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2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化学真题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单选题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石粉碎
B.蓝莓酿红酒
C.铅笔芯导电
D.浓盐酸挥发
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A.20%
B.21%
C.78%
D.90%
3.下列生活物品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碳纤维球拍
B.纯棉衬衫
C.电木插座
D.不锈钢炊具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引燃镁条
B.
放置滴管
C.
液体的量取
D.
取用固体粉末
5.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B.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空气污染并节约石油资源
6.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
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7.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合理选择保健药剂和有添加剂的食品
B.霉变的大米高温蒸煮后食用
C.喝高钙牛奶可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D.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
8.下图是一瓶饮用天然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饮用天然水属于混合物
B.该饮用天然水一定呈碱性
C.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钙、镁、钠、钾等元素
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
9.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如图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以及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铟属于金属元素
B.x=18
C.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D.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1.学习化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车载香水含有酒精,夏天使用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B.进入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应注意严禁烟火
C.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氢氧化钠溶液
D.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
12.城市绿化养护移栽的树木需要用到营养液。某品牌营养液的配制是在1000mL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以下几种成分,①KNO3②Ca3(PO4)2③NH4H2PO4④K2SO4。几种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D.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4.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
A.
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C.
对照实验可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D.
电解水实验在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15.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有如下反应发生①
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A.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C.②反应中ZnO发生了还原反应
D.②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1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胃药中的Mg(OH)2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所以NaOH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A.H2O2→H2O→H2CO3
B.Mg→MgO→MgSO4
C.KCl→KNO3→K2SO4
D.Cu(OH)2→CuSO4→CuCl2
18.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量的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不断加Ba(OH)2溶液
C.
加热高锰酸钾
D.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
|
二、多选题 |
19.下列表格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选药品或方法 |
A |
提纯: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
降温结晶 |
B |
除杂:铁钉表面的铁锈 |
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
C |
检验:肥皂水的酸碱性 |
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 |
D |
鉴别:氯化铵、氯化铜、硫酸钾 |
氢氧化钠溶液 |
A.A
B.B
C.C
D.D
20.取一定质量的CaCO3固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5g
B.生成2.0gCO2气体
C.剩余8.0g固体为纯净物
D.剩余8.0g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三、填空题 |
21.能源改变生活。
(1)煤、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导致___的产生。
(2)北京冬奥会赛事服务交通用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你的做法是_____。
2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角度看,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写元素符号);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甲烷的分子符号是_____;硫酸亚铁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已知氟的元素符号为F(氟单质是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从微观、宏观任选一个角度简述,该反应前后____未发生改变。
23.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①生活中常用活性炭净化水,主要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②日常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____℃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②t3℃,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t1℃,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_____。
④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4.下图是炼铁高炉内部的物料说明和一套工业炼铁设备模型。请分析回答问题:
(1)高炉炼铁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2)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是生铁,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性能不同是因为_____。
(3)如图副产品中的____又回到了高炉,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好处是____。
25.知图,研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
(1)实验a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要验证铜、铝、银的活动性顺序,不必做的实验是____(填实验序号)。
|
四、推断题 |
26.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常用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D是温室气体之一,F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F物质的俗称是____,B物质分类属于____。(填“酸”或“碱”或“盐”)
(2)A生成C的反应中能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写出C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
五、实验探究题 |
27.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此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作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装置字母)。
(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预先在瓶中加有少量水,水的作用是____。
(5)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取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各一瓶)混淆了,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区分____。
28.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
(1)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在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时,停止加热。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g;从上图选出配制该溶液的主要操作顺序____(选填序号);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填“>”或“=”或“<”)6%。
29.如图,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____,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
|
六、科学探究题 |
30.探究碱的性质。
(1)通过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
(2)实验三方案是鉴别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编号为A、B),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B试管无明显现象,证明A中试剂为____溶液,A试管中出现浑浊的原因是_____。
(3)同学们看到盛有NaOH的试剂瓶上标注“NaOH含量不少于96.0%”,开始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
,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提出猜想)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
(实验探究)①甲同学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液体变红色,认为杂质中含有碳酸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理由是____。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a: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
____ |
杂质中含有碳酸钠 |
步骤b:向a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杂质中含有_____ |
(分析交流)步骤a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_____。
|
七、计算题 |
31.维C泡腾片成分中含有柠檬酸,其化学式为C6H8O7,请回答:
(1)柠檬酸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柠檬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最简整数比)。
(3)38.4g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32.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主要成分是铜和锌,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向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加入87.4g水,计算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铁矿石粉碎属于物理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蓝莓酿红酒时蓝莓中的糖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变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铅笔芯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是物质的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选C。
3.C
【解析】
A、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为合成材料,碳纤维是碳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不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纯棉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不是人工合成的,不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其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
A、在酒精灯上引燃镁条时,应用坩埚钳夹持镁条,不能用手拿着镁条点燃,故A不符合题意;
B、洗净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到洁净的烧杯中,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故C不符合题意;
D、
取用固体粉末,可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解析】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
B、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能减少空气污染并节约石油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空航天,作助燃剂,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解析】
A、合理选择保健药剂可补充人体所需的一些元素,合理使用有添加剂的食品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故A不符合题意;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黄曲霉素,蒸煮后也不能将其破坏,因此不能食用,故B符合题意;
C、喝高钙牛奶能给人提供钙元素,幼儿和青少年可预防佝偻病,老年人可预防骨质疏松,故C不符合题意;
D、合理摄入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有益身体健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解析】
A、该瓶饮用天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有偏硅酸等,属于混合物,A对,不符合题意;
B、该饮用天然水的pH为7.3±0.5,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B错,符合题意;
C、该饮用天然水含有的钙、镁、钾、钠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镁、钾、钠”是强调存在的元素,C对,不符合题意;
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偏硅酸≥180μg,则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D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
A、由“金”字旁可知,铟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49=2+8+x+18+3,x=18,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符合题意;
D、铟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解析】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解析】
A、车载香水含有酒精,夏天使用若长时间暴晒,酒精受热挥发,使较多酒精气体散逸到车内的空气中,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车载香水夏天使用应避免长时间暴晒,故A不符合题意;
B、面粉加工厂内的空气中有可燃性的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应注意严禁烟火,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故C符合题意;
D、高楼失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禁止乘坐电梯,以免断电被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解析】
复合肥是指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
①
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②
只含有磷元素,不属于复合肥;
③
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④
中只含有钾元素,不属于复合肥;
故选B。
13.D
【解析】
A、蒸馏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不符合题意;
C、汽油除油污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D、白醋中的醋酸会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反应促使水垢溶解,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解析】
A、烧杯内浓氨水和酚酞互不接触,而酚酞遇碱变红色,这时酚酞变红,说明酚酞溶液中有氨气“进入”,即氨气分子的不断运动使得氨气扩散到酚酞溶液中,符合题意;
B、红磷量不足,反应不完全,这时集气瓶中有残留的氧气,即测量的氧气体积偏小,不符合题意;
C、两组实验均有水,难以说明铁生锈也需要水,仅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参与,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b管生成的气体体积较多,故b管里的气体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解析】
A、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②中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锌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已有2个锌原子,则X中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O2,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①反应中反应物ZnCO3
和生成物ZnO中的锌元素质量相等,②反应中反应物ZnO和生成物Zn中的锌元素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②反应中ZnO中的氧被C夺去生成了锌,所以ZnO发生了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②反应前ZnO中锌元素的化合价是+2,反应后Zn的化合价是0,②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降低,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A
【解析】
A、酸溶液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故A符合题意;
B、胃药中的Mg(OH)2可以治疗胃酸过多,NaOH虽然也是碱,但它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NaOH不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B不符合题意;
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原子和氨气分子,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是同种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虽然含有元素,但是它由三种元素组成,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KMnO4不是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C
【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钾盐和硝酸盐都是可溶的,硝酸钾不能转化为硫酸钾,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D
【解析】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不断加Ba(OH)2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难溶于酸,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一开始固体的质量不变,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金属活动性:Fe>Cu>Ag,铁先与硝酸银反应:
,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
,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逐渐减小,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溶液继续减少,
但是减少幅度变小,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9.AB
【解析】
A、氯化钠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故A符合题意;
B、铁钉和铁锈都能和稀盐酸反应,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导致会铁钉被腐蚀,故B符合题意;
C、肥皂水的酸碱性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故C不符合题意;
D、取样,向待测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铜,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可鉴别氯化铵、氯化铜、硫酸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0.BD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原来碳酸钙的质量为:
,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0g=2.0g,符合题意;
C、解:反应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
,而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故剩余固体是由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剩余固体中含氧化钙和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故选BD。
21.(1)
石油
酸雨
(2)
(3)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解析】
根据化石燃料及氢能源的使用分析。
(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填:石油。
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二氧化硫等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故填:酸雨。
(2)
氢能源是绿色能源,氢气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3)
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可以这样做:随手关灯、以步代车、种花种草等,故填: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22.(1)
Al CH4
Fe2+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和OH-结合生成H2O”或“H++OH-=H2O”)
(2)
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或“原子的数目”或“氢元素化合价”)
【解析】
(1)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等,则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分子符号是CH4;
硫酸亚铁由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构成,含有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离子符号为Fe2+;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和OH-结合生成H2O”或“
”)。
(2)
①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为氟气和水生成氟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或原子的数目均不变,氢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均为+1价,故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或“原子的数目”或“氢元素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23.(1)
吸附
煮沸
(2)
t1
3:5
加溶剂(或“加水”)
乙>甲>丙(或“乙、甲、丙”)
【解析】
(1)
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
①由图可知,t1℃时,乙、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t1℃时,乙、丙的溶解度相等;
②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30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g:50g=3:5;
③t1℃时,M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上,表示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N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该温度下,乙的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可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
④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2℃时,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故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24.(1)
(2)含碳量不同
(3)
炉气(或CO、N2、CO2)
节约能源(或减少空气污染)
【解析】
(1)
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生铁的含碳量为2%~
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因为含碳量不同,所以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
(3)
由图可知,副产品中的炉气又回到了高炉可循环利用,这样可不但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25.(1)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c
【解析】
(1)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铜丝会与硝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铜溶液,其反应现象是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
a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铜>银,b可以证明铝>铜,ab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铝>铜>银,c实验是验证铝和氢的活动性顺序,其与铜、银的活动性无关,故不需要做实验c。
26.(1)
纯碱##苏打
酸
(2)放出
(3)
复分解
【解析】
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常用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可推出A为氧化钙,D是温室气体之一,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F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可推出F为碳酸钠,E能与F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A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E,可推出C为氢氧化钙,F能转化为D,B能转化为D,B能与A、C反应,可推出B为酸,如稀盐酸,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
由分析可知,F为碳酸钠,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由分析可知,B物质属于酸;
(2)
A生成C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热量;
(3)
C和F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1)集气瓶
(2)
催化
(3)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BC
(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5)用燃着的术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完整的表述一种气体的检验即给分)(或“用带火星的木条”或“澄清石灰水”或“石蕊溶液”)
【解析】
(1)
①是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故填集气瓶。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①填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故②填催化。
(3)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①填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选B,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选C,故②填BC。
(4)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预先在瓶中加有少量水,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5)
利用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性质,故方案是用燃着的术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合理即可)
28.(1)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中间有气泡(或“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或“滤纸选择的规格不对”或“漏斗下端尖口没紧靠烧杯内壁”)
较多固体
(2)
94 AEB >
【解析】
(1)
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中间有气泡或“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或“滤纸选择的规格不对”或“漏斗下端尖口没紧靠烧杯内壁”等;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2)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6%=6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6g=94g;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操作顺序为:AEB;
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
29.(1)温度达到着火点
(2)隔绝氧气
(3)
瓶子变瘪(或“变扁”)
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解析】
(1)
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温度都是
,但是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
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烧杯倒扣,隔绝氧气导致的,故填隔绝氧气。
(3)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故填瓶子变瘪(或“变扁”);
B瓶,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故B瓶无明显变化,故填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30.
H2O和CO2##水和二氧化碳
Ca(OH)2##氢氧化钙
氢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氯化钠##NaCl
硝酸、硝酸钠##HNO3、NaNO3
【解析】
(1)实验一氢氧化钠露置,表面潮湿,说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实验二滴加稀盐酸,露置的氢氧化钠冒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通过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或“水和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实验三方案是鉴别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编号为A、B),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B试管无明显现象,证明A中试剂为Ca(OH)2(或“氢氧化钙”)溶液,A试管中出现浑浊的原因是氢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实验探究]
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理由是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步骤a: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则步骤b:向a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杂质中含有氯化钠(或“NaCl”)。
[分析交流]
步骤a: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步骤a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硝酸、硝酸钠(或“HNO3、NaNO3”)。
31.(1)有机化合物
(2)9:1:14
(3)14.4
【解析】
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及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分析。
(1)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由柠檬酸的化学式C6H8O7知,柠檬酸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柠檬酸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有机化合物。
(2)
柠檬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填:9:1:14。
(3)
8.4g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故填:14.4。
32.(1)解:设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13g
杂质的质量:100g×7%=7g
铜的质量:100g-13g-7g=80g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80%。
(2)解:设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y=32.2g
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