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历史试卷

【334185】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湖南卷历史试题

时间:2025-01-21 18:19:14 作者: 字数:34341字

……………○……………外……………○……………装……………○……………订……………○……………线……………○………………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165129-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湖南卷)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      )

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        

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2.据史料记载,秦人“畏有司而顺”,楚人“好游侠”“易发怒”。秦末,六国旧地都出现了反秦斗争,其中楚地声势最大,反应最为激烈。这可用于(      )

A.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

B.说明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

C.证明秦朝的制度不适用于楚地

D.解释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3.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口数()

人口数()

东汉永和五年(140)

64.98

281.32

西晋太康初年(280289)

14.23

85.39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

33.48

A.大规模的瘟疫流行        B.战乱异常频繁

C.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D.官府组织移民

4.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      )

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

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5.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

6.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        (      )

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        

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        

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

7.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这一变化        (      )

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B.体现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C.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        

D.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响

8.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      )

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        

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

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

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

9.下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      )

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

农民

1620

60

手工业者

297

11

游民

270

10

商人

135

5

政府机关

100

4

地主

78

3

其他

184

7

共计

2684

100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B.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

D.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

A.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B.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

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111993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 050.9万公顷,1978 年减少1 007.8万公顷。农村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达到6 417亿元,1978年增长6.9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

C.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D.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

12.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      )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1318世纪,一些欧洲学者试图探讨人类生而具备的共同特征、社会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种差异的性质和原因等问题,从而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形成。这体现了(      )

A.这些学者对人类起源学说的颠覆

B.这些学者对人类知识系统的重构

C.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

D.人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相互影响

14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    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15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世界大乱要求毫不延缓地研究劳资关系中出现的困难,迫使我们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整顿好。坦白地说,在没有承认工人长期为之斗争的基本权利之前,是不可能经常地、稳定地调整好劳资关系的。”这表明(      )

A.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B.美国国内革命形势渐趋成熟

C.世界大战有利于各国改善工人待遇    D.法西斯主义威胁到美国社会的稳定

16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      )

A.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C.可用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D.显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二、非选择题:3,其中1718,1816,1918,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材料 顺治十六年(1659),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南怀仁来华,任职于清朝天文历法机构钦天监。南怀仁经常出入宫廷,为康熙帝讲授西学,还奉旨制造火炮。他在以往天主教士著作的基础上,编纂了《穷理学》一书。该书共六十卷,17世纪欧洲流行的逻辑学教材《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疏解》纳入其中,阐释了知识的等级和分类,展现了以逻辑学贯穿诸学科的西学知识体系。从无穷、分数、公约数等数学概念,到赤道、五洲、经纬度等地理问题,该书涉及自然科学的各方面知识。南怀仁还借鉴宋明理学“格物穷理”之说,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名词术语。例如,今天通用的“科学”“理论”和“实用”,被他译为“致知”“致明”和“致用”。因清朝有天主教禁令,该书删除了与传教相关的概念和提法。

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怀仁将《穷理学》进呈皇帝。康熙帝认为该书内容荒谬不堪,不予刊印。此后书稿散佚民间,几乎被世人遗忘。康熙帝曾说:“赞美天王()之西教,与中国教化原不相容。唯西教士能通晓科学,故国家起用彼等,臣民当深体朕意。”南怀仁最终官至工部右侍郎,这是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所获的最高职衔。康熙二十七年(1688),南怀仁病逝于北京。康熙帝下旨表彰,谥号“勤敏”。

——改编自郑天挺《清史》、肖朗《明末清初

西学东渐史上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材料

19491950,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

1950,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1951,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

1953,中央决定,国庆期间地方不再举行阅兵式,只进行群众游行。

1959,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

1960,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

1965,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

——改编自张泽宇、岳思琪《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意义 。(6)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材料一 图1、图2分别是中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中期印度重要城镇分布示意图。

1

2

——根据张芝联、刘学荣《世界历史地图集》绘制

材料二 1900,印度只有略高于总人口10%的人生活在城镇中,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入20世纪以后,印度城市化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尤其是独立以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到1997,印度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27.3%。不过,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普遍不及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很多居民生活在低矮脏乱的棚户区。此外,印度各邦之间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西部和南部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例如,1951年开始,印度对大城市新建工业或扩大工业规模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发展小型工业,支持在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建设国有工业企业,并大力建设新城。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改编自俞金尧等《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6)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以后印度城市化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 

据材料可知,西周,国人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但不能改宗主世,合所学知,宗主世制就是以血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明西周血政治色彩,B;材料体国人在国大事上有一定话语权,但不起决定作用,“取决于错误,排除A;材料体的是国人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没有体的影响,排除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是在春秋,排除D


2. D 

据材料,秦朝一后关中和关地区仍存在文化冲突的情况,也是秦亡的原因之一,治者吸取了秦亡教,部分地区行分封制以凝聚同姓和异姓侯的力量,尊重各个地域文化,维护统治,故D合史,秦国商鞅法后,治非常苛,并非单对楚地苛,且材料没有比信息,无法得出为严,排除A;材料体出秦楚文化的冲突,但二者同属于中文化,其冲突不是不可弥合,排除B;秦朝的中央集制度推行全国,有利于巩固一和维护统治,同适用于楚地,排除C


3. C 

时间跨度,瘟疫流行无法解,也并非期政府掌握的口数和人口数急减少的原因,排除A;湖南地区属于南方,东汉至南朝期社会相对稳,乱异常繁与史不符,排除B;魏晋南北朝,北方民受乱影响大量南移,湖南地区相对稳,没有大模的移民情况,排除D


4. B 

唐初行均田制、租庸,政府人口控制,到中期后,均田制崩,两税法,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雇工增多,敦煌文中雇工契多印,B;材料示出雇工经营,但无法体其是主要经营方式,排除A;农经济指的是男耕女、自自足的农业经营方式,材料体的是雇佣关系,排除C;材料只是呈了雇佣关系,明商品经济有所,“快速于文无据,排除D


5. A 

据材料,唐末以后出的新藩,成牢固的人集,到后周,中央禁军强,新藩无法与大的中央禁抗衡,明中央力存在加趋势,有利于中央集制度的重建,A;材料中地方新藩镇军队实,中央禁军实较强,有利于加中央的,但未从源消除藩割据,排除B;材料述的主体是军队实,与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重文念是在宋朝形成,排除D


6. A  

元朝存在民族矛盾,治者推行民族歧迫政策,排除B;儒家正地位指儒家学封建王朝正思想,材料与儒家正地位无关,排除C;干体的是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全面吸收了文化错误,排除D


7. D  

根据干可知,清朝新科士任意愿向来以吏、二部为优选,但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士中有三人流入吏部,这说明吏部不受新科士青,与清末新政中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的官制改革措施相关,D。新科士任意愿的化不是科制度除的原因,排除A;强调的是新科士任意愿的,不能体现统治集的分裂,也与中枢决策机制无关,排除BC


8. C  

C正确:1912”“留声机广告”“世界”“等信息可知,这则广告不留声机的步之,而且突出留声机教育的作用,这说明商业营销迎合当的启蒙需求。A无中生有:材料没有将国与西方商品,不能明西方商品占国B项偷换概念:“留声器授不能等同于西方文化入侵,且留声机授的不一定都是西方文化。D无中生有:材料未涉及大众留声机授,不能广受大众


9. D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性,排除A;材料涉及江西寻乌人口成分,“游民”“商人”“政府机关”“其他等与粉碎国民党的无关,排除B;1930年的江西,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表格是江西寻乌做的人口调查,未涉及领导力量的明确,排除C


10. A

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民不愿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而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天下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法逐流行起来,这说民由宗族念逐向村民转变反映出土地改革改造了村基层组织结构,A正确;村宗族念至今依然存在,排除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期,我国尚未建立社会主制度,排除C干反映的是念的化,不能体出小农经济的特征,排除D


11. B  

B正确:材料反映了1978—1993村的,期史可知,粮食作物播种面减少,粮食亩产量提高,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加,反映了村商品经济,由此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明A实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是建立社会主场经济体制,1993年正于社会主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段。C因果倒置:种植构的化有利于提高民收入,而不是民收入提高改种植构。D无中生有:乡镇大量出产业结整的表,不会推种植构的改


12. D 

据材料可知,拜占庭的治者充分考到北方族群大批涌入帝国现实情况,在新布的法律中吸收了北方族群的某些习惯,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立法具有包容性,D。大法系是以罗马、以《法国民法典》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材料中没有北方族群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也没有习惯法与其他法律的,无法得出主流地位主要部分,排除BC


13. C

据材料,18,一些欧洲学者试图生而具的共同特征、社会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种差异的性和原因等问题,从而促了西方人学的形成。可知与启蒙运中的理性主相关,学者探的起源与展,而理性主人文主展,体出启蒙运与文的内在系,C正确;材料只提到西方人学探域包括人生而具的共同特征等,并未提及原有人起源学覆,排除A;材料提及的是18西方人学的探讨领域,包括范围过大,排除B;民族主通常是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点的思想与作,与材料中西方人学的内容相差大,排除D


14. B

据材料尽管缝纫机是用木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用于用制服生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革命期,尽管用木制造的缝纫较为笨重,但已具有缝纫机的大部分特征,且在用制服生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用制服的一,明机器明推准化生B正确;材料未涉及制服生的管理,且实现的表述绝对,排除A;机器生下仍然存在手工劳动,并未全面取代,排除C;第二次工革命期,科学理与技术创实现合,排除D


15. A

1917年爆的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国家,使得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受到更多关注。美国总统尔逊认识劳资关系的必要性,可十月革命生了世界性影响,A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国内革命的形,且此美国并未出国内革命,排除B;世界大与各国改善工人待遇无关,排除C1922年,墨索里尼发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且材料未涉及法西斯主义对美国社会定的威,排除D


16. B  

据材料可知,,英法镇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巨大,明民族解放运的高,有助于解殖民治崩的原因,B。材料列了英法两国镇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巨大,无法揭示民族解放运背景,排除A;镇压民族解放运的花不能用于衡量两国当经济实,排除C;材料强调英法镇压民族解放运动时巨大,无从体现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排除D


二、非选择题:3,其中1718,1816,1918,52分。

17.

(1)特点:博采众长,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的各方面;自然科学与哲学相结合;名词术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2)示例:

南怀仁个人及其著作的境遇是明末清初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冲突的反映。

明末清初,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其中的代表人物南怀仁讲授西学、传播天文历法和火炮制造技术,体现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这些能服务于农业和维护封建统治的实用性技术得到中国开明的士大夫和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其个人也获得来华传教士的最高职衔。南怀仁编纂的《穷理学》传播了欧洲学科知识体系,主要包含逻辑学、数学以及各方面自然科学知识。这种学科知识体系具有重视系统性、突出逻辑性的重要特征,强调数学乃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等基本特征,是西方近代人文主义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推动自然科学蓬勃兴起的反映。

但南怀仁的《穷理学》及其蕴含的科学理性知识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广泛传播。清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阻碍了科技进步。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文化教育和文化专制肆虐,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清醒的认识,对西方先进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科技落后于西方。清代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也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

总之,南怀仁因传播西方实用性技术在中国获得较高的人生地位,而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其著作宣扬的近代科技和理性知识未能得到传播的主要因素,是明末清初中西方文明交流冲突的反映。

(1)特点,根据材料相关表述归纳、概括即可。从以往天主教士著作的基”“17欧洲流行的逻辑学教材……入其中”“自然科学的各方面知概括出博采众,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的各方面;逻辑穿学科的西学知体系概括出自然科学与哲学相;宋明理学格物,造性地使用了多名词术语概括出名词术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2)短文写作体对时念、史料实证史解多种核心素养的考。解认识怀仁在明末清初的人生命运与其的命运不同的原因;审题,看清全部要求再行作答。

第一步,“··命运是主,拟标题反映个主。通材料,可以知南怀仁的《理学》及其科学理性精神在中国不受重,是明末清初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不同的反映,就此可以标题:怀仁个人及其著作的境遇是明末清初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冲突的反映。

第二步,根据所拟标题,系材料和教材知,分析南怀仁个人地位高而其著作不受重的原因:怀授西学、播天文法和火炮制造技,些服农业维护统治的用性技得到中国开明的士大夫和最高治者的支持,个人得来华传教士的最高职衔;怀仁的著作宣的科学理性知是西方近代人文主义兴起、文和宗教改革开展推自然科学蓬勃起的反映,中国缺乏相的土壤;从明清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关系等方面阐释怀仁著作不受重的原因。

第三步,要注意总结提升,回扣主,可以总结为:怀仁因播西方用性技在中国高的人生地位,而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致其著作宣的近代科技和理性知未能得到播的主要因素,是明末清初中西方文明交流冲突的反映。


18. (1)变化:国庆纪念活动的规模从隆重盛大到逐渐减小;增加歌曲演唱环节;发行中外文图书和纪念画册;逐步规范,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出席庆典的外宾规模扩大;苏联初期参加,后期不参加。原因: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一边倒”外交;中国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国和亚非国家建交增多;三年经济困难;中苏关系恶化。(2)意义:增强人民政治认同;塑造新中国国家形象;构建集体记忆;促进中外交流;协调国际关系;巩固人民政权;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总结历史经验。

(1)第一小问变,由材料1949~1950……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行群众游行”“1953,中央决定,地方不再兵式,行群众游行”“1960,中央庆纪念活动进一步,取消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可以概括出国庆纪念活模呈出从隆重盛大到逐减小的化;由材料文化部确定中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庆节主要演唱歌曲可以概括出增加歌曲演唱环节;由材料相关部出版了一大批介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念画册可以概括出行中外文图书念画册;由材料1960,中央庆纪念活动进一步……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十年一大,逢大庆举可以概括出逐步,形成五年一小,十年一大,逢大庆举例;由材料1951,来自苏联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出席了国庆庆”“1965,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出席了国庆庆,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参加可以概括出出席典的外宾规大以及苏联初期参加,后期不参加。第二小原因,主要从2050—60年代我国的宏大背景去分析,2050年代中期以前可以从国民经济恢复展、一五划和三大改造开展等角度去分析化的原因,2050年代中期以后可以从中国和非国家建交增多所以外人数增加、三年经济使得国模减小、中关系逐渐恶化使得苏联淡出中国国的舞台等角度分析。

(2),大型的国庆纪念活可以增人民新政的政治同感,从而塑造新中国国家的形象,构建人民的集体记忆,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邀参加国,可以增中外交流,协调关系;国庆纪念活的宣可以展示新中国的建成就,国家的大政方,总结历经验,鼓舞人民的建信心。


19.

(1)特点:城镇重心由中北部向沿海转移;新兴城市发展呈外向型、商贸型;受殖民统治影响;总体水平较低。

(2)问题: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突出;城市就业不充分;城市人口生活贫困;各区域间城市发展不平衡。原因:人口增速过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殖民主义的遗留影响。

(3)影响:

进步性:新航路开辟后,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推动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近代城市的兴起构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组成部分;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是世界城市化的重心。

局限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影响世界城市化进程。

(1)印度近代城市展的特点,从印度近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域、经济特征、史因素以及展程度等角度来分析。

作答角度

答案来源

答案要点

集中分

布区域

材料一1中世后期印度重要城集中于中北部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材料一219中期印度重要城集中于沿海

重心由中北部向沿海

经济特征

材料一219中期印度重要城集中于沿海,系所学可知,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便于国际贸易和海上运,其次,沿海地区往往能更好地利用海洋,渔业、航运等与海洋相关的产业

城市展呈外向型、商

史因素

材料一219中期印度重要城集中于沿海,材料二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系所学中外要下册第12印度遭受英国侵略

受殖民治影响

展程度

材料二中,1900,印度城市化水平不落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印度各邦之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城市程中出各种问题且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体水平

(2)第一小问问题,可从材料二关句信息,选择性必修211城市化程中的问题分析得出。

第二小原因,据材料二制造的就率普遍不及城市人口增得出人口增速;据材料二1997,印度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7.3%”,系所学印度的经济发展程度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据材料二史和现实条件的制,印度城市化程中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得出殖民主留影响。

(3)分析展中国家世界城市化程的影响,持一分(辩证)的思,认识到其步性,又看到其局限性。第一方面步性,从城市化程来分析展中国家、达国家的城市化关系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展中国家作原料地和商品倾销,了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展中国家近代城市的起构成世界城市化程的成部分;以后,展中国家城市加速,是世界城市化的重心。

第二方面局限性,认识展中国家城市化展的问题解决与否与世界城市化程密切相关,得出展中国家城市化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影响世界城市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