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历史试卷

【334194】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时间:2025-01-21 18:19:43 作者: 字数:45798字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Shape2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2023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A
.黑陶
B
.彩绘陶器
C
.玉器
D
.骨器

2.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A
.无为而治
B
.“相生相胜”
C
.反对苛政
D
.“兼爱”“非攻”

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A
.分封制度的终结
B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
.宗法制度的湮灭
D
.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4.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A
.郭守敬
B
.裴秀
C
.徐光启
D
.沈括

5.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B
.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C
.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D
.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6.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据此可知(     
A
.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
B
.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
C
.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
D
.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7.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A
.东南亚国家联盟
B
.二十国集团
C
.上海合作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9.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时间

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史实

1955

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

1976

全国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79

《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发布,拉开了改革序幕

1980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1991

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

2003

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

200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

2016

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
农村合作医疗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
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希腊
C
.古代埃及
D
.古巴比伦

11.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A
   
B    
C        
D    

12.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战争与和平法》
C
.《拿破仑法典》
D
.《查士丁尼法典》

13.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 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
.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
.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
.“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14.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
.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
.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
.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15.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
C
.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D
.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

16.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A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
.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
.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
.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17.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 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A
.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
.波斯帝国、罗马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18.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A
.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
.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
.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
.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19.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
.黄热病的肆虐
B
.工业企业的增加
C
.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
.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20.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A
.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
.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
.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21.关于历史撰述,对于具有不同指导思想的史学家来说,答案常常是迥异的。下列关于历史撰述的思想,正确的是(     
A
.历史事实是科学的重构,是研究者对事实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改造的结果
B
.历史不但是现在的往事,而且系当写史时认为对现在有重要关系的往事
C
.史学家务使自己的头脑有如一面明镜,清光如洗,才能如实反映出生活的现实
D
.历史是社会的变革,那些只记过去事实的记录,决不是整个全人类生活的历史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

——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评卷人

得分




三、论述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 20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精美的磨光黑陶为代表器物,A项正确;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大汶口等文化中,代表器物是彩绘花纹的陶器,排除B项;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造型和题材可以分为动物形玉类和几何形饰玉类,良渚玉器的造型、装饰技艺都有一定的创新,但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不是骨器,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抨击残暴统治认为“苛政猛于虎”,认为君王应当关注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尽力满足人民的利益,反对苛政,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排除A项;战国末期的邹衍用五行相生相克、终而复始的观点解释历史发展现象,即“相生相胜”,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子的主张,“兼爱”意思是强调每个人都应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非攻”即反对不义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形成,并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湮灭,排除C项;秦朝并不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还改制、发明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裴秀著作是《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排除B项;明朝的徐光启修订了《崇祯历书》,排除C项;北宋的沈括代表作是《梦溪笔谈》,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明清(中国)。根据材料“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元明清时期南方经济在压倒北方的形势下继续发展,D选项的意思是“我的家乡山清水远,那里的人们聪明敏锐而待人开放”,这无法反映经济重心在南方,D项正确;A项中“无不仰给于江南”可分析出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成为主要粮食供给中心,排除A项;B项中明末国家财赋专倚三吴,强调江南经济繁荣,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排除B项;C项中的“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说明东南是经济文化重心,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6年至1869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在近代的中外经济交往中,外商最终接受了庄票,B项正确;外商接受了庄票不代表现金退出了中外结算,同时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出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外商最终接受了庄票,排除C项;D项表述符合题干时空,但是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范围为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②根据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可以看出,当时边区政权结构中有参议会、边区政府,而且边区政府的无源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正确;④边区的政权结构这是适应当时民族解放战争需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正确,D项正确;①边区参议会产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中产生边区法院,三者并非并立制衡关系,错误;③当时处于抗战时期,而非土地革命时期,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8.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21世纪伊始(中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等国)。据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20016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C项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8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89年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解析】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5——2016年(中国)。根据材料“198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可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①符合题意;1955年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②不符合题意;1991年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2003年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说明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③符合题意;2016年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中“已健全”说法过于绝对,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

10.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印度)。据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婆罗多族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成就,A项正确;古代希腊形成的是民主政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婆罗多族并不属于古埃及文明,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史诗是《吉尔伽美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美洲)。根据材料“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对美洲墨西哥中部阿兹特克人国家的入侵, 特诺奇蒂特兰古城在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下付之一炬,D项正确;大金字塔毁于1521年由科尔特斯领导的西班牙征服者的入侵,只剩下了塔基部分,排除A项;B项描绘的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广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是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国际法之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老秀斯被人们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他的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该书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如何消灭战争,以实现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与国际法无关,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解析】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694年的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当时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A项;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排除B项;“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与材料本身并无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世界。据所学可知,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方便人类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因此D项正确;铁犁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的作用并不是让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据所学可知,促进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有助于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城市夜生活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性,排除B项;杂交育种新技术能改良作物品种,同时增加作物产量,生鲜食品涉及到的技术是食物储存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解析】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福利开支大幅度上升,而社会贫困状况中,贫困人口比例和贫困线以下人数却由上升到逐步缓慢下降,这说明当时社会福利制度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社会财富各阶层占有的数据,社会贫富差距情况通过柱状图并不能反映出来,可知贫困人口比例在下降,排除A项;福利制度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C项只涉及到了美国政府福利开支,没有涵盖美国贫困状况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之后(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唐朝出台政策打击旧士族的权益,说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的衰落,无法得出科举取士的逐渐完善,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实现”,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两个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图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下图6世纪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A项正确;罗马帝国则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亚历山大帝国包括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及印度河流域,是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但在疆域上的区别在于,其领土覆盖了马其顿和希腊,故不可能是亚历山大帝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材料表明在18世纪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受到欧洲社会的推崇,但没有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这根本上是因为当时欧洲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科举制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所以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赞赏者具体的身份是社会上层和知识界可知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能说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排除A项;欧洲人确实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未看到这些制度的局限性,但这只是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的外部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中西文化本身确实具有巨大的差异,但也是可以彼此吸收借鉴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750年至1800年后(欧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从 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 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人口的增长的同时,食物在降价,说明食物供应的充足,结合所学可知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极大提高了食物的供应,C项正确;黄热病的肆虐,会带来人口的下降,而不是增加,排除A项;工业企业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食物的降价,如果食物种植跟不上,同样会涨价,排除B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和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所以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或地区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并不是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前提下,也应当去吸收融合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并不是“各自演进”,排除B项;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述片面,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去吸收,排除C项。故选D项。

21.D

【解析】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世界。“历史是社会的变革,那些只记过去事实的记录,决不是整个全人类生活的历史”结合所学可知,历史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全人类生活。换句话说,历史是社会的变革,强调历史撰述客观历史事件的罗列,还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客观性与主体性的一致,,D项正确;历史中发生的事情是客观的,这是不能重新创造和改造的,A项描述忽略了历史的客观性,排除A项;“历史不但是现在的往事,而且系当写史时认为对现在有重要关系的往事”过分强调历史撰述者的主体性,这容易导致历史失真,排除B项;“史学家务使自己的头脑有如一面明镜,清光如洗,才能如实反映出生活的现实”这一描述缺乏了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

22.(1)关系: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
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
效益:①赚取超额利润;②增加资本原始积累;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角色:①传统的特色产品;②赋税征收的重要物品;③珍贵商品(贸易品)。
(3)
作用:①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②提供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③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④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⑤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
意义:①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纽带);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符号。

【解析】
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第一小问关系,据材料一“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可得出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据材料一“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据材料一“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按丁征租”可得出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 第二小问原因,从租庸调制不能复行的原因和两税法的优势这两个角度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均田制无法维持,影响了租庸调制的实施;据材料一“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籍既失实”可得出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使得租庸调制不能实行,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结合所学两税法的知识可知,两税法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扩大了收税对象,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近代欧洲。第一小问获益,据材料二“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可得出赚取超额利润;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欧洲赚取超额利润有利于增加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小问角色,据材料一“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岁输绢绫纯绵”,绢是丝织品,可得出丝绸是古代赋税征收的重要物品;据材料二“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丝绸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是中国出口的主要贸易品,是珍贵的商品。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第一小问作用,据材料三“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可得出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和资源,推动参与国实现经济现代化;据材料三“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可得出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据材料三“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可得出提供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据材料三“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可得出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角度思考。

23.(1)关键词:“以群为体,以变为用”;合群/合群立国。根本目的:救亡图存。
(2)
原因:“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报刊的宣传;绅士的推动。
举措: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3)
动因:五四运动;知识分子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化运动。
缘由: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指引人们改造世界行动的重大思想武器。

【解析】
1)本题是特点、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关键词,由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可得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合群或合群立国。由材料及所学可知,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救亡图存。
2)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第一问原因,由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可得出“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绅士的推动;由材料二“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可得出报刊的宣传。第二问重要举措,由材料二“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及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包括: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3)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至1922年的中国。第一问国内动因,由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及所学可得出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材料三“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及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材料三“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可得出知识分子的宣传;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第二问缘由,由材料三“《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及所学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们改造世界行动的重大思想武器。

24.示例:反思战争,珍惜和平。
1931
9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99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11日,中国、苏联、美国、等26国在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19455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86日和9日,美国投掷下两颗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194592日,日本政府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场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世界各国要反思战争,珍惜和平,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解析】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第一幅图片是德国的希特勒上台,用法西斯思想浇灌橡子树,第二幅图片是广岛的蘑菇云,结合二战史实,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例如,结合两幅图片可得出战争与和平--反思战争,珍惜和平;其次,结合二战的背景、法西斯主义思想、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原子弹爆发等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注意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主题。最后,对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答题思路及评分标准:
1)标题(2分):有题目1分,有价值判断1分。价值错误的标题不得分
主题:反法西斯/战争与和平/科技是把双刃剑等
2)结构3分:总分(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2分,总结有价值升华1分价值升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当代启示
3)史实6分(正反、辩证的史实),史实表述必须准确,史实错误不得分
4)表述1


Shape4 5页,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