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197731-浙江省衢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得分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班级举行“发现汉字”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1.梳理 同学们梳理了常见的含“绿”字词语,绘制了下面的词义演变地图,请你:
(1)根据词义,将“植绿护绿”“绿色通道”“绿色出行”填入下图ABC处恰当的位置。
A B C
(2)补全小组讨论中的对话。
小华说:“桃红柳绿”让我犯难了,“红”和“绿”仅仅指颜色吗?
小莉说:“红”和“绿”还可以指① 。
小倩说:今天早上赵老师祝我们“旗开得胜,一路绿灯”,这个“一路绿灯”怎么解释?
小莉说:这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② 。
小华说:看来,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③ 。
2.同学们搜集了含“绿”字的古代诗词,请你补充一例(连续的两句)。
诗情“绿”意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欸乃:摇橹声,或划船歌唱声。欸ǎi)
(柳宗元《渔翁》)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3.探究
(1)请仿照示例,从以上诗句中另选一句,推介你心目中“最 的绿”。
[示例]最无情的绿——“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语出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词。句中的“绿”与“红”化静为动,生机盎然,哪知却勾起了诗人漂泊异乡、年华虚掷的无限伤感,岂不是最无情的绿?
(2)这些富有意趣的“绿”或拟人或借代或化静为动,其词义大多为 或 。
4.拓展:下图是丰子恺创作的漫画“欸乃一声山水绿”,古诗意境与时人心境相通,趣味良多。请根据这幅画的意境,再配一句含“绿”字的古诗词。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请你参加“走近鲁迅”学习活动,完成任务。
琐记(节选)
①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②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③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④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⑤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⑥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⑦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橱,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⑧好。那么,走罢!
⑨但是,哪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已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
(选自《朝花夕拾》)
5.如果列一个“坏人”排行榜,你会怎么给衍太太、杨二嫂(《故乡》)、丁举人(《孔乙己》)排序?为什么?
6.鲁迅在“虽生之日,犹死之年”的心境中写下《朝花夕拾》。请你想象他写作以下句子时的状态(如神情、动作、心理等),细细体会字里行间鲁迅的爱或憎。(选做一题)
(1)鲁迅从回忆父亲的病到回忆离开散布流言的S城,这期间写到衍太太,《琐记》这样开头: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
(2)鲁迅回忆与范爱农相识相知共同战斗最后生死两隔的经历,《范爱农》这样结尾: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7.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选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荒诞离奇的现实的讽刺与批判?请你摘录一句分析。
8.鲁迅离开故乡“寻别一类人们”,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于是他弃医从文,一生致力于改变国民精神,用文字“树人”。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将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这个“人”,如果是孩子,应当像双喜一样,热情淳朴,聪明能干,当小伙伴没有主意的时候能挑大梁;如果是读书人,应当 ;如果是劳力者,应当 。总之,是一个大写的“人”。
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朝花夕拾》(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故乡》《孔乙己》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学校开展“人文史话”研学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研学任务
◎任务一:参观赵抃祠,搜集资料。
﹡赵抃,北宋名臣,衢州人,为官清廉,史称“铁面御史”。
◎任务二:研读《清代衢州总兵饶廷选:“铁衢州”里的“铁将军”》,学习写法。
◎任务三:写作《“铁面御史”赵抃传》。
清代衢州总兵饶廷选:“铁衢州”里的“铁将军”(节选)
①“铁衢州”之名由来已久,俨然已成衢州一张别具一格的历史名片。而太平军三次围衢攻而不破,尤其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长达91天的第一次围衢之战失败后,更给“铁衢州”美名加分不少。而衢州总兵饶廷选在这场“铁衢州”的保卫仗里功不可没,是名符其实的“铁将军”。
②据《福建通志》载,饶廷选生卒为1803年至1861年,字枚臣,闽县人。“身长七尺,丰颐广颡①;睛突出,英光四射。”饶廷选戎马一生,长得威武、战得勇猛、死得惨烈,在《清实录》中被咸丰皇帝提及130余次。
③1856年冬,驻扎衢州一年九个月的饶廷选正式就任衢州总兵。纵览《清实录》可知,就任后的饶廷选频繁奔波在三衢广饶各地,负责浙西门户的防剿任务。
④龙游方志大家余绍宋撰的《徐芳神道碑》记载,饶廷选赴玉山与太平军作战时,徐芳劝作为幕府的父亲徐丙祥不要出征。而徐丙祥拒之:“饶公知我深安忍负之而以利害为进退”结果,恰逢大雨,又被太平军偷袭,饶廷选的马尥了蹶子②,险被太平军生擒。生死关头,徐丙祥把自己的马给了饶廷选,“徒步与敌战,力竭死之”。此故事虽然重在突出徐丙祥英勇忠义,但至少说明饶廷选知兵爱兵,换来了部属以死效力,也说明当时衢州战事绵延,凶险不绝。
⑤据《平浙纪略》载,1858年三月初五,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数十万大军大举攻衢,数百里间“戈戟如林”,连营数十里,只留下东北一角未合围,由此开启了围城最久、攻城最猛的“太平军第一次围衢”序幕。
⑥据《续碑传选集》载,石达开大举犯衢时,饶廷选正在玉山。在回衢途中,与太平军在大南桥进行了遭遇战,后退守衢城。“贼乘骤雨尽毁护城营壁,以地道撼城,城圮③者三。”太平军挖地道、搞爆破、打营垒,攻城极其猛烈。饶廷选和官兵们“凡九十余昼夜,目不交睫”。
⑦《衢县志》里,对饶廷选破敌之法也有记载:时城中仅有守兵五百,道梗援绝,全城恟④惧。饶公乃练兵三百,分为百队,每队三人,令前一人右执盾、左持长刀,中一人持鸟枪护之以进,后一人拥长矛为前二人之接引。嘱曰:“敌用骑,其行利散不利整。汝等出城迎战,勿立行,宜伛偻蛇行,散伏于坳下或路旁丛冢中。遇队至,宜先鸣枪以乱其视听,次以刀斩其马足,终以矛刺其身首,蔑⑤不济矣。”敌果遇伏,歼其大半,围遂解。饶廷选智勇双全,用兵得法,战法得当,为衢州城解围作出重要贡献。
⑧衢城百姓也未忘记其守衢之功。清光绪年间,衢州百姓在县治东北隅古菱湖紫金闸畔的药师庵故址,修建左福二公祠时,在其东庑⑥附祀衢州镇总兵饶廷选。
(选自2023年5月3日《衢州日报》)
[注释]①颡:sǎnɡ,额。②尥了蹶子:尥liào,蹶juě。③圮:pǐ,毁坏。④恟:xiōnɡ,恐惧。⑤蔑:没有。⑥庑:wǔ,堂下周围的廊屋。
9.本文引用了大量资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引用古代典籍要读懂原文。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A.凡九十余昼夜
B.道梗援绝
C.宜伛偻蛇行
D.乱其视听
E.蔑不济矣
(2)引用古代典籍要加上标点。根据语境,给下面句子加上两个恰当的标点符号。
饶 公 知 我 深 安 忍 负 之 而 以 利 害 为 进 退
(3)引用古代典籍要真实可信。本文所引内容来自官文、史书、地方志等可靠资料,所引碑文也出自方志大家之手;再如, 。以上这些方法确保了所引资料真实可信。
(4)引用古代典籍要融入述作。根据提示,探究引文与述作结合的方法。
(述作,指作者自己所写的内容。)
步骤一:在原文中把引文画出来。(不计分)
步骤二:阅读引文前后的内容,思考引文与述作的关系。(不计分)
步骤三:引文与述作关系相同的归为一类。(不计分)
步骤四:仿照示例,写出引文与述作结合的方法。
[示例]引文与述作共同构成完整的句子,突出所引的内容。如,饶廷选和官兵们“凡九十余昼夜,目不交睫”。
10.纪实作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以此文为例概括两种方法。
11.参考本文制作《“铁面御史”赵抃传》的评价量表,可以从哪些角度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班级开展“发现新闻”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2023年5月8日《衢州晚报》)
材料二:
衢州某初中在读书节活动中开展了名著研究小组组员招募活动:由骨干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向全校公布论文题目,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参加各组的学术讨论会。会议中发言有价值的同学将有机会被吸收进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根据需要在全校选择指导老师,学校允诺将为研究小组聘请高校、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担任导师。
12.如何提升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请完成以下任务。
(1)仿照示例,分析材料一这则标题,探寻新闻价值提升过程。
(2)材料二的活动将写成报道向衢州本地媒体投稿,请根据以上探究,拟写一则能突出新闻价值的标题。
13.以下是研究小组公布的论文题目,请选择一个,写下你的思考。
A.《祥子文学形象的当代价值研究》 B.《<简·爱>何以成为经典》
C.《<西游记>与<水浒传>里的团队研究》 D.《<儒林外史>中的世情百态》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请参加“共鸣与争鸣”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思考。阅读下文材料,完成问题。
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
①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尊严、有存在理由的。你不能简单地把世间的东西分成好的与坏的,然后区别对待。
②古人讲“厚德载物”,这是什么意思?大地如此宽厚,承载万物,它承载草木葱郁的南方,也承载荒天野地的北方;承载风沙,也承载河流;承载好人,也承载坏人;承载猛兽,也承载温顺的牛羊;承载美,也承载丑。这就是厚德载物。
③我们要学这种胸怀,把天地间的好坏放下,先去承载,先去认领它。它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坏东西也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
④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别人,你能把坏东西弄到哪里去呢?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中,早早地就把好坏分开了。
⑤所以,我们后来遇到的所有麻烦都是我们怎么对待好坏的问题。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一朵鲜花和一片败叶都是好东西,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也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无端地给了穷人那么多不好的东西,给了富人那么多荣耀,让我们具备两种眼光。
⑥那本来应该是一种眼光的。
(选自《读者》)
14.本文说理如话家常,请根据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15.画线处的句子引发思考,请再写一个句子,丰富这个排比句。
三、作文
16.分享你的阅读思考。
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
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尊严、有存在理由的。你不能简单地把世间的东西分成好的与坏的,然后区别对待。
古人讲“厚德载物”,这是什么意思?大地如此宽厚,承载万物,它承载草木葱郁的南方,也承载荒天野地的北方;承载风沙,也承载河流;承载好人,也承载坏人;承载猛兽,也承载温顺的牛羊;承载美,也承载丑。这就是厚德载物。
我们要学这种胸怀,把天地间的好坏放下,先去承载,先去认领它。它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坏东西也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别人,你能把坏东西弄到哪里去呢?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中,早早地就把好坏分开了。
所以,我们后来遇到的所有麻烦都是我们怎么对待好坏的问题。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一朵鲜花和一片败叶都是好东西,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也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无端地给了穷人那么多不好的东西,给了富人那么多荣耀,让我们具备两种眼光。
那本来应该是一种眼光的。
文章代表的是作者的观点、感悟,读了文章我们要问问自己:我联想到什么?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吗?我得到了什么启发?
请你从文中摘录一句话,根据这句话引发的联想、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500字左右,不要出现个人真实信息(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综合性学习
1.(1)A.植绿护绿 B.绿色出行 C.绿色通道 (2)①股票的涨和跌 ②一路畅通,没有遇到阻碍 ③结合上下文2.(示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3.(1)(示例)最伤感的绿——“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句中的“绿”与“红”形成鲜明对比,写出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情景,烘托词人内心的苦闷。 (2)吹绿 绿叶4.(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1.该题考查词义理解。
植绿护绿:指培植树木,保护林木;代指植物。故选A。
绿色通道:指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设置的手续简便、安全快捷的通道;泛指简便、安全、快捷的途径和渠道。故选C。
绿色出行: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出行方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故选B。
2.该题考查综合性知识。
一空,“红”和“绿”还可以指股票的涨和跌。股票绿色表示的是股票下跌,也表示股票可以卖出;股票红色则是表示上涨。
二空,“一路绿灯”表意为车开过去,路口的都是绿灯,不用停下来等,比喻一路畅通,没有遇到阻碍。
三空,由上文可知,“红”和“绿”不仅指颜色,还可以指股票的涨和跌以及一路畅通,没有遇到阻碍,这启示我们: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联系上下文和语境。
3.该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1)示例:最柔情的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字将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又将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暗示了诗人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2)由“春风又绿江南岸”“芭蕉分绿与窗纱”“应是绿肥红瘦”“绿了芭蕉”可知,“绿”或拟人或借代或化静为动,其词义大多为吹/染绿或绿叶。
4.该题考查图文转换。
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图中画面主体是一渔船在江面划行,船上一家三口边聊天边欣赏沿岸风光,渔夫在划船。画面远处是绿树成荫的山峦,一座木桥旁的柳树枝条随风摇曳。可据此配一句含“绿”字的古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现代文阅读
5.第一问:丁举人最坏,然后是衍太太,最后是杨二嫂。第二问:丁举人凶残而狠毒,利用封建权力对孔乙己横加摧残,造成其身体残废,最后默默离开人世;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心术不正、两面三刀的人,总是教唆小孩子做坏事;杨二嫂是一个势力、尖刻、泼悍的人,充满了市侩恶性的性格。6.(示例)鲁迅对范君之心情乃是极为复杂的,范爱农这个形象太典型又太平凡,使得鲁迅对其之态度不得不一易再易。愤怒也是自责,同情亦为自怜,而对范君死前的潦倒与死之惨象隐隐的懊悔,则多少透露了一种忏悔和祭奠。“爱”是对同乡挚友的深切怀念;“恨”是对黑暗社会的切齿之恨。7.(示例)“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一句,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表达了作者对荒诞离奇的现实的讽刺与批判。8.像藤野先生一样,严谨认真,谦逊负责,没有民族偏见。 像闰土一样,勤劳善良,质朴老实。
5.该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琐记》中的衍太太怂恿孩子吃冰、打旋子,怂恿少年鲁迅看坏书、偷母亲的首饰等,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表里不一、用心阴险的人,鲁迅对这个人充满了憎恶。
②杨二嫂是《故乡》中的人物,是一个家庭背景在走下坡路的普通公民的形象。杨二嫂年轻时稳重漂亮引人注意,被称作“豆腐西施”,豆腐店的生意也非常火爆;20年后,杨二嫂损人利己,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变得自私刻薄,让人生厌。
③丁举人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唯一没有露面的人物,也是导致孔乙己死亡的直接祸首。小说借助掌柜和酒客的对话只对其作了侧面的交代,但是给人的印象却极为深刻:凶残而狠毒。丁举人和孔乙己一样本都是沿着封建科举制度阶梯向上爬的读书人,他爬上去后一下子就成为了统治阶级的爪牙和帮凶,而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则无法通过封建科举这座独木桥,滑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然而他不仅没有对自己的同类孔乙己有半点关心和照顾,反而利用封建权力对孔乙己横加摧残,造成其身体残废,最后默默离开人世。
据此分析,进行排序为:丁举人、衍太太、杨二嫂。
6.该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
《琐记》中“衍太太”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衍太太”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鲁迅从此不到“衍太太”那里去了,但很快就传出了鲁迅偷家里东西的流言,使鲁迅“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鲁迅讲述这一人生经历之后接着写道:“好,那么,走罢!”说明他之所以要走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是因为看透了“衍太太”之流的嘴脸和心肝。据此可知,鲁迅对衍太太是厌恶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怀着憎恶的心理去写的。
《范爱农》中,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憎恶到喜爱的过程。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原先是厌恶的,做了不好的事情,随着深入的了解,又有了怜悯之心。两个人彼此对对方的第一印象都不好,他们又成为了挚友,相同的境遇使他们再次相遇、相熟、相知,后成为了挚友。鲁迅是怀着怀念、伤感、愤懑、自责的感情来写范爱农的。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7.该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对荒诞离奇的现实的讽刺与批判的句子进行赏析即可。
示例:“好,那么,走罢!”一句,写衍太太散布鲁迅偷家里东西的流言,使鲁迅“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说明他之所以要走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是因为看透了“衍太太”之流的嘴脸和心肝,表达了作者对荒诞离奇的现实的讽刺与批判。
8.该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故乡》《孔乙己》,结合这些作品中的人物,结合题干“如果是孩子,应当像双喜一样,热情淳朴,聪明能干”“总之,是一个大写的‘人’”可知,应该是正面人物形象,写出它们的优点。据此分析,读书人可写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劳力者可写勤劳朴实的闰土。
9.(1)A.一共 B.帮助C. 像蛇一样 D.扰乱 E.成功 (2)饶公知我深,安忍负之而以利害为进退? (3)本文引用的内容来源于名人著述;百姓为相关人物修建公祠,有实物可以进行考证;典籍的具体内容可以互相印证。 (4)先写引文,然后再加以解释。如“ ‘贼乘骤雨尽毁护城营壁,以地道撼城,城圮者三。’太平军挖地道、搞爆破、打营垒,攻城极其猛烈。 ”10.①借议论表达作者的感情,例如“饶廷选戎马一生,长得威武、战得勇猛、死得惨烈,”就是借着对人物的直接评价,在议论中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赞美敬仰之情。②在叙事中表达作者的感情。如“石达开大举犯衢时,饶廷选正在玉山。在回衢途中,与太平军在大南桥进行了遭遇战,后退守衢城。……太平军挖地道、搞爆破、打营垒,攻城极其猛烈。饶廷选和官兵们‘凡九十余昼夜,目不交睫’”。11.知名度、聪明才智、勇气胆识、历史功绩、后人纪念等角度去设计。
9.(1)——(5)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A.句意:总共九十多个昼夜。凡,一共,总共。
B.句意:道路堵塞,援兵断绝。援,援兵。
C.句意:应该弯着腰像蛇一样前行。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D.句意:扰乱他们的视觉和听觉。乱,扰乱。
E.句意:没有不成功的。济,成功。
(6)该题考查断句和标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饶公对待我很好,怎么忍心背叛他,因为前进危险就退缩呢?“安忍负之”是一个反问句,“安”是一个疑问代词,应该放在句子开头,所以在“安”之前要停顿,这里用逗号;“之”是一个代词,在这里做宾语,所以在“之”之后也要停顿,此处应该用问号。故停顿和标点应该是:饶公知我深,安忍负之?而以利害为进退。
(7)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总结。
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包括官文、史书、地方志、碑文,如《清实录》《衢县志》《徐芳神道碑》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时名人的著述,如《平浙纪略》,这些也是很可信的。
(8)该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作者写作时。引用了许多古代典籍,有时候让引文与述作共同构成完整的句子,突出所引的内容。有时候先引用古籍,然后对一些难懂的地方再加以解释、评述,这样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也加入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如“‘身长七尺,丰颐广颡;睛突出,英光四射。’饶廷选戎马一生,长得威武。”这句话先引文,再评述。
10.该题考查文章抒情的方法。
纪实作品中,作者也就可以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在字里行间表达对人物的感情。如“敌果遇伏,歼其大半,围遂解”,在作者对历史事实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饶公军事才能的赞叹。有时候,作者也会直接用议论性的语句,对任务做评价,以此表达对人物的赞美景仰之情,如“饶廷选智勇双全,用兵得法,战法得当,为衢州城解围作出重要贡献”,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人物的赞许和钦佩。
11.该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根据第①②段,“衢州总兵饶廷选在这场‘铁衢州’的保卫仗里功不可没”“据《福建通志》载……”“ 在《清实录》中被咸丰皇帝提及130余次”可知,饶廷选在历史上知名度很高,所以可以从“知名度”去评价人物.
根据第③——⑥段可知,这里主要记述了人物的主要功绩,所以可以从“历史功绩”这一方面去评价人物。
根据第⑦段可知,饶廷选发明了破敌之法,可见他智勇双全,可以从“智勇”的角度去评价人物。
根据第⑧段“在其东庑附祀衢州镇总兵饶廷选”可知,百姓们对他的纪念。可以从后世的纪念来评价人物。
12.生态文明城市 环保深入人心,生态日益变好 13.示例:《祥子文学形象的当代价值研究》 。
祥子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在畸形结合的家庭生活中苦苦挣扎而终归失败;在绝望中扭曲了灵魂而堕落成走兽。通过对祥子形象的塑造,我们看到了城市贫民出路问题,这对今天很有启示意义,随着城市日益变好,我们一定要给城市贫民生存的出路,让他们能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来成就自己。这就是祥子形象的思想价值。
12.该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提炼能力。
第一空:“饶廷选固守衢州”是一则古代历史故事,所以这一则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体现出衢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由此仿写可知,由“国宝”白鹇现身孔氏南宗家庙,可知,衢州也是一座“生态文明城市”;
第二空:由“铁将军固守衢州”推导出人民英勇顽强、城市历史悠久这两则价值内涵。由此仿写可知,由“国宝”白鹇现身孔氏南宗家庙,可知,城市居民对动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鸟儿都敢于在孔氏南宗家庙栖息,同时,也可看出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故可发掘的新闻价值是:环保深入人心,生态日益变好。
13.该题考查新闻价值挖掘。
分别从给出的论题中挖掘出其现有新闻价值,概括归纳即可。
示例:
《<简·爱>何以成为经典》:《简·爱》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们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肤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西游记>与<水浒传>里的团队研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做成大事。管理的本质就是把“我”变成“我们”。从我一个人会,变成我们大家都会;从我一个人想,变成我们大家都想;从我自己努力,变成我们大家都努力。《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做第一买卖叫做“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这种先找人、再做事的模式,在水浒叫“认义”,西游记叫“收徒”。这都是讲的先建立可靠的团队,然后才一起纵横天下做大事业。
14.(1)我们应把天地间的好坏放下,先去承载、认领它;(2)我们遇到的所有麻烦都是我们怎么对待好坏的问题。
15.示例:承载着江河山岳,也承载毛虫小草。
14.该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清文章的内容,首先通读语段,勾画关键词,分层。接着按顺序分析每一层,可从论证方法入手,并指出论证了什么。对于表态、看法,观点、结论等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或提炼。
文章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世间一切都有存在理由,不能区别对待;
第②段“大地如此宽厚,承载万物,它承载草木葱郁的南方,也承载荒天野地的北方;承载风沙,也承载河流;承载好人,也承载坏人;承载猛兽,也承载温顺的牛羊;承载美,也承载丑。这就是厚德载物”论述大地厚德载物,从正面说理;
第③段“我们要学这种胸怀,把天地间的好坏放下,先去承载,先去认领它。它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坏东西也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论述我们要把天地间的好坏放下,先去承载,先去认领它;
第④段“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别人,你能把坏东西弄到哪里去呢”论述即便不认领,坏东西也存在,从反面说理;
第⑤段“所以,我们后来遇到的所有麻烦都是我们怎么对待好坏的问题。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一朵鲜花和一片败叶都是好东西,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也都是一样的”论述了“我们后来遇到的所有麻烦都是我们怎么对待好坏的问题”;
第⑥段“那本来应该是一种眼光的”得出结论:要一视同仁。
15.该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
结合画线句可知,应该用“承载……也承载……”的句式仿写,而且两者构成对比。
示例:承载秀水江南,也承载荒漠西域。
三、作文
例文:
厚德载物
两千多年前,先秦儒家经典《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短短十字,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值得世人认真体味、践行。天地之间,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它承载着万物,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大地之“坤”,以美德包容他人,宽待他人,泽育他人。
时常在街边见到大大小小的争吵纠纷,轻则面红耳赤,重则大打出手,起因往往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几句话不相投,很快就演变成谩骂、撕打,引来众人围观,甚至由几句口角而引发血案的悲剧,也屡见报端。仅仅做出些许克制忍让便能烟消云散的不愉快,何以会失控,何以会升级恶化而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缺乏应有的道德素养,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重要根源。没有厚德,便不能载物。中华民族众多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大法宝,是我们消弥矛盾的一柄利器,是人际关系协调融合、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方催化剂。在物质越来越丰富,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以德包容身边的人与事。
发生在鲁迅先生身上的一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有一位文艺青年,曾大摇大摆地来到鲁迅家里,让鲁迅帮他修鞋。先生并未有大的反应,请他坐下脱鞋,先生替他去路边鞋摊修好了鞋。小青年穿上鞋,大摇大摆而去。
鲁迅先生的行为令人钦佩,他表现出来的宽厚的美德令人折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丰碑人物,待人如此宽厚,面对近乎无理的要求如此宽容,我们芸芸众生又有什么理由不以德相待,宽容彼此,温良恭谦让呢?
然而,厚德载物不是一味地忍让、妥协乃至纵容假恶丑的东西,诸如腐朽的清廷一味卖国求生求荣的行径,称得上是德吗?那是愚蠢与可耻,必须毫不犹豫地抵制、摈弃。以德载物,要分清敌友、分清是非、分清轻重,生活中不慎的冒犯、无心的过失、无知的伤害,都需要靠美德去承载、去感化、去消融,以德待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对严重的错误和恶行,则必须加以纠正乃至惩戒。
该题考查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材料的题目交代了材料的主旨“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联系材料内容可知,这一主旨的深刻内涵是我们不应用单纯的好和坏这两种眼光来看待他人或自己。对于自己来说,既不能因为自身的优点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缺点而自怨自艾。对于他人来说,既不能因为对方的优点而大肆赞美,也不能因为对方的缺点而敬而远之,应综合起来全面看待。以此为主旨,写人记事;以此为中心论点,议论说理。均可。
选材构思:可以写人记事,写一篇记叙文。如,记叙自己因为本身存在的某种缺陷而沮丧失意,消极悲观。后来受到了某种触动,之后认识到无论优点与缺点,都是真实的自我。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就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可以议论说理,写一篇议论文。如,设定论点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首段引出论点,激发读者兴趣,然后依次论证何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怎样做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行文中可列举实例,引用名言,正反对比来加强论证的力量,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