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196334-山东省济宁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咚!咚!咚!”不远处传来一阵牛皮大鼓声,参加竟渡的18条龙船缓缓(露相/亮相):这些体形狭长的“水上蛟龙”龙头高昂,①,龙睛闪烁,龙须飘飘,威风凛凛。只见一艘25米长的龙船上,40多位汉子摩拳擦掌:鼓手站在船中央,手上的鼓棒稍稍抬起,时刻准备着击鼓鸣响;划手们身体前倾,双手推桨,严阵已待;船头和船尾处的舵手看起来十分(淡定/淡泊),他们望着远处的弯道,若有所思。突然,“哗”的一声哨响,龙船上的几十支桨应声而动,②,河道里瞬间泛起惊滔骇浪。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竟渡 威风凛凛(lín) B.蛟(jiāo)龙 摩拳擦掌
C.闪烁(shuò) 严阵已待 D.舵(duò)手 惊滔骇浪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亮相 淡定 B.露相 淡泊 C.亮相 淡泊 D.露相 淡定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龙尾翘起 ②船如脱缰的马一般向前冲去
B.①翘起龙尾 ②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
C.①翘起龙尾 ②船如脱缰的马一般向前冲去
D.①龙尾翘起 ②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B.河面上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C.河面上鼓号震天,河畔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D.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的看台上有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登云中①清朔楼
清·朱彝尊
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②干角。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
小楼家万里,也有愁人倚。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
【注释】①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②阑干:栏杆。
10. 阅读诗词要注意积累意象,下列诗句借“月”抒发的情感与本词不同的一项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过山西村》)
11. 赏析画线诗句的表达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下面是小宁同学制作的古诗文学习卡片,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出处 |
诗文 |
批注 |
《礼记·虽有嘉肴》 |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学与教相互促进 |
《使至塞上》 |
(2) ,长河落日圆。
|
线条简约,意境雄浑 |
《木兰诗》 |
(3)万里赴戎机, 。
|
夸张中见英姿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4)沉舟侧畔千帆过, 。
|
刚健昂扬,襟怀豁达 |
《过零丁洋》 |
(5) ? 。
|
视死如归,忠心一片 |
五、综合性学习
13.学校举办“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调查分析】为了解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同学们搜集到下面的调查数据图,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出现具体数字)
(2)【现场访谈】活动特邀一位专家参与,请根据下面的访谈补出采访问题。
记者: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提倡整本书阅读。 (30字以内)
专家:在我看来,整本书阅读便于了解一部经典的创作背景与主题,领略其谋篇布局;便于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与方法,并通过阅读全书对比高潮起落的不同魅力;便于和其他作家作品进行横向比对,掌握作品的独特性并能辨别优劣;便于培育学生持久的阅读能力,使其克服浮躁,产生定力。对整本书阅读来说,“快、准、比、评”可作为阅读的四字诀:快,快速地阅读,但并不是浮光掠影;准,准确把握关键情节与线索,抓住主要矛盾与重点问题;比,比较阅读,可以同篇对比、同书对比、不同书对比,在对比中理解本书的特色;评,对读过的书做出评价,可以评某一点,也可以评整本书。
(3)【阅读分享】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或两部,运用“比”的阅读方法,谈谈你对书中人物形象或主题的理解。(100字左右)
《西游记》 《水浒传》 《骆驼祥子》 《简·爱》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几个传统文化类作品不断刷屏成为大爆款(通常指能够引发全民热议、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如今,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新创作的作品中。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让人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唯美动人的一面,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世界惊叹于“中国式浪漫”,当下的文艺工作者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②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新世纪的中国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对有深度、有内涵的文艺作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从《长安三万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精品影视剧,到《唐宫夜宴》《国色天香》等爆款舞台节目,无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述者”“代言者”,可以说,观众审美的变化正在对作品的选择中得以体现。
③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离不开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以《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作品为例,虽然首次播出就引发了强烈反响,但是后续的二次传播才是真正促使其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回看功能、评论互动功能、个性化传播功能会带来作品关注量、观看量的几何级增长,推动作品“火上加火”。
(摘编自《传统文化类作品缘何频出爆款》,《光明日报》2024—04—03)
【材料二】
在现象级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中,舞者身体在“天地圆环”的舞台和光影效果中形成绵延不绝的青绿色“山峦”。这种效果的营造正是依托舞台正上方的六块环形屏幕,它们随叙事与场景变换,一方面使得舞蹈语言所特有的时空运动特征得到了全新呈现,另一方面将时空交错的神奇之感与虚实相生的梦幻之感表现到极致。科技手段的运用直接决定了文艺作品的形态,运用得好能有效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
(摘编自《科技时代,舞蹈何以“众乐乐”》,《光明日报》2024—05—22)
【材料三】
纵观传统文化类作品,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节目的同质化,“抄作业”抄不好反而有东施效颦之弊。还有一些节目过分依赖科技而忽视了内容,除了炫酷,看完缺乏记忆点。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正如《只此青绿》《忆江南》,以及去年的《唐宫夜宴》,它们的出圈在于舞者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名画或舞俑的写意之处、唯美之处,技术的助力并未脱离作品内容。总之,我们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的新境界。
(摘编自《国风节目再出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文艺创新源泉》,光明网2022—02—23)
14. 从材料一看,近年来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的原因有哪些?
1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作品《只此青绿》,其作用有何不同?
16. 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偷书记
何君华
①我实在太喜欢那本书了,那本精装的带插图的《西游记》,每次去新华书店我都要“狼吞虎咽”地读上几页。
②我在苏木(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念寄宿初中,我们每天下午5点放学,6点上晚自习,这一个小时我们用来吃晚饭和自由活动。我没时间吃晚饭,也没时间自由活动,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头一个冲出教室,跑到位于苏木街道中央的新华书店去读《西游记》。新华书店五点半关门,如果不跑快点的话,看不上几页我就得“打道回府”了。
③我在我们家的黑白电视上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可是电视剧拍得有点不过瘾,而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插图精美,简直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精气神都画出来了。
④新华书店的售货员跟我已经很熟悉了。每天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店门口时,他总是要微微地冲我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或是跟我打趣:“哟,再不来我可要关门啦!”
⑤我不好意思地冲他笑笑,然后便冲进最里面的那排书架前,熟练地在第三层书架上找出那本《西游记》,争分夺秒地读起来。
⑥苏木初中跟新华书店有一里多路程,留给我读书的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你不知道,20分钟时间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简直太短暂了。很快,读得入神的我便会被那句熟悉的提示语打断。彼时不知道售货员已经呼喊几次了,可我此时此刻方才听到。我依依不舍地将书放回书架上,又马不停蹄地跑回学校食堂去打晚饭。
⑦是的,我总是最后一个赶去食堂打饭,这时往往已经没什么可吃的了,可我并不觉得后悔。
⑧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我要把那本《西游记》偷回来!
⑨是偶然发现新华书店后面连接库房门的门闩没有真正上锁的。售货员每次去库房里取书都是轻轻地将它掩上,并没有将锁锁上,而库房的后门则是从里面通过门闩闩住的。也就是说,我只要趁售货员不注意,将库房后门的门闩偷偷抽开,再将库房前门的门锁虚挂在门闩上就可以了。
⑩晚上8点,晚自习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像哈萨尔的神箭一样射向新华书店。跟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我走的是新华书店的后门,而不是正门。我用手一推,库房的后门果然开着!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我摸进库房,再摸开库房前门,在熟悉的位置上“拿”到《西游记》,然后将两道门轻轻掩好,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⑪我将《西游记》藏在宿舍床铺的枕头底下,不敢拿出来示人。这一天,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放学就跑去新华书店,可我又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将《西游记》拿出来读。这种感觉太熬人了,我盼望着周末快点到来,我好拿着书回家去读。
⑫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额吉(蒙古语,母亲的意思)赶着羊群出去了,我便迫不及待地将《西游记》从书包里掏出来,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⑬“你手里拿的什么书?哪里来的?”我读得太入迷,不知什么时候额吉已经站在了我的身后。我吓了一跳,额吉见我惊吓过度的样子,心中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我便不打算隐瞒,将去新华书店偷书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额吉。说完,我等着额吉将原本用来赶羊的皮鞭抽打在我身上。
⑭可是过了许久,额吉手中的鞭子也没有扬起来。额吉忽地瘫坐在地,放声大哭起来:“我到底做了什么,竟生了个窃贼!”我跪倒在额吉身前,不停地向额吉认错,祈求额吉的原谅。
⑮额吉抹干眼泪,带着我和那本《西游记》来到了新华书店。面对那么信任我的售货员,我早已经羞愧得抬不起头,而售货员其实早已经知晓一切:“你每次来都读那本《西游记》,现在这本书不见了,我当然猜到了是谁拿走了它,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将这本书还回来……”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
⑯我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⑰额吉将兜里拉拉杂杂的零钱全部掏出来,摆放在柜台上,买下了那本我心爱的《西游记》。我知道,那些钱的数额远远超出了书的定价……
⑱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如今仍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尽管已经读过多遍,它的书页也已经泛黄,但我确信,我将一辈子珍藏它。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05-06,有删改)
17. 【读·理】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小说情节。
18. 【读·析】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作用。
19. 【读·品】品读第⑯段,结合上下文分析“我”的心理。
我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20. 【读·悟】阅读要关注文章的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我将一辈子珍藏它”意蕴的理解。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人害怕问题,逃避问题;有人则直面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甚至主动去寻找问题。其实,问题才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B2. A3. D4. C
1. 该题考查字音字形。
A.竟渡——竞渡,威风凛凛(lín)——lǐn;
C.严阵已待——严阵以待;
D.惊滔骇浪——惊涛骇浪;
故选B。
2. 该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亮相: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比喻露面或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露相:露出本来面目。显示技能。
空一,根据“参加竟渡的18条龙船缓缓(露相/亮相)”语境可知,此处指参加竞渡的18条龙船出场,应使用“亮相”。
淡定:冷静,镇定。
淡泊:不追逐名利。
空二,根据“船头和船尾处的舵手看起来十分(淡定/淡泊)”语境可知,此处指舵手很冷静,应使用“淡定”。
故选A。
3. 该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第一空,“龙尾翘起”是主谓宾结构,“翘起龙尾”为动宾结构。根据句式协调的原则,上文“龙头高昂”为“主谓宾”结构,下文应与之保持一致。故应选“龙尾翘起”。
第二空,根据语境“龙船上的几十支桨应声而动”,用“离弦的箭”比“脱缰的马”更合适,故选“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
据此分析可知,选择D。
4. 该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画波浪线句“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语病是成分赘余。“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中的“发出”多余,应改为“河面上鼓号震天”,排除AD;“河畔边”中“畔”就有“边”的意思,应去掉“边”,排除B;“将近”与“余”重复,应去掉一个。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
5. C6. D7. C8.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9.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5. 该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思。
C.“凡数十里不绝”是意思是(山峦连绵的景象)共数十里没有中断。绝:断,表示声音或景象等持续不断,没有中断。不是“灭绝”的意思。
故选C。
6. 该题考查虚词用法。
两个句子意思分别为“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狮子矶”。从句意上看,前后两个句子形成的是转折关系。从连词角度考虑以下几个字。
A.“故”在句首,一般是“所以”的意思,表示结果关系。
B.“以”可以理解为“因为”,表示因果关系。
C.“乃”可以理解为“于是”“才”,分别表示承接和条件关系。
D.“然”作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即“然而,但是”的意思,用来连接前后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分句。
故选D。
7. 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A.错误。乙文则主要描述了从雷江口到大江的景色,包括江南的群山和江面的浩渺,但并未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错误。甲文确实着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但乙文并未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而是主要描述了沿途的地理景观和自然景观。
C.正确。甲文通过直接描述水流的速度和力量来展现江流的迅疾,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乙文则通过描述大船在江面上的摇晃和舞动,以及船工们紧张的神情和动作,来间接表现江流的迅疾和危险,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D.错误。虽然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但甲文并未明确表达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而乙文则更多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惊险和艰辛。
故选C。
8. 该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重点词语:
虽:即使;乘:骑;奔:飞奔的马;御:驾着;以:比;疾:快。
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 该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上,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
断句应该在“青林绿筱”和“倒生壁间”之间,前者是主语,后者是谓语。“图画有所不及”是对前面景物的评价,故应该单独断开。
故断句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三、诗歌鉴赏
10. D11. 示例:最后一句“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在表达效果上极具韵味和深度。首先,“望断”二字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主人公盼望家书归来的急切与无奈,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其次,“尺书传”作为家书的象征,寄托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关怀。而“雁飞秋满天”则以雁南飞和秋天的广阔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辽远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整句诗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10. 该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干角。”作者独自登上小楼,举杯而饮。凝眸望着那渐渐落下的夕阳,和那快要升起在栏杆边的明月,不由得便生出了这样的感慨:“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就连那边地的马儿都思念着回去,更何况是词人这样一个异乡异客呢?表达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
A.句意: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在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B.句意: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C.句意: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表达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
D.句意: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表达了对农村风土人情的喜爱之情;
故选D。
11. 该题考查赏析诗句。
“望断尺书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尺书传”“雁”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尺书传”作为家书的象征,写自己都已经望断了那鸿雁所传之书,而家书未得,自己只能望见那漫天而飞的北来之雁,难抑怅惘。词人这样想罢,无疑更是增添了自己无尽的乡愁。“雁飞秋满天”写秋天南去的大雁飞在清冷萧瑟的天空中。属于景物描写,“秋满天”渲染了高远又辽阔的氛围,结合“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可知,烘托了自己浓浓的思乡和孤独的羁旅之情。两句情景交融,将自己难以排遣的思乡愁绪,伴随着那南飞的大雁一起,在秋意漫天的景色中,化为一片空灵之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1)教然后知困
(2)大漠孤烟直
(3)关山度若飞
(4)病树前头万木春
(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该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该题中的“困、孤、直、度、病、春、谁、汗青”等字词容易写错。
五、综合性学习
(1)示例:小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大多向家人求助,缺少自我解决能力;初中生阅读遇到困难时大都能通过查工具书或其他资料来解决问题,自我解决阅读困难的能力比较强。
(2)示例:整本书阅读具体有哪些好处和方法呢?
(3)示例一:在《西游记》中,运用“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孙悟空与唐僧在性格与使命上的鲜明对比。孙悟空桀骜不驯、机智勇敢,他多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化险为夷,保护唐僧西行取经。而唐僧则慈悲为怀、坚定执着,尽管面对重重困难和诱惑,他始终坚守信念,不改初衷。两者性格迥异,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游记》中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取经故事。孙悟空的英勇与唐僧的坚忍,正是对师徒情深与取经之路艰辛的深刻诠释。
示例二:在《水浒传》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梁山好汉们性格的多样与互补。如鲁智深的粗中有细与武松的勇猛果敢形成对比,一个智勇双全,一个力敌万夫,共同展现了英雄豪杰的不同风貌。同时,这些好汉们虽来自五湖四海,但都被逼上梁山,共同反抗腐败的朝廷,这一主题在对比中更显鲜明,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民反抗的深刻内涵。
示例三:在《骆驼祥子》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可以鲜明对比祥子前后的变化。起初,祥子勤劳坚忍,怀揣着买车的梦想;然而,在社会的无情打压下,他逐渐变得麻木、堕落。这种对比不仅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摧残,也反映了个人在逆境中的挣扎与沉沦,引人深思。
示例四:在《简·爱》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身份与地位的巨大差异,但正是这样的对比,凸显了简·爱独立、自尊、追求真爱的高尚品质。她不畏强权,勇于反抗,最终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重与爱情。这种跨越阶级的爱情,展现了人性中的纯真与美好,是对当时社会等级观念的深刻批判。
(1)该题考查图文转换(探究)。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的求助途径比例分布情况》左图,“小学生”中“向家人求助”的人数是65.3%,“请教老师”的人数是43.8%,“自己查工具书或其他资料”的人数是“42.4%”,“跳过困难处”的人数是13.5%,可知,小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大多向家人求助,说明他们缺少自我解决能力;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的求助途径比例分布情况》右图,“中学生”中“自己查工具书或其他资料”的人数是“55.9%”,“请教老师”的人数是39.8%,“向家人求助”的人数是33.2%,“跳过困难处”的人数是17.7%,可知,初中生阅读遇到困难时大都能通过查工具书或其他资料来解决问题,说明中学生自我解决阅读困难的能力比较强。(或与小学生比有了较大提高)
(2)该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
根据专家的回答“在我看来,整本书阅读便于了解一部经典的创作背景与主题,领略其谋篇布局;便于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与方法,并通过阅读全书对比高潮起落的不同魅力;便于和其他作家作品进行横向比对,掌握作品的独特性并能辨别优劣;便于培育学生持久的阅读能力,使其克服浮躁,产生定力……”是围绕阅读整本书的好处和方法来谈的,可设计采访问题为:整本书阅读有什么好处?具体又有哪些方法呢?
(3)该题考查名著阅读。
从《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简·爱》中任选一部或两部,运用“比”的阅读方法,谈出自己对书中人物形象或主题的理解即可。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示例1:在《西游记》中,运用“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发现人物性格的多样与互补。孙悟空与猪八戒是《西游记》中重要的人物。孙悟空顽皮活泼,充满乐观精神;猪八戒生性憨厚,常常弄巧成拙。正是这样的对比,使这两个形象相得益彰,才使这部名著脍炙人口。
示例2:在《水浒传》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不同人物均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杨志护送生辰纲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林冲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
示例3:在《骆驼祥子》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可以看到祥子堕落的轨迹。祥子初到北平勤劳朴实,积极上进,但经过三起三落,特别是虎妞和小福子相继离他而去,祥子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正是这样的对比,写出了祥子形象的转变过程,发人深省。
示例4:在《简·爱》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简·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简·爱在面对不公平待遇和羞辱时,不屈服于社会习俗和传统道德,坚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她反对将婚姻视为女性唯一的出路,并坚持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利。
六、现代文阅读
14. 文艺工作者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新创作的作品中,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传统文化类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如新媒体的回看功能、评论互动功能、个性化传播功能等,为传统文化类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便捷的方式,推动了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受欢迎程度。15. (示例)材料一提到《只此青绿》主要是为了说明互联网时代新型传播媒介对传统文化类作品成为爆款的助力作用。材料二提到《只此青绿》则是为了强调科技手段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对提升作品表达效果的重要性。16. (示例)首先,文章从传统文化类作品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指出了个别节目同质化和过分依赖科技而忽视内容的问题。接着,文章通过引用“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这一道理,强调了内容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然后,文章以《只此青绿》《忆江南》和《唐宫夜宴》为例,具体阐述了这些作品能够出圈的原因;最后,文章总结全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综上所述,材料三的论证思路是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引用道理和举例论证,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观点。
14. 该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近年来,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几个传统文化类作品不断刷屏成为大爆款……文艺工作者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新创作的作品中”可知,文艺工作者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新创作的作品中,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可知,传统文化类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
根据材料一第③段“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离不开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新媒体的回看功能、评论互动功能、个性化传播功能会带来作品关注量、观看量的几何级增长,推动作品‘火上加火’”可知,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如新媒体的回看功能、评论互动功能、个性化传播功能等,为传统文化类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便捷的方式,推动了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受欢迎程度。
15. 该题考查论据作用。
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分论点“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离不开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可知,第③段以《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作品为例,指出“虽然首次播出就引发了强烈反响,但是后续的二次传播才是真正促使其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以《只此青绿》等作品为例,有力地证明了“互联网时代新型传播媒介对传统文化类作品成为爆款的助力作用”的观点。
根据材料二观点“科技手段的运用直接决定了文艺作品的形态,运用得好能有效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可知,文中“在现象级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中,舞者身体在‘天地圆环’的舞台和光影效果中形成绵延不绝的青绿色‘山峦’。这种效果的营造正是依托舞台正上方的六块环形屏幕”以《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为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16. 该题考查论证思路。
材料三中一至三句“纵观传统文化类作品,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节目过分依赖科技而忽视了内容,除了炫酷,看完缺乏记忆点”首先,从传统文化类作品角度,明确指出了个别节目同质化和过分依赖科技而忽视内容的问题;第四句“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阐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的道理,强调了内容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第五句“正如《只此青绿》《忆江南》,以及去年的《唐宫夜宴》,它们的出圈在于舞者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名画或舞俑的写意之处、唯美之处,技术的助力并未脱离作品内容”,以《只此青绿》《忆江南》和《唐宫夜宴》等为例,具体阐述了这些作品能够出圈的原因——舞者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名画或舞俑的写意之处、唯美之处,技术的助力并未脱离作品内容;第六句“总之,我们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的新境界”,在最后总结全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材料三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引用道理和举例分析论证,最终解决难题,归纳观点。
17. (1)偷书成功;(2)被母亲发现;(3)赎回书并反思。18. 文章第④段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它突出了“我”对书的痴迷,通过描述新华书店的售货员与“我”之间的熟悉关系,展现了“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热爱和频繁光顾书店的情况。其次,它为下文面对“我”偷书的行为,售货员没有直接指责“我”的偷窃行为,而是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和宽容埋下了伏笔。19. 示例:在第⑩段中,当“我”听到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时,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感动。这是因为售货员没有直接指责“我”的偷窃行为,而是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和宽容,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这种感受让“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表达了“我”内心的感激和自责。20. 示例:“我将一辈子珍藏它”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蕴含了丰富的意蕴,它表达了我对那本插图版《西游记》的深厚感情和珍视之情;这句话也表达了我对诚信和道德的重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道德教材,我将永远珍藏它,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诚信和道德。
17. 该题考查情节的梳理概括。
“去书店看书”位于文章第①至⑥段;“把书藏起来”位于第⑪段;
由第⑩段“我摸进库房,再摸开库房前门,在熟悉的位置上‘拿’到《西游记》,然后将两道门轻轻掩好,头也不回地跑开了”可知,“我”把书从库房偷了出来,也没有被人发现。故可概括:偷书成功;
由第⑬段“你手里拿的什么书?哪里来的”“额吉见我惊吓过度的样子,心中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我便不打算隐瞒,将去新华书店偷书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额吉”可知,“我”在看书时被母亲发现,“我”把事情告诉了额吉。故可概括:被母亲发现;
由第⑮段“额吉抹干眼泪,带着我和那本《西游记》来到了新华书店”,第⑰段“额吉将兜里拉拉杂杂的零钱全部掏出来,摆放在柜台上,买下了那本我心爱的《西游记》”,第⑱段“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如今仍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尽管已经读过多遍,它的书页也已经泛黄,但我确信,我将一辈子珍藏它”可知,额吉带着“我”回到书店掏了超额的钱把书买了回来,后来这本书被“我”读了很多遍。故可概括:赎回书并反思。
18. 该题考查段落作用。
从内容上来看,“新华书店的售货员跟我已经很熟悉了”暗示“我”来书店的次数很多,经常来这里看书,和里面的售货员很熟,突出了“我”对书的痴迷;
“每天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店门口时,他总是要微微地冲我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或是跟我打趣”,表现“我”每次气喘吁吁地跑到店,体现出“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热爱;
从结构上看,和上文第②段“我没时间吃晚饭,也没时间自由活动,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头一个冲出教室,跑到位于苏木街道中央的新华书店去读《西游记》”内容相照应,表现“我”经常到店里看书;
“他总是要微微地冲我点点头,或是笑一笑”,表现书店售货员非常和蔼可亲,待人很温厚。结合第⑮段“你每次来都读那本《西游记》,现在这本书不见了,我当然猜到了是谁拿走了它,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将这本书还回来……”可知,售货员知道“我”痴迷《西游记》,是“我”把《西游记》偷走了,但是“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来形容“我”的盗窃行为,没有直接指责“我”,并表示“我相信,你一定会将这本书还回来”。本段对售货员的描写为下文他对“我”表现足够的信任和宽容做铺垫。
19. 该题考查心理描写。
“我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位于文章第⑯段,结合第⑮段“面对那么信任我的售货员,我早已经羞愧得抬不起头,而售货员其实早已经知晓一切”“你每次来都读那本《西游记》,现在这本书不见了,我当然猜到了是谁拿走了它,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将这本书还回来……”“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可知,面对“我”偷书的这个事实,新华书店售货员没有责备谩骂“我”,而是用“拿”来形容“我”的行为。售货员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宽容,维护了“我”的脸面和自尊心,他的善意行为让“我”深深地感到羞愧和自责,所以“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这既是羞愧的泪,也是感激、感动的泪。
20. 该题考查对句子含义和作用的分析理解。
从位置上讲,“我将一辈子珍藏它”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交代故事结局,丰富文章内容;
结合第⑧段“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我要把那本《西游记》偷回来”,第⑮段“额吉抹干眼泪,带着我和那本《西游记》来到了新华书店”,第⑰段“额吉将兜里拉拉杂杂的零钱全部掏出来,摆放在柜台上,买下了那本我心爱的《西游记》”“我知道,那些钱的数额远远超出了书的定价”,可知:在“我”成长路上,“它”不单单是指一本书,更是“我”过去某段时光的见证。“我”痴迷《西游记》,这本书是“我”从新华书店偷来的,后来额吉知道“我”的不良行为,带着“我”和书去书店,并当着“我”的面把书买下来。额吉用行为告诉“我”,做人要品行端正。
“一辈子珍藏”是说“我”会永远珍藏这本书,表现出“我”对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的重视和珍惜;也反映出“我”对诚信道德的重视;表现“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以此为鉴,不再做出偷盗的事情,时刻保持诚信,遵守社会道德,深化了文章主旨。
七、作文
例文:
在问题中成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如同行者,匆匆踏上征途,追寻着各自的梦想。在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们或如高山般巍峨,让人心生畏惧;或似溪流般绵长,让人难以捉摸。然而,正是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们成长的催化剂,让我们在挑战中蜕变,在困境中绽放。
记得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我独自坐在书桌前,面对着一张布满红叉的数学试卷,心中充满了挫败感。那些曾经在我看来简单的数学题,如今却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让我无法前行。我试图逃避,将试卷丢在一旁,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却如潮水般涌来,让我无法安心。
就在这时,父亲走了进来,他看出了我的沮丧,却没有直接询问原因,而是坐下来,给我讲述了一个关于蜜蜂和蝴蝶的故事。他说:“蜜蜂在采集花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花朵,有的容易采蜜,有的却需要它们费力地钻入花心深处。但正是这些难以采集的花朵,往往含有最甜美的花蜜。同样,人生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虽然它们可能让我们感到痛苦和困惑,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有机会发掘自己的潜力,变得更加坚强和优秀。”
父亲的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阴霾。我重新拿起试卷,开始认真分析问题所在。我意识到,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解决之道。于是,我一步步地分解难题,查阅资料,向老师请教,直到每一个问题都被我攻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仿佛自己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人际关系的挑战,我都能够冷静分析,寻找解决方案。我逐渐明白,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面对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只要我们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己,就能在问题中成长,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如今,当我再次回望那段经历时,我深感庆幸。因为正是那些看似艰难的问题,让我学会了坚持与努力,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都能够勇敢地面对它们,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跨越都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该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篇习作要求阅读材料,谈联想、感触与思考。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应对策略。这段材料强调了问题作为个人成长机会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习作可以写问题的正面价值,比如,问题不仅是挑战,也是学习和成长的契机,通过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提升和能力的增强。也可以写应对问题的态度,比如,提倡主动寻找问题,而不是被动等待或逃避。还可以写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和讨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故习作可以围绕“问题的正面价值、敢于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向立意。
第二,文体及选材。习作可以写成记叙文。分享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的故事,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收获。习作还可以写名人故事,写成功人士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例子,如科学家、企业家等,以此激励读者。习作还可以写成议论文。比如以“问题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作为论点,开头可以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中间段落可以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说明问题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尾段可以总结问题解决的意义,鼓励读者拥抱问题,勇敢前行。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情感真挚,使文章既有深度也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