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197825-山东省东营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yùn 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①掘 ②yùn
二、选择题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赓续载人航天精神,牢牢抓住战略 ,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创新力量。
②中国科技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科研成果不断 ,体制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护航科技发展的关键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③石油藏在仅有头发丝直径 1/270 大小的岩层缝隙里,在胜利油田,这样的页岩油不仅能被开采出来,而且多口油井实现高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 。
④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亚军罗丽萍说,从零起步到“世赛”夺牌,这里有她个人的刻苦努力,更有国家的 支持。
A.时机 涌现 前景 尽力 B.机遇 展现 愿景 尽力
C.机遇 涌现 前景 倾力 D.时机 展现 愿景 倾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汽车和电子是机器人需求最大的行业,此外金属加工、塑料和化学制品、食品制造、采矿、纺织对机器人也快速增长。
B.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学都活起来。
C.通过汇总统计、调查登记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D.河水的“黄”与海水的“蓝”缠绕交汇又泾渭分明,夏日的黄河入海口是最美丽的季节。
4.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里的“大同”概念,也来源于《礼记·礼运》。
②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③借用“大同”概念来形容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境界和担当,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思想根基、提供文化支撑,而且还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形象的概念和提法。
⑤党中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⑥例如,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
A.④⑤③①⑥② B.⑤③①④⑥② C.⑤⑥③②④① D.④⑥②⑤①③
三、情景默写
5.填空。
咏月抒怀 |
诗句 |
作者作品 |
用委婉的疑问语气,表达对月怀远的情思 |
① |
王建《十五夜望月》 |
月色如水,疏影摇曳,作者心情宁静 |
② ,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将月亮人格化,寄托对友人不幸遭贬谪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
③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边疆战场寒气凛凛,但在诗人眼中,那是英雄用武之地 |
④ |
李贺《马诗》 |
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洞庭月夜美景图 |
⑤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四、名著阅读
6.老舍笔下的祥子和杨绛笔下的老王,都是在北京为生活而奔波的人力车夫,(1)二者性格特征不同:前者最终变得 ,后者始终 。(2)请简要说说其作者对两个人物持怎样的态度 。(20字以内)
五、现代文阅读
7.为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全国法制宣传日”来临时,某校开展“正确理解教育惩戒,建设良好教育生态”为主题的“法律伴我成长”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惩戒是一种古今中外都有例可循的教育手段,但一份“你还敢用教育戒尺吗”的调查报告显示,有92.5%的被问卷教师选择了“不敢用”。由于缺乏惩戒的科学方法和合适尺度,教师在对违纪学生惩戒时,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教师也因此受到处分。
材料二:
当下,多数教师对违纪学生“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这让不少“熊”孩子肆无忌惮,很多家长对此很不安。许多有识之士疾呼:“跪着的老师怎能教出站直的学生?”
材料三:
《规则》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规则》专门对6类适于惩戒的学生违纪行为和禁止教师实施的7类不当教育行为,作了明确和细化。划定这些“红线”,有利于规范学生、教师行为,也有利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材料四:
“教师的惩戒权及惩戒的作用”认可度调查结果图
(1)“惩戒”中的“戒”甲骨文写作 ,《说文解字》:戒,警也。“垘城郭、戒门闾,修楗闭……”(《吕氏春秋·孟冬》)和“岂不日戒……”(《诗经·采薇》)中的“戒”即用其本义: 。“观往事,以自戒”(《荀子·成相》)中“戒”和“教育惩戒”中的“戒”则是 的意思。
(2)研读材料四,写出你的发现。
(3)综合上面材料,①为学校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②给家长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六、诗歌鉴赏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8.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试就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9.本诗为“盛唐绝作”,展现出诗人“俱臻绝顶”的艺术表现力,试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赏析2个字)
七、对比阅读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告曰:“凡吏于土①者,若知其职②乎?盖民之役,非以役③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④乎吏,使司⑤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⑥,怠⑦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⑧零陵⑨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⑩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有删节)
注:①土:地方。②职:职责。③役:役使。④佣:雇佣。⑤司:主持,掌管。⑥直:通“值”,指官吏所得俸禄。⑦怠:懈怠。⑧假令:代理县令。⑨零陵:地名。⑩的(dì):确实。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 与:
②不独子其子 子:
③天下皆然 然:
④今天下多类此 类:
11.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
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八、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
①……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乙)
①……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②他往车外看了看说……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节选自《背影》
13.杨振声称朱自清的《背影》“风华从朴素中来,腴厚从平淡出来”。对甲文段中车站送别时父亲对我说的话赏析正确的有( )
A.第①句中父亲的话,联系全文就可看出这句简短的话里包含着对茶房的不放心,也暗含着父亲的舐犊之情。但此时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儿子却不太领情。
B.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亲自送儿子去车站。到车站后,又去买橘子,又不厌其烦地嘱咐儿子注意行李和人身安全。②③④句体现了父亲对儿子除了关心外,还有不舍和牵挂。
C.作为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写人记事散文,车站送别时父亲的四句话朴素但不失细腻,它们用强烈而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慈父式”的“父爱子”之情。
D.对父亲车站送别的语言描写,简单而朴实,没有精雕细琢的痕迹。但这些朴素而通体干净的语言,却蓄含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感情。
14.“眼泪”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就乙文段“四次流泪”所体现出的情感及整体艺术效果写出你的发现。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你经历一场踩踏事故
[美]科迪·卡西迪 保罗·多赫蒂
①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预计,如果世界人口继续呈指数增长,几千年后,我们将变成一个结实的人肉做的球以光速朝着外太空扩张。这个结论今人兴奋,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听下一场摇滚音乐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踩踏事故。
②听到“踩踏事故”这几个字时,你可能想象的是成群的人在四处乱跑,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一样,但其实踩踏事故并非如此。事实上,真正危险的踩踏事故不是发生在人们跑起来的时候——而是在他们根本动不了的时候。
③踩踏——更确切的说法是撞击——一般而言,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疯狂而非惊恐,这意味着一群人是朝向他们想要的东西移动,如果你被卡在里面,你将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是,缺乏信息素。
④在稠密的人群里,情况开始变得危险。在处理人群活动时,跟蚂蚁不同,我们天生不擅长处理这种情况。当蚂蚁排队行走时,一队蚂蚁里最前面的那只可以释放出信息素,来跟后面的蚂蚁沟通。如果前面的路被堵住了,这些信息素可以告诉后面的蚂蚁,要走别的路。
⑤你没有这些信息素。如果有人绊倒了,你没法像蚂蚁那样,告诉后面的人停下来。
⑥大体上看,缺乏群体沟通成了稠密的人群里一个严重的问题。什么样的人群算是稠密的呢?当谈到规模的时候,如果人数足够多,多到可以被称为一群,那么就稠密到可以杀死你了——我们后面再谈这一点。更重要的因素是密度。人群密度可以通过每 1平方米内的人数来测量。
⑦1平方米,大概有谋杀案现场警察在死者周身画的那个粉笔图那么大。在每一个设想中的粉笔图里容纳的人数,就是这群人的密度。
⑧如果只有2个人,就算是密集的人群——可以行走,只是有些小摩擦;如果这个数字翻倍,那就叫作拥挤的人群——会有很多小摩擦和推挤,但人们还是可以活动起来。
⑨1平方米里有6个人的时候就危险了——你总能到你旁边的人,移动变得几乎不可能。
⑩1平方米里有7个人的时候,就像把21个人塞进了一部正常大小的电梯里。出了踩踏事故的人群,密度一般就是这样的。
⑪在这种密度下,人群的活动不再像人的活动了,更像液体的流动。由人构成的强大的波浪从后面往前推,随着更多的人被卷进来以获得动量——这种波浪可以让你的脚离开地面,把你带向他们走的方向。如果你身边的人倒下去了,那么将没有什么可以托住你,你也会倒下去,就像多米诺骨牌那样,旁边的人也会倒在你身上。
⑫如果你正好身处这样的人群——通常是庆典、运动会或者音乐会——从友好的碰撞到踩踏,这种转变可以发生得非常迅速,突然之间,你会意识到你无法举起胳膊,无法逃走,你只能任由人群摆布。
⑬倒下去自然很危险,即使没有倒下去,你也会有麻烦,如果你还站着,从两边卷过来的波浪也会穿过人群,将你钉在那里。人群里的力会升级,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变得很危险。
⑭如果有四五个人推你,就像在拥挤的电梯里那样,会使你不舒服,但不算危险。在踩踏事故里,人们通常不会以最大的力去推你,但是在上千人的人群中,这种力可以升级,给你的横膈膜以致命的打击。
⑮你需要将你的胸部扩张几厘米,才可以呼吸。幸运的是,你的横膈膜很强壮。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在180千克的重量压在他胸部的情况下,呼吸2天后才觉得累。不幸的是,在踩踏事故里,横膈膜可能会受到重压。踩踏事故过后,调查者发现能够承受上千千克的铁栅栏断成了两截。
⑯我们说过,每1平方米里有7个人的人群就足以致命,但是对整个人群来说,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字。在踩踏的瞬间,你被杀死的地方,密度可能已经达到1平方米里有至少 10个人,不可能在没有超强外力的情况下,让那么多人用那么大的力气推挤。就像把28个人塞进一部一般大小的电梯里一样——推力之大,要么需要成千人从后面压过来,要么需要一台推土机。
⑰如果你被人群中两个不同方向过来的力卡住了,或者如果你摔倒了而6个或更多的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在你身上,就像身处一部非常拥挤的电梯里,而一台推土机正在把人往里推,相当于有450千克或者更多的重量部压到你的横膈膜上,而你连呼吸一口气的力气都没有。
⑱在踩踏事故里,有450千克的重量压在你的胸口上,你会在15秒内昏过去。如果持续时间比4分钟更久,你会遭受永久性脑损伤,然后死掉。
⑲所以艾萨克·阿西莫夫错了。我们从踩踏事故里知道,没有人可以在6个或者更多的人压在他身上时活下来,所以地球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变成一个成千上万人做的球体,以光速朝着太空扩张。
⑳这堆人的层数永远都不会大于6。
15.作者提出的造成踩踏事故的因索有哪几个?
16.梳理文章思路,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A.本文按照“引出假说→推理论证→否定假说→得出结论”的思路,重点说明踩踏事故的成因和结果。( )
B.作者是遵循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造成踩踏事故的几个因素的。( )
C.⑮段和⑰段可以调换顺序,不影响作者说明事理的效果。( )
D.让读者接受安全教育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目的。( )
17.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试从文中找出两种并结合有关内容说明其作用。
18.作者在说明踩踏事故的成因和结果时,用了大量表示假设的语句,为什么并不影响读者对其科学性的认可?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秋荷
鸿林
①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
②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天很高,云却很低。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树下不时有穿灰布军装戴八角帽的战士来去匆匆,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有一些担忧。
③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通信员告诉秋荷说连长上营部开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秋荷是连长的女人,战士们自然都和秋荷熟稔,有好些个战士就要秋荷唱山歌听。秋荷声音清清脆脆,唱起歌来悠扬动听。经不住战士们的怂恿,秋荷站在庙门口的老樟树下清了清喉咙就唱了起来:“莲藕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佑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听得战士们愣了神,听得头上树叶哗哗响,好像千百双手在鼓掌。唱完,秋荷就匆匆回了家。
④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秋荷和男人刚成婚不久,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可不是,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乡亲们把门板都送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红军就打稻草铺,被子铺在稻草上睡觉。秋荷听男人说,这些都是从江西方向撤过来的部队,那边的仗打得很辛苦。男人原来是乡苏维埃的赤卫队长,响应“猛烈扩大红军”的号召,带领全体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男人不在的夜晚,辗转反侧的秋荷总能听到有“嘚嘚”的马蹄声飞快地从后龙山的山岭上疾驰而过。好些夜晚秋荷都拥被而起,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双眼溜溜到天明。看来又要打仗了,秋荷心里突然就有了不祥的感觉。
⑤秋荷,秋荷。熟悉的脚步声在荷塘边停了下来,秋荷听到男人急急的叫声。
⑥秋荷低着头,将两手伸进泥里,捞着藕,装作没听到,心里却兀自笑开了花。
⑦男人摘了军帽,脱去上衣和鞋,解了绑腿,“扑哧”就跳进荷塘,哗啦哗啦朝秋荷这边走过来。男人走近秋荷,无话,从秋荷手中接下荷锄,一下一下挖起藕来。很快,汗水就从男人坚实的脊梁上一道一道往下淌,小河流水似的。
⑧秋荷。男人停下锄,唤了句。
⑨秋荷回过神,见男人怔怔地看她,欲言又止。秋荷看着男人,一脸娇羞地等着男人再说出什么。
⑩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
⑪秋荷手上的那根藕“啵”的一声就断了,那两节断了的藕在手上,连着许多细细亮亮的丝儿。
⑫秋荷低了眼,问,去哪?
⑬男人的眼光越过高高低低的荷塘,望向村后起伏的山脊,后龙山顶一轮夕阳正缓缓而落,溅起漫天红霞。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和秋荷一道用筐装了藕,“嘿”的一声,藕担就上了肩。男人迈开大步在前里走着,藕担在宽阔的肩上“吱吱呀呀”地叫着。
⑭回到家,夜幕就合起来了。村庄黛青色的屋顶上到处都升起袅袅的炊烟。
⑮秋荷升起火,和了面,有些手忙脚乱地给男人贴藕饼。村里的旧俗,有男人出远门,家里人都要给他贴藕饼,据说荷花仙子能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⑯男人静静地坐在樵栏上往灶膛里添柴。不一会儿,屋里飘荡起藕饼浓浓的香味。秋荷不知怎么的,心里却慌慌的。以往男人也常离家,秋荷从没这样慌过。秋荷有了预感,男人这回一走,真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了。秋荷这么想着,眼睛就红了。
⑰男人见了,安慰说,秋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⑱秋荷一听,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掉在了烙饼的锅里,冒起一股股细小的烟雾来。男人的心抖了一下,站起,紧紧抱住了秋荷。
⑲今晚,村里不知有多少人家也在贴藕饼呢。
⑳在浸淫着浓浓藕香的夜晚,秋荷美美地做了个长长的梦,她梦见男人全身浸染在混沌的夕阳余晖里,划着小船在离自己不远的荷塘中愈行愈远,总让秋荷追不上。秋荷急了,蹚着齐腰深的水,大声喊着男人的名字拼命追,终于追上了,只见男人笑哈哈地抱出一个面若荷花的粉嘟嘟的小胖娃儿来。
㉑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
㉒天上阴沉沉的,下着细密雨丝,凉风习习。整个村子人喊马嘶,军号一声比一声紧,一声比一声急,吹得人心里凉飕飕的,直打战儿。村里的乡亲提着篮子把炒黄豆、地瓜干和红辣椒往战士们口袋里塞。红军在晒场上、田塅里、山坡下整好队后,就一队队开出隘口走了。那时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啊,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还会再回来啊。
㉓秋荷追出了村口,只见当头一杆红旗被山风扯得呼啦啦地响,山路上的红军密密麻麻的,蚂蚁搬家一般正朝北开去。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战士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村口站满了泪流满面的乡亲。
㉔秋荷无力地靠在枫树上,枫叶红得出血,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秋雨打在秋荷的脸上,冰凉,秋荷已分不清是雨还是自己的泪。那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红军队伍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愈行愈远。藕饼从秋荷无力的手中撒落了一地,香气弥漫了秋荷一身。
㉕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㉖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
19.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安排故事。请结合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20.从全文看,小说第⑪段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1.自选一个角度(叙述视角、叙事结构、选材方法、语言运用)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作简要赏析。
22.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九·三班想把这篇小说改成短剧,请帮助完成。
(1)短剧的主题音乐选择了歌曲《咱老百姓》(歌词见下),请简要谈谈《秋荷》中的哪些内与歌主题吻合?
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才有那月光明
都说咱老百姓是那黄土地/大地浑厚托起那个太阳红……
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无边的海/大浪淘沙托起巨轮行
天大的英雄也来自咱老百姓/树高千尺也要扎根泥土中……
(2)剧尾:万籁俱寂里,远处后龙山红旗遍插,近处是苍松翠怕,夕阳下白发苍苍的秋荷深情地低语……请结合秋荷的身份为她配一段内心独白。(70字以内)
九、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雾里花,云中月,生活中总有一些纷扰和莫测,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有的人有远见,有的人有真知;有的人能高瞻远瞩,有的人能见微知著;有的人在逆境中能看到希望,有的人在困难时能抓住机遇……这样的人,真有眼光!
要求:(1)以“ 真有眼光”为题。(2)补充题目空缺部分再作文。补充部分为人名的,一律用化名。(3)文体特征鲜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 600 字。(4)不得透露个人的真实信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jué 蕴
该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挖掘——wā jué,指发掘,从深处挖出来;
②蕴含——yùn hán,指包含,内含。
二、选择题
C
该题考查词义辨析。
①:
时机:多指有利的带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
机遇:指好的境遇,机会;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赓续载人航天精神,牢牢抓住战略 ”可知,与“战略”搭配,“机遇”恰当;
②:
涌现:比喻(人和事物)大量出现;
展现:指清楚明显地表现出来;
根据“中国科技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科研成果不断 ”可知,句中指的是科研成果大量出现,使用“涌现”恰当;
③:
前景:指将要出现的景况;
愿景:指所向往的前景,希望达到的目标;
根据“而且多口油井实现高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 ”可知,句中指的是良好的开发境况就要出现,使用“前景”恰当;
④:
尽力:指用尽全部力量;
倾力:指投入全部力量;
根据“这里有她个人的刻苦努力,更有国家的 支持”可知,与“国家”搭配,使用“倾力”恰当;
故选C。
B
该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成分残缺,可在“纺织对机器人”的后面加上“的需求”;
C.语序不当,应该是“调查登记、数据分析和汇总统计”;
D.搭配不当,“入海口”不能搭配“季节”,应该改成“黄河入海口的夏季是最美丽的季节”;
故选B。
D
该题考查衔接、排序。
根据④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思想根基、提供文化支撑,而且还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形象的概念和提法”可知,提出中华传统文化能直接提供一些形象的概念和提法,是总起句,应为首句;
根据⑥句“例如,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可知,接着⑥句举例“小康”选自《礼记·礼运》,应为第二句;
根据②句“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可知,阐述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状态,应为第三句;
根据⑤句“党中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可知,写党中央强调的内容其中包括“大同”,应为第四句;
根据①句“这里的‘大同’概念,也来源于《礼记·礼运》”可知,接着用①句论述“大同”的概念也是源于《礼记·礼达》;根据③句“借用‘大同’概念来形容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境界和担当,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可知,最后阐述“大同”的概念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所以,③在①之后;
所以,本段顺序应该是:④⑥②⑤①③;
故选D。
三、情景默写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中藻、荇交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该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作答时,一是要彻底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字、不写错字。注意该题中的“望、落、藻、荇、寄、君、郎、西、燕、钩、璧”等字词容易写错。
四、名著阅读
自暴自弃,走向堕落,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心地善良、老实厚道 老舍对祥子这样处于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同时也批判他们身上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杨绛对老王这样一个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车夫,表达了对生活中这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1)该题考查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老舍笔下祥子初进城时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杨绛笔下的老王,虽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如“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在临死之前还给“我”送香油和鸡蛋。在老王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人性的善良。
(2)该题考查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祥子:
老舍同情祥子的遭遇,祥子三次买车,三次失车,小福子的死,都让作者对祥子这个人物充满了同情。但也批判这类人身上自私狭隘的品质,如当小福子希望祥子能娶她时,祥子想到的是小福子那个家庭,害怕小福子的家庭成为自己的拖累,体现了他自私的一面。同时,借这个人物的遭遇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
老王:
杨绛对老王是用善良来对待善良,他们送老王鱼肝油,不要老减半收费,坚持给鸡蛋和香油钱,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的同情和尊重。
五、现代文阅读
(1) 警戒,戒备 警告、告诫
(2)绝大多数人认为教师应当赋予惩戒权且认为作用大、效果长。
(3)①示例:知法守法,教学相长。
②示例:学习《规则》,依法监督。
(1)该题考查词语含义。
第一空:
根据“《说文解字》:戒,警也。”“‘垘城郭、戒门闾,修楗闭……’(《吕氏春秋·孟冬》)和‘岂不日戒……’(《诗经·采薇》)中的‘戒’即用其本义”可知,“戒”是指警戒,戒备;
第二空:
根据“观往事,以自戒”可知,其意思是:从过去的事情里明白道理,使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再根据“教育惩戒”可知,“戒”是指警告、告诫。
(2)该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
根据材料四“教师的惩戒权及惩戒的作用”认可度调查结果图可知,91.8%的人认为教师应当赋予惩戒权;6%的人认为惩戒就是体罚、变相体罚;2.2%的人认为可有可无;超过90%的人认为作用大、效果长;5%左右的人认为没任何作用;2%左右的人认为有副作用;
据此,可得出结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教师应当赋予惩戒权且认为作用大、效果长。
(3)该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和意见与建议。
①根据活动主题“正确理解教育惩戒,建设良好教育生态”,结合宣传标语的特点,可拟写宣传标语为:依法惩戒,守法成长。
②根据材料一“惩戒是一种古今中外都有例可循的教育手段”,可提出建议:正确认识教育惩戒;
根据材料二“当下,多数教师对违纪学生‘不会管’‘不敢管’‘不想管’,这让不少‘熊’孩子肆无忌惮,很多家长对此很不安”,可提出建议:积极配合教师,依法科学惩戒;
根据材料三“《规则》专门对6类适于惩戒的学生违纪行为和禁止教师实施的7类不当教育行为,作了明确和细化。划定这些‘红线’,有利于规范学生、教师行为,也有利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可提出建议:学习《规则》,依法监督。
六、诗歌鉴赏
8.王维这首《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这组将军狩猎图又分为出猎图和猎归图。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9.示例一:“疾”,敏锐、锐利。青草枯黄使得老鹰目光更为锐利,写出了老鹰发现猎物的敏捷,衬托了将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形象,暗示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示例二:“轻”,轻快。冰雪融化后追击猎物,战马奔驰格外轻快,形象地刻画出将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英姿,表现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8.该题考查诗歌的特点。
根据“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可知,其意思是: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可见,渭城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出猎图;
根据“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可知,其意思是: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可见,“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书》,诗人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实。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里,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猎归图;
由此可知,本诗,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
《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此诗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出猎图和猎归图。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情感。本诗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章法句法字法均极巧妙。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9.该题考查诗歌中字词赏析。解答此题需结合词语的含义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根据“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可知,此句意思是: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疾”,指敏锐、锐利,这里诗人用“疾”字,写出了老鹰发现猎物的敏捷,衬托了将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形象,暗示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轻”,指轻快,这里以“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细腻传神,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形象地刻画出将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英姿,表现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疾”“轻” 下字俱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出猎图,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情感。
七、对比阅读
10. 同“举”,选举
以……为子 这样 像 11.两文都认为应该创设一种公平的社会氛围。 12.甲文主要从正面描述了大同社会的美好;乙文主要从反面列举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而劝诫朋友。
10.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为: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句意为:不仅仅疼爱自己的子女。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③句意为:到处都是这样的。然,这样。
④句意为:如今天下太多这类的人了。类,像。
11.该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甲文:
根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其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培养和睦气氛。可见,作者认为要选举贤明和有才能的人来做领导者,来创造“大同”社会。
乙文:
根据“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可知,其意思是:全都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奴役老百姓的。凡是在这块地方生活劳作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雇佣一些小吏,让这些官为老百姓公道地办事。可见,作者认为做官,要保证社会的公平;
由此可知,两文都认为应该创设一种公平的社会氛围。
12.该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两文都阐述了一种共同的主张,但写法不同:
甲文:
根据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开篇从正面提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根据甲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知,接着从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尽其才、货尽其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美好;
乙文:
根据乙文“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可知,其意思是:如今的官吏中,拿了他们的俸禄而不认真为他们办事的人,到处都是这样的。哪里只是办得怠慢、不认真啊,还有敲诈勒索、从中巧取豪夺老百姓的钱财。可见,乙文主要从反面列举当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根据乙文“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可知,其意思是:老百姓的权势地位与主人的权势地位虽不同,而怒恨这种贪官的道理是相同的,如果老百姓真要起来驱逐处罚官吏,那官吏又能对老百姓怎么样呢?那些懂得这一道理的地方官,能不感到恐惧害怕吗!可见,作者分析形式、讲道理,进而劝诫朋友要以民为本,为民请命,做一个百姓爱戴的好官。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仅仅敬爱自己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它被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就不会有人盗窃财物,作乱害人,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乙)
山西永济人薛存义将要离开零陵了。柳宗元……对他说:“凡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全都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奴役老百姓的。凡是在这块地方生活劳作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雇佣一些小吏,让这些官为老百姓公道地办事。如今的官吏中,拿了他们的俸禄而不认真为他们办事的人,到处都是这样的。哪里只是办得怠慢、不认真啊,还有敲诈勒索、从中巧取豪夺老百姓的钱财。假如,雇佣一名官吏来为你办事,接受了你的俸禄,不认真为你做事情,又偷窃你的钱财器物,那么你一定十分愤怒而且要罢黜并处罚他了。如今天下太多这类的人了,但是老百姓都不敢表示自己的愤怒和罢黜惩罚这些人的意思,这是为什么?是形势与以往不同了。老百姓的权势地位与主人的权势地位虽不同,而怒恨这种贪官的道理是相同的,如果老百姓真要起来驱逐处罚官吏,那官吏又能对老百姓怎么样呢?那些懂得这一道理的地方官,能不感到恐惧害怕吗!”
存义代理零陵县令已经两年了。起早贪黑地为百姓工作,深夜还不停地思考问题,勤勤恳恳,费尽心机;让告状的得到公平的处理,使百姓非常合理地纳税,百姓无论老少没有人心怀狡诈表现憎恨的。他的作为的的确确不是白拿俸禄的啊,他确实知道被罢黜是很可怕的,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啊。
八、现代文阅读
13.D 14.文章写作者四次流泪:第一次写家道衰败,作者睹物思人,触目伤怀,流下悲伤之泪;第二次是作者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被深沉的父爱感动而流泪;第三次是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混入人群,因对父亲的不舍而流泪;第四次是作者看到父亲的来信,想到父亲老境颓唐、生活不易,想到父亲的舐犊深情,因思念父亲而流泪。文中四次流泪的描写,不作任何修饰、渲染,既无华丽的辞藻,更没有故作姿态的矫饰,却能够融情于述,寓情于泪,传达出深切丰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让每一位读者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13.该题考查对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A.根据第①句“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可知,父亲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表现父亲儿子的担心、关切;但没有表现“对茶房的不放心”;赏析有误;
B.根据②“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③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④“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可知,②③④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③句“到那边来信”体现了父亲对儿子除了关心外,还有不舍和牵挂;而非“②③④句体现了父亲对儿子除了关心外,还有不舍和牵挂”;赏析有误;
C.根据第①句“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②“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③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④“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可知,车站送别时父亲的四句话,家常直白,细节之处透露出父亲对儿子的但又、关切和爱,表达的情感直白但不强烈;;赏析有误;
故选D。
14.该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探究。
第一次流泪——伤心的眼泪:
根据乙文①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可知,物是人非,睹物思人,不觉悲从中来。满院狼藉,一片衰败,父亲赋闲,更是增添一份伤感。这次的眼泪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思念、对家境衰落的感伤。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悲凉的基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也为后文中,父亲不顾生活的窘迫,忍着丧母之痛,执意送儿子作了铺垫;
第二次流泪——感动的眼泪:
根据乙文②段“他往车外看了看说……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知,丧母的悲痛、生存的危机、负债的压力,使年迈的父亲陷入了困境。可是儿子还在上大学,不仅不能分担生活的压力,还要人供养。家庭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年迈的父亲一个人身上。谋笑升事对父亲来说是多么重要!在谋事和为儿子送行之间,父亲经过再三踌躇之后,还是决定亲自送“我”。在父亲的眼里再也没有什么比儿子更重要的了!送“我”上车后,父亲本可以安心离开,可是细心的父亲担心儿子旅途口渴,提出要到铁道那边的月台买几个橘子。他拒绝了年轻力壮的儿子去买橘子的请求,执意自己前去。也许这样,他觉得更能尽到父亲的责任,更能表达对儿子的关爱。老父蹒跚、艰难的买橘子的背影,让“我”体会到了父爱的滋味;老父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和“我的紫毛大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刺激“我”的良知。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买橘子的背影成了父爱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次流泪——离别的泪:
根据乙文③段“等他的背影混入到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可知,“多情自古伤离别”,读懂了父亲深情厚意的儿子,更不忍与老父辞别,更何况此时的父亲已经老态龙钟,他为了这个家庭耗尽了自己的心血,甚至在退休之后还不得不出外谋生。此时的“我”可谓是百感交集:既有离别的不忍,也有为老父颓唐背影的悲哀,更有自己不能为老父排忧解难的自责;
第四次流泪——思念的泪:
根据乙文④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可知,事隔八年,父亲艰难买橘子的背影始终刻在了“我”心灵的深处。它成了父亲爱“我”的最强有力的见证。八年后,父亲在给“我”的来信中说起“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读到此处,“我”不觉悲从中来,回想起父亲的一生,少年做了许多大事,不想老境如此颓唐。而作为儿子,尤其是长子,不能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的重担,内心无比愧疚。当然更多的是想到父亲对“我”的种种的好,其中最难忘就是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想到这里,“我”不禁泪湿满襟,油然而生对父亲的思念!
作者四次流泪,一次比一次感情真挚,一次比一次伤感纠结。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意,都在这四次晶莹的泪花之中得到闪光,感天动地。文章不作任何修饰、渲染,既无华丽的辞藻,更没有故作姿态的矫饰,却传达出深切丰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让每一位读者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背影》真切动人,感人至深,作者在于其平淡之中见真情,融情于述,寓情于泪,体现了作者创作手法的高明,也是《背影》久传不衰的原因所在。
15. 缺乏信息素;高密度人群(达到或超过1 平方米里6个人);横膈膜受到重压导致无法呼吸。
16. √ × × √ 17.示例一:分类别。本文从“缺乏信息素”“人群密度”“横膈膜受到重压”等方面介绍造成踩踏事故的因素,使说明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示例二:列数字。“在踩踏事故里,有450千克的重量压在你的胸口上,你会在15秒内昏过去。如果持续时间比4分钟更久,你会遭受永久性脑损伤,然后死掉”运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横膈膜受到重压时,对人造成伤害的时间和危害程度。 18.①作者的假设,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和事实基础上。如作者介绍健康的人能够承受多大的重量压在胸部的科学知识,以及踩踏事故后铁栅栏断成两.截的事实,为后文假设踩踏发生时的情况让读者认可作了铺垫;
②作者进行的形象描述使读者容易接受,认可其科学性。如作者把承受重压的情况形象描述为身处拥,挤的电梯里却还要承受推土机正把人往里推的情况;
③作者举读者熟悉的事件为例进行说明。如作者以坐申梯这件读者熟悉的事情为例进行说明,给读者以深刻散文印象,从而认可其科学性。
15.该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③段“首先是,缺乏信息素”可概括为:缺乏信息素;
根据第④段“在稠密的人群里,情况开始变得危险”、第⑥段“我们后面再谈这一点。更重要的因素是密度”等,可概括为:高密度人群;
根据第⑮段“不幸的是,在踩踏事故里,横膈膜可能会受到重压”、第⑰段“如果你被人群中两个不同方向过来的力卡住了,或者如果你摔倒了而6个或更多的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在你身上,就像身处一部非常拥挤的电梯里,而一台推土机正在把人往里推,相当于有450千克或者更多的重量部压到你的横膈膜上,而你连呼吸一口气的力气都没有”等,可概括为:横膈膜受到重压导致无法呼。
16.该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根据本文第①段“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预计,如果世界人口继续呈指数增长,几千年后,我们将变成一个结实的人肉做的球以光速朝着外太空扩张。这个结论今人兴奋,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听下一场摇滚音乐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踩踏事故”可知,引出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预计,即“引出假说”;根据第③段“首先是,缺乏信息素”、第④段“在稠密的人群里,情况开始变得危险”、第⑥段“我们后面再谈这一点。更重要的因素是密度”、第⑮段“不幸的是,在踩踏事故里,横膈膜可能会受到重压”等可知,第②至⑧段进行推理论证,重点介绍踩踏事故的成因和结果;根据第⑲段“所以艾萨克·阿西莫夫错了”、第⑳段“这堆人的层数永远都不会大于6”可知,最后两段否定假说,得出结论;因此本小题正确;
B.根据第③段“首先是,缺乏信息素”、第⑥段“更重要的因素是密度”等语句可知,作者遵循从次到主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而非“从主到次”;因此本小题错误;
C.根据第⑮段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在180千克的重量压在他胸部的情况下,呼吸2天后才觉得累”可知,一个健康的人,在180千克的重量压在他胸部的情况下,呼吸2天后才觉得累。表现出他的承受能力;根据第⑰段“相当于有450千克或者更多的重量部压到你的横膈膜上,而你连呼吸一口气的力气都没有”可知,相当于有450千克或者更多的重量部压到你的横膈膜上,呼吸就会非常困难。这样,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才能让读者信服,两段不能调换顺序;因此本小题错误。
D.通读文章可知,本文通过介绍踩踏事故的成因和结果,让读者对踩踏事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因此本小题正确。
17.该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示例一:根据第③段“首先是,缺乏信息素”、第④段“在稠密的人群里,情况开始变得危险”、第⑥段“我们后面再谈这一点。更重要的因素是密度”、第⑮段“不幸的是,在踩踏事故里,横膈膜可能会受到重压”等可知,全文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缺乏信息素”“人群密度”“横膈膜受到重压”等方面介绍造成踩踏事故的因素,使说明条理清楚。
示例二:根据第④段“在处理人群活动时,跟蚂蚁不同,我们天生不擅长处理这种情况”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人和蚂蚁在处理人群活动时的不同方式进行比较,突出了人类缺乏信息素的特点。
示例三:根据第②段“听到‘踩踏事故’这几个字时,你可能想象的是成群的人在四处乱跑,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一样”可知,这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听到“想象的是成群的人在四处乱跑”比作“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一样”,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踩踏事故”场面的混乱,具有生动形象的说明效果。
示例四:根据第⑱段“在踩踏事故里,有450千克的重量压在你的胸口上,你会在15秒内昏过去。如果持续时间比4分钟更久,你会遭受永久性脑损伤,然后死掉”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横膈膜受到重压后对人造成的巨大伤害。
18.该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第⑮段“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在180千克的重量压在他胸部的情况下,呼吸2天后才觉得累”、“踩踏事故过后,调查者发现能够承受上千千克的铁栅栏断成了两截”等语句,分别介绍了横膈膜可承受的压力和踩踏事故发生后的真实现象,因此后文第⑰段“相当于有450千克或者更多的重量挤压到你的横膈膜上,而你连呼吸一口气的力气都没有”的假设才令读者信服,承认其科学性;
由此可知,文章大量表示假设的语句,却不影响读者对其科学性的认可,原因主要是这些假设建立在科学知识和事实基础上。
根据第⑰段“如果你被人群中两个不同方向过来的力卡住了,或者如果你摔倒了而6个或更多的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在你身上,就像身处一部非常拥挤的电梯里,而一台推土机正在把人往里推”可知,把承受重压的情况形象描述为身处拥挤的电梯里,却还要承受推土机正把人往里推的情况;可见,作者进行的形象描述也使读者容易接受;
第三,根据第⑩段“1平方米里有7个人的时候,就像把21个人塞进了一部正常大小的电梯里,出了踩踏事故的人群,密度一般就是这样的”可知,作者举读者熟悉的事件为例进行说明,也使读者认可其科学性。虽然读者可能没有经历过踩踏事故,但坐电梯是许多人每天会经历的事,作者就以坐电梯为例进行说明,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从而认可其科学性。
19.①秋荷去男人的连队给战士们送莲藕;②秋荷追赶队伍,给男人送藕饼;③男人与秋荷告别,北上长征;④男人血染湘江,壮烈牺牲。
20.这句话描写了莲藕断开的情景,表现了秋荷听说男人要走了时内心的紧张和担忧,藕断丝连体现了秋荷对男人感情的深厚;同时,这一细节也暗示了下文男人血染湘江,壮烈牺牲的不幸结局。 21.示例:叙事结构:本文采取双线结构,以秋荷的行动为明线,以男人的行动为暗线,两线交织,不仅赞美了红军战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而且赞美了他们的亲人深明大义、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 22.(1)歌曲表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本文中老百姓让红军住到自己家里、拆下门板让红军用、送藕饼、辣椒等给红军、含泪送别红军等内容都与歌曲主题吻合。
(2)这么多年了,你到底在哪里呀?儿子已长大成人了,他说当年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不会也有你吧?都怪我那晚睡得太死了,没让你吃上藕饼,对不起!
19.该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本文是从秋荷的角度叙述的,秋荷的行动是文章的明线:
第①空:
根据第③段“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可概括为:秋荷去男人的连队给战士们送莲藕;
第②空:
根据第㉑段“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第㉓段“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战士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等,可概括为:秋荷追赶队伍,给男人送藕饼;
文章的暗线是男人的行动:
第③空:
根据第⑩段“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第⑬段“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等,可概括为:男人与秋荷告别,北上长征;
第④空:
根据第㉕段“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第㉖段“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等,可概括为:男人血染湘江,壮烈牺牲。
20.该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根据第⑪段“秋荷手上的那根藕‘啵’的一声就断了,那两节断了的藕在手上,连着许多细细亮亮的丝儿”可知,这一句细致地描写了莲藕断开的情景;
根据第⑩段“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 天我要走了”可知,表现了秋荷听说男人要走了时内心的紧张和担忧,“藕断丝连”体现了秋荷对男人感情的深厚;
根据第㉕段“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第㉖段“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等可知,这一细节也暗示了下文男人血染湘江,壮烈牺牲的不幸结局。
21.该题考查文章评析。学生可从叙述视角、叙事结构、选材方法、语言运用等角度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示例一:根据第③段“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第㉑段“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第㉓段“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战士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等可知,本文叙述视角独特,从秋荷的角度来叙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大故事,赞美了红军战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和他们的亲人深明大义、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故事感人至深。
示例二:
根据第③段“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第㉑段“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等可知,秋荷的行动是文章的明线;
根据第⑩段“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第⑬段“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第㉕段“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第㉖段“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等可知,文章的暗线是男人的行动;
由此可知,本文采取双线结构,以秋荷的行动为明线,以男人的行动为暗线,两线交织,不仅赞美了红军战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而且赞美了他们的亲人深明大义、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
22.该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和情景表达能力。
(1)根据第④段“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数都数不过来。家家户户的门]板都被借去当床板了”、第⑲段“今晚,村里不知有多少人家也在贴藕饼呢”、第㉓段“村口站满了泪流满面的乡亲”等可知,乡亲们与红军感情深厚;
根据歌曲“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才有那月光明/都说咱老百姓是那黄土地/大地浑厚托起那个太阳……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无边的海/大浪淘沙托起巨轮行”可知,这里也表现了红军与乡亲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可见,这与歌曲所写的内容一致;
根据第④段“男人原来是乡苏维埃的赤卫队长,响应‘猛烈扩大红军’的号召,带领全体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可知,血染湘江的英雄们来自老百姓;
根据歌曲“天大的英雄也来自咱老百姓/树高千尺也要扎根泥土中……”可知,歌曲展现了“天才的英雄”也来自老百姓;可见,这与歌曲的内容一致。
(2)根据第㉖段“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结合上文第⑳段“在浸淫着浓浓藕香的夜晚,秋荷美美地做了个长长的梦,她梦见男人全身浸染在混沌的夕阳余晖里,划着小船在离自己不远的荷塘中愈行愈远,总让秋荷追不上。秋荷急了,蹚着齐腰深的水,大声喊着男人的名字拼命追,终于追上了,只见男人笑哈哈地抱出一个面若荷花的粉嘟嘟的小胖娃儿来”、第㉔段“藕饼从秋荷无力的手中撒落了一地,香气弥漫了秋荷一身”等可知,秋荷的内心独白应包含了对男人的思念、儿子成人的告慰、送藕饼不得的自责等感情。示例如下:
那年,你说你很快就会回来的,你这一走就是那么多年。你现在到底在哪儿啊?你可知,我们的儿子都已经长大了,你还没见过他呢,长得可像你了!儿子说你踏上了长征路,那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你是否死里逃生啊?是不是因为你没有吃到我给你做的藕饼,你怪我,所以才迟迟不回来啊?你快回来吧,我再给你做,你想吃多少,我就做多少!
九、作文
例文:
这位老师真有眼光
任岁月潺潺的流淌,不能忘怀是一直是老师的眼光。它洞穿千年的风霜伴伴随竹露的清响,带来朝露中第一缕阳光。
——题记
人世间最漂亮的是老师的眼光。老师的眼光是春风中第一声布谷鸟的歌唱,是夏曰里红肥绿瘦的荷塘,是秋空中逐步淡去的雁行,是冬雪中悄悄绽放的芳香。人世间最漂亮的是老师的眼光。以其无私和博大,在润物细无声的柔情中洗涤我狭隘而粗俗的性情。人世间最漂亮的是老师的眼光。她让我重新认识了学习的乐趣,也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
这位老师对教学非常有独特的见解。她不仅讲解知识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她总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活动和实践实验。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分析事物,并能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我兴奋不已,我对学习的期待也从未有过的高涨。
这位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她从不将我们仅仅视为学习机器,而是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她鼓励我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指导。正是因为她的鼓励,我敢于走出舒适区,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这些经历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位老师在我人生的转折点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当我面临学业的困惑时,她耐心地了解我的兴趣和优势,并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她相信我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取得优秀的成绩。正是因为她的支持和鼓励,我终于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和乐趣,并在学习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是啊,她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轨迹。我深深地感谢她的影响和指导,她永远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遇到这样有眼光的老师,让我们的学习之路更加充满意义和乐趣。
总而言之,这位老师真正展现了什么是有眼光!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该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①审题立意。根据题干可知,以“ 真有眼光”为题写一篇作文。根据材料“有的人有远见,有的人有真知;有的人能高瞻远瞩,有的人能见微知著;有的人在逆境中能看到希望,有的人在困难时能抓住机遇……这样的人,真有眼光!”可知,我们可以写一个人,所以横线上我们可以补充一个具体的人物,比如,老师、同学、父母等等。在审题时,我们需要理解“有眼光”的含义,即能够准确评估、挖掘出优秀的特质或才能,所以,我们要以此来写作时要突出人物的特点以及对我们的积极影响。
②选材构思。可以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经历来写。如“这位老师真有眼光”可以写这位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如注重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有趣的互动活动和实践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中受益并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可以描述老师在人生转折点上的帮助,如给予宝贵的建议和鼓励,帮助学生选择真正喜欢的领域,并取得优秀成绩等;也可以写“这位村干部真有眼光”,可以写村中的大学生村官,立足村中的优势特点,带领百姓们发展特色农业,让村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中的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展现出村干部的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远见卓识和“有眼光”等。本文写作时,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可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