氢氧化镁,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镁;不能确定的是硫酸钾。
则沉淀b是硫酸钡,产生方程式:
。
(1)根据分析: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NaOH、CaCO3、MgSO4。
(2)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3)生成白色沉淀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
分液漏斗
水槽 BF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a
【解析】
(1)①仪器的下方导管部位有阀门,属于分液漏斗;②是水槽;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应该用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D、排水法装置F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F,故填:BF;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使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产氯化钙、水和气体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C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在制备了足够的二氧化碳之后
关闭出气管的开关,制取容器内继续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增大而把底部的盐酸沿长颈漏斗压出,使盐酸液面降到隔板以下石灰石与盐酸隔离,从而使反应停止,而尽管装置A可以控制盐酸的滴加,但有一定的延时性,所以装置C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比重大于空气,所以气体应该从a端通入。
21.
Ba(OH)2、Na2SO4不能共存,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Na2SO4
溶液颜色不变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同时硝酸与碳酸钠反应是分步反应,加入少量的硝酸时也没有气体产生,所以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存在NaOH;
【解析】
猜想假设:小明同学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1、Ba(OH)2、Na2SO4,而氢氧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共存,所以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
甲同学:烧杯中的不溶物中碳酸钡在加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硝酸钡与烧杯中剩余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物由碳酸钡变成硫酸钡,质量增加。由这一现象说明溶液中还一定含有硫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SO4;
乙同学:根据实验结论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氯化钡后,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因为还有氢氧化钠,故溶液依然显碱性,使酚酞变红,故溶液颜色不变;
交流反思:
根据查阅资料可知硝酸与碳酸钠的反应是分步进行,少量的硝酸与碳酸钠反应时生成碳酸氢钠和硝酸钠,无气体产生,故在滴加硝酸时,没有气体产生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同时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可以是酚酞溶液变红,故填: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同时硝酸与碳酸钠反应是分步反应,加入少量的硝酸时也没有气体产生,所以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存在NaOH;
22.(1)13:2:8
(2)氯化钾和碳酸钾(或KCl和K2CO3)
(3)13.8%
(4)解:该反应过程中一共生成10g碳酸钙沉淀,设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为
,则:
所以,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解析】
(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填:13:2:8。
(2)向HCl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K2CO3溶液,K2CO3先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待HCl完全反应后,K2CO3再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根据图示信息,第一次加入50gK2CO3溶液,烧杯中有2.5g沉淀,即HCl已经完全反应完;第二次加入50gK2CO3溶液,烧杯中有7.5g沉淀,即50gK2CO3溶液生成5g碳酸钙沉淀,理论上30gK2CO3溶液能生成3g碳酸钙沉淀;第三次加入30gK2CO3溶液,烧杯中有10g沉淀,即30gK2CO3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为2.5g<3g,所以,此时氯化钙完全反应,K2CO3溶液过量。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还有过量的碳酸钾;故填:氯化钾和碳酸钾(或KCl和K2CO3)。
(3)第二次向烧杯中加入50gK2CO3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
,设生成5g碳酸钙沉淀需要K2CO3的质量为
,则:
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填:13.8%。
(4)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