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由此可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难度】1
2.(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铁丝折弯
C.纸张燃烧
D.干冰升华
【答案】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铁丝折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纸张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难度】3
3.(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
B.棉花
C.蚕丝
D.黄铜
【答案】A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A、根据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中的一种进行分析;
B、根据棉花属于天然纤维进行分析;
C、根据蚕丝属天然纤维进行分析;
D、根据黄铜属于合金进行分析。
【解答】解:A、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中的一种,是合成材料,故A正确B、棉花属于天然纤维,不是合成材料,故B错误;C、蚕丝属天然纤维,不是合成材料,故C错误。D、黄铜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A。
【难度】1
4.(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磷
B.硫
C.碳
D.铁
【答案】B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A、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故选:B。
【难度】1
5.(2分)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C。
【难度】3
6.(2分)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由碲制成的全新开关器件,在元素周期表中碲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碲的元素符号为Te
B.碲的原子序数为52
C.碲的质子数为52
D.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答案】D
【考点】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
【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碲的元素符号为Te,故正确;B.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因此碲的原子序数为52,故正确;C.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因此碲的质子数为52,故正确;D.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单位应为“1”,不是“g”,故错误;故选:D。
【难度】3
7.(2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酒精
【答案】D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解答】解:A、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B、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C、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D、酒精可用粮食来制取,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故选:D。
【难度】1
8.(2分)我国科学家在大气环境中二氧化氮探测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0
C.+2
D.+4
【答案】D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二氧化氮的元素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设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x=+4。故选:D。
【难度】1
9.(2分)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下列关于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答案】C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C。
【难度】3
10.(2分)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C.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D.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B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分析】A、根据实验室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锌和稀硫酸,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故A正确;B、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装置②和④组合不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故B错误;C、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锌和稀硫酸,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难溶于水,所以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故C正确;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B。
【难度】3
11.(2分)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钢铁生锈的是( )
A.在钢铁表面涂油
B.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C.在钢铁表面刷漆
D.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
【答案】B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据此分析。
【解答】解:A.在钢铁表面涂油,能够隔绝氧气和水,能够防止钢铁生锈,不符合题意;B.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能够与氧气、水分接触,容易生锈,符合题意;C.在钢铁表面刷漆,能够隔绝氧气和水,能够防止钢铁生锈,不符合题意;D.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能够隔绝氧气和水,能够防止钢铁生锈,不符合题意;故选:B。
【难度】5
12.(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聚乙烯塑料制食品包装袋
B.甲醛水溶液可用作食品保鲜剂
C.汽油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燃烧方法区分羊毛衣料和涤纶衣料
【答案】B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
【分析】A、根据食品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有毒不能用来做食品保鲜剂进行分析;
C、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
D、根据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进行分析。
【解答】解:A、食品塑料袋主要是由聚乙烯组成,故A说法正确;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做食品保鲜剂,故B说法不正确;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C说法正确;D、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用燃烧方法可以区分羊毛衣料和涤纶衣料,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衣料,故D说法正确。故选:B。
【难度】5
13.(2分)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移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故选:A。
【难度】3
14.(2分)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可以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下列有关葡萄糖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分析】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通常称这些有机物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根据葡萄糖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葡萄糖属于有机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1:2:1,故选项说法错误。D、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则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难度】3
15.(2分)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
实验 |
操作 |
A |
比较硬铝片和铝片的硬度 |
将硬铝片和铝片互相刻画 |
B |
证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 |
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投入几 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 |
C |
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铵固体 |
各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
D |
测定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 |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 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 出溶液pH |
A.A
B.B
C.C
D.D
【答案】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
【分析】A、将硬铝片和铝片互相刻画,铝片痕迹更明显,说明硬铝硬度比铝大。
B、木炭具有吸附性。
C、氯化铵和硫酸铵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等物质。
D、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pH。
【解答】解:A、将硬铝片和铝片互相刻画,铝片痕迹更明显,说明硬铝硬度比铝大,该选项正确。B、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红色消失或变浅,是因为木炭能够吸附色素,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该选项正确。C、氯化铵和硫酸铵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都产生刺激性气味,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D、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pH,该选项正确。故选:C。
【难度】3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6.(4分)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系列物质的知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
A.雨水
B.氮气
C.氢氧化钠
D.高锰酸钾
(2)在纯净物中,根据 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二氧化碳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答案】(1)A;CD;(2)元素的种类;(3)分子。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雨水属于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氢氧化钠、高锰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A;CD;(2)在纯净物中,根据元素的种类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答案为:元素的种类;(3)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
【难度】3
17.(9分)气体制取,性质,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设计实验证明甲烷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在导管口点燃甲烷 |
|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2H2O2 2H2O+O2↑;(3)2H2+O2 2H2O;(4)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故答案为:2H2O2 2H2O+O2↑;(3)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故答案为:2H2+O2 2H2O;(4)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验证氢元素和碳元素的存在即验证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在导管口点燃甲烷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答案为: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难度】3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18.(8分)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通过晾晒海水制得粗盐,析出晶体的母液是该条件下氯化钠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 |
36.6 |
37.3 |
38.4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①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②t℃时,图中P点所示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前者和后者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3)实验室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下列操作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字母)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纸上
(4)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为1g/cm3),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本实验的操作步骤顺序为 (填字母)。
a.计算
b.称量
c.溶解
d.量取
e.装瓶并贴标签
【答案】(1)饱和溶液;(2)①31.6g;85g;②C;(3)ABCD;(4)3;47;abdce。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溶解度的相关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表来分析解答;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来的意义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来解答;
(3)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所用仪器来分析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来分析解答;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分析解答。
【解答】解:(1)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仍是饱和溶液,故析出晶体的母液是该条件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①查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表可知,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从50℃向上作垂线,与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再过交点向纵坐标作垂线可知,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g,②t℃时,图中P点所示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而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故t℃时,图中P点所示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3)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和转移,每一步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加速溶解速率、引流、搅拌,防止滤液飞溅、转移;(4)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则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为1g/cm3),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6%=3g,水的质量为50g﹣3g=47g,水的体积为 47cm3,即47mL,本实验的操作步骤顺序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并贴标签。故答案为:(1)饱和溶液;(2)①31.6g;85g;②C;(3)ABCD;(4)3;47;abdce。
【难度】5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12分)对金属材料的研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于第 位。在高炉内,把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
(2)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10.8g铝粉平均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
①一份在足量的氧气中加热至完全反应,理论上生成氧化铝固体的质量是 。
②另一份与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氧气。若铝粉完全反应,理论上需要9.8%的稀硫酸的质量至少为多少?
【答案】(1)四;Fe2O3+3CO 2Fe+3CO2;(2)Fe+CuSO4═FeSO4+Cu;(3)①10.2g;②300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
【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顺序,一定条件下,金属化合物与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3)根据铝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顺序为氧、硅、铝、铁,故铁在地壳中含量居于第四位,在高炉内,把铁矿石(以氧化铁为例)冶炼成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答案为:四;Fe2O3+3CO 2Fe+3CO2。(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3)将10.8g铝粉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质量为5.4g;
①设理论上生成氧化铝固体的质量是x。
4Al+3O2 2Al2O3
108 204
5.4g x
x=10.2g答:生成氧化铝质量是10.2g。
②设铝粉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y。
2Al+3H2SO4═Al2(SO4)3+3H2↑
54 294
5.4g y×9.8%
y=300g答:理论上需要9.8%的稀硫酸的质量至少为300g。
【难度】5
20.(6分)图中A、B、D、E、F、G、H、I、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l、Ca、Cu几种元素组成。A、D、G为氧化物,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B、J由三种元素组成。E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用作干燥剂;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应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 ,B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F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2O;Ca(OH)2;(2)2CuO+C 2Cu+CO2↑;(3)CaCl2+Na2CO3=CaCO3↓+2NaCl。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根据A、B、D、E、F、G、H、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l、Ca、Cu几种元素组成,A、D、G为氧化物,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A是水;B、J由三种元素组成,E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所以E是盐酸;F可用作干燥剂,所以F是氯化钙;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B会转化成氯化钙,会与盐酸反应,水会转化成B,所以B是氢氧化钙,J会与稀盐酸、氯化钙反应,所以J是碳酸钠,G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G是二氧化碳,D会与盐酸反应,会转化成水、二氧化碳,所以D是氧化铜,I会转化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I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D、E、F、G、H、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l、Ca、Cu几种元素组成,A、D、G为氧化物,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A是水;B、J由三种元素组成,E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所以E是盐酸;F可用作干燥剂,所以F是氯化钙;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B会转化成氯化钙,会与盐酸反应,水会转化成B,所以B是氢氧化钙,J会与稀盐酸、氯化钙反应,所以J是碳酸钠,G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G是二氧化碳,D会与盐酸反应,会转化成水、二氧化碳,所以D是氧化铜,I会转化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I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B是Ca(OH)2;(2)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uO+C 2Cu+CO2↑;(3)F与J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行业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答案为:(1)H2O;Ca(OH)2;(2)2CuO+C 2Cu+CO2↑;(3)CaCl2+Na2CO3=CaCO3↓+2NaCl。
【难度】5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1.(11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肥皂水,各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
【预测现象】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的白醋呈 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的肥皂水呈无色。
【提出问题】实验发现,肥皂水未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产生疑惑。
【猜想与验证1】
(1)甲同学提出,可能是因为所用的无色酚酞溶液变质了。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2)乙同学提出,可能是因为所用的肥皂水不显碱性。用pH计测定肥皂水的酸碱度,测得pH为7.8,说明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猜想与验证2】丙同学提出,可能是因为所用的pH为7.8的肥皂水碱性较弱,不足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学习小组同学讨论后,继续探究。向800mL、600mL、400mL、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入0.5g某种肥皂,充分搅拌后,取样,各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并用pH计测定其酸碱度(实验结果如表)。
肥皂的质量/g |
0.5 |
0.5 |
0.5 |
0.5 |
蒸馏水的体积/mL |
800 |
600 |
400 |
300 |
酚酞显示的颜色 |
无色 |
浅红色 |
红色 |
红色 |
pH |
7.9 |
8.5 |
9.4 |
10.1 |
表中pH为 时,肥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丙同学的猜想成立。由表中信息可知,肥皂水的浓度越 ,pH越 ,其碱性越强。
【得出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可知,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液体、 液体中颜色不发生变化。
【查阅资料】学习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证明上述结论成立。
【拓展探究1】取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再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得到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
(2)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溶液红色最先褪去的是 ,20min时溶液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拓展探究2】取三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2%、3%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1%、2%、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 。
【答案】【预测现象】无。【猜想与验证1】(1)红。【猜想与验证2】7.9;大;高。【得出结论】弱碱性。【拓展探究1】(1)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2)a>b>c;a;a>b>c。【拓展探究2】6:3:2。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分析】显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预测现象】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的白醋呈无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的肥皂水呈无色。故答案为:无。【猜想与验证1】(1)甲同学提出,可能是因为所用的无色酚酞溶液变质了。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故答案为:红。【猜想与验证2】表中pH为7.9时,肥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丙同学的猜想成立。由表中信息可知,肥皂水的浓度越大,pH越高,其碱性越强。故答案为:7.9;大;高。【得出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可知,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液体、弱碱性液体中颜色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弱碱性。【拓展探究1】(1)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答案为: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2)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反应需要时间依次增大),溶液红色最先褪去的是a(浓度最大),20min时溶液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b>c(pH依次升高)。故答案为:a>b>c;a;a>b>c。【拓展探究2】三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相等(假设都是m)。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1%、2%、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别是x、y、z。
NaOH+HCl═NaCl+H2O
40 36.5
1%x m
x=40m/(36.5×1%)
NaOH+HCl═NaCl+H2O
40 36.5
2%y m
y=40m/(36.5×2%)
NaOH+HCl═NaCl+H2O
40 36.5
3%z m
z=40m/(36.5×3%)
x:y:z=6:3:2。故答案为:6:3:2。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