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试卷

【328856】四川省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5-01-20 17:42:53 作者: 字数:41373字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5吨。它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火星探测器,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20207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5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南部预选着陆区,为更多的科学探索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

人类探测火星已有6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极为有限。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在深空探索领域,美国的技术确实排在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美国的海盗号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组成,没有火星车,也就是说没法进行巡视。其中轨道飞行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环绕器重2.33吨,登陆器重1.2吨。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器与巡视器共1.3吨,环绕器1.2吨,加上2.5吨的推进剂,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达到了5吨。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有重240千克的巡视器(火星车),对着陆过程要求非常严格,这要求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是当初的海盗1号在着陆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两者在技术上也是无法比较的。不可否认,超高难度的绕落巡一步到位,天问一号的探测任务是人类探索火星历史上复杂度最高的,技术含金量不言而喻。

在奔往火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一直处于高速状态,要先制动才能进入火星环绕轨道。在着陆之前,必须先将火星探测器的速度降下来。我国根据探月工程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四个阶段将探测器降落到火星表面。第一个阶段是气动减速阶段,将探测器的速度从每秒4.8公里减速到每秒460米;接下来,探测器打开降落伞,将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每秒95米;随后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利用反推火箭产生推力进一步减速,将探测器的速度降低至每秒3.6米;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悬停避障阶段,这个过程是在最后剩下的100米高度的位置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探测器悬停在100米高度的位置对火星表面进行进一步观察,看看火星表面是否有一些大的石头或者坑,有的话需要避开它,以确保探测器安全平稳着陆火星表面,以上的这些操作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进行。在这样高起点高难度的挑战下,一次性完成三大任务,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

天问一号绕落巡三步全部圆满完成,这个技术水平要比美国的机遇号、勇气号强一些,但是比好奇号还是要差一点儿。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与欧空局、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相比呢?其实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了,前后差不多有20次,不过可惜的是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欧空局在此之前有过两次任务,但在着陆器着陆火星过程中都失败了。所以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与巡航,标志着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1.请根据材料一中划线句的内容,为“天问一号”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逻辑严密,不超过60字。
2.材料二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是什么?第④段为何要提及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请简要回答。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可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其实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了,前后差不多有20次,不过可惜的是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艾叶又飘香

余雪云

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酣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

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巧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

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好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

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囫囵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烫得火辣辣的。

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

初三是包粽子。粽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干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粽、三角粽、菱形粽。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房香气扑鼻。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

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菖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已经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

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袪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食是莆仙的特色食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

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新衣服。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

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

4.请简要回答第二自然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
5.文中划线句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6.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啰嗦,应该删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7.本文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快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C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西:向西
D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限:限制
10.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
.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
.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
.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早归

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2.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13.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卷人

得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两句表明希望自己有机会竭尽所能,铲除奸邪势力。
2)在初三毕业晚会上,有好友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泪眼婆娑,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两句勉励他收起眼泪,趁青春年少,奋发有为。
3)《陋室铭》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评卷人

得分




五、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小题。

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我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一九〇七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15.上面材料分别写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人物,甲文中的“他”是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_,丙文中的“我”是_____
16.请结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来点赞其中一人,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
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句式:我用“_____”点赞_____,因为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选择题

17.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舵手(duò) 矜持 宽宥(yòu) 正襟危坐
B
.眼眶(kuàng) 纯萃 杀戮() 抽丝剥茧
C
.压榨() 犀利 褶皱(zhě) 随声附合
D
.倜傥() 吞噬 琐屑(xuè) 味同嚼蜡

1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精益求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B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他依旧一意孤行,永不言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量子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广大社区工作者没有袖手旁观,他们挺身而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勇敢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D
.毛相林书记坚守偏远山村43年,为培育“三色”经济,他殚精竭虑,带领村民披荆斩棘,用15年时间曜出了一条致富路。

1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华坪女子高中,让山区近1800多个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
B
.为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省政府决定在全川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四川的知名度。
C
.泸州市委市政府将在泸州大剧院举办大型演出活动,目的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泸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D
.在贵阳举行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深入分享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量子信息、区块链等大数据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评卷人

得分




七、语言表达

20.我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拟开设“榜样的力量”名人专栏。请你根据下列材料,为入选专栏的袁隆平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运用第三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带领研究团队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他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同时,也帮助世界上很多贫困国家的人民吃上了饱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人类,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衣着朴素,吃饭一个荤菜、一个青菜就很满足,但他工作非常严谨,事必躬亲,把8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农田里。即使在90岁高龄,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田里看看。直到逝世前几个月,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评卷人

得分




八、综合性学习

21.学校将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以下是校团委发出的活动通知初稿,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通知


全校同学:

为激发莘莘学子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丰富文化自信,学校定于630日晚7点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请大家准时光临。

校团委

2021628

评卷人

得分




九、作文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自然生生不息,美景目不暇接;时代日新月异,乐事举不胜举……

初三毕业,站在青春的起跑线上,我们可以放眼天下,用燃烧的激情,描绘祖国河山的奇伟瑰丽;可以脚踏实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描绘美好生活的动人画面;可以仰望星空,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憧憬祖国的美好明天……当然,除了着眼于生动地描绘什么,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去描绘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描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天问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的总重量达5吨的火星探测器。
2.天问一号探测器 技术含金量高 第④段提及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探测火星是为了说明我国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与巡航,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标志着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3.差不多”表示接近,几乎的意思。“差不多有20次”是说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接近20次,次数比较多。如果去调,就成了确数,正好20次了,与事实不符;“完全”就是全部的意思,“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没有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
从划线句子中提取属概念“火星探测器”,然后从句中概括出种概念“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5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最后把种差按照恰当的顺序排列,按照“种概念=种差+属概念”的模式,给种概念“天问一号”下定义为:天问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的总重量达5吨的火星探测器。
注意有字数限制。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提取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并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1)根据“天问一号的探测任务是人类探索火星历史上复杂度最高的,技术含金量不言而喻”“探测器悬停在100米高度的位置对火星表面进行进一步观察,看看火星表面是否有一些大的石头或者坑,有的话需要避开它,以确保探测器安全平稳着陆火星表面,以上的这些操作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进行。在这样高起点高难度的挑战下,一次性完成三大任务,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分析可知,材料二是说明对象是天问一号探测器,其特点是技术含金量高。
2)根据“天问一号绕落巡三步全部圆满完成,这个技术水平要比美国的机遇号、勇气号强一些,但是比好奇号还是要差一点儿”“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了,前后差不多有20次,不过可惜的是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欧空局在此之前有过两次任务,但在着陆器着陆火星过程中都失败了。所以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与巡航,标志着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分析可知,第④段提及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探测火星是为了说明我国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与巡航,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标志着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能力。
1)“差不多”,表示接近,几乎的意思。句中说“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了,前后差不多有20次”,这就是说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接近20次,次数比较多。“接近20次”是概数,如果去调“差不多”一词,边城个“20次”,就成了确数,正好20次了,这与事实不符,所以“差不多”一词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完全”,就是全部的意思,“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就是说没有一次是完完全全成功过的,每一次都或多或少有问题,甚至有完全失败的,也就是说没有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如果去掉“差不多”,就成了一次都没有成功过,这与事实不相符,所以“差不多”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内容上,概括了家乡过端午节的期限和具体内容,有仪式感,与回忆端午的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主题;形式上,有总括作用,统领下文的分写。
5.运用“扇”“拿”“戳”“凑”“看”“撒”等动词,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奶奶看发糕是否熟了的样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发糕撒上芝麻后的样子比作白雪公主的眼睛,把做好的发糕写得生动形象,又用拟人的手法,使做好的发糕变得活泼可爱。
6.开放题。不能删除。因为这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具体交代了端午习俗做法的由来和依据,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可以删除,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必要交代原由;加括号影响了上下文的连贯,不能使读者一气呵成读下来。
7.并非文不对题。文章写的是作者对童年时期在家乡过端午节的往事,以此表达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怀念,是一种抹不去的乡愁。艾叶是过端午的标志性物件,“又飘香”蕴含着赞美和怀念之意,因此,这个题目,既涵括了主要事件,又暗中表现主题,是一个不错的标题。


【解析】
(1)
本题考查材料的作用。解此题,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看与主题的关系,这个童谣如原文所说“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可见,它概括了过端午的日期和内容,表现了主题;从结构上看,下文用“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初三是包粽子”“初四的早上”“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具体写出了过端午的情形,可见,对下文又总领作用。
(2)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解此题,先找方法,再看作用,最后扣内容作答。题干中明确是细节描写,要具体找出“细”在何处,细读原文,就会发现细在动作——有“扇”“拿”“戳”“凑”“看”“撒”等一系列动词。修辞方法,“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是比喻,“眨呀眨地向外张望”是拟人。作用是细节——细腻生动,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活泼。内容:奶奶的情态和发糕的样子。
(3)
开放题。如答不能删,要从能否表现主题角度分析,这些内容交代了端午节习俗的理论依据,与主题相关。如答能删,可考虑人已知之,不必介绍,而形式上用括号,可考虑对读者阅读的影响。
(4)
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与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可从内容和主题的关系角度思考。文章内容是怀念童年端午节,“艾叶”是端午的标志性物品,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又”有再次之意,怀念之情暗含其中,“飘香”有赞美之意,因此,暗含了情感,意即主题。

8.C
9.D
10.D
11.1)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2)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解析】
(1)
考查断句。这段的大意是: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语法提示,找句末语气词和名词,名词一般做主语或宾语,在句首或句末。此题:云:句末语气助词。磴:石级,名词,做主语;苍山,名词,做主语。 根据内容和语法点可断句: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故选C

(2)
考查重点词语含义。ABC正确;

D.
有误,此句意思: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故选D

(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
D.
有误。甲文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乙文表现作者痴迷山水以及淡淡的忧国愁绪。故选D

(4)
考查翻译。
1)长啸:拉长声音鸣叫;属引:连续不断。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回视:回头看;或得日:有的被日光照着;或否:有的没有照着。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若偻: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

12.笼,笼罩或萦绕之意,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影,投影之意,表现了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的明暗交错的立体美。
13.写出了黄莺的娇小轻盈、调皮可爱,叫声婉转动听。通过写鸟与人和谐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句炼字赏析。
颔联的意思是:远处的山笼罩在一片不消散的云雾之中,越发渺远、朦胧;近树的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形成了明暗交错的班驳之美。笼,是“笼罩”的意思,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影,是“投影”之意,表现了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的明暗交错的立体美。从而表达了作者在“凌晨带酒归”时看到美景的惬意与享受。
(2)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诗人情感分析。
娇莺”写出了黄莺的娇小;“似相恼”“傍人飞”写出黄莺自己,与人们相处时的情境,“恼”赋予鸟以人的情态,表现了它们的淘气与可爱;“含啭”写出了黄莺叫声婉转动听。这一切在诗人看来都充满了情趣,从而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与愉悦之情。

1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解析】
本题中的“陛、效、歧、苔”等字词容易写错。

15.     张学良     徐特立     朱德
16.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张学良     他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解析】
(1)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人物识记。
第一空:结合“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可以判断出他是东北军领袖张学良。
第二空:结合“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和“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可知这是50岁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教育家徐特立先生。
第三空:结合“故乡仪陇县”“进了云南讲武堂”可以判断出,这是一直在艰苦中求学的朱德司令。
(2)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结合人物事迹可以作出对应。答案不唯一。注意③句写的是贺龙,不能选。
示例1:可用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点赞徐特立,因为他“人生五十始”,从入党开始,就对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对建设新世界发挥了重大作用。
示例2:可用②“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点赞朱德,因为他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第一枪。

17.A

【解析】
B.
纯萃——纯粹,杀戮()——
C.
压榨()——zhà,随声附合——随声附和;
D.
琐屑(xuè)——xiè
故选A

18.B

【解析】
A.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使用正确;

B.
一意孤行: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贬义词,感情色彩不符合,不正确;
C.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使用正确;

D.
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使用正确;
故选B

19.B

【解析】
A.
语意矛盾,去掉“近”或“多”中的一个;
C.
句式杂糅,把“目的”或“为了”去掉一个;
D.
缺少主语,把第一句改为:贵阳举行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故选B

20.示例:一入农学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袁隆平一生80%的时间,都是在农田度过的。泽被九州,魔稻祖师。他担得起民族脊梁!

【解析】
本题考查推荐词。注意要求: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运用第三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留取三尺卧榻,梦成万千稻香。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21.莘莘学子们”改为“莘莘学子”;“丰富文化自信”改为“增强文化自信”;“晚7点”后加具体地点“在学校大礼堂”;“光临”改为“参加”。

【解析】
为激发莘莘学子们的爱国热情”是病句,属于成分赘余。因为“莘莘学子”即众多学子,不能再与“们”连用,否则造成重复赘余,应该删去“们”;
丰富文化自信”是病句,属于搭配不当,与“自信”搭配,应该用“增强”,可修改为“增强文化自信”;
定于630日晚7点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没有明确举办地点,不符合通知的文体,应该具体写出举办地点;
请大家准时光临”中“光临”用词不当,“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此处通知对象是学生,不应该用敬辞“光临”,可以改为“参加”。

22.范文:

描绘美丽的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生活中处处皆风景。风景,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有艺术的也有文化的,有历史的也有……人们寻找不同的风景,最终,是为了寻找让自己眼睛一亮的身影,让自己耳目一新的心灵。

在夏日慵懒的光景里,过往的时光放轻了脚步,如水的暖金色透过玻璃,悄然起舞。翩翩悠然,不着痕迹。在夏日的眼眸里,七月的心底,那缱绻的阴翳下藏匿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美丽,那是来自夏天,来自那小小的生命,来自小小生灵心底的种种。“吱——吱——”的声音随风响起,叩打着心窗,杂乱地叠交着,坠落了一地,每天总是这般,蝉声总在不经意间悄悄响起,又总在你习惯了这纷杂时,悄然散去,但从未消停。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小小的身影,有缱绻的阴翳下,迎着微弱的月光和依稀的黎明,嘶哑着嗓子,放声歌唱,它的歌声诚然不很动听,在这充斥着光景,弥漫着清芳,零零星星洒落着三两声婉转鸟鸣的夏的空气里。但又如何,风拂不过过往的烟云,只会将那绿意尽头压枝的蝉鸣轻轻送进你的心底,一波静水,千波起,泛起涟漪。蝉儿在地下潜伏五年,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只为证明它的存在,只为装点夏天的热闹,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生活的意义远在我们想象之外,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原地踌躇,却不知前面的风景或许更美。在发现现今的淡定与从容时,带上对未来探知的心理,踏上前方的道路,前方想必会有更绚丽夺目的风景吧!其实旅行的意义,绝不是见到多少人,去过多少地方,见到多美的风景,而是在一个际遇下,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难度较大。提示部分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这道题目的选材非常广泛,可以描绘景物、事件、人物等,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来写。如:描绘生活中涌动着的善心、善念,充溢着的善行、善举,即“风景”中折射出的人格之美、人品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以真、善、美作为内核方能铺染出“最好的风景”。或:三年的初中生活,美好而充实。三年里,我们成长着,那年轻而敏感的心弦,会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家人的唠叨责备,老师的批评教育,同学的鼓励劝告,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深刻的哲思,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这些皆可入文。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一定有美好追求,有辛苦劳动,有辛勤付出,有责任担当,可以描绘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种善良美好的品质,一份催人奋进的憧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