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订……………○……………线……………○………………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165341-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得分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
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
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
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2.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 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
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
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
3.唐德宗(779—805年在位)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 (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在宰相柳浑的坚持下,有司以“误伤乘舆器服”定罪。据此可知,唐代( )
A.三省六部制发生了变化
B.市坊制被打破
C.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
D.法律运行合理
4.南宋临安城水路沿岸建有塌房数十所,房屋达数千间。塌房主将其租赁给本地铺户及外来客商存放货物,并向承租者征收保护与管理费用。材料表明,南宋时(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都市商业繁盛
C.商旅安全有所保障 D.海外贸易发达
5.明代的《水程图》共84帖,是目前稀见的展现大运河全线实景的写生画稿,不同于当时套用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的绘画作品。该作品( )
A.反映了山水画创作的新发展 B.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D.利用工笔技法呈现了大运河风貌
6.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逐渐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各地客帮采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 B.口岸辐射效应显著
C.列强资本深入中国内地 D.传统商路日趋衰落
7.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 )
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 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
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 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
8.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交易场”,规定所有农产品按其所定价格及等级进行场内交易。1942年后,农产品由日伪行政机关、新民会、军警宪特以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华北人民反抗激烈 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
C.日本物资危机加剧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据统计,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如《列宁在十月》《科学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观众约19亿人次。这一现象说明( )
A.“一边倒”方针推动中苏全面交流
B.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C.“双百”方针的贯彻丰富人民生活
D.“一五”计划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
10.1982年4月,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阐述了中国政府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6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调研小组,该小组拟定了十二条政策,其主要精神是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材料集中反映了( )
A.香港问题是殖民侵略的产物 B.中英希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得到切实执行 D.中国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
1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学习内容见如表,下述材料表明,当时雅典( )
年龄 |
学习内容 |
约6—14岁 |
写作、音乐、体育 |
约14—18岁 |
音乐、讲演、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伦理学 |
18—20岁 |
军事训练、文学、修辞学、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 |
A.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 B.公民积极追求智慧和健康
C.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 D.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12.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将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并对未来意大利的政体提出了设想。这种观念( )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B.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D.促进了浪漫主义的形成
13.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 ( )
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
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D.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14.罗斯福新政初期,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实施的大量政策,如劳工立法,并没有加以阻挠,甚至还表现出某种支持。这表明,当时美国( )
A.国家干预使经济得以恢复 B.分权制衡原则发生改变
C.现实需要总统权力的扩大 D.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15.1956年,苏联决定扩大同美国的科学文化交流,随后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开放了许多科研机构,包括宇航基地与核设施等涉及重要机密的科研场所。苏联的这一做法( )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旨在同美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
C.回应了马歇尔计划
D.有利于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围绕“经济组织何以形成”这一主题,从图中任选一代表性经济组织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经济组织名称、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经济组织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男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以来农书整理变化的特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年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年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成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巴黎、伦敦、纽约、鲁尔的银行家和工厂主丧失了他们在俄国的工厂、投资,失去了俄国这个大市场。这引起了相关国家的不满,法国克里孟梭在议会里鼓吹“要在布尔什维主义周围装上铁幕,以防止它破坏文明的欧洲”。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该事件“在协约国的军事策划者看来,正当德军在西线发起最后一次强大攻势的时候,在东线对德国的一切军事抵抗却发生全面的崩溃,则无异是一场灾难。”
1918年3月至11月,协约国军队先后在苏俄北方和南方港口登陆,直接进行武装干涉。12月,英国海军进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威胁到彼得格勒的安全。在苏俄红军的英勇抵抗下,1920年初,协约国第一次武装干涉遭到失败。协约国还利用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和周边小国,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武装进攻,也终归失败。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意义。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魏文帝黄初(220—226)年间,“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其著述除《人物志》以外,大部分已经散佚。《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才的著作。在鉴识人才上,刘劭把人的精神、感情、筋腱、骨骼、气息、脸色、仪表、容貌、语言概括为“九征”,即人的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兼德之人,更为美号。”在人才使用方面,他认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要“量能授官”。
魏明帝时,刘劭“与议郎庾嶷、苟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景初(237—239)年间,因“王纲之弛颓”“治典阙而未补”,刘劭奉诏制定《都官考课》七十二条。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刘劭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劭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刘劭的人才观。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子”是权位继承制度中的内容,“太子”从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专有称谓到春秋时期频繁出现,表明春秋时期权位继承秩序即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选择D。春秋时期的社会尊卑秩序被破坏,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分封制逐渐瓦解的表现是天子衰微,诸侯崛起,故排除B。春秋时期争霸战争不断,权力过渡并不平稳,故排除C。
2. 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代在上级向下级传达文书中常对下级机构作出硬性要求,汉代则不额外强调,这表明,与汉代相比,秦代集权程度较弱,故传达文书才需要作额外说明进行强调,故选择A。材料更突出的是集权程度,官吏管理的水平提高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相关,故排除B。材料中传递文书所提出的要求与交通条件无关,故排除C。秦汉治国思想从法家思想到汉初的无为而治再到儒家思想,与材料所说文书下达时的要求无关,故排除D。
3. C
“玉工”为官营手工业工匠,工匠从私市购买的腰带饰物被皇帝发现与之前官营产品并不一样,这表明,官私手工业技术有差异,故选择C项。材料并未涉及三省六部制的变化,排除A项。市坊制度在宋代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重点并非法律运行是否合理,排除D项。
4. B
该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该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该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南宋的都城建有塌房数一所,房屋数年间,专门租赁给商铺客商存放货物,这表明了南宋时都市商业的繁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的对比,不能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塌房主向承租者征收的保护与管理费用是用于保护货物的,而不是保护商旅的安全,排除C项;材料中的外来客商指的是外地来的客商,而不是专指从海外来的客商,所以不能表明海外贸易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
5. A
据材料“明代的《水程图》共84帖,是目前稀见的展现大运河全线实景的写生画稿,不同于当时套用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的绘画作品。”可知,《水程图》是较为罕见的大运河全线实景画稿,与当时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不同,说明《水程图》在绘画时,其创作方式有了新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绘画的发展,没有体现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融为一体,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市民阶层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用全线实景,没有体现工笔技法信息,排除D项。
6. B
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形成若干帮别,结合所学知识,《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通商口岸,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洋货大部分由此集散,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各地商人到上海采购,没有各地区间的比较,不能得出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的商人是中国人,与列强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路的兴衰变化,排除D项。
7. C
该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该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该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不禁为吾浙前途悲”可知,科举制度废除后,仍有大量的学子对新学不了解,不禁让人为国家前途担忧,说明此时新旧思想在碰撞,社会呈现转型特征,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新学,没有体现风俗习惯,排除A项;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新”是新文化、新思想,而不是所谓的新政,排除D项。故选C项。
8. C
据材料可知,日本对农产品管理强度增加,而农产品是重要的物资资源,说明日本高度重视农产品,也说明日本本身对农产品极度缺乏,C项正确;华北人民反抗激烈与日本对农产品的需求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与题干1942年对农产品政策变化的节点时间不符,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对抗的是法西斯国家,非针对日本一国,与日本对农产品的需求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
9.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放映苏联电影的文化娱乐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现了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故选择B。材料仅涉及观看苏联电影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能说明中苏全面交流,排除A项。“双百”方针内容为文化上百花齐放和学术上百家争鸣,材料仅涉及苏联电影的放映情况,并不符合“百花齐放”,排除C项。“一五”计划是国家的工业化计划,以提高国家生产力,与文化事业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10. D
结合所学,1982年1月 ,邓小平刚刚把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党的一系列主张概括成了 “一国两制”方针,1982年4月,在解决香港问题时中国调研小组就拟定了“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由此可得出,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中国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香港问题的解决,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英国的态度,排除B项;1997年香港回归是对“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成功运用,排除C项。
11. D
该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该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该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雅典时期(欧洲)。根据材料“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可知,雅典公民的男性必须进行受教育,而且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涵盖多方面,说明雅典比较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D项正确;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构建了”“完整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古雅典受教育是国家强制进行,而非是公民的积极追求,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2. B
结合所学分析题干,15-16世纪是欧洲封建国家解体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国家权力在一些国家高度地集中于君主之手,而同一时期的意大利却处于分裂之中,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意大利学者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初,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也即人文主义的兴起早于15-16世纪,且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与“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于19世纪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3. A
该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社会主义政党的个数和党员人数的增加,反映了工人运动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而非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初步确立,故排除B。材料所述变化截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故排除C。十月革命的成功意味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故排除D。
14. C
该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该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该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根据材料“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实施的大量政策,如劳工立法,并没有加以阻挠,甚至还表现出某种支持。”可知,为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的政策表现出支持,说明当时需要扩大总统的权力,以推动新政的实施,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信息,排除A项;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美国没有改变,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而不是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5. 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扩大交流,这有利于不同国家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利于提高苏联的科学技术水平,故选择D。此阶段依然推行苏联模式,只是局部有所放松,故排除A。苏联的这一做法目的不是“共享成果”,而是加强苏联自己的科技水平,故排除B。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回应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排除C。
二、材料分析题
16.
(1)民主是当时世界影响最大的潮流,对中国近代政治影响重大;“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俄国劳农政府的建立开启了新的民主制度;阶级消灭之后,真正的“工人政治”得以实现。
(2)论点:李大钊认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论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也让苦寻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人政治”是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型的民主,主张消灭阶级,建立无产者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等人的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该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得出民主是当时世界影响最大的潮流;据材料“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得出对中国近代政治影响重大;据材料“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得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俄国劳农政府的建立开启了新的民主制度;据材料“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得出阶级消灭之后,真正的“工人政治”得以实现。
(2)该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题干要求,选取李大钊关于“民主”和“工人政治”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如选取“民主”相关观点,可以“李大钊认为民主是世界潮流,反对独裁专制,推动了思想解放”为题,结合新文化运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重点阐述新文化运动期间,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抨击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主张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如选取“工人政治”,可以“李大钊认为‘工人政治’是新型的民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题,结合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等史实进行论述。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人政治”是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型的民主,主张消灭阶级,建立无产者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等人的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论述题
17.
示例
论题:技术创新推动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形成和发展。
阐述: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海外市场不断被开拓,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长期的手工生产,技术得到积累。到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因为阿克莱特发明的机械纺纱机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他将棉纺织业持续生产的各个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在工厂中实行了12小时的工作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技术创新推动新型经济组织的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厂,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推动社会向更深层次发展。
首先,据材料图片可知,影响经济组织的因素有技术、市场等。据设问“从图3中任选一代表性经济组织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的要求,可选择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这一代表性经济组织,选择技术这一影响因素,并据设问要求“论题须包含所选经济组织名称、影响因素”,可以拟定论题:技术创新推动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围绕拟定的论题“技术创新推动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形成和发展”,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及应用推动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说明,结合所学可知,如: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海外市场不断被开拓,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长期的手工生产,技术得到积累。到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因为阿克莱特发明的机械纺纱机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他将棉纺织业持续生产的各个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在工厂中实行了12小时的工作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最后,对论题再次总结升华,明确论题的准确性,如:技术创新推动新型经济组织的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厂,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推动社会向更深层次发展。
也可选择其他经济组织和相应的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拟定论题,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材料分析题
18. (1)表现:农书出现早,形成农书编写的优良传统;农书数量增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农书涉及地域由北方扩大到全国。原因:农业不断发展:农本思想与重农政策:西方知识传入(2)从个人行为到国家事业;从资料搜集整理到农学史研究;从学习国外到产生国际影响。
(1)该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可知,农书出现早,形成农书编写的优良传统;据材料可知,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到 “宋代的《陈农书》”、“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农书数量增多,且农书内容越来越丰富,如《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王祯农书》“寰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农书涉及地域由北方扩大到全国。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为农书的编写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封建政府普遍实行重农政策,推动了农本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影响,农书的编写正是农本思想和重农政策的体现;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教士东来,西方的农业知识传入中国,影响了《农政全书》“收录了西方水利”相关内容。
(2) 该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从书》”、“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农业部......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可知,清末农书整理是个人行为,新中国成立后,变为国家事业;据材料“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可知,清末农书整理主要是资料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到农学史研究;据材料“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可知,从学习国外到产生国际影响。
19.
(1)背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诸城市属企业亏损严重。
(2)路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从小型企业试点起步,然后逐步推广;从公有制到股份合作制。
(1)背景:据材料“1992年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据材料“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城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据材料“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可知,诸城市属企业亏损严重。
(2)路径:据材料“1992年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结合所学可知,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据材料“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并在全市推广”结合所学可知,从小型企业试点起步,然后逐步推广;据材料“至1994年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结合所学可知,从公有制到股份合作制。
20.
(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在俄利益受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
(2)意义:捍卫了苏维埃政权;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1)原因:据材料“使....银行家和工厂主丧失了他们在俄国的工厂、投资”“这引起了相关国家的不满”可知,帝国主义国家在俄利益受损;据材料“要在布尔什维主义周围装上铁幕,以防止它破坏文明的欧洲”及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使得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据材料“苏俄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及所学可知,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协约国力量,减缓了胜利的步伐,这成为协约国取得最终胜利后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一个原因。
(2)意义: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先后粉碎了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据所学可知,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空前觉醒,一场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的滚滚洪流,席卷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这场伟大运动极大地动摇了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生存的基础——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极大地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
21.
(1)贡献:整理儒家经典;提出鉴识、使用人才的理论;修订律令;制定官员考核条例。
(2)评述:重视道德,认为人的道德会通过其外在表象体现出来;主张量才用人;在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情况下,刘劭的人才理论为当政者选拔人才提供借鉴。
(1)贡献:据材料“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可得出整理儒家经典;据材料“在鉴识人才上,刘劭把人的精神、感情、筋腱、骨骼、气息、脸色、仪表、容貌、语言概括为‘九征’”“在人才使用方面,他认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要‘量能授官’”可得出提出鉴识、使用人才的理论;据材料“刘劭‘与议郎庾嶷、苟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可得出修订律令;据材料“刘劭奉诏制定《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可得出制定官员考核条例。
(2)评述:据材料“‘九征’,即人的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可知他重视道德,认为人的道德会通过其外在表象体现出来;据材料“量能授官”可知,主张量才用人;结合所学,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刘劭的人才理论为当政者选拔人才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