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试卷

【326541】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

时间:2025-01-20 17:59:24 作者: 字数:39062字

绝密·启用前

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2.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门捷列夫
C
.张青莲
D
.阿伏加德罗

3.下列净水方法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沉淀
B
.过滤
C
.煮沸
D
.蒸馏

4.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面粉
B
.豆油
C
.蔗糖
D
.碘

5.<“化”说健康>活动中四位同学进行了如下交流,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6.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7.下列物质俗称小苏打的是
A
.碳酸钠
B
.碳酸氢钠
C
.氢氧化钠
D
.硫酸钠

8.下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做法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燃气泄露立刻打开排气扇
C
.高层住宅失火时乘电梯逃生
D
.逃离火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前行

9.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浓硫酸稀释
D
pH测定

1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C
.潜水员随身携带氧气以便在水下工作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和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钙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0
B
.钙属于金属元素
C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g
D
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点燃棉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B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
.向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振荡,静置后不再分层

13.下列碳和碳的氧化物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作钻头
B
.石墨有导电性——作电极
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工业炼铁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

14.NH4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1时,NH4ClKNO3的溶解度相等
C
KNO3中混有少量的NH4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t2时,等质量的KNO3NH4Cl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相等

15.推理和总结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定是分子
D
.碱的溶液pH一定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16.下列除杂质使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CO

点燃

B

KCl KCIO3

MnO2,加热

C

NaCl(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aNO3溶液(NaCl

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7.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
向盐酸中加水
B
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一定质量的硝酸铵溶于适量的水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18.6.5gZn放入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B
.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AgNO3
C.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可能为34g
D
.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9.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氦原子______
(2)
乙醇分子______
(3)
标出工业用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0.暑期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工厂,在实践中认识化学、体验化学、感悟化学。
(1)
去工厂的途中,同学们看见路边鱼塘中用水泵把水喷向空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同学们发现农用车排出大量的尾气,经讨论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常见的净化原理是: ______
(2)
在工厂里,同学们看到车间里备有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干粉灭火器喷出的固体粉末能覆盖在可燃物表面,此过程中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3)
同学们取锅炉用水的水样,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验证了锅炉用水是______;同学们还参观了工厂循环用水和污水处理的流程,提升了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4)
工厂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小明自觉响应垃圾分类回收的倡导,将饮用完的金属易拉罐投放到______垃圾箱。

21.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践行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牡丹江高质量发展。
(1)
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助力经济发展。镜泊湖红尾鱼味道鲜美,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被誉为“中国第一米”的响水大米含丰富的钙、锌、铁、硒等元素,微量元素铁的摄入有利于预防______;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盛,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释放氧气,形成“天然氧吧”,是国内著名的避暑胜地。
(2)
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助力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推广棚室果蔬菌类栽培技术,其中无土栽培营养液中的硝酸铵属于______肥;将秸秆通过粉碎翻埋还田、发酵制沼气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利用,沼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2.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
1中,打开弹簧夹观察到右侧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结合图2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2)
3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参加反应的“ ”和“ ”与反应生成的“ ”三种粒子个数比为______;“Hg”表示1个汞原子,还可以表示______(请写出一条)。

23.结合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
用于引流的仪器______(填序号);
(2)
加热时应放置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3)
用②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L

评卷人

得分




四、科普阅读题

24.我国科研团队致力于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主研制出了一种镁合金表面防腐导电功能一体化的涂层,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以及嫦娥、玉兔、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天问火星探测器等,都基本应用了这种防腐蚀技术。
材料二:我国机动车燃油的消耗量约占石油生产燃油总量的60%20221月,我国成功研发了新型光催化剂,使光解水效单进一步提高,成本进一步降低,促进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使用,氢能时代将加速到来。
(1)
镁合金属于______材料,新研制的镁合金表面涂层的优良性能有______
(2)
传统汽车的能源来自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______、石油和天然气。氢燃料电池车能实现交通“零排放”,氢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评卷人

得分




五、流程题

25.《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巨著。书中介绍了锌的治炼方法:将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后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制得锌后“冷定毁罐取出”。以下是模拟该过程的流程图。

(1)
流程中“粉碎”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反应区内碳酸锌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冷凝区中将气态锌转化成液态锌,理论上该区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4)“
冷定”后方能“毁罐”取出,从化学变化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推断题

26.A-G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C组成元素相同,EF组成元素相同,G是黑色粉末且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一”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______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②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③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B
的用途______(请写出一条)。

评卷人

得分




七、实验探究题

2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
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时,为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插入时应注意______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28.兴趣小组创新实验装置,完成了如下兴趣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装置中,用电热丝引燃红磷的优点是______(请写出一条);集气瓶中的水除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温的作用,还有______作用。
(2)
2装置中,取适量氢氧化钠粉末装入气球,挤出空气后迅速关闭K1,把气球紧紧的套在充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滤瓶上、关闭K2,打开K1,将氢氧化钠粉末倒入瓶中,迅速上下振荡,观察到气球被吸入瓶内并迅速膨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手触摸瓶底感觉烫手,推测其原因是______。打开K2,控制注射器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关闭K2,此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八、科学探究题

29.实验活动课,老师为大家演示兴趣实验,振荡留有小孔的盒子,将里面的黑色粉末均匀地酒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灿烂烟花,老师揭秘黑色粉末是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为此兴趣小组展开了对该脱氧剂成分及原理的探究。
实验活动一:探究脱氧剂中黑色粉末的成分。
(
作出猜想)黑色粉末含有铁粉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
(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黑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

______,溶液变为浅绿色,有黑色不溶物。

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将①中黑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干燥后,放在石棉网上灼烧,上方放一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______

黑色粉末中含有碳粉。


(
查阅资料)实验所用脱氧剂中还含有氯化钠。
实验活动二:探究脱氧剂中氯化钠的作用。
(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控制变量法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左侧导管液面______右侧导管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
表达交流)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延长食品保质期,其中碳粉具有______性,可以促进反应的发生,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
实验活动三: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老师提供的完全变质的同种脱氧剂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完全变质的脱氧剂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有黑色不溶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       取①中过滤后的滤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


(
反思评价)脱氧剂包装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______(请写出一条)。

评卷人

得分




九、计算题

30.依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是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g
(2)
含有相同质量氧元素的SO2SO3中,硫元素的质量比______(最简整数比)。

31.兴趣小组取含氯化钙杂质的氯化钠样品25g,向其中加入80g水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
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
(2)
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故选A

2.B

【解析】
A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B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C
、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不符合题意;
D
、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解析】
水的净化方法从低到高的顺序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故选D

4.C

【解析】
A
、面粉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无法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B
、豆油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无法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C
、蔗糖易溶于水,放入水中能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得到溶液。
D
、碘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无法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故选:C

5.A

【解析】
A.
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吸烟有害人体健康。正确。
B.
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包装食物,错误。
C.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于食品保鲜。错误。
D.
霉变的花生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素等物质,加热也不易被破坏,所以霉变的花生不能食用。错误。
故选:A

6.A

【解析】
A
、臭氧是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臭氧是一种物质组成,不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
、臭氧和氧气是两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D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臭氧不属于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B

【解析】
A
、碳酸钠的俗称为纯碱、苏打,故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氢钠的俗称为小苏打,故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烧碱、苛性钠、火碱,故不符合题意;
D
、硫酸钠的俗称不是小苏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解析】
A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可能触电,错误;
B
、燃气泄露立刻打开排气扇可能因电打火引起爆炸,错误;
C
、高层住宅失火时乘电梯逃生可能因停电等被困电梯,错误;
D
、逃离火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前行,能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伤害,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A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B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重要的助燃剂,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选项错误;
C
、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因此潜水员随身携带氧气以便在水下工作,选项正确;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液氮沸点低故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随后液氧分离出来,选项正确;
故选:B

11.C

【解析】
A
、 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相同,所以钙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0,正确;
B
、钙是“钅”,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C
、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
D
、钙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2个,所以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正确。
故选:C

12.D

【解析】
A
、点燃棉线闻到烧纸的气味,现象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现象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多,且二者的体积比大约是1: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D
、向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振荡,静置后不再分层,现象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解析】
A
、金刚石硬度大用作钻头,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石墨有导电性用作电极,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具有还原性才可用作工业炼铁,错误,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用作灭火,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解析】
A
、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呈上升趋势,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法正确;
B
t1时,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C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说法正确。
D
t2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不相同,所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不同,说法错误。
故选:D

15.B

【解析】
A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
、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并不是一切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保持的,也可能是由原子和离子保持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D
、碱的溶液pH一定大于7,但是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但不是碱的溶液,属于盐的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16.D

【解析】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NaCl能与适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7.BD

【解析】
A
、加水稀释稀盐酸,容易的酸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的pH只能无限接近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A错误;
B
、镁与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由于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故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B正确;
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C错误;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生成的氢气全部来自于盐酸,开始时金属过量盐酸少量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当盐酸过量时,若等质量的镁和锌的质量为m,设锌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镁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解得


解得
故等质量的镁和锌中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即镁的水平线要比锌的水平线高,故D正确;
故选BD

18.AD

【解析】
6.5gZn放入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银反应完全之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
A
、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溶液中有硝酸铜,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故A正确;
B
、若滤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铜,锌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只有硝酸锌,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B错误;
C
、假设6.5g锌全部与硝酸银反应,设硝酸银的质量为x

解得 ,若滤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铜,锌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即锌还会与硝酸铜反应,所以原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一定小于34g,故C错误;
D
、假设6.5g锌全部与硝酸银反应,设生成银的质量为y

解得 ,若滤渣质量为20g21.6g,说明锌一定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可能含有硝酸铜,故D正确;
故选AD

19.(1)He
(2)C
2H5OH##C2H6O
(3)


【解析】
(1)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氦原子,就可表示为:He
(2)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乙醇分子可表示为:C2H5OH
(3)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Na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钠元素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1+x+-2×2═0x═+3,所以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20.(1)     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N2
(2)隔绝空气(氧气)
(3)
软水
(4)
可回收

【解析】
(1)
路边鱼塘中用水泵把水喷向空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N4O2C,反应后已知物中有2C4O,则反应后未知物中有2N,即为N2
(2)
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时干粉灭火器喷出的固体粉末能覆盖在可燃物表面,此过程中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氧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3)
取锅炉用水的水样,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验证了锅炉用水是软水;
(4)
饮用完的金属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应该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箱。

21.(1)     蛋白质     贫血     光合
(2)    
氮    

【解析】
(1)
鱼肉富含蛋白质,则镜泊湖红尾鱼味道鲜美,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则微量元素铁的摄入有利于预防贫血;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形成“天然氧吧”,是国内著名的避暑胜地。
(2)
硝酸铵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则无土栽培营养液中的硝酸铵属于氮肥;
甲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沼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2.(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2)     1
22     汞元素

【解析】
(1)
由图示可知右侧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有酚酞试液,由于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现红色。打开弹簧夹后由于左侧试管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气体会运动到右侧试管中,与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故右侧试管中溶液碱性逐渐变为中性,右侧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发生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答案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2)
由图示可知 表示氧分子,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化汞分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方程式可知1个氧分子和2个汞原子结合生成2个氧化汞分子,故参加反应的“ ”和“ ”与反应生成的“ ”三种粒子个数比为122;“Hg”表示1个汞原子,还可以表示汞元素。

23.(1)③
(2)④
(3)
小于

【解析】
(1)
过滤时使用玻璃棒引流滤液,防止滤液冲破滤纸使过滤失败,故用于引流的仪器是玻璃棒,如图所示故选:③;
(2)
烧杯是一种平底的玻璃容器,能间接加热,加热时需要垫上玻璃棒,如图所示故选:④
(3)
用②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偏小,故使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10mL。故填:小于。

24.(1)     金属     防腐和导电功能一体化
(2)    
煤     电

【解析】
(1)
镁合金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从材料一中“我国自主研制出了一种镁合金表面防腐导电功能一体化的涂层”可知新研制的镁合金表面涂层的优良性能有防腐和导电功能一体化。
(2)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电池是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氢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5.(1)物理
(2)

(3)419℃-907℃
(4)
防止热的锌在空气中再被氧化

【解析】
(1)
流程中“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由资料卡可知,碳酸锌高温分解的反应原理与碳酸钙相似,则有碳酸锌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3)
由熔沸点可知,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理论上该区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大于419℃,小于907℃
(4)
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从化学变化角度解释原因:防止热的锌在空气中再被氧化。

26.(1)H2O2
(2)          吸收     化合
(3)
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A
C组成元素相同,则AC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其中的两种;EF组成元素相同,则E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其中的两种;G是黑色粉末且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则G是氧化铜;F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则F是一氧化碳,故E是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反应,则C是水,故A是过氧化氢;D可以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且能生成二氧化碳,能生成水,则D是一种酸,可以是盐酸,B可以和水相互转化,且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B是氢氧化钙。带入验证正确,据此答题。
(1)
A
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2)
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即在吸收热量的条件下方可发生反应,故该反应吸收热量;
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
(3)
B
是氢氧化钙,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用途为改良酸性土壤。

27.(1)长颈漏斗
(2)    
棉花                         C     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3)     B
                         a

【解析】
(1)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棉花;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要
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因为排水集气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净;
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时,为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防止瓶内氧气受热快速逸出,插入时应注意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若用多功能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长进短出,故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通入。

28.(1)     减小误差(或防止污染环境)     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
(2)    
     反应放出热量     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气球又从瓶内弹出,变瘪

【解析】
(1)
1装置中,用电热丝引燃红磷的优点是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减小实验误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集气瓶中的水除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温的作用,还有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作用。
(2)
观察到气球被吸入瓶内并迅速膨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该反应方程式为:
用手触摸瓶底感觉烫手,推测其原因是反应放出热量;打开K2,控制注射器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关闭K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增大,此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气球又从瓶内弹出,变瘪。

29.     有气泡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于     吸附          NaClFeCl3HCl     不可食用(答不可微波等合理即可)

【解析】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由于溶液变为浅绿色,可知黑色粉末含有铁粉,浅绿色溶液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同时生成氢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实验步骤:结论中说明黑色粉末中含有碳粉,则将其放在石棉网上灼烧,上方放一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碳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看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探究]
由于蘸有食盐水的细铁丝比蘸有水的细铁丝生锈速度更快,故相同时间内左侧锥形瓶中氧气被消耗更多,则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左侧导管液面高于右侧导管液面。
[
表达交流]
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延长食品保质期,其中碳粉具有吸附性,可以促进反应的发生,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由题意可知完全变质的脱氧剂中含有铁锈,则向其中加入稀盐酸,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的氯化铁溶液为黄色,符合题意,故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②:   取①中过滤后的滤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步骤①中盐酸过量,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①中生成的氯化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此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①中过量的盐酸,①中生成的氯化铁,以及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氯化钠,答案为NaClFeCl3HCl
[
反思评价]
脱氧剂包装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不可食用(答不可微波等合理即可)。

30.(1)     50     950
(2)3
2

【解析】
(1)
需要葡萄糖的质量是1000g×5%=50g,水的质量为1000g-50g=950g
(2)
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相同。3SO22SO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此时硫原子的个数比为3:2,所以含有相同质量氧元素的SO2SO3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2

31.(1)5
(2)
解:设生成5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65%

【解析】
(1)
根据图像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是5g
(2)
详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