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试卷

【326707】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时间:2025-01-20 18:16:52 作者: 字数:49206字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消毒

B.金属冶炼

C.海水晒盐

D.镁条燃烧

【答案】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精消毒,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金属冶炼,有新物质金属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镁条燃烧,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难度】1

2.(2分)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下列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玻璃

B.青铜

C.玻璃钢

D.聚乙烯

【答案】D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根据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青铜属于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错误。D、聚乙烯是塑料的一种,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故选:D

【难度】1

3.(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氯化钠溶液

B 加热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pH

【答案】B

【考点】蒸发;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石灰水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难度】1

4.(2分)下列有关做法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  )

A.深埋废铅蓄电池,防止土壤污染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研制无污染农药,减轻水体污染

D.开发清洁新能源,防治大气污染

【答案】A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深埋废铅蓄电池会造成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题意;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合题意;C、研制无污染农药,减轻水体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合题意;D、开发清洁新能源,防治大气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合题意;故选:A

【难度】1

5.(2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能闻到气味,说明氨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闻到的气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随之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难度】1

6.(2分)如图所示,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糖类与油脂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A

【考点】油脂;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糖类.

【分析】根据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由所涉及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D、糖类与油脂均属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难度】1

7.(2分)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降低肥效

【答案】D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A、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B、根据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B、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棉花叶片枯黄,说明土壤缺乏氮元素,应施用尿素等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难度】1

8.(2分)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2H

Al3+

A表示2个氢元素

B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C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答案】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表示2个氢原子,说法错误;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该符号表示带有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说法错误;C.该结构示意图的质子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D.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故选:C

【难度】1

9.(2分)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3.0g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所需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A

【考点】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

【分析】A、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0g,故选项说法正确。B、固体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应放在纸片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难度】1

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等量NaOH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等量水中

B 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C 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

【答案】D

【考点】制取氧气实验的图像问题;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图像错误。B、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逸出,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最终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像错误。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故选:D

【难度】1

11.(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铝比铁更活泼,所以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答案】C

【考点】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金属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A、根据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D、铝比铁更活泼,但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

【难度】1

12.(2分)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Na+Cl

BCu2+Mg2+ Cl

CBa2+Na+

DH+Ba2+

【答案】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该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Cu2+Mg2+OH分别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 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H+ 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

【难度】1

13.(2分)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x0.4g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

【答案】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7.6g﹣3.2g4.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5.8g﹣0.2g5.6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0.4g﹣0g0.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6g+0.4g﹣4.4g1.6g,故x的数值为2.0g﹣1.6g0.4gA、由上述分析,甲和乙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乙,生成物是丙和丁,丙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上述分析,x0.4g,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1.6g0.4g4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难度】1

14.(2分)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答案】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概念;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B、根据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说法正确;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说法错误;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说法正确。故选:B

【难度】1

15.(2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鉴别硬水和软水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比较Fe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A

BB

CC

DD

【答案】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

【解答】解:A、图中实验,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B、图中实验,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C、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故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D、图中实验,除了金属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用于比较Fe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故选:C

【难度】1

16.(2分)在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无AgNO3

B.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Zn

【答案】B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由金属活动性AlZnCuAg,在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金属活动性AlZnCuAg,在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已完全反应,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银可能有剩余,滤液中可能有银离子、铜离子、铝离子、锌离子四种金属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滤液中有硝酸铜存在,硝酸铜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硝酸铜部分参加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银、铜均不与稀盐酸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C选项的解析,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不可能含有Zn,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难度】1

17.(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C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D

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AA

BB

CC

DD

【答案】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A、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B、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根据氢气、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粉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过量的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D、氢气、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不能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难度】1

18.(2分)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

B.只调换“过量NaOH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5.0%

【答案】D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可以依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把粗盐看出全部是氯化钠,可以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作用只是除去氯化镁,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的后面,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和溶液中的氯化钙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大小分析其分离方法;

D.根据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A.粗盐提纯的实验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可以依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把粗盐看出全部是氯化钠,可以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故A正确;B.氢氧化钠的作用只是除去氯化镁,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的后面,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和溶液中的氯化钙,所以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固体,因此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故C正确;D.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小于85%,故D错误;故选:D

【难度】1

19.(2分)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H2,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中Zn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该循环过程中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H2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

D.该循环过程理论上每生成2gH2,需补充65gZn

【答案】D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据此分析;

B、根据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气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在反应Ⅰ中锌是生成物,在反应Ⅱ中锌为反应物,锌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锌单质中锌元素化合价为0,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氧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故反应Ⅰ中Zn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H2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在反应Ⅰ中锌是生成物,在反应Ⅱ中锌为反应物,锌可以循环利用,无需补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难度】1

20.(2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健康的认识

B.对生活常识的认识

食用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可利用甲醛浸泡海鲜延长保存期

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D.对概念的理解

因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

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因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

AA

BB

CC

DD

【答案】C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内的常量元素;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氮气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选择的是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可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说法有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食用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利用甲醛浸泡海鲜延长保存期,可排除该选项,故选项错误。B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故选项正确。D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参加了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可排除该选项,故选项错误。故选:C

【难度】1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21.(8分)“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从物质分类角度看,CO2属于    

2)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   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在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4)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煤;氧化物(合理即可);(2)水;(3)化学;反应条件不同;(43H2+CO2 CH3OH+H2O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物质的分类进行回答;

2)从物理和化学变化角度分析;

3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体中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据此分析;

4)根据题文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CO2属于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或化合物等;(2)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水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本质的区别是水循环是物理变化,氧循环、碳循环是化学变化;(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体中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的条件不同,所以生成物不同;(4)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根据其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 CH3OH+H2O。故答案为:(1)煤;氧化物(合理即可);(2)水;(3)化学;反应条件不同;(43H2+CO2 CH3OH+H2O

【难度】3

22.(8分)以绿矾(主要成分FeSO4•7H2O)为原料生产铁红(Fe2O3)的工艺流程如图1

1)“溶解”时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

2)完成“沉淀”时的主要反应:2FeSO4+H2O2+2H2O═2FeOOH)↓+2    

3)“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4)“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煅烧温度对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最适宜的煅烧温度为    ℃。

【答案】1)搅拌;(2H2SO4;(3)引流;(42FeOOH Fe2O3+H2O↑800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搅拌可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来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来分析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来分析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高温煅烧FeOOH)生成氧化铁和水来分析解答;根据温度为800℃时,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最高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搅拌可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故“溶解”时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铁、硫、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612,反应后铁、硫、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02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可知,2分子未知物中有4H2S8O,故未知物质的化学式为H2SO4;(3)“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引流;(4)由图1可知,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FeOOH),即煅烧的反应物为FeOO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高温煅烧FeOOH)生成氧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OH Fe2O3+H2O↑,由图2 可知,温度为800℃时,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最高,故最适宜的煅烧温度为800℃

【难度】3

23.(10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化学上研究“水”可从多角度进行。

1)电解水。按图1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2)水的作用。图2所示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填字母序号)。

A.a图中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c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

D.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

3)水溶液。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3所示图像。

  1. 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 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 图中ABCD四点所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用含ABCD的关系式表示)。

【答案】181;把带火星木条放在a管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AB;(388不饱和;ABCD

【考点】基于电解水实验结论的相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液浓度大小比较;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

【分析】1)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来分析解答;

2A、根据a图中水同时是反应物来分析判断;

B、根据b图中水同时隔绝氧气来分析判断;

C、根据c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来分析判断;

D、根据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来分析判断;

3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线下的点为不饱和溶液来分析解答;

根据AB均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D两点对应的溶质质量相等,但均为不饱和溶液,且D中水的质量大于C中水的质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要熟记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即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由图可知,a管和b管的体积比是12,则a管中的气体是氧气,b管中的气体是氢气,a管和b管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a管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Aa图中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同时水是反应物,故A分析不全面;B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同时隔绝氧气,故B分析不全面;Cc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故C分析全面;D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故D分析全面;故选:AB;(3由图3可知,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88g该固体物质,则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88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线下的点为不饱和溶液,则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因为AB两点均在线上,AB均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D两点对应的溶质质量相等,但均为不饱和溶液,且D中水的质量大于C中水的质量,则C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D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图中ABCD四点所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故答案为:(181;把带火星木条放在a管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AB;(388不饱和;ABCD

【难度】5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4.(9分)如图为实验室常用装置示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1中标号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若用装置B收集CO2,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3)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常温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S气体。H2S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制取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CDE装置组合收集H2S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图2中的    (填“甲”或“乙”);E装置的作用是    

【答案】1)锥形瓶;(22H2O2 2H2O+O2a;(3FeS+H2SO4═FeSO4+H2S↑;乙;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确定反应的原理、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图1中标号仪器名称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2)装置A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气体,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若用装置B收集CO2,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答案为:2H2O2 2H2O+O2a;(3)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常温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2S气体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甲装置中两根长导管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乙中两根短导管让倒吸的液体盛装在安全瓶中又不会吸入上个仪器中,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选乙;H2S气体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H2S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H2S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FeS+H2SO4═FeSO4+H2S↑;乙;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难度】3

25.(15分)为深度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1)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用pH传感器测得烧瓶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 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质是    (填化学式);

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锌粒

B.硝酸银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氧化铁

2)探究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为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a2CO3

取步骤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某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答案】解:(1H+ OH 结合生成 H2ONaClHClBC;(22NaOH+CO2═Na2CO3+H2O;【实验报告】白色沉淀;NaOH;【实验结论】部分;【反思与评价】否;Na2CO3+CaOH2═CaCO3↓+2NaOH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分析】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c点所示溶液pH7进行分析;

根据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总结部分进行分析;

【反思与评价】根据引入氢氧根离子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解:(1瓶内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其微观实质是H+ OH 结合生成 H2O;故答案为:H+ OH 结合生成 H2Oc点所示溶液pH7,说明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故答案为:NaClHClA、锌粒能够与c点溶液中的HCl反应生成氢气,故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B、中性溶液中,溶质为NaCl,也含有氯离子,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使用硝酸银无法证明此时溶液为酸性溶液,故不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C、无色酚酞试液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溶液中均显无色,故不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D、氧化铁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故答案为:BC;(2)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是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故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溶液变红色,说明被检验的溶液显碱性,即有氯化钠的存在;故答案为:白色沉淀;NaOH;【实验结论】综上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故答案为:部分;【反思与评价】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鉴定;故答案为:否;Na2CO3+CaOH2═CaCO3↓+2NaOH

【难度】5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6.(4分)某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计算:

1)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要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稀释所需水的质量为    g

【答案】140;(215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1)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故答案为:40;(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

10g×5%=(10g+x×2%

x15g

故答案为:15

27.(6分)把12.0g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计算: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4.4;(27.3%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加入稀盐酸,只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据此分析。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12.0g+100g﹣107.6g4.4g;(2)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g

x7.3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3%。故答案为:(14.4;(27.3%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