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12069-2024年新疆中考化学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西瓜榨汁 C.量体裁衣 D.干冰升华
2.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旨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与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推广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 B.减少使用塑料袋
C.生活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 D.合理使用化肥
3.占空气体积约1/5的气体是( )
A.O2 B.N2 C.He D.CO2
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测溶液的 C.溶解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沙土 D.植物油
6.青铜中含有少量的锡,锡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
C.二氧化锡的化学式为 D.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铜粉和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B |
区分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 |
观察溶液颜色 |
C |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
D |
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
点燃混合气体 |
8.“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热量变化,则有热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9.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在50g水中加入40gKNO3固体,能得到90gKNO3溶液
10.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45s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
11.古谚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由来:古代渔网是用麻纤维织成,麻纤维吸水膨胀,潮湿时易腐烂。为延长渔网的使用寿命,古人打鱼时渔网用三天后要晒两天。
(1)用渔网打鱼的过程,其原理与实验操作中的 (填操作名称)相似。
(2)鉴别麻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渔网使用的尼龙材质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3)天气炎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受 影响。
(4)鱼肉中所含主要营养素是 。烤鱼的香气在空气中扩散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的结果。
(5)生火烤鱼,需要用燃烧的纸引燃木炭,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
(6)渔民用 腌渍鱼,不仅风味独特,还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12.化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
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
13.硫酸亚铁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等领域,可利用菱铁矿进行制备。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FeCO3),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铁(Fe2O3)。以菱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亚铁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 (填病症名称)。
(2)菱铁矿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由此流程可推知SiO2的性质有 (填字母)。
A.难溶于水B.化学性质很活泼C.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5)溶液甲中,属于盐类的两种溶质为 (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14.如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该 ,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将产生的气体由导管口 (填“a”或“b”)通入到装置F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 。
四、科学探究题
15.水果、蔬菜等在生长及运输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杀虫剂、防腐剂等,食用前需要去除残留,果蔬洗盐能达到此效果。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对某临期果蔬洗盐在成分及含量上是否变质进行研究。
【阅读标签】见图
【查阅资料】
(1)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碳酸氢钠在50℃以上逐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3)浓度大于0.83%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0.1%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浓度小于0.83%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0.1%的氯化钙溶液则无现象。室温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浓度为8.8%。
任务一验证该临期果蔬洗盐的成分
【作出猜想】该临期果蔬洗盐中除了NaCl外,可能还有
(1)猜想1:Na2CO3;猜想2: ;猜想3:NaHCO3
【实验验证】
(2)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取样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 。 |
溶液呈碱性 |
实验2:取样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含有 。 |
实验3:为使现象明显,取样溶于水 并用玻璃棒搅拌形成饱和溶液,加入0.1%的C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含有Na2CO3 |
【交流反思】
(3)实验3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小组同学认为实验3中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实验验证】
(4)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4:另取8g样品与992g水配制成溶液 向其中滴加0.1%的C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含有Na2CO3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猜想2正确
任务二验证该临期果蔬洗盐的成分含量变化
【实验方案】查阅资料、实验探究、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确定该临期果蔬洗盐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交流反思】
(5)由于该样品长期放置在灶台旁受热引起变质。请根据资料信息写出变质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迁移应用】
(6)推测此类果蔬洗盐的贮存条件: 。
【拓展延伸】
(7)小明的弟弟比较顽皮,将盛放食盐与果蔬洗盐的容器标签损毁,请借助家庭中的生活用品或食品等设计方案进行区分: (写明所选物品、现象及结论)。
五、计算题
16.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原理是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含40g硫酸铜的溶液与足量的铁充分反应,理论上能得到铜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西瓜榨汁过程中,西瓜的细胞被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被破碎,使得果汁得以释放出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量体裁衣过程中,布料的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C
A、推广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与环保理念相符,不符合题意;
B、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与环保理念相符,不符合题意;
C、生活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会污染环境,与环保理念不相符,符合题意;
D、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与环保理念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
4. D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此选项错误;
B. 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此选项错误;
C. 量筒只能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此选项错误;
D. 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故选:D。
5. B
A.面粉难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酒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C.沙土难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难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A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锡,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说法错误;
C、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则二氧化锡的化学式为SnO2,说法错误;
D、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此可知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说法错误。
故选:A。
7. D
A.磁铁能吸引铁粉,不能吸引铜粉,可用磁铁可分离铜粉和铁粉,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分别显蓝色、无色,用观察溶液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品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气泡的是假黄金,没有气泡产生的是真黄金,可以鉴别,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根本就不能点燃一氧化碳,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8. C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选项错误;
B. 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但带电的微观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质子、电子都带有电荷,但不是离子,选项错误;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选项正确;
D.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热量变化,但有热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9. C
A.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选项错误;
B.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C. 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则T1℃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
D. 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所以T2℃时,在50g水中加入40gKNO3固体,能得到50g+30g=80g硝酸钾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C。
10. D
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法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pH逐渐增大,说明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说法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pH是从小于7 逐渐增大到大于7,盐酸pH<7,氢氧化钠pH>7,说明该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说法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45s时,pH等于7,表示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
11. (1)过滤;(2)灼烧闻气味;合成材料;(3)温度;(4)蛋白质;微粒在不断运动;(5)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氯化钠/NaCl
(1)用渔网打鱼时,水会从渔网的缝隙中通过,鱼会被留在渔网中,这个过程与过滤操作相似;
(2)麻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麻纤维和羊毛纤维;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天气炎热时,水中的氧气溶解度减小,鱼在水中缺氧,所以会接近水面游动;
(4)鱼肉中富含蛋白质;烤鱼的香气在空气中扩散,是因为烤鱼中的香气微粒在不断运动,使香气在空气中扩散;
(5)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用燃烧的纸引燃木炭,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木炭低,纸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木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引燃木炭;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食盐具有防腐作用,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渔民用食盐腌渍鱼,可以延长鱼的保存时间。
12. (1)1: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氧元素和氢元素);(2)通电 ;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玻璃管内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3. (1)贫血;(2)混合物;(3)+3;7:3;(4)AC;(5)FeSO4、Fe2(SO4)3
(1)硫酸亚铁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贫血。
(2)菱铁矿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3)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16×3)=7:3。
(4)A. 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该流程中的操作是过滤,过滤后得到溶液甲和SiO2固体,说明SiO2难溶于水,此选项正确;
B. 由流程图可知,SiO2固体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说明SiO2固体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此选项错误;
C. 由流程图可知,SiO2固体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此选项正确。
故选AC。
(5)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FeCO3),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铁(Fe2O3),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生反应:FeCO3+H2SO4=FeSO4+H2O+CO2↑、Fe2O3+3H2SO4=Fe2(SO4)3+3H2O,所以溶液甲中,属于盐类的两种溶质为FeSO4、Fe2(SO4)3。
三、实验题
14. (1)锥形瓶;(2) ;分解反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3)BC;a;碳酸/H2CO3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
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将产生的气体由导管口a通入到装置F中,这样反应比较充分,现象比较明显;
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
四、科学探究题
15. (1)Na2CO3、NaHCO3; (2)变红;NaHCO3/碳酸氢钠; (3)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浓度大于0.83%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0.1%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有Na2CO3(答案合理即可); (4) ; (5) ; (6)低温储存; (7)取样品少量,滴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果蔬洗盐,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1)根据标签和猜想1、猜想3可知,猜想2为Na2CO3、NaHCO3。
(2)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取样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得出含有碳酸氢钠。
(3)实验3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由资料可知,浓度大于0.83%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0.1%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有Na2CO3。
(4)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碳酸氢钠在50℃以上逐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此类果蔬洗盐的贮存条件是低温贮存。
(7)取样品少量,滴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果蔬洗盐,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五、计算题
16. 解:设理论上得到铜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能得到铜的质量为16g。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已知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40g,写出化学方程式: ,硫酸铜和铜的质量比为160:64,将硫酸铜质量40g代入,求出生成铜的质量。
详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