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基础知识综合 |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dài)□、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会力以(fù)□、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
(波德莱尔)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 ;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黄宗羲)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爱_____
会力以_____
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厉害
B.利益
C.利害
3.下面文字是同学写的学习体会,请帮助修改完善。
这些天,同学们在阅读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了朝鲜战场上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大家联想到近期西南边疆官兵的故事,发出向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学习的热情。抗美援朝的英雄曾激励了几代人,今天子弟兵续写英雄的故事,继续激励着我们。 。
(1)画线语句搭配不当,请修改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在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我们要崇敬英雄,更要奋发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B.记录英雄故事的文章,常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精神。
C.解放军总是冲在抢险救灾第一节,是和平时代的英雄。
|
二、选择题 |
4.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对联一)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
(对联二)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
(对联三)
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 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
(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
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
三、名句名篇默写 |
5.将下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
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①______,②______”,是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安得广厦千万间,③______”,是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④______”是睥睨一切的非凡气度;“⑤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⑥______”是勇往直前的乐观和自信。
|
四、填空题 |
6.填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写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化用南宋诗人①______《卜算子·咏梅》的句子。原句是“无意苦争春,②______。零落成泥碾作尘,③______”。
7.按要求填空。
小说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如猪八戒囫囵吞下人参果后又借口没尝出味道,要悟空再去摘取的情节,传神地刻画了猪八戒①______的特点;《格列佛游记》中“②______国”的人们用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情节,想象奇特,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③______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
五、名著阅读 |
8.阅读名著,要有合适的关注点,如下表所列。参照示例,选择一项举例分析。
序号 |
作品 |
关注点 |
|
|
|
|
|
|
|
|
|
(示例)《昆虫记》: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等内容,观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蜕壳之后,蝉享受阳光和空气,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
|
六、现代文阅读 |
粮食
茹志鹃
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一进门就对老伴说:“有吃的吗?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
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
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这一整天都没吃?”
“上哪吃去?”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粱饼子给他。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有情况啦?”
“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
“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
“我又不傻。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
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
“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又说道:“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这不都是为了咱……”
“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
“对!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说实在的。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粱面装进了干粮袋。最后面袋空了,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
“该够啊!一条干粮袋装三斤,三四一十二。”老寿捏着那只空的干粮袋,踢踏着脚,转了一个身,又眼望着地,说道:“我咋记得家里还有十五斤高粱面呢!”
“这两天没吃啊?正巧我今天又烙了饼。”
“饼!也行啊!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这一次,老伴没吭气,把饼筐子递过来了。老寿把饼切好,装进口袋,然后端起灶台上那碗糊糊,看了看,重又坐到锅里。用手掌抹了抹嘴,说:“留给铁栓吧!”
“你喝了它吧!”老伴眼里已转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
“别难过,等解放以后,那时候啊!嗨!到共产主义那更美了,吃香的,喝辣的,任挑。”老寿吹灭了灯,又在灶门前蹲了下来。一边想着将来,一边等着老甘那轻轻的叩门声。
村里的狗,叫了几声,老甘来了。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有一袋是饼条子。
“老寿,你放心。哪里有老百姓就饿不着咱们。你们这点心,我带去防个急用。”老甘紧紧捏了捏老寿的手就走了。
老寿看他走远了,回身进屋关门。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打仗的人,留下了一半安家的粮。老寿悄悄地用手掌抹去两眼的热泪,把门关上。
(节选自《剪辑错了的故事》,题目为编者所加)
9.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1)_________→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2)_________
老甘:(3)_________→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
10.品味下面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
“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
11.文中写老寿的老伴是个“硬女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
12.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①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
②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
(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
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闻生活周刊》)
1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
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D.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
14.“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15.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准备有关“火星探索”的演讲,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帮助完成任务。
设想 |
任务 |
|||||
|
|
|||||
|
|
|||||
|
七、文言文阅读 |
甲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乙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征聘不就_____
(2)就家拜汉中太守_____
(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____
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
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小题。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
(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
八、作文 |
21.请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
“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
其实不只是考试,生活中很多事情,如跑步、画画,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1.
戴
赴
2.C
【解析】
(1)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戴、赴”的正确书写。
爱戴:意思是敬爱并且拥护。
全力以赴:意思是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2)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厉害:意思是剧烈的、强大的、猛烈的本事或手段,指实力高强,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能力,形容能做出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多用于比喻人物或其他事物,也是人们现实生活社会中常见运用较为广泛的口头用词。
利益:指人类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金钱、权势、色欲、情感、荣誉、名气、国家地位、领土、主权等所带来的快感,但凡是能满足自身欲望的事物,均可称为利益。
利害: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
结合大丈夫做事只论对错的语境,应填“利害”;
故选C。
3.
(1)将“发出”改为“激发”
(2)A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划线句中“发出”和“激情”搭配不当,可以将“发出”改为“激发”。
(2)结合上文中“激励着我们”一句可以看出下文中应该表明我们的决心,所以应该是“我们要崇敬英雄,更要奋发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英雄”。故选A。
4.D
5.
①二者不可得兼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会挽雕弓如满月
⑥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得兼、大庇、俱欢颜、自缘、会挽雕弓、云帆、沧海”等字词容易写错。
6.
①陆游
②一任群芳妒 ③只有香如故
【解析】
《卜算子·咏梅》是南
宋词人陆游的一首词,全文是:照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而“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是: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根据上述分析知,作者是陆游,后面填写的诗句注意“妒”的写法。
7.
①贪婪
②小人(国) ③周进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西游记》中第二十四回偷吃人参果的情节表现了猪八戒贪吃、急躁的性格特点。《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利里蒲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分为“高跟党”和“低跟党”两派。“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于是出现了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这说明周进是一个脆弱、受科举毒害至深的书呆子。
8.①示例:称呼阿长,从“回忆中的我”视角,叫她“阿长”,表达对她的厌烦;从“写作时的我”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怀念。
②示例:贝多芬,在经历失聪的打击、爱情的缺失、经济的窘迫之后,仍能创作出《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一系列不朽的杰作,反映了他直面苦难、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③示例:诗人创造了“太阳”“火把”“光”等明朗、热烈的意象,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从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根据关注点,联系相关的故事情节,结合示例特点举例分析即可。
示例1:米开朗琪罗,他倍受苦难,但一切苦难,和看似自讨苦吃的行为都源于他对工作的热情,自尊与责任感,以及对世界的纯洁的爱。
示例2:《艾青诗选》。诗人创造了“土地”意象。“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或诗人创造了“太阳”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9.
(1)把所有粮食装成四袋
(2)发现老甘留下两袋粮食
(3)准备转移队伍
10.老寿已决定为革命献出所有的粮食,清楚这样做会给家里带来困难,因此感到愧疚,无法直面老伴。这个细节反映了他复杂的心理。
11.要点:①脾气急躁,心直口块;②个性坚强,深明大义;③体贴温柔,爱护家人。
12.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情节的梳理。围绕“粮食”,开始写了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随后回到家“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和老伴一起把高粱面装进了干粮袋。最后面袋空了,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老寿把饼切好”装进第四个口袋,之后老甘来到老寿家取粮食,走后“回身进屋关门。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从老甘的角度概括:开始老甘告诉老寿他们决定转移队伍“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接着按约定来取粮,最后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
(2)
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这是一处细节描写,“有难处,这不假啊!”写出了老寿自知家里的困难,感觉苦了老伴和孩子从而产生了愧疚的心情,“仍旧两眼瞅着地上”表现了老寿献粮的决心已定。这个句子形象地表现了老寿矛盾的心理。
(3)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文中“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话多,也多在理上”可以看出老寿的妻子心直口快;“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老伴没吭气,把饼筐子递过来了”可以看出她内心坚强,深明大义,支持,革命工作;从“心疼”“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粱饼子给他”“你喝了它吧!”可以看出她温柔体贴,对家人照顾细致入微。
(4)
此题考查的是对主旨的探究。文中的线索是“粮食”,围绕这一线索表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结合对全文的理解,首先我们看到老寿及其妻子将家里所有的粮食都奉献出来,并且在老甘来取粮时诚恳的向其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那种愧疚之情显现出来,表现了老寿对革命同志、对党的忠诚。而老甘甚至百姓的苦难,但是又不愿伤了老寿的一片心意,于是在取粮时偷偷地留下了两袋粮,这表现了他对百姓的关心和体贴。综合起来这篇文章要表现的应该是一种民拥军、军爱明的鱼水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3.D
14.因为在9分钟内要完成降速,同时要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且整个过程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这样说突出了降落过程的艰难,有现场感,吸引读者。
15.(1)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②名称与探测对象相关;③通俗易懂,易为大众接受。
(2)①表明我国航天科技的强大;②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引发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入思考。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感知。D项中“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表述有误,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知,在此过程中只有“成功登陆”需要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故选D。
(2)
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和概括。材料二的第四段说明了“天问一号”的登陆过程,因为“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基于这些所以作者形象地将其称为这是“恐怖9分钟”。
(3)
此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
(1)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球车为“玉兔号”,这些都取材于民间传说。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其中“天问”出自古诗词。火星车为“祝融号”,这是出自神话传说中。这些名称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且通俗易懂,而且它们的命名都与它们的探测任务和使命是相关的。
(2)天问一号,是我国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成功登陆火星,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极大的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叹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惊人的成就,同时“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据此理解作答。
16.
瑟瑟
惨凄
17.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
18.
(1)B
(2)D
(3)A
19.A
20.(1)示例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
示例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
(2)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从“瑟瑟谷中风……冰霜正惨凄……”可知,诗中用“瑟瑟”一词来形容寒风,用“惨凄”一词来形容冰霜。表现风之猛烈、天气之冷,侧面烘托松树的能耐寒冷的品性。
故第一空:瑟瑟;第二空:惨凄。
(2)
本题考查关键句赏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中,“一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两个“一何”连用,在句式上形成连贯的气势;语意上,强调了“风声”的强盛、风吹的猛烈及“松枝”的刚劲有韧性,两相对比,突出松树的刚劲品质,表现了作者对松树由衷的赞美喜爱之情。根据分析归纳概括即可。
(3)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句意:朝庭召请他为官,他还没有赴任。就:就职,赴任。
(2)句意:到(他)家中拜请他出山做汉中太守。就:前往。
(3)句意: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就:从事。
故依次选:B、D、A。
(4)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意思是:曹操不高兴,但因为宗世林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他还是非常尊敬。故B不正确,而A表达正确。
故选A。
(5)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1)从“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可知,曹操刚成年时,礼遇结交宗承,却不被宗承接受,心里不悦,有不满的情绪;而“后为司空辅汉朝”时,曹操身份地位已有极大的变化,故再见在自己手下做事的宗承,一种高高在上的自得语气不由而出,表达对宗一种不满和嘲笑。所以,读起来应用嘲笑、讥讽的语气;
如果从“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里透露的曹操对宗承的敬重之情,和“命其子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里曹操对宗承的重视和厚待可知,曹操是从内心敬重宗承的,所以这一句没有嘲笑,有的只是曹操感到自己身份变化后,与宗承结交更有底气,所在语气应该是自信的。
选择一个方面,把道理阐述清楚即可。
(2)宗世林对曹操的诘问“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以“松柏之志犹存”作答,并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问题,含蓄婉转,给人留下面子,留有余地。“松柏之志犹存”的言外之意,“我”先前不与你结交,是一种不结交权贵的清高自傲、高洁傲岸、松柏精神的表现,现在“我”的松柏精神犹在,还是不愿结交你这样的权贵。所以这样的回答,妙在不卑不亢,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21.炎热的夏天,最喜河边那一排排杨柳,愈加茂盛的枝条遮挡了烈日,为穿行其中的我搭出一片阴凉。随手抚起一弯柳枝细看,那绿油油的叶子如一叶叶小舟,长长的,窄窄的,精致极了。这时偶来一丝清风,柔却清凉,两岸柔软的枝条随风飘摇,已由嫩绿变为深绿的这片树林,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翡翠。
【解析】
解答本题,要审好题目要求。要求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设置一个场景展开描写,学生在写作时这三个要素每一个都不能缺少。夏天的树林,可以让人想象出很多画面,夏天河边的行行柳树,夏天老屋后的排排榆树,夏天山中密密的古树,夏天原野上一排排的杨树林……夏日的风也是难得的好物,有轻柔的给人清凉,有畅快的消去热意的,学生抓准这三个关键因素,自由组合场景进行描写即可。语言要求生动,要注重细致描写,注意词语选用和语句的推敲。还有要求运用一种修辞,学生在写作时要有意识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修辞用到文字表述中。再注意字数要求即可。
22.参考例文:
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
平时出了成绩,我去向大神们请教,总是会听到“我只是超常发挥了而已”这样的答案。我就常常在心里想:“我什么时候也能超常发挥?”
但其实考试中没有什么超常发挥,一张完美的试卷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那是自己的真实水平。所以说只要能够正常发挥,就是你的超常发挥。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时却做不到这样的“超常发挥”呢?
请大家回想一下考场上的自己,“明明我这个知识点背过啊”“明明这个题我之前做过啊”,怎么都忘了啊,再想想老师讲完卷子后那张满是红叉叉的答题卡,明明我都会的啊,为什么会考砸了?这就是考场上的发挥失常,那我们如何做到每次的正常发挥呢?
我想给大家介绍几点建议:
你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可以正常发挥,自己能够考得很好。
平时多做限时训练,把速度提上去,避免考试时会有做不完的情况,并且要保证有充足的检查时间。
考前多做题,做各类题。做基础题,帮助自己增强信心,做一些难题来提升思维能力,能应付了考场上的随机应变。
考场上不要紧张,紧张可能会是令你发挥失常的罪魁祸首,把考试当做平时的小练习,但不是轻视考试。
考试中应在脑海里浮现出“先易后难”,“快慢得当”,“果断取舍”等重要的答题策略。如果一道题花费我们5分钟还没有想出来,那就先舍去吧,把后面的题做完,并把答题卡检查三到五遍后再钻研那个难题,不能因为那一道题而放弃了整张卷子。
不管题难还是易,都应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如果题是难的就应该相信不到考试结束就还有机会。如果题是简单的,要自信,但不是过于自信,要把每一分钟都用在检查上面,不能因为粗心而失分。 考试一场后要及时调整心态,不把情绪带到下一场考试去。 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会做的都做了,都做对了,不会做的都连猜带蒙了,考后什么遗憾也没有了,这就是超常发挥。
最后祝大家在考试中都能做到正常发挥,超常发挥。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一、审题。本题考采用“材料+提示语+要求”的形式的话题作文。审题时要看清各部分具体表达的意思和要求。从材料来看,它提示写作的范围就围绕着“考试、跑步(体育锻炼)、画画、比赛、表演”等方面内容,话题围绕都着在这些知识、文化、体育竞技活动“超常”和“失常”的表现。从提示语看,提醒你可写成记叙文,讲述你的经历和见闻;可写成议论文,表达你对“超常”“失常”行为的认识看法。从要求来看,它规定了文体、字数等常规考场写作要求。
二、选材。关于“超常和失常”在考试中的经历和感受同学们应该是很丰富的,考试的失常因素很多:一次复习方向上的偏差、考试时身体的不适、突遇突发情况扰乱你的心理、天气的变化、审题的粗心、模棱两可的题你的运气总是不济,等;也可把其中的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表达一次经历,再从中提炼出内心的认识和感受,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当然,要想写出新颖的文章,尽量从别人没有选择的材料方面入手。选择“演讲、登山”等文体比赛中的事例去阐述道理可能更有新意。有“失常”就有“超常”考试时心态放松、准备对路、第六感运气超好,这些因素往往是让自己取得超常成绩的重要原因。
三、立意。对于“失常”与“超常”的话题,立意时应从正面入手。“失常”立意的重点可围绕着“总结经验”,比如“成绩来自充分的准备”“良好的心态关乎成败”“细心,才能成功”,这些都是从“失常”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感受和认识。“超常”的内容,立意则可从“预防、警醒”角度入手,如“运气并不总让你能‘超常’”“放下得失之心,才有良好的心理”“惟先正常,才会超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