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12803-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化学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红磷燃烧C.胆矾研碎D.酒精挥发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且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成分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3.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A. B. C.KClD.
4.大连海产品以味道鲜美享誉全国。鱼、虾等海产品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
5.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元素摄入量不足会引起贫血的是
A.铁B.钙C.硒D.锌
6.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B.棉花C.聚乙烯塑料D.蚕丝
7.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白磷B.氯化锌C.大理石D.氧化铝
8.化学反应常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A.硫黄B.木炭C.铁丝D.镁条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加强空气质量监测B.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D.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10.光化学电池的阳极材料中含有二氧化钛( ),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11.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胰液(pH:7.5~8.0)B.唾液(pH:6.6~7.1)
C.胆汁(pH:7.1~7.3)D.胃液(pH:0.9~1.5)
12.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 )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为 高温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3.下列关于酸、碱、盐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用盐酸除铁锈B.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C.食品行业中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D.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15.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中含有铑元素。如图是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铑的元素符号为RhB.铑的原子序数为45
C.铑是一种金属元素D.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2.9g
二、填空题
16.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通过沉降、过滤可除去水中的 杂质,利用活性炭的 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实验室通过 可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可证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见的 。
17.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1)金刚石、石墨均由 构成,但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石墨却很软,原因是 不同。
(2)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成固体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 。固体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放置在空气中的干冰很快变少,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在 。
18.燃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使用脱硫煤,可减少 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我国某些油田已实现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 ,又可以提高 。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是 。
1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用铜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性。机器轴承用青铜而不用纯铜制,是因为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 。
(2)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从组成上看,二者的 不同。铁制品与空气中的 接触时容易锈蚀,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之一是 。
20.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
(2)要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外,还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中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用装置C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的性质。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B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保持在 。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
22.火的使用是化学认识的开端,人类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探索中认识了火。
(1)《庄子·外物篇》载:“木与木相摩则燃”,其原理是 。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在燃烧的木材上浇少量的油,火焰瞬间变大,木材燃烧更剧烈,解释原因 。
(2)图1是探究密闭装置中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熄灭影响因素的一组对比实验(所用蜡烛及装置均相同),乙瓶中氧气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1∶4。图2是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的实验过程中甲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两瓶中现象相同:蜡烛均先正常燃烧,而后同时慢慢熄灭。图1对比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除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及上述探究因素外,再写出一条导致蜡烛熄灭的可能因素及理由: 。根据上述实验及信息,推测乙瓶中蜡烛熄灭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最终的体积比约为 (填字母序号)。
A. B. C.
四、填空题
23.化学小组设计图1实验来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在实验后按照图2所示流程从试管B的溶液中回收铜和银。
(1)针对图1中的方案,只利用所给的四种试剂,再补充一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写出补充实验的操作及现象。
(2)分析图2的处理流程:滤渣里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成分最复杂的滤渣所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判断所加铁粉是否已达成实验目的的方法是 。
(3)图2流程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 (填“前者大于后者”、“前者小于后者”或“无法确定”)。
五、科学探究题
24.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实验一】从定性角度,确定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Ⅰ.取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
Ⅱ.向溶液中加入试剂X,连接装置,如图所示;
Ⅲ.……
(1)试剂X的名称是 ;步骤Ⅲ的操作及现象是 。
【实验二】从定量角度,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化学小组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仍利用该装置及相关试剂继续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Ⅱ前、后称量均可,理由是 。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原因是 ,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
(3)结合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写出具体操作并简述推断过程。
六、计算题
25.现有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0g稀硫酸,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共消耗混合物8.8g,同时生成氢气0.4g。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2)0.5%~1%的硫酸镁溶液可作果树的叶面肥,向所得溶液中至少加入多少克水可以配制成符合要求的肥料?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石蜡熔化是石蜡固体受热融化为液体,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A错误;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正确;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错误;
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错误。
【刷有所得】
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为化学变化发生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水沸腾产生气泡都是物理变化。
2. A
氮气含量最多,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来作保护气,A符合题意;氧气含量位居次位,可以用来供给呼吸,B不符合题意;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含量较少,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作灭火,D不符合题意。
3. C
中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A选项不符合题意; 中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B选项不符合题意;KCl中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C选项符合题意; 中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D选项不符合题意。
4. B
面食、米饭、玉米、薯类等食物中富含糖类,A错误;鱼、虾等海产品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B正确;油脂食物来源有动物脂肪、植物油等,C错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鱼肝油、种子食物等,D错误。
5. A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A选项符合题意;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B选项不符合题意;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C选项不符合题意;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D选项不符合题意。
6. C
A、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故A不符合题意;
B、棉花属于天然纤维,故B不符合题意;
C、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C符合题意;
D、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C
白磷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氯化锌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B不符合题意;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C符合题意;氧化铝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D不符合题意。
8. A
硫黄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选项符合题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B选项不符合题意;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C选项不符合题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D选项不符合题意。
9. B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B符合题意;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10. D
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关键点拨】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11. A
A、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B、唾液的pH为6.6~7.1,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D、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胰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综上所述:选择A。
12. B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13. D
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盐酸属于酸,工业上常用盐酸除铁锈,A选项正确;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B选项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时能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食品行业中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C选项正确;氢氧化钠碱性太强,并且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农业上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要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D选项错误。
14. C
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不符合题意;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不符合题意;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C符合题意;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不符合题意。
【归纳总结】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15. D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右上角符号是元素符号,铑的元素符号为Rh,A不符合题意;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铑的原子序数为45,B不符合题意;铑是“钅”字旁,是一种金属元素,C不符合题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不是“g”,D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6. (1)难溶性;吸附;蒸馏(2) 通电 ;氢、氧;溶剂
(1)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该反应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17. (1)碳原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2)间隔;不断运动
(1)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单质(描述微观构成时不能用元素),但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2)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体积变小,分子个数没有改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压缩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运动到了空气当中,所以干冰变少了。
【关键点拨】该题旨在建立用微观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现象的思维方式。
18. (1)天然气;二氧化硫(或SO2)(2)温室效应;石油产量(3)地热能(或潮汐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
(2)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又可以提高石油产量。
(3)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19. (1)导电;大(2) 高温 ;含碳量;氧气和水;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1)用铜作导线是利用其有良好的导电性;用青铜(铜锡合金)制机器零件不易变形,是因为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2)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生铁和钢是两种铁合金,从组成上看,二者的含碳量不同;金属铁的锈蚀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保持其表面的洁净、干燥。
20. (1)较小(2)升温(3)200(4)冷却热饱和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1)据图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外还可以升高温度;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
21. (1) ;A;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2) ;液面以下;D
(1)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条件是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用装置C收集氧气,即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性质。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用装置B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保持在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D。
22. (1)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油吸热汽化,与氧气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未燃烧木材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更剧烈;(2)探究甲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水蒸气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因为蜡烛中含氢元素,燃烧有水生成;A
(1)《庄子·外物篇》载:“木与木相摩则燃”,其原理为: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木材燃烧;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在燃烧的木材上浇少量的油,火焰瞬间变大,木材燃烧更剧烈,是因为油吸热汽化,与氧气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未燃烧木材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更剧烈;
(2)图1对比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甲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除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及上述探究因素外,水蒸气也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因为蜡烛中含氢元素,燃烧有水生成;乙瓶中氧气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1∶4,因为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点燃 ,所以乙瓶中蜡烛熄灭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最终的体积比约为1∶5。
四、填空题
23. (1)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2)Ag(银); 或 、 ;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3)前者小于后者
(1)图1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变为蓝色,有银白色金属析出,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能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2)由(1)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有以下情形:若铁粉不足,则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为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若铁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亚铁;若铁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和硝酸铜部分反应,则溶质为硝酸亚铁、硝酸铜,滤渣为铜、银;若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硝酸亚铁,滤渣为铜、银;若铁过量,则溶质为硝酸亚铁,滤渣为铁、铜、银,但滤渣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说明铁不会过量;成分最复杂的滤渣所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或 、 ;判断所加铁粉是否已达成实验目的的方法是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若硝酸铜有剩余,则铁和硝酸铜会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通过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来判断;
(3)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108份质量的银;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即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前者小于后者。
五、科学探究题
24. (1)酚酞溶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2)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 ,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氯化钙、氯化钠、氯化氢、酚酞(3)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
(1)由于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都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明显。所以试剂X的名称是酚酞溶液; 由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则溶液仍为红色;若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则溶液红色褪去。步骤Ⅲ的操作及现象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
(2)由于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Ⅱ前、后称量均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所以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足量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钙及生成的氯化钙、过量的盐酸中的氯化氢、酚酞等。
(3)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比如: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
六、计算题
25. (1)解:设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x。 (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 生成硫酸镁的质量: 需加水的质量至少为 答: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4.8 g;向所得溶液中至少加入3391.6 g水可以配制成符合要求的肥料。
(1)见答案;
(2)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