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196279-辽宁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聪颖(yǐng) 峭壁(bì) 羡慕(mù) 目不窥园(kuī)
B.亢奋(kàng) 黄晕(yūn) 恬静(tián) 振耳欲聋(zhèn)
C.真挚(zhī) 微薄(báo) 晶萤(yíng) 巧妙绝伦(lún)
D.飞窜(cuàn) 慰勉(wèi) 尊循(zūn) 丰功伟绩(jì)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 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 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 艰苦卓绝 记载 鼓励 B.见识 艰苦朴素 承载 鼓励
C.见证 艰苦卓绝 承载 激励 D.见证 艰苦朴素 记载 激励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二、综合性学习
4.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
(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我们学过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B.黄发,旧说是儿童的特征。垂髫,是垂下来的头发。《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指的是小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
D.《红岩》集中笔墨描述了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开展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革命斗争。
(2)经典寻途,启思明志
请从下图中选取一个人物。根据图中提示,结合所选人物的一次选择经历写出你成感悟到的精神品质。
三、名句名篇默写
5.古诗文默写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5)许多拥有专业特长的退休教师放弃闲适的生活,以奉献之心重返三尺讲台,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这真可谓“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四、选择题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
送边将
唐·李频
防秋戎马恐来奔,
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
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
苍莽阴风白草翻。
若纵干戈更深入,
应闻收得到昆仑。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分别描写了饯别时、临别时以及送别后的雪景,三次描写巧妙地转换了时空。
B.乙诗中的“出”“登”二字展现了边将接到诏书后踏上征途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C.两首诗都描写了黄昏之景,又分别借助意象“暮雪”和“黄云”“白草”勾画雪景。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甲诗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乙诗表达对边将得胜的期待。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春冬之时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是曰横旋滩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8. 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9.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0. 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 、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 、 。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在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开展。展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他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有的孩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很新鲜!”在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对读本挖掘得很深。”
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表达。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们为物候。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
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禁晓阴阴。”(长安)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成都)
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
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删改)
【材料三】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古以来放纸鸢——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②“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③看来想把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易事。
④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⑤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⑥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⑦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反之,风筝易于飞起。(见图一)
【材料四】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注释】①籰(yuè)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
11. 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学生通过“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能够从服饰的颜色设计看出人物地位、个性。
B.材料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势低,物候早。
C.材料二中的“花须柳眼”“东风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等都是物候现象。
D.材料三中“骂天公”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材料四“将籰子一松”表现黛玉放风筝的自如。
12. 初春刚开学,某校部分师生将要参加“青少年风筝友谊邀请赛”,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就行程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图二完善交流内容。
|
老师:经多方面考虑,我们此次将前往长治、西安、成都、柳州参加比赛,最先举行比赛的城市是柳州,谁知道为什么呢? 学生甲:我知道,柳州现在天气适宜,让我联想到相关的诗句是“ ”;还想知道最后举行比赛的是哪个城市? 学生乙:我认为是 ,因为物候知识告诉我们 。 老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当四月初完成所有比赛返回辽宁时,我们可以相约共赏春花。 |
13. 风筝友谊邀请赛归来后,大家对《红楼春趣》中的“趣”有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及图一,助力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纲。
“跨界·红楼·问趣”探究提纲 ①民俗闲“趣”: ②气象理“趣”:风力较大;风向稳定;气温、湿度适宜; 。 ③跨界妙“趣”: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黄海涵
①女孩爱花,爱花的馥郁,爱花的娇嫩,更爱花灿烂地绽放。读大学时,校园里四季都有花。清晨,走在去上课的路上,女孩总爱细细观赏。
②那日,女孩看到人民海军破浪远航的新闻,雪白的浪花在舰艇周围翻涌,朵朵绽放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海鸥在浪花间追逐嬉闹。
③女孩一下子就着了迷,当一名“浪花白”,成了她的梦想,她想将自己花季的诗和远方放在大海上。
④那年,女孩报名参军,入列海军“浪花白”。
⑤上舰后的第一个月,舰艇靠泊母港。防波堤内平静的海面被风吹皱,泛着一朵朵细小的浪花,如白莲盛开,又如雪花散落,宁静的景色总引得她遐思万千。
⑥第一次出海任务终于下达了。出航前夜,女孩兴奋得接连醒来好几次,她在铺位上翻来覆去,侧耳细听着海水轻拍侧舷的低语……
⑦清晨,舰艇缓缓解缆起航,驶出防波堤,无垠大海平展地铺向天际,一轮朝阳,光芒万丈。舰艏①犁开万顷碧波,向着远方进发。她望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
⑧随着军港码头慢慢消失在视线里,舰体开始轻轻摇晃,海上的风越来越大,涌浪也随之增大。
⑨她感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舰艇抛起来,再压下去,循环往复。女孩头疼欲裂,汗珠滴答滴答地向下淌……
⑩那天,她是被两名战友架着送回住舱的,后续几天,女孩每天都在晕船,整个航次都狼狈得像个丢盔卸甲的“逃兵”。
⑪半个月后,舰艇再次出海执行试航任务。第一天风平浪静,第二天波光粼粼,第三天晚上,突然开始高速航行,航海长告诉大家:“我们要转移海区,去找浪!”
⑫什么?女孩心想:海况这么好的海区放着不用,竟然还要专门去找浪?心中不禁又开始打怵。
⑬航海长解释道:“舰艇要进行大风浪航行测试,需要寻找4米以上的大浪区。”
⑭这天值更②,航海长特意带上了背包带,准备风浪大起来以后将自己系在立柱上。女孩问:“你不是不晕船吗?”航海长笑了:“海况差时,人人都会晕船,至于能不能坚持工作,就看个人的毅力了。”
⑮说话间,风浪又增大了一些。
⑯女孩紧紧拉住栏杆,望着山一般的浪头从舰艏正面拍过来,舰艏时而被按入海面,时而又被擎向天空。这一次,她将风浪看作“敌人”,将舰艏看作刺刀,舰艏每每被抛起落下,便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就这样,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的考验。
⑰女孩忘记了晕船!这一轮跟更,她学得格外认真。
⑱这次经历,让女孩破茧成蝶成为一名真正的女兵。
⑲女兵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目标。为了能独立值更,这个来自祖国西南的女兵,抓住一切机会苦练普通话,很快就取得了独立值更的资格;为了在比武练兵中取得优异成绩,观测、计算、操控、报告,每一个科目都被她翻来覆去地练习了无数次,最后拔得头筹……班长总是笑叹:“别人发愁,愁的是徒弟不用功,成天只知道吃饭。我发愁,愁的是徒弟太用功,不让我吃饭!”
⑳渐渐地,女兵的脸庞添了些许粗糙,语言添了更多自信,嘴角添了几分坚毅,那是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留下的印迹。
㉑这个女兵,成了一名优秀女舰员。
㉒后来,女兵深深地爱上了踏浪远航。
㉓从舰艇母港到亚丁湾约有4400海里,漫漫海路,舟楫万千。
㉔犹记得,一次次胜利完成护航任务时,被保护的商船船员们交口称赞“中国海军是最值得信赖的”。犹记得随舰圆满完成任务时,撤离同胞满含热泪,不住地挥动手里的国旗:“祖国派军舰接我们回家,我们安全了!”“感谢人民海军!祖国万岁!”犹记得中国海军积极加入为马尔代夫紧急供水等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国担当表达了普遍赞誉。
㉕在远离祖国的大海上,女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更加理解了使命。
㉖“铃铃……”战斗警报再次拉响,女兵快速奔向战位。今年,她已接任班长,站上更高的起点,扛起全新的使命。
㉗春已至,芳菲始。女兵如她最爱的万顷白浪花,向阳生长,肆意绽放……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舰艏(shǒu):舰船的前端或前部。②值更(gēng):夜里值班。兼有巡视和警戒任务。
14. 选文中的“女孩”是怎样破茧成蝶为“真正的女兵”的?又是怎样成为“优秀女舰员”的?根据选文概括回答。
15. 选文第⑦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6.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⑳段。
17. 阅读第㉔㉕段,简要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是什么使远离祖国的女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更加理解了使命?
(2)从这两段中可以读出女兵怎样的情感?
18. 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说明理由。
A.迎击海浪的女兵 B.最爱万顷浪花白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卑以自牧
孙宽
①《周易》中有一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说,谦而又谦的君子,总是以谦卑的态度来修养自己的德行。以此来启示世人: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
②“卑”,甲骨文字形像手执酒器为尊者酌酒,本义为(身份与地位)低下。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卑,贱也”。“卑”作为谦词,常被人们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谦卑、内敛、自守、养性。
③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明代方孝孺的“虚己者进德之基”……诸多箴言警语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这些至理名言无不提醒人们,对骄傲自满要保持警惕,应以谦恭卑下为本。明代学者张畏岩,学识渊博,声名远扬,参加科考却名落孙山。他抱怨试官不识人才,一位路人说,你如此心性浮躁,傲慢自恃,怎么可能考取呢?张畏岩恍然大悟,从此谦卑自持,不再心高气傲,踏实努力。三年后,果然金榜题名。
④谦卑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谦卑的人往往含蓄内敛、低调谨慎,有着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品格。唐代名将娄师德任兵部尚书时,在山西并州巡视,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于是娄师德放弃吃白米,和随行的官员一起吃糙米。娄师德平等待人的背后,体现的是他谦卑为怀的好品德和好作风。
⑤谦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对于平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分不开。孔子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把别人能够指出自己的过错看作是一件大幸事。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多次劝谏唐太宗,唐太宗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国之君就自以为是,能够接受魏征劝谏,时时约束自己,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人传颂。
⑥“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诉我们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谦卑的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待人接物学会虚心,为人处世懂得谦退。能做到空杯纳新,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学在平时、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虚心以待,永远保持谦卑,保持进步。
⑦我们要学会谦卑,只有把谦卑作为真正的修养,以“谦”来约束自己,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沉下心学习,低下头倾听,俯下身实干。甘做沉甸甸的“低头麦穗”,才能有进取的空间,才能锤炼新本领,展现新作为。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19.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 阅读选文第②~⑥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分析。
首先, 。接着,阐述谦卑有礼是传统美德,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阐述 ,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有成就而不骄傲,还要 。
22. 下面哪则材料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说明理由。
(1)季羡林在书房里一直用着一张睡了几十年的旧床,床上还铺着粗布草垫。
(2)季羡林认为自己被称为“国学大师”不够格,甚至连“国学小师”都谈不上。
七、作文
23.作文
言有尽,意无穷。生活中的无穷之意往往潜藏于一个微笑里、一张照片内、一处风景中……
请以“无声之处,亦有深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4.作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在名的基础上,取一个字。字包含着生活态度、文化内涵。从中国人的字里,我们常常得到人生志趣、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启示。
白居易,字乐天——乐观通达。
文天祥,字履善——践行善念。
梁启超,字卓如——追求卓越。
舒庆春,字舍予——舍弃小我。
上述名人的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该题考查字音字形。
B.黄晕(yūn)——yùn,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C.真挚(zhī)——zhì,微薄(báo)——bó,晶萤——晶莹;
D.尊循——遵循;
故选A。
C
该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
见识:多指见闻、知识;见证:则指当场目睹可以作证,或指见证人。
第一空:根据语境“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与后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等内容相呼应可知,需要一个能表达“证明、证实”意思的词语,故应使用“见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艰苦朴素:则多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第二空:根据语境“ 的奋斗史”可知,这里要修饰的是“奋斗史”,需要一个能表达奋斗过程极为艰难、超出寻常的词语。故应填“艰苦卓绝”;
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侧重于“记录”;承载:则指承受支撑物体,也指承担或担负,侧重于“承担、传承”;
第三空:根据语境“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 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可知,在这里,“红色基因”需要被“传承”下去,故应使用“承载”;
鼓励:指激发、勉励,使人振作;激励:指激发鼓励,使振作,也指振作精神。
第四空:根据语境“始终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精神财富”可知,语句要表达的意思是红色资源能够不断鼓舞着中国人民,是一种精神财富,故应使用“激励”;
故选C。
B
该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崇尚读诗”是动宾短语,“温馨浪漫”是并列短语,“精神境界”是偏正短语,三者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C.分析句③中的关系。该句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达的是转折关系。
D.句④缺少主语,是由于“通过”一词的使用导致的,将“通过”换成“只要”虽然可以改变句子结构,但并不能解决主语缺失的问题。实际上,应去掉“通过”,使句子主语明确。
故选B。
二、综合性学习
(1)B
(2)示例1:从唐三藏(即唐僧)对磨难与安逸的选择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和慈悲为怀这三种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示例2:鲁迅从学医到从文的选择,展现了他勇于担当、独立思考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追求进步的重要动力。
示例3:简·爱的选择让我深刻感悟到了自尊自爱、追求真爱与平等以及勇敢与坚韧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简·爱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1)该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小孩。
故选B。
(2)该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图片给到的三个人物都走到过人生的岔路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唐三藏面临着磨难与安逸的抉择,鲁迅面临着从医和从文的选择,简·爱面临着留下和离开的选择,任一选择一个人物及其最后的选择,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示例1:唐三藏的目标是前往西天取得真经,以普渡众生。在这条艰险的取经之路上,他多次遇到了艰难的选择。在面对安逸与磨难的抉择时,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知道只有经过磨难的洗礼,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从唐三藏的选择中感悟到了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他的这种精神品质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磨难中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2:简·爱是一个孤儿,成年后,她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家庭教师,并与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相爱。然而,当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经有一个妻子,且被残酷地囚禁在庄园中时,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留下并接受一个不道德的婚姻关系,还是离开并追求自己的尊严和自由。简·爱最终选择了离开。她不愿意在一个没有尊严和自由的关系中生活,即使这意味着要放弃深爱的罗切斯特。这一选择展现了简·爱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的坚定信念,以及她对于个人原则的坚守。从简·爱的选择中,我感悟到了她那种不屈不挠、坚守原则的精神品质。在面临艰难抉择时,她没有被情感所左右,而是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简·爱一样勇敢地面对,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被外界所左右。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自由和尊严,追求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关系。
示例3:鲁迅,这位中国近代文坛的巨匠,曾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是继续他作为医学生的道路,以医治人民的肉体痛苦,还是选择从文,用文字来唤醒国人的心灵,唤醒民族的自我意识。最后他选择弃医从文。从鲁迅的这次选择中,我感悟到了他那种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深知只有唤醒民族的自我意识,才能真正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选择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三、名句名篇默写
欲辨已忘言 乡书何处达 千骑卷平冈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该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辨、骑、冈、寓、落红”等字词的书写。
四、选择题
A
该题考查诗歌鉴赏。
A.甲诗中有四处提及“雪”,分别是送别之前的雪景、饯别之时的雪景、临别时刻的雪景以及送别之后的雪景。四次描写巧妙转换了时空,用画面展现了不可直观的别情。
故选A。
五、文言文阅读
7. D8. (1)从三峡开始算起,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紧密相连的山峰,几乎没有任何缺口。
(2)船夫说这里就是“八仙对弈”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吗?9.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10. 森列 离奇 盛大 湍急
7. 该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出发/动词,被任用;
B.名词,季节/副词,按时;
C.动词,表判断,是/副词,才;
D.都是代词,这;
故选D。
8. 该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缺口、中断。
(2)谓:说。岂:难道。即:就是。
9. 该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忽转而北”表示方向的转变,是一个完整的表述;“直抵牛角山下”是说抵达的地点,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复转东去”又是新的方向变化。故断句: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0. 该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前两空,结合【乙】“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可知,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山上石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的像坐着叉开腿的样子;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光彩奇异。据此可知,其中石的特征是森列、离奇。
后两空,结合【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漫上两岸的丘陵。水流湍急,行驶在江流上的小船速度极快。结合【乙】“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可知,奔腾的旋滩水流发出的声音好像雷鸣。据此可知,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六、现代文阅读
11. B12.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长治 纬度越高,物候越晚13. ①放风筝的民俗活动,《红楼春趣》众人放风筝的场景。②气压适宜③将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智慧。
11. 该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根据材料二中的“地势越高,春来越迟”“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知,诗句表示的是“山寺”的地势较高,物候较迟。
故选B。
12. 该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根据材料二中的“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柳州)”可知,表现柳州天气环境的句子是“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根据图二可知,举行比赛的城市从南到北依次是柳州、成都、西安、长治。其中中柳州纬度最低,长治纬度最高,所以最后举办比赛的城市是长治。
结合材料二“纬度越低,物候越早”可知,长治是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最后举行比赛,原因是纬度越高,物候越晚,春天来得越晚,放风筝比赛就会越晚举行。据此作答即可。
13. 该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①根据材料三第①段中“自古以来放纸鸢——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可知,放风筝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民俗活动,《红楼春趣》的民俗趣则体现在众人放风筝的场景上。
②根据材料三第④段中“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第⑤段中“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第⑥段中“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第⑦段中“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可知,影响放风筝的因素有风力、风向、气温、空气湿度以及气压。根据题干中“风力较大;风向稳定;气温、湿度适宜”可知,最后可填气压适宜。
③根据材料四中“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一会儿就不见了”可知,《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红楼春趣》中放风筝的场景是文学性的描绘。材料三分析了影响放风筝的气象要素:风力、风向、气温、空气湿度以及气压,属于气象学和物理学知识,所以跨界妙趣是指将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体现了跨界阅读的妙趣,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据此作答即可。
14. 女孩在舰艇上经历了晕船的困扰,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的考验,她通过坚强的毅力克服了这一困难,从而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女兵。她抓住一切机会苦练普通话,刻苦训练,不断进取,取得独立值更的资格;在比武练兵中认真观测、计算、操控、报告,每一个科目都被她翻来覆去地练习了无数次,最后拔得头筹;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女舰员。15. 选文第⑦段中的环境描写展现了舰艇出航时的景象,营造了壮阔的氛围,衬托了女孩内心的豪迈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女孩经受风浪考验做铺垫。16. 第⑳段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添了”句式,强调了女兵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逐渐成长,变得更加粗糙、自信、坚毅。同时,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力。17. (1)女兵在远离祖国的大海上,通过完成护航任务、撤离同胞和参加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等实际经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祖国的伟大和使命的重要性。这些经历让女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使命。(2)从这两段中,我们可以读出女兵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使命的坚定信念。她们在远离祖国的大海上,通过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同时,她们也深感自豪和满足,因为她们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贡献。18. 选择B“最爱万顷浪花白”作为标题;理由如下:标题“最爱万顷浪花白”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女兵对海军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对浪花白的痴迷和向往;“万顷浪花白”不仅代表了大海上翻滚的浪花,更象征着女兵在海军生涯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砺,以及她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象征意义使得标题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最爱万顷浪花白”这个标题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同时,它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对女兵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的共鸣和思考。综上所述,“最爱万顷浪花白”作为标题既紧扣主题又富有象征意义、情感表达和吸引力,因此是更合适的选择。
14. 该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文章第⑨段“她感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舰艇抛起来,再压下去,循环往复。女孩头疼欲裂,汗珠滴答滴答地向下淌”,第⑩段“那天,她是被两名战友架着送回住舱的,后续几天,女孩每天都在晕船,整个航次都狼狈得像个丢盔卸甲的‘逃兵’”可知,初次出海的女孩在舰艇上经历了晕船的困扰。根据文章第⑭段航海长的话“海况差时,人人都会晕船,至于能不能坚持工作,就看个人的毅力了”可知,战胜海浪、晕船,继续工作,要靠个人的毅力。根据第⑯段“女孩紧紧拉住栏杆,望着山一般的浪头从舰艏正面拍过来”“她将风浪看作‘敌人’,将舰艏看作刺刀,舰艏每每被抛起落下,便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就这样,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的考验”可知,在这次的训练中,女孩没有退缩,而是紧抓栏杆,靠坚强的毅力经受住了考验克服了晕船的困难,从而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女兵;
根据文章第⑲段“为了能独立值更,这个来自祖国西南的女兵,抓住一切机会苦练普通话,很快就取得了独立值更的资格”可知,为了实现下一个目标,女孩首先抓住一切机会苦练普通话,刻苦训练,不断进取,取得了独立值更的资格。根据文章第⑲段“为了在比武练兵中取得优异成绩,观测、计算、操控、报告,每一个科目都被她翻来覆去地练习了无数次,最后拔得头筹”可知,为了实现下一个目标,女孩在接下来的比武练兵中付出了常人难以坚持的努力,最终拔得头筹。根据文章第⑳段“渐渐地,女兵的脸庞添了些许粗糙,语言添了更多自信,嘴角添了几分坚毅,那是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留下的印迹”可知,正是这一次次的训练,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坚持,让她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女舰员。
15. 该题考查环境描写。
第⑦段内容“无垠大海平展地铺向天际,一轮朝阳,光芒万丈。舰艏犁开万顷碧波,向着远方进发”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一般是用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具体到本段的内容,大海无垠,天水相接,朝阳初升,光芒万丈,战舰劈波斩浪,驶向深蓝。这句话描绘了舰艇出航时的壮丽景象,营造了波澜壮阔积极进取的氛围,烘托了女孩此时内心的英雄之气、豪迈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女孩经受风浪考验做铺垫。
16. 该题考查语句赏析。
第⑳段内容“女兵的脸庞添了些许粗糙,语言添了更多自信,嘴角添了几分坚毅,那是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留下的印迹”,连用三个“添了”,“脸庞添了些许粗糙”“语言添了更多自信”“嘴角添了几分坚毅”,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构成了排比,不仅强调了女兵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逐渐成长,变得更加粗糙、自信、坚毅的情景,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读来一气贯注,使得描述更加有力、动人心魄。
17. 该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主旨把握。
(1)根据文章第㉔段“一次次胜利完成护航任务时,被保护的商船船员们交口称赞‘中国海军是最值得信赖的’”“随舰圆满完成任务时,撤离同胞满含热泪,不住地挥动手里的国旗:‘祖国派军舰接我们回家,我们安全了!’‘感谢人民海军!祖国万岁’”可知,通过完成护航任务、撤离同胞的任务,以及被保护的商船船员们交口称赞、同胞满含热泪的话语,女兵明白了祖国的伟大,有了责任感;“中国海军积极加入为马尔代夫紧急供水等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国担当表达了普遍赞誉”可知,参加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的经历,使女兵理解了使命担当,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正是这些经历让女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2)从这两段中,我们可以读出女兵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使命担当的坚定信念。她们在远离祖国的大海上,通过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当“胜利完成护航任务时,被保护的商船船员们交口称赞”;当“随舰圆满完成任务时,撤离同胞满含热泪”;当“中国海军积极加入为马尔代夫紧急供水等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国担当表达了普遍赞誉”。同胞的热泪和感激的话语,国际社会的赞誉,都使得她们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同时,她们也深感自豪和满足,因为她们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贡献。
18. 该题考查文章标题。
理论上,这两个选项都可以选择,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实际选择时,因A项过于直白,在B项前黯然无色,故以B项为上上之选。理由如下:
(1)“浪花”贯穿全文,“浪花白”“白浪花”占据了文章的首尾位置,是行文线索。如第②段“雪白的浪花在舰艇周围翻涌,朵朵绽放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第③段“当一名‘浪花白’,成了她的梦想”,第④段“那年,女孩报名参军,入列海军‘浪花白’”,文章中间多次写到海浪,不胜枚举,而文章末尾,作者写到“女兵如她最爱的万顷白浪花,向阳生长,肆意绽放”;
(2)标题“最爱万顷浪花白”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最爱”即女兵对海军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对浪花白的痴迷和向往,这一点,根据文章第③段“女孩一下子就着了迷,当一名‘浪花白’,成了她的梦想,她想将自己花季的诗和远方放在大海上”可知;
(3)“万顷浪花白”不仅代表了大海上翻滚的浪花,更象征着女兵在海军生涯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砺,以及她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象征意义使得标题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阅读文章,我们可以感知到,伴随着美丽的浪花同时出现的,就是女兵在海军生涯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砺,根据文章第⑨段“她感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舰艇抛起来,再压下去,循环往复。女孩头疼欲裂,汗珠滴答滴答地向下淌”,第⑩段“那天,她是被两名战友架着送回住舱的,后续几天,女孩每天都在晕船,整个航次都狼狈得像个丢盔卸甲的‘逃兵’”就可得知。同时,她又表现出了坚毅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第⑯段“女孩紧紧拉住栏杆,望着山一般的浪头从舰艏正面拍过来”“她将风浪看作‘敌人’,将舰艏看作刺刀,舰艏每每被抛起落下,便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就这样,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的考验”以及后来的一次次护航任务、撤侨行动和人道主义行动可知;
(4)“最爱万顷浪花白”这个标题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同时,它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对女兵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的共鸣和思考。
19. 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或人们应该保持谦虚、谦逊的态度,不要过于自满和骄傲,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重要道德准则。)20.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通过列举张畏岩的实例和引用《论语》中的名言,证明了“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这种方法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1. 文章阐述了“卑”字的含义和“卑”作为谦词所代表的品质 阐述了谦卑的人应如何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将提高自己的谦卑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 永远保持谦卑和进步22. 第二则材料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因为材料(2)中季羡林认为自己被称为“国学大师”不够格,甚至连“国学小师”都谈不上,这体现了他非常谦卑的态度,与选文的主旨“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相吻合。而材料(1)中季羡林使用旧床和粗布草垫,虽然也体现了他的朴素和节俭,但与选文的主旨关系不大。因此,材料(2)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
19. 该题考查中心论点。
根据第①段中的“以此来启示世人: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可知,首段通过引用《周易》中的一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来引出观点——“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文章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进行了展开和论述。第②~⑥段作者首先解释了“卑”的含义,然后通过多个例子和论据,如明代学者张畏岩的经历、唐代名将娄师德的事迹、孔子和魏征的故事等,来具体阐述谦卑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如何践行谦卑之道。最后,文章再次强调,要学会谦卑,并将其作为真正的修养,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展现新作为。整个选文紧扣中心论点,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20. 该题考查论证方法。
第③段中“满招损,谦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己者进德之基”引用的是一些著作中的名言或俗语或名家名言,属于道理论证。第③段中“明代学者张畏岩,学识渊博,声名远扬……三年后,果然金榜题名”列举明代张畏岩曾经心性浮躁导致考试失利,之后谦卑自持,最终金榜题名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本段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分论点,从而更好地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1. 该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
第①空:根据题干中“接着,阐述谦卑有礼是传统美德,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定位到文章第③段中“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第④段中“谦卑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由此结合文章第②段中“‘卑’,甲骨文字形像手执酒器为尊者酌酒,本义为(身份与地位)低下”“‘卑’作为谦词,常被人们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谦卑、内敛、自守、养性”可知,本段主要阐释了“卑”的含义以及“卑”所代表的品质。
第②空:根据题干中“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有成就而不骄傲”可定位文章第⑤段中“对于平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分不开”和第⑥段中“待人接物学会虚心,为人处世懂得谦退。能做到空杯纳新,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学在平时、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虚心以待”。再根据第⑤段中“谦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和第⑥段中“‘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诉我们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谦卑的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可知,这两段主要论述了如何做到谦卑。据此可整合信息为阐述了谦卑的人应如何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将提高自己的谦卑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
第③空:根据第⑥段中“能做到空杯纳新,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学在平时、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虚心以待,永远保持谦卑,保持进步”,可提炼信息为永远保持谦卑,保持进步。
22. 该题考查论据分析。
选文主要讨论了“卑以自牧”即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的观点,强调了谦卑对于个人德行修养的重要性。根据材料(2)可知,季羡林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却能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被称为“国学大师”不够格,甚至连“国学小师”都谈不上,这体现了他非常谦卑的品格和态度。这种自我谦抑的精神与选文的主题“卑以自牧”高度契合,因此能够作为有力的论据来支持选文的中心论点。而材料(1)虽然展现了季羡林简朴的生活方式,但与选文讨论的主题“谦卑”关联不大,因此不太适合作为论据。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七、作文
例文:
无声之处,亦有深味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习惯了用言语去表达情感,用声音去传递信息。然而,在生活的某个角落,总有一些瞬间,是无声的,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与韵味,让人在静默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美好。这便是“无声之处,亦有深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探进窗棂,温柔地拂过脸颊,那一刻,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嚣,只有晨光与空气的低语,以及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安详。在这无声的晨光中,我们仿佛能听见时间轻轻的脚步声,感受到生活的细腻与温柔。这便是无声之处的一种深味,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忙碌与浮躁中寻得内心的平静,学会珍惜每一个平凡而宁静的早晨。
傍晚,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夕阳如血,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稻田里,晚风轻轻吹过,稻穗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乐章。此刻,抬头望向远方,只见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宁静。在这片无声的风景中,我们仿佛能读懂大地的语言,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伟大力量。这便是无声之处的另一种深味,它让我们懂得敬畏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体会生命的广阔与深邃。
家中,一本旧相册静静地躺在书桌上,每一页都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故事。翻开它,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将我们带回到那些温馨而又遥远的时光。照片中的人或笑或泣,或静或动,但无论何种表情,都定格在了那一刻,成为了永恒。在这些无声的照片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以及岁月的流转。这便是无声之处的第三种深味,它让我们在回忆中汲取力量,学会珍惜眼前人,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与别离。
无声之处,亦有深味。它可能是晨曦中的一抹温柔,可能是夕阳下的宁静致远,也可能是相册中的点滴回忆。这些无声的瞬间,虽不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让我们学会倾听这些无声的声音,感受其中的深味与美好,让生命因此而更加丰盈与精彩。
言有尽,意无穷。生活中的无穷之意往往潜藏于一个微笑里、一张照片内、一处风景中……
该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篇文章的题目“无声之处,亦有深味”引导我们深入探索那些没有言语、看似平凡但却充满深意的瞬间或事物。题目关键词“无声之处”,这提示我们要关注那些不被轻易察觉的细节和场景;二是“深味”,这意味着我们要从这些细节和场景中挖掘出深层的意义和情感。在立意上,本文旨在传达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微不足道的瞬间,其实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这些无声之处的观察和感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人生,提升自己的情感和认知。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既适合写作记叙文也适合写作议论文。如果写作记叙文,可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典型的素材作文。例如,可以描写一个老人在公园里静静地喂鸽子的场景,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或者描述一个孩子在书店的角落里安静阅读的瞬间,体现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场景和瞬间的描写应该具有足够的细节和情感深度,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如果写作议论文,则首先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比如以标题“无声之处,亦有深味”为论点,再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对文章结构进行安排,并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可总结重申论点,实现主题的深化。
例文:
从字中探寻人生的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字是一个独特且富有深意的传统。字,不仅是对一个人名字的补充,更是其生活态度、文化内涵及人生志趣的集中体现。从白居易的乐天、文天祥的履善、梁启超的卓如到舒庆春的舍予,这些名人的字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一生都在践行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在遭受政治打击、人生低谷时,他仍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用诗歌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这种乐观通达的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忘记了人生的真谛。学习白居易的乐观通达,有助于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文天祥,字履善,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善念的道德准则。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习文天祥的践行善念精神,坚守道德底线,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梁启超,字卓如,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的境界。他不仅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有卓越的成就,还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是现代社会所推崇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舍弃小我的奉献精神。他将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舍弃小我、顾全大局,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从中国人的字中,我们可以得到人生志趣、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启示。这些名人的字不仅体现了他们个人的品质和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品质和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该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与立意。该题的材料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字的深层含义,这是一种在名的基础上额外选取的字,用以表达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文化内涵和人生志趣。题目列举了四位历史名人的字及其所代表的品质——白居易的乐天象征着乐观通达,文天祥的履善代表着践行善念,梁启超的卓如意味着追求卓越,舒庆春的舍予则反映了舍弃小我的精神。这些字不仅是个人品质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立意方面,通过对这些字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到对现代人的深刻启示。这些历史名人的字所蕴含的品质和精神,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选材与构思。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首先应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比如:字中彰显个人追求。在文章开篇作者可以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字的习俗,并阐述这一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中间部分可逐一分析四位名人的字,并阐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可以通过引用名人的生平事迹、名言警句等,加深读者对字的理解以及分析名人的字带给自己的人生启示。在结论部分,可以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强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人生启示的重要性。同时,可以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待,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