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试卷

【326633】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时间:2025-01-20 18:08:09 作者: 字数:21956字

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第14分,25小题每题3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4分)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

C.打磨石雕

D.酿山哈酒

【答案】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煅烧青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烧制竹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打磨石雕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酿制哈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难度】3

2.(3分)在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装入土样粉末

B 滴加蒸馏水

C 振荡土壤液

D 测定酸碱性

【答案】A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振荡,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难度】3

3.(3分)一般地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如图为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最早冶炼历史年代,则甲代表的金属是(  )

A.铁

B.铜

C.钠

D.锌

【答案】B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分析】金属的利用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以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金属的利用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依次为铜、铁、锌、钠,由此判断人类历史上大量使用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时间先后顺序是铜、铁、锌、钠,所以最早使用的是铜。故选:B

【难度】3

4.(3分)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制取O2

B 可制取CO2

C 可收集CO2

D 可收集O2

【答案】C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装置可制取CO2,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难度】3

5.(3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猪肝中的铁元素”,进行了以下实验:选用新鲜猪肝,如图操作,将猪肝中的铁转化为铁离子,再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硫氰化钾溶液遇铁离子变红色)。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新鲜猪肝中是否含有铁离子

B.新鲜猪肝中的铁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

C.实验中获得的土黄色混合液属于溶液

D.新鲜猪肝中含铁元素的证据是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红

【答案】D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金属矿物

【分析】A、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

B、根据铁元素的存在形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新鲜猪肝中是否含有铁元素,故A错误;B、新鲜猪肝中的铁是以化合态形式(亚铁离子)存在的,故B错误;C、实验中获得的土黄色混合液中有难溶性物质,属于悬浊液,故C错误;D、因为硫氰化钾溶液遇铁离子变红色,则新鲜猪肝中含铁元素的证据是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红,故D正确。故选:D

【难度】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6.(4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现象反映本质。如图是小科构建的硫酸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石蕊试液在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    

【答案】1)氢离子;(2)吸水性。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1)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石蕊试液在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氢离子。(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氢离子;(2)吸水性。

【难度】3

7.(6分)20219月,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如图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参加反应的 分子个数比为    

23.2克有机物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克;

3)若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    (填字母)。

A.缓解粮食危机

B.缓解温室效应

C.节省耕地资源

【答案】131;(21.2;(3AB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表示为 ,则参加反应的 分子个数比为31;故答案为:31;(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H4O3.2g有机物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2g 1.2g;故答案为:1.2;(3)若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粮食危机、缓解温室效应、节省耕地资源;故答案为:ABC

【难度】3

8.(6分)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碳元素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    

2)写一个C→E的化学方程式    

3)如图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涉及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改变的反应类型有    (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1CO;(22NaOH+CO2Na2CO3+H2O;(3AC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分析】1)根据B是碳+2价的氧化物进行分析;

2)根据C→E的反应是碳的+4价氧化物转化成+4价的盐进行分析;

3)根据A转化成B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E是碳酸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质B的化学式是:CO;(2C→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A转化成B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E是碳酸钠,所以涉及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改变的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置换反应,故选:AC。故答案为:(1CO;(22NaOH+CO2Na2CO3+H2O;(3AC

【难度】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2题,每空2分,共14分)

9.(6分)小丽和小科在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分别将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小丽加入少量镁条,而小科加入了足量镁条。一段时间后,小科的试管底部“意外”地出现了灰白色固体。为探究该固体是什么物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和碱式氯化镁[MgOHCl]都难溶于水,但都能与稀硝酸反应,后者能生成MgNO32HCl

【建立假设】假设1:未溶解完的氯化镁;假设2:氢氧化镁;假设3:碱式氯化镁;……

【进行实验】将灰白色固体过滤、充分洗涤后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

固体不溶解

假设1    

实验二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

固体溶解

假设2不成立

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评价交流】小丽认为该灰白色固体一定是碱式氯化镁。小科认为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就是碱式氯化镁,其理由是    

【继续探究】……

【答案】【进行实验】实验一:不成立;实验二:产生白色沉淀;【评价交流】只证明了氯元素的存在,未证明碱式氯化镁中的其它元素。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进行实验】根据氯化镁溶于水以及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结合成白色沉淀分析;

【评价交流】根据实验的现象以及结论进行分析。

【解答】【进行实验】实验一:氯化镁溶于水,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固体不溶解,说明白色固体不是未溶解的氯化镁,故假设1不成立;故答案为:不成立;

实验二:假设2不成立,说明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镁,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固体溶解,说明固体可能是碱式氯化镁,或碱式氯化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根据碱式氯化镁[MgOHCl]难溶于水,但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MgNO32HCl,故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因此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评价交流】通过以上探究,只证明了氯元素的存在,未证明碱式氯化镁中的其它元素,因此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就是碱式氯化镁;故答案为:只证明了氯元素的存在,未证明碱式氯化镁中的其它元素。

【难度】3

10.(8分)定律是对自然现象或关系的描述,通常可用数学方式加以表达。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小丽查阅到以下材料:

1)玻义耳实验中,金属灰增加的质量是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填字母);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受上述研究启发,小丽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

3)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中(如图),气球的作用有    

4)小丽认为,蜡烛燃烧后剩下的固体质量比燃烧前少了,因此该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设计一个能说服小丽的简明实验思路    

【答案】1)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质量;(2AC;(3)形成密闭空间,使瓶内气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瓶塞因压强过大而冲出(合理即可);(4)在密闭装置中完成蜡烛燃烧,并测量蜡烛燃烧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比较两者的质量大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来分析;

3)根据反应的原理、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4)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玻义耳实验中,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则金属灰增加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质量;故答案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质量;(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故答案为:AC;(3)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温度升高导致装置内的气体体积膨胀,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因此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中(如图),气球的作用有形成密闭空间,使瓶内气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瓶塞因压强过大而冲出,防止五氧化二磷弥漫到空气造成空气污染;故答案为:形成密闭空间,使瓶内气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瓶塞因压强过大而冲出(合理即可);(4)在密闭装置中完成蜡烛燃烧,并测量蜡烛燃烧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比较两者的质量大小,来进一步说服小丽;故答案为:在密闭装置中完成蜡烛燃烧,并测量蜡烛燃烧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比较两者的质量大小。

【难度】3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共14分)

11.(8分)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分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分。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分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    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分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    

【答案】1)分离转移;(2)颗粒大小;(30.98%;(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氯化钠与粗盐提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来分析;

2)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

4)根据低压加热蒸馏法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解:(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故答案为:分离转移;(2)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颗粒大小不同;故答案为:颗粒大小;(3)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

H2SO4+BaCl2BaSO4↓+2HCl

98 233

x 0.233g

x0.098g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0.98%故答案为:0.98%;(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故答案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难度】3

12.(6分)萤石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战略性矿物”。为探讨萤石的形成、开采、浮选等跨学科问题,兴趣小组对某萤石矿区开展项目化研究。

【萤石浮选】萤石矿开采后,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矿粉,加水调成矿浆,往矿浆中添加捕收剂等药剂进行浮选,使目标矿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矿。

1)如图是pH值、捕收剂种类对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图像。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    

【纯度测定】萤石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

已知:CaF2+H2SO4(浓) CaSO4+2HF↑

2)为测定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该小组称取10克样品和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性溶液吸收,测得碱性溶液增重4.4克,计算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

【项目评估】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但对萤石开采项目一直有不同观点。

3)请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    (填字母)。

A.我市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C.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禁止萤石开采项目

【答案】1)选择捕收剂ApH8.5左右;(285.8%;(3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分析】1)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生成的氟化氢气体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氟化钙的质量,然后再根据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 进行计算;

3)根据合理开采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像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在用捕收剂ApH8.5左右时,浮选回收率最高,所以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选择捕收剂ApH8.5左右;(2)碱性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HF的质量。设样品中CaF2的质量为x

CaF2+H2SO4(浓) CaSO4+2HF↑

78 40

x 4.4g

x8.58g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85.8%答: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为85.8%;(3A.萤石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合理开采,故A错误;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故B正确;C.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不应禁止萤石开采,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选择捕收剂ApH8.5左右;(285.8%;(3B

【难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