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订……………○……………线……………○………………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165124-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浙江卷)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得分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一时期( )
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
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
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这一“灌溉体系”得益于( )
A.都江堰的修建 B.芍陂的兴建
C.郑国渠的兴修 D.灵渠的开凿
4.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由此可知( )
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
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
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
5.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
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6.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
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
7.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 )
A.噶尔丹叛乱 B.鸦片战争
C.大、小和卓叛乱 D.中法战争
8.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途经欧亚许多地方,记载了他“亲眼见到过往悉心研究过的人和事——那些书面报道里栩栩如生的人与事的真身”,在下列他途经的城市中,他不可能“亲眼见到”( )
A.印度焦特布尔城:路上有卡车与汽车,整个城市都通了电灯
B.新加坡城: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
C.上海:国民革命军北伐,租界调来了大批部队驻防
D.北平: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的明清皇宫——紫禁城
9.1949年4月20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中共炮手轻蔑地把英国皇家海军搁到了一边。这一天标志着已经破产的中国旧政权终于被迫承认自己的无能。”7月30日,“紫石英”号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号事件表明( )
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
C.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
D.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
10.有学者指出:“欧洲作物在美洲的一页农艺史,是在哥伦布二度来航才真正发轫。当他重返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多米尼加两国所在之岛屿),带领着17艘船只、1200名人手,还有各式作物种子、切枝……初期栽种成果便令人大受鼓舞。”下列项中,属于哥伦布能带去的“作物”是 ( )
A.马铃薯B.辣椒C.小麦D.玉米
11.下图为19世纪初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代表人物约翰·布尔。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
A.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
B.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
C.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
D.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
12.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之后咖啡馆逐渐风行欧洲。与此同时,欧洲人也有计划地在殖民地生产咖啡。1882年,第一家国际性的咖啡交易所在纽约开张。到20世纪初,拉丁美洲成了全世界咖啡生产的中心,美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咖啡传入亚洲是在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之后
②咖啡传入欧洲源于启蒙思想家的大力宣传
③拉丁美洲成为全世界咖啡生产中心与近代不合理国际分工密切相关
④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得益于近代世界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狱中的尼赫鲁写道,抗议、祈求、武装起义这些方式在印度都行不通,“就在此时,甘地提出了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非暴力抵抗尽管是非暴力的,但它……是一种发挥群众作用的有效方式,它似乎能展现印度人的特别才能。……这种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加上甘地的卓越人格顺应了全国的诉求,使国家充满了希望”。下列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非暴力不合作是当时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唯一形式
B.甘地的人格是印度群众接受非暴力不合作斗争方式的首要原因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时就明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主张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前景值得期待
14.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他的第一个外交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历史证明,尼克松政府“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有利于( )
①越南战争的结束 ②中国与法国的建交
③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 ④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世界各地区饥饿人口数量及饥饿发生率变化情况表
(单位:百万、%)
地区 |
1990—1992年 |
1995—1997年 |
2005—2007年 |
|||
数量 |
发生率 |
数量 |
发生率 |
数量 |
发生率 |
|
世界 |
843.4 |
16 |
787.5 |
14 |
847.5 |
13 |
发展 中国家 |
826.7 |
20 |
768.1 |
17 |
835.2 |
16 |
亚洲和太 平洋地区 |
587.9 |
20 |
498.1 |
16 |
554.5 |
16 |
拉美和加 勒比地区 |
54.3 |
12 |
53.3 |
11 |
47.1 |
8 |
近东 和北非 |
19.6 |
6 |
29.5 |
8 |
32.4 |
7 |
撒哈拉以 南的非洲 |
164.9 |
34 |
187.2 |
33 |
201.2 |
28 |
发达国家 |
16.7 |
<5 |
19.4 |
<5 |
12.3 |
<5 |
A.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数量与饥饿发生率同向变化
B.粮食杂交育种新技术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突出贡献
C.发展中国家不同区域的饥饿人口数量均持续下降
D.保障粮食安全仍应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
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
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
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
17.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
A.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
B.南北议和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
C.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
D.孙中山主张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
18.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结构与质量的巨变。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记录下新中国第一次举全国之力办起的外贸活动——广交会。1999年的第86届广交会上,机电产品首次跃升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01年后,广交会“一位难求”,被视为“中小企业孵化器”。自第101届起,广交会全称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000多倍,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
B.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放战略的实施
19.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20.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蒙古军队西征
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D.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2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段话旨在( )
A.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B.反映生产方式、交往和分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C.阐明各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揭示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演进的根本动力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猝),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
——引自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材料二 北宋富弼言:“求人之本,唯科场最大”“国家沿隋唐设进士科,自咸平、景德以来,为法尤密,逾于前代。”南宋朱熹言:“居今之世,使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
元仁宗曰:“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元宰相奏言:“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元欧阳玄云:“贡举法行,非程朱学不试于有司(职官),于是天下学术凛然一趋于正。”
——摘编自赵汝愚《宋名臣奏议》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始造”之本意。结合所学,说明“法弊”之表现及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科举制“逾于前代”之处,简析元朝科举“非程朱学不试”的原因。(8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奏为请统计全局,大筹巨款,以举行新政,筑全国铁路,起海陆军而强中国……今何时乎?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夫辟地利,开民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地,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大国广土,需之尤迫。
——引自康有为《请计全局筹巨款以行新政筑铁路起海陆军折》(1898年9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6分)
24.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以御匈奴。东起辽沈,西迄临洮,陵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引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我们的长城——四万万七千万》(《中苏文化杂志》“抗战特刊”创刊号封面漫画,1937年11月)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长城的价值,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A
A项正确: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时期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B项时间错误: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C项史实错误:新石器时代尚未出现铁器。D项史实错误: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2. D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老子提出,简言之,道的运行是以宇宙本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体现了朴素唯物观,故选D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要求,排除A、B、C三项。
3. A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材料所述法国某考察团记载的成都平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故选A项;芍陂相传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省寿县南,排除B项;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关中地区兴建的一项大型灌溉工程,排除C项;灵渠始建于秦代,位于广西,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排除D项。
4. C
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五曹分别主公卿、主郡国二千石、主凡吏民上书、主外国夷狄、主断狱,各自负责具体政务,反映了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A项时间错位:汉成帝时期的尚书台属于秘书机构,还未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项张冠李戴: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以削弱相权。D项过度延伸:材料表明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未体现尚书仆射对皇权的影响。
5. B
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表明西汉末年至唐朝初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可能经历了人口明显减少的时期。结合所学,西汉末年爆发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州牧割据;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政局长期动荡,北方战乱不断,导致人口减少或增长缓慢,故选B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工具、技术继续发展,而非停滞不前,排除A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国家疆域基本稳定,北方人口因战乱南迁,迁移范围仍是中国境内,排除C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仍有发展,“南北经济衰退”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
6. A
A项正确:根据材料“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可知,明朝嘉湖地区的一些读书人穿着丝绸绉纱湖罗,服饰华美艳丽,不像以前穿着朴素,且颜色和样式类似于妇人的服饰,反映了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B项强加因果: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这与他所认知的传统儒家教育中的儒生形象有所不符,而并非因为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C项主观臆断:材料未体现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D项违背史实:在封建社会,男女平等观念不可能普遍化。
7. B
结合所学,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年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项;噶尔丹叛乱发生于康熙年间,排除A项;大、小和卓叛乱发生于乾隆年间,排除C项;中法战争发生于光绪年间,排除D项。
8. C
根据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军北伐发生在1929年前,C项属于汤因比不可能“亲眼见到”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选C项;印度焦特布尔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路上有卡车与汽车,整个城市都通了电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加坡城汇集大量移民,因此会出现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平紫禁城是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的明清皇宫,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9. A
材料“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灰溜溜地逃走了”直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故选A项;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排除B项;截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排除C项;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
10. C
该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前,小麦是在旧大陆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属于哥伦布能带去美洲的“作物”,故选C项;马铃薯、辣椒、玉米原产于美洲,不属于哥伦布能带去美洲的“作物”,排除A、B、D三项。
11. B
B项正确:漫画中拿破仑横跨世界,象征拿破仑帝国的扩张,而英国人手执武器,企图阻止他,体现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A项史实错误:漫画中除了描绘拿破仑横跨世界,还描绘了手执武器企图阻止他的英国人,拿破仑帝国盛极一时但未能征服欧洲。C项概念混淆: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英国当时也已经建立君主立宪制,双方的斗争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对决。D项史实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联合其他国家结成反法联盟,对抗拿破仑,“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与史实不符。
12. D
咖啡传入亚洲不晚于6世纪,而世界市场初步建立是在近代以后,①错误;咖啡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与新航路开辟有关,而非源于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大力宣传,②错误;拉丁美洲成为全世界咖啡生产中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殖民统治,大规模种植咖啡,拉丁美洲形成单一经济结构,沦为殖民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反映了近代不合理的国际分工,③正确;近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促使咖啡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和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日常消费品,文化的交流使得饮用咖啡风气日益流行,因此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得益于近代世界贸易与文化的交流,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13. D
根据材料“就在此时,甘地提出了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非暴力抵抗尽管是非暴力的,但它……是一种发挥群众作用的有效方式,它似乎能展现印度人的特别才能。……这种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加上甘地的卓越人格顺应了全国的诉求,使国家充满了希望”可知,尼赫鲁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种发挥群众作用的有效方式,使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前景值得期待,故选D项;“唯一形式”说法绝对,尼赫鲁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种发挥群众作用的“有效方式”,排除A项;尼赫鲁认为“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加上甘地的卓越人格顺应了全国的诉求,使国家充满了希望”,即甘地的人格有利于调动印度人民参加不合作运动,但“首要原因”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时甘地提出,如有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并非完全独立,排除C项。
14. B
根据材料可知,尼克松政府“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越南战争的结束,同时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均不符合材料时间,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15. D
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各地区饥饿人口数量变化反复,饥饿发生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反映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仍应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故选D项;1995年到2007年,发展中国家饥饿人口数量上涨,但饥饿发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数量与饥饿发生率同向变化”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粮食杂交育种新技术,世界也未消除饥饿,排除B项;部分发展中国家区域的饥饿人口数量呈现上升趋势,C项“均持续下降”说法错误,排除C项。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 C
材料“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反映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故选C项;材料描述了明朝黄册“预造”的现象,但未表明清朝因此停造黄册,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明朝虚造黄册,但未体现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排除D项。
17. C
材料“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说明部分革命党人反对孙中山“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的主张,说明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故选C项;三民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具有一定进步性,故“不适合中国的实际”说法不正确,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性质并未因南北议和而改变,排除B项;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8. B
根据材料“新中国第一次举全国之力办起的外贸活动——广交会”“1999年的第86届广交会上,机电产品首次跃升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000多倍,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等可知中国积极主动进行外贸往来、经济建设,表明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这一说法,排除A项;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而非广交会,排除C项;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无法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
19. B
该题考查欧洲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材料“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闻名于西方世界”等可知伊斯兰文明保留了大量古希腊文献,后翻译为其他语言流传、闻名于西方世界,表明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故选B项;“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说法正确但无法体现“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排除A项;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拉丁字母是罗马人改造希腊字母的结果,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20. C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再加上后来阿拉伯人迁徙、中国匈奴人内迁、大月氏人迁徙至印度等,这些符合题中所示路线,故选C项;材料中的线路向西到达欧洲,向东到达印度和中国地区,还有一些路线是东欧指向西欧、南欧。“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从长安、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的路线,排除A项;蒙古军队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蒙古军队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蒙古军队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排除B项;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入邻近的周边国家,8世纪以后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与材料中的路线不符,排除D项。
21. D
本段材料的主旨是阐明“世界历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材料“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普遍交往,打破了各民族间的封闭隔绝,是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演进的根本动力,故选D项;材料主旨并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排除A项;B、C项都未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B、C项。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
22.
(1)本意:选拔优秀人才、抑制世族,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表现:选人重家世、轻德才;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成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控制选官权力。
(2)“逾于前代”之处:①考试资格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取士不问家世);②考试形式更加公平公正(糊名、誊录、南北分卷等);③科举规模扩大;④科举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非程朱学不试”的原因:①统治者推行儒术治国,推崇程朱理学;②理学吸收佛、道思想,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在强化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在社会广泛传播;④普及方式多样。
(1)本意:据材料“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得出选拔优秀人才、抑制世族,将选官权收归中央。表现:据材料“计资定品”“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并结合所学得出选人重家世、轻德才,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成因: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主要是因为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控制选官权力。
(2)“逾于前代”之处:据材料“为法尤密,逾于前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其表现可以从考试资格逐渐放宽、考试形式更加公平公正、科举规模不断扩大、科举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等方面展开。“非程朱学不试”的原因:“非程朱学不试”体现程朱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原因可从程朱理学本身的特性、封建国家的支持、理学的广泛传播等方面分析。据材料“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并结合所学元代统治政策得出统治者推行儒术治国,推崇程朱理学;结合所学得出,理学吸收佛、道思想,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在社会广泛传播,且普及方式多样。
23. 观点判断:必要,但操之过急(不切实际)。必要性:世界步入铁路时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利于求富(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开发资源、开发边疆、发展工商业);便于图强(利于巩固国防、削弱列强对华控制);开民智(促进思想启蒙、解放)。不切实际的理由:新政阻力大(守旧派、顽固派、政治腐朽);列强干预(争夺、控制路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资金、技术、专业人才。
观点判断:根据材料“夫辟地利,开民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地,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大国广土,需之尤迫”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具有必要性,但操之过急。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必要性和不切实际两方面辩证评价。
作答 角度 |
答案来源 |
答案要点 |
必要性 |
材料“今何时乎?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 |
世界步入铁路时代 |
材料“夫辟地利,开民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 |
利于求富 |
|
材料“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 |
便于图强 |
|
材料“凡铁路所到之地,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 |
开民智 |
|
不切 实际 |
结合所学 |
可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新政阻力大,列强干预,以及缺乏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分析 |
24.
(1)原因:拥有广阔市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实行自由贸易;炮舰外交;改革政治制度。
事件:进行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文官制度改革;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改变: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国际联盟的软弱;英法绥靖政策;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合理性:
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原因:据材料“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得出拥有广阔市场;据材料“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得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据材料“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得出实行自由贸易;据材料“‘炮舰外交’必不可少”得出炮舰外交;据材料“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得出改革政治制度。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胜俄国,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的主导地位。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逐步建立起近代文官制度,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
(2)改变:结合所学,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据材料“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得出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据材料“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得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据材料“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得出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结合所学,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法面对法西斯的扩张实行绥靖政策,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也是冲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速其崩溃的重要原因。
(3)三大支柱:据材料“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
合理性:从历史教训、现实状况、本身优点三方面分析。如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5.
示例:长城是抵御外敌的战略防线,也是民族交融的重要纽带。
理由:秦汉修建长城主要是为抵御匈奴的袭扰,明长城是为防御边疆瓦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长城的军事防御,是农耕文明生产力水平和防御理念的重要体现,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同时,长城也见证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过程。长城沿线的烽燧瞭望、交通驿站、互市贸易等空间场所客观上保障了内陆东西、南北向的贸易畅通,促进了沿线的多民族交流。从秦汉时期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战争,到明清时期内地与边疆经济的往来频繁,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边疆民族以长城这条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的主线为纽带,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中国版图。
综上所述,长城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载体,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既起到了战略防御的军事作用,也发挥了促进民族交流的纽带作用。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按照以下步骤作答:
第一步,提取材料信息 |
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象征 |
第二步,围绕长城的价值,自拟题目 |
论题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如可拟定论题:长城是抵御外敌的战略防线,也是民族交融的重要纽带 |
第三步,结合不同朝代的相关史实,可从抵御外敌、民族交融等方面予以论述 |
观点正确,能结合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就前述论题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袭扰、威胁,以及保护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作用;二是长城在见证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保障贸易畅通、促进民族交流) |
第四步,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述成文。如:长城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载体,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既起到了战略防御的军事作用,也发挥了促进民族交流的纽带作用,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