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真题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单选题 |
1.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火药爆炸
C.陶罐烧制
D.高粱酿酒
2.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火药爆炸
C.陶罐烧制
D.高粱酿酒
3.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将铝质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D.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
4.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将铝质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D.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
5.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冰 单质
B.石油 混合物
C.MnO2 氧化物
D.纯碱 盐
6.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冰 单质
B.石油 混合物
C.MnO2 氧化物
D.纯碱 盐
7.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与空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循环过程中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和氮气
8.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与空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循环过程中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和氮气
9.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H2
B.铵根离子:NH3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
D.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H2
B.铵根离子:NH3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
D.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11.“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可食用
D.误食重金属盐,可饮用食盐水解毒
12.“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可食用
D.误食重金属盐,可饮用食盐水解毒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铜具有导热性——常用作电线
D.白醋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
1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铜具有导热性——常用作电线
D.白醋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
1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1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17.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演示“冰雪”实验时用到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醋酸钠属于微溶物质
B.图中P点所表示的醋酸钠溶液是不饱和的
C.40℃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
D.将A点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8.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演示“冰雪”实验时用到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醋酸钠属于微溶物质
B.图中P点所表示的醋酸钠溶液是不饱和的
C.40℃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
D.将A点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20.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21.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B.滤液呈无色
C.滤渣只含有Ag
D.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22.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B.滤液呈无色
C.滤渣只含有Ag
D.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2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CO2中混有HC1气体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B |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
将润湿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
C |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
取样,溶解、蒸发、结晶 |
D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
A.A
B.B
C.C
D.D
2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CO2中混有HC1气体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B |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
将润湿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
C |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
取样,溶解、蒸发、结晶 |
D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
A.A
B.B
C.C
D.D
|
二、填空题 |
25.氟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m值为_________。
(2)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
26.氟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m值为_________。
(2)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
27.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从上表中可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
(2)由原子序数为8和13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28.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从上表中可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
(2)由原子序数为8和13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29.2022年6月5日,中国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宇航员将在太空进行长达6个月的科学研究。宇航员舱外服的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字航员的生命。
(1)该系统用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2)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滤网吸收,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0.2022年6月5日,中国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宇航员将在太空进行长达6个月的科学研究。宇航员舱外服的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字航员的生命。
(1)该系统用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2)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滤网吸收,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1.《本草纲目》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七素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一个三七素分子中共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三七素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元素。
32.《本草纲目》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七素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一个三七素分子中共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三七素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元素。
|
三、实验探究题 |
33.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用三枚洁净无锈铁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四天后,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试管中铁钉有明显锈迹。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
34.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用三枚洁净无锈铁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四天后,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试管中铁钉有明显锈迹。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
35.下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装置。
(3)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装入块状石灰石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②收集CO2不选用C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若用F装置收集氯气,则气体应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
36.下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装置。
(3)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装入块状石灰石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②收集CO2不选用C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若用F装置收集氯气,则气体应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
|
四、流程题 |
37.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提纯工业级粗氧化锌(含有FeO、MnO、NiO等杂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在反应①中,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反应⑤中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反应,Zn2(OH)2CO3固体应放在______(选填“坩埚”或“蒸发皿”)中高温加热。
(2)反应①中,FeO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反应。
(3)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反应④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38.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提纯工业级粗氧化锌(含有FeO、MnO、NiO等杂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在反应①中,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反应⑤中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反应,Zn2(OH)2CO3固体应放在______(选填“坩埚”或“蒸发皿”)中高温加热。
(2)反应①中,FeO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反应。
(3)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反应④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
五、科学探究题 |
39.同学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常见的基本粒子,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粒子体积大小有没有差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鸡蛋膜有极其微小的孔隙。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向5个鸡蛋壳内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壳,再向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鸡蛋壳内加入的物质 |
NaCl溶液 |
Na2CO3溶液 |
NaOH溶液 |
淀粉溶液 |
鸡蛋清 |
小烧杯中加入的物质 |
AgNO3溶液 |
CaCl2溶液 |
FeCl3溶液 |
碘水 |
浓硝酸 |
小烧杯中的现象 |
白色沉淀 |
______ |
红褐色沉淀 |
无现象 |
无现象 |
(实验分析)
(1)实验①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实验③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_______。
(反思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④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小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
科学家设计制造出孔径大小不同的“小筛子”,让体积大小不同的粒子通过,从而分离提纯物质。如天然水的净化、海水淡化。
40.同学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常见的基本粒子,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粒子体积大小有没有差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鸡蛋膜有极其微小的孔隙。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向5个鸡蛋壳内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壳,再向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鸡蛋壳内加入的物质 |
NaCl溶液 |
Na2CO3溶液 |
NaOH溶液 |
淀粉溶液 |
鸡蛋清 |
小烧杯中加入的物质 |
AgNO3溶液 |
CaCl2溶液 |
FeCl3溶液 |
碘水 |
浓硝酸 |
小烧杯中的现象 |
白色沉淀 |
______ |
红褐色沉淀 |
无现象 |
无现象 |
(实验分析)
(1)实验①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实验③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_______。
(反思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④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小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
科学家设计制造出孔径大小不同的“小筛子”,让体积大小不同的粒子通过,从而分离提纯物质。如天然水的净化、海水淡化。
|
六、计算题 |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测定葡萄酒中SO2的含量,取320mL某葡萄酒(加适量稀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将SO2通入足量的H2O2溶液中发生化合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到含溶质质量分数为0.098%的硫酸溶液10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信息可知: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通过计算判断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测定葡萄酒中SO2的含量,取320mL某葡萄酒(加适量稀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将SO2通入足量的H2O2溶液中发生化合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到含溶质质量分数为0.098%的硫酸溶液100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信息可知: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通过计算判断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甲骨刻字,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火药爆炸,燃烧过程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陶罐烧制,烧制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高粱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解析】
A、甲骨刻字,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火药爆炸,燃烧过程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陶罐烧制,烧制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高粱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
A、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C、将铝质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节能环保,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
D、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产物无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
故选B。
4.B
【解析】
A、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C、将铝质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节能环保,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
D、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产物无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法符合该主题。
故选B。
5.A
【解析】
A、冰是固态的水,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分类错误,符合题意;
B、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纯碱是碳酸钠,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
A、冰是固态的水,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分类错误,符合题意;
B、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纯碱是碳酸钠,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分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解析】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氧气通过燃烧或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循环过程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和氮气,原因是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解析】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氧气通过燃烧或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循环过程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和氮气,原因是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
A、2个氢原子:2H,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B、NH3表示氨气,铵根离子:
,选项错误;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选项正确;
D、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选项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
A、2个氢原子:2H,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B、NH3表示氨气,铵根离子:
,选项错误;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选项正确;
D、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选项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A、甲醛有毒,会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不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故A错误;
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故B正确;
C、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属于致癌物质,经蒸煮后也不可食用,故C错误;
D、重金属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中毒,
误食重金属盐,可马上服用大量的豆浆或牛奶,饮用食盐水不能解毒,故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
A、甲醛有毒,会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不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故A错误;
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故B正确;
C、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属于致癌物质,经蒸煮后也不可食用,故C错误;
D、重金属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中毒,
误食重金属盐,可马上服用大量的豆浆或牛奶,饮用食盐水不能解毒,故D错误。
故选B。
13.C
【解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因为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铜具有导热性,可以做铜制火锅等烹饪器材,但不能得出常用作电线的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符合题意;
D、白醋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因为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能与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解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因为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铜具有导热性,可以做铜制火锅等烹饪器材,但不能得出常用作电线的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符合题意;
D、白醋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因为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能与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解析】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故B正确;
C、
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
D、
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或损坏电器等,故D错误。
故选D。
16.D
【解析】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故B正确;
C、
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
D、
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或损坏电器等,故D错误。
故选D。
17.B
【解析】
A、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时(室温)的溶解度来划分的,由图可知,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故A错误;
B、图中P点在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醋酸钠溶液是不饱和的,故B正确;
C、4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是65.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醋酸钠的质量为65.6g,故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故C错误;
D、将A点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醋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8.B
【解析】
A、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时(室温)的溶解度来划分的,由图可知,2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故A错误;
B、图中P点在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醋酸钠溶液是不饱和的,故B正确;
C、4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是65.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醋酸钠的质量为65.6g,故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故C错误;
D、将A点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醋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9.C
【解析】
A、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原因是氧原子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而不是酸根离子,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裂变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氢原子又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可以看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C
【解析】
A、氧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原因是氧原子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而不是酸根离子,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裂变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氢原子又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可以看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A
【解析】
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滤渣中一定含有过量的铜和银(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选项正确;
B、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所以呈蓝色,选项错误;
C、滤渣含有Ag和过量的铜,选项错误;
D、向滤渣铜和银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因为都是氢后金属,选项错误。
故选:A。
22.A
【解析】
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滤渣中一定含有过量的铜和银(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选项正确;
B、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所以呈蓝色,选项错误;
C、滤渣含有Ag和过量的铜,选项错误;
D、向滤渣铜和银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因为都是氢后金属,选项错误。
故选:A。
23.D
【解析】
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不能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干燥的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不能将pH试纸润湿,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使溶液的酸碱度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污染待测液,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取样,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结晶(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选项中缺少过滤操作,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氯化钡与稀盐酸不反应),故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24.D
【解析】
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不能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干燥的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不能将pH试纸润湿,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使溶液的酸碱度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污染待测液,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取样,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结晶(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选项中缺少过滤操作,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氯化钡与稀盐酸不反应),故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25.(1)7
(2)得到
【解析】
(1)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9=2+m,解得m=7;
(2)
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26.(1)7
(2)得到
【解析】
(1)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9=2+m,解得m=7;
(2)
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27.(1)12.01
(2)Al2O3
【解析】
(1)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
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28.(1)12.01
(2)Al2O3
【解析】
(1)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
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29.(1)吸附
(2)
【解析】
(1)
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锂(LiOH)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1)吸附
(2)
【解析】
(1)
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锂(LiOH)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1)
四##4
19
(2) 60:7 氧
【解析】
(1)
根据化学式可知,三七素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一个三七素分子中共含有5+7+2+5=19个原子。
(2)
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三七素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则三七素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氧元素。
32.(1)
四##4
19
(2) 60:7 氧
【解析】
(1)
根据化学式可知,三七素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一个三七素分子中共含有5+7+2+5=19个原子。
(2)
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三七素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则三七素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氧元素。
33.(1)a
(2)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1)
a试管中与水和空气都接触,b试管中只与空气接触,c试管中只与水接触,所以四天后,a试管中铁钉有明显锈迹。
(2)
a试管中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b试管中铁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a试管中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c试管中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4.(1)a
(2)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1)
a试管中与水和空气都接触,b试管中只与空气接触,c试管中只与水接触,所以四天后,a试管中铁钉有明显锈迹。
(2)
a试管中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b试管中铁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a试管中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c试管中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5.(1)
试管
集气瓶
(2)
B
C
(3)
将锥形瓶平放,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放入锥形瓶口,然后再把试管缓慢的竖立起来,使块状石灰石慢慢滑落到锥形瓶底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
a 氯化氢##HCl
【解析】
(1)
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为固液常温型,应选用B作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但是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可能混有空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C装置排水法收集。
(3)
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装入块状石灰石的操作方法是将锥形瓶平放,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放入锥形瓶口,然后再把试管缓慢的竖立起来,使块状石灰石慢慢滑落到锥形瓶底部;
②收集CO2不选用C装置排水法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
若用F装置收集氯气,由于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氯气应该是长进短出,则气体应从图中的a端进入;
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是氯化氢。
36.(1)
试管
集气瓶
(2)
B
C
(3)
将锥形瓶平放,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放入锥形瓶口,然后再把试管缓慢的竖立起来,使块状石灰石慢慢滑落到锥形瓶底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
a 氯化氢##HCl
【解析】
(1)
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为固液常温型,应选用B作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但是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可能混有空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C装置排水法收集。
(3)
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装入块状石灰石的操作方法是将锥形瓶平放,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放入锥形瓶口,然后再把试管缓慢的竖立起来,使块状石灰石慢慢滑落到锥形瓶底部;
②收集CO2不选用C装置排水法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
若用F装置收集氯气,由于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氯气应该是长进短出,则气体应从图中的a端进入;
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是氯化氢。
37.(1)
H2O
坩埚
(2)
置换
(3)
Mn2+、Fe2+
硫酸钠##Na2SO4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锌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2个、氧原子有5个、碳原子有1个,反应后锌原子有2个、氧原子有4个、碳原子有1个,则未知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应补充H2O;
Zn2(OH)2CO3为固体,应放在坩埚中高温加热。
(2)
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O+H2SO4=FeSO4+H2O;反应③中硫酸镍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
反应②后滤渣中为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铁,而滤液中含有硫酸镍,则说明通过反应②将原杂质中FeO、MnO除去,故除去的离子为Mn2+、Fe2+;
反应④为碳酸钠、硫酸锌与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锌和硫酸钠的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38.(1)
H2O
坩埚
(2)
置换
(3)
Mn2+、Fe2+
硫酸钠##Na2SO4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锌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2个、氧原子有5个、碳原子有1个,反应后锌原子有2个、氧原子有4个、碳原子有1个,则未知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应补充H2O;
Zn2(OH)2CO3为固体,应放在坩埚中高温加热。
(2)
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O+H2SO4=FeSO4+H2O;反应③中硫酸镍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
反应②后滤渣中为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铁,而滤液中含有硫酸镍,则说明通过反应②将原杂质中FeO、MnO除去,故除去的离子为Mn2+、Fe2+;
反应④为碳酸钠、硫酸锌与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锌和硫酸钠的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39.
白色沉淀
氯化银##AgCl
离子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
很小 淀粉溶液变蓝
【解析】
[实验分析]
(1)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且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则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运动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其中氯离子与烧杯中的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实验①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实验③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①②③鸡蛋壳内的物质(三种物质都是离子化合物)都能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与烧杯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故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离子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
[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都很小。
[反思交流]
实验④鸡蛋壳中加入的是淀粉溶液,实验⑤鸡蛋壳中加入的是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两种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故不能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所以没有明显现象。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④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由于碘的分子体积很小,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中碘与淀粉发生反应,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40.
白色沉淀
氯化银##AgCl
离子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
很小 淀粉溶液变蓝
【解析】
[实验分析]
(1)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且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则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运动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其中氯离子与烧杯中的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实验①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实验③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①②③鸡蛋壳内的物质(三种物质都是离子化合物)都能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与烧杯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故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离子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
[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都很小。
[反思交流]
实验④鸡蛋壳中加入的是淀粉溶液,实验⑤鸡蛋壳中加入的是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两种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故不能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所以没有明显现象。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④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由于碘的分子体积很小,可以透过鸡蛋膜进入到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中碘与淀粉发生反应,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41.(1)减小
(2)解:设加热逸出的SO2的质量为x
已知某葡萄酒为320mL,即0.32L。
则该葡萄酒中SO2的使用量为
。
答: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解析】
(1)
题中提示“加热使SO2全部逸出”,说明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2)
见答案。
42.(1)减小
(2)解:设加热逸出的SO2的质量为x
已知某葡萄酒为320mL,即0.32L。
则该葡萄酒中SO2的使用量为
。
答: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解析】
(1)
题中提示“加热使SO2全部逸出”,说明当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S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2)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