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试卷

【328771】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5-01-20 17:26:52 作者: 字数:37413字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生当作人杰,_______。(李清照《夏日绝句》)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来被浓缩为成语,比喻说话做事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你班拟出一期以“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你准备选取“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连续的古诗文名句来歌颂君子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

评卷人

得分




二、基础知识综合

2.根据语境作答。

湖水清冽,状似天镜,静如美玉。鸟类扇动着蝉翼般的翅膀,在云龙湖划下错杂交织的娟秀弧线。澄碧的水面上,鸟儿们在你追我赶。那景致,纵是最xián shú )的画笔也难以描绘,最美丽的镜头也难以定格。

在云龙湖,我的身心从未如此(A)。云龙湖的一树一水,一花一草,都如袅袅升腾而来的禅意,润泽着我,柔抚着我。我甚至能听到时间行走的步履声。在暖阳一深一浅的呼吸中,我屏气凝息,把云龙湖的一切都记存心间。

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气息的清新。像一位衣衫翩翩的歌者,举杯邀景,神色yōu xián )。

我不禁艳羡这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艳羡它们能终日与云龙湖相伴,守着岁月看日升日落,看月圆月缺,看每一只飘飞的蜘蝶(B)。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宁静 安静 翩翩起舞 展翅高飞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评卷人

得分




三、选择题

3.下面四个句子是徐州黄楼“五省通衢”牌坊上的两副对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地锁江淮人文一脉兴秦汉 ②九州胜景龙吟虎啸帝王都
衢通南北气势千秋贯古今 ④五省通衢禹列尧封神圣地
A
.①④③②
B
.④②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②①④③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的书,主人公保尔为了理想跟各种磨难作不屈的斗争。
B
.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描写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的创作手法。朱自清的《春》、茅盾的《白杨礼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C
.《战国策》是战国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
D
.许多传统谦敬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还常常使用。比如,打扰别人说“劳驾”,请别人指导说“赐教”,称自己的文章为“拙作”,欣赏别人的文章叫“拜读”。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样、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

(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


注:①澶渊: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 身 帅 之 与 城 存 亡 故 水 大 至 而 民 不 溃。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 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
.①使民具畚锸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
C
.方水之淫也 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D
.①水虽复至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
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
B
.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
C
.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
D
.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选段二

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怒,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那雪越下的猛。

(选自《水浒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11.两段选文都写到了“雪”,有什么作用?
12.分析选文中的两处画线句。
13.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林冲“熬得住”“做得彻”,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析,来印证这一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1日公布,当前我国总人口14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目前的10.75年……这些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之一。

然而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这些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将人口红利尽快转化为人才红利,如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如何处理好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华社电)(选自《算清“人口账”下好“发展棋”》《新华日报》2021512日)


材料二

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次普查结果蕴含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宁吉喆说。

宁吉喆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魏玉坤/安蓓/邹多为)。选自《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仍具较强活力》《解放日报》2021512日)


材料三

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宁吉喆介绍,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70%。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陆娅楠)(选自《人口家底有了新变化》《人民日报》2021512日)

14.围绕人口变化,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15.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16.比较并分析下图内的两组数据,写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风凛冽

陈应松

身着褐衣的凿石者,紧攥着灼热的錾子和铁锤,对准巨大的石头,凿着,凿着……将一座山齐刷刷地劈下,不对,应是凿下,像刀切斧削一样壁立千仞。狮子山楚王陵的墓道,既是石刻,也是石切。

在狮子山楚王墓前,有许多庞大的、未凿完的石头,它们横七竖八、犬牙交错地胡乱堆砌在那儿。这是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似乎看得到石匠们尚未走远的样子,他们从沉重的巨石里爬出来,像一只只甲虫,满手老茧和血渍,看着自己即将完成的杰作,在一个血红的黎明悄然离去……

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温驯的牛和尖锐的犁——它们可爱地耕耘着汉代的大地。留下了嬉戏的羊、飞翔的大鸟和栖居在屋顶及车轼上的神鸟,握锄的农夫和播种的孩子,炮鳖烩鲤的美食家,执桴击鼓、羽葆飘扬、嬉耍玩乐的艺人。

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歌吟、吹奏和长袖起舞的仕女,留下了织布、纺纱、摇纬的农妇,迎宾的侍仆,下棋的闲客,烧烤肉串的饕餮者,背牛、扛鼎、拔树、伏虎的力士。

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来耜、引凤升天的炎帝,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乘黄升仙的黄帝,青鸟为其衔食的西王母,在楼阙上亮翅的三足鸟和诡异的九头兽、九尾狐,以及人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的众神……

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成为神祗的圣庙,成为诸神飞翔的穹窿。死亡像一场狂欢,是生命的另一次开始。削去楚辞“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凄婉幽愤,生命不可终结,永远高亢存在,这澎湃烂漫的灵魂,精鹜八极、同气相求,犹如天地初创时的大典。

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形,组成了石头上的大汉风景。什么叫汉唐气象?在徐州,在我见到的汉画像石上,一个时代的伟大气魄和盛世年景如辎重和沉雷从天庭滚滚而来,撼人心魂。

沧桑历尽,从荒野上挺立起来的石头,就像汉代,仍在遥远的地平线闪光。那些灵魂的仰望者,对天堂的渴盼是从神道开始的,石碑、石柱、石人、石虎、石马、石牛、石羊,如仙槎,生双翼。至石椁、石棺、石阙、石祠……笨重的石雕,因紧贴大地的独具匠心,而让其身轻似燕,飞入袅袅青空,冲破云烟,进入太虚圣境。脚下,仍是磅薄的汉家厚土。

徐州,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汉起于小沛,大汉根在安国”。虽然汉兴起于楚,但两双是汉族自我确认的时代。她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膨胀高昂,其他朝代无可比拟。她的开疆拓土,到达过河西走廊和南疆的沙漠深处。我想起“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的班超,这位以36人平定西域的杰出汉使,以强大的胆略和吸附力,收服了西域50多个国家。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

⑩“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士,这就是徐州汉画像石透射出的凛冽之气,无数灵跃的石头垒砌着,占领了惊涛轰鸣的历史河岸,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横亘在千山幕雪、万里长云的时空,雄浑、苍劲,成为汉代的丰碑。

(选自《人民政协报》20201129日,有改动)

17.概括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8.品析下面的句子。
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
19.第①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探究作者以“汉风凛冽”作为标题的理由。
21.下面两张图片中的文物都出土自徐州汉墓,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请结合文中提供的汉文化信息,任选一件从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方面进行解说。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22.写作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面貌、新气象,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请联系生活,以“此中有新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外、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参考答案

1.     死亦为鬼雄     归雁洛阳边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示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默写时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并认真审题,书写时不要丢字、改字,注意易错词语的书写。
本题中“归雁”“羌管”“寐”“蔓”“摇缀”“淤泥”“濯清涟”等词语易错。

2.1)娴熟 悠闲
2)宁静 翩翩起舞
3)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清新的气息。

【解析】
1)娴熟:熟练。
悠闲:闲适自得。
2)宁静:指平静、安静。安静:指安宁,平静,鸦雀无声。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文中用来形容“我的身心”,故选“宁静”。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展翅高飞: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文中指蝴蝶的动作,用“翩翩起舞”合适;
3)动宾搭配不当,把“气息的清新”改为“清新的气息”。

3.B

【解析】
此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阅读各个选项可知,“兴秦汉”和“贯古今”都是动宾短语,“帝王都”和“神圣地”都是偏正短语,所以①③为一组,②④为一组,排除AD;再从平仄角度考虑,一般情况下上联的尾字为仄声,下联的尾字为平声,“汉”“地”为仄声,所以①④均为上联,“都”“今”为平声,②③为下联;故选B

4.D

【解析】
A.
孙悟空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猪八戒不能;
B.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使用的写作手法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不是托物言志;

C.
刘向是西汉人,不是战国的;
故选D

5.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6.A
7.1) 澶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
2) 因此大水退去之后(已经退去),百姓们更加亲密(团结、友爱、亲近)。
8.C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该句大意为“亲自率领军民守城,表示与城共存亡,因此洪水暴涨城池的百姓也没有溃逃”,故可断句为“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2)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和用法。
A.
均为“做,担任”的意思;
B.
准备/详细;
C.
正当/土地方圆;
D.
即使/虽然;
故选A
(3)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
1)诚:如果,果真;塞:堵住;则:就;害:灾害,危险。
2)故:所以;既:已经;去:退去;益:更加;亲:亲近。
(4)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C
项“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判断错误,是苏辙在饱览山川,凭吊水的遗迹之后,主动写作的本文。
故选C

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


【解析】
(1)
考查诗句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2)
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意。“明年明月”抒发了诗人对明年相聚的期盼。“何处看”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哀伤之情,不知明年还能否与亲人相聚。

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天气寒冷恶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2.第一处:动作描写,运用了“取、挑、盖、戴、拿、拽”等动词,突出林冲的谨小慎微、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性格特点。
第二处:语言描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林冲忍无可忍、丢掉幻想、毅然决然、奋起反抗的性格特点。
13.熬得住——示例1:当林冲认出调戏妻子的是高太尉的儿子高衙内时,举起的拳头先自软了。表现出林冲内心愤怒却惧怕权势,选择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示例2:刺配沧州的路上,倍受两位公人的折磨,毫无反抗,在野猪林里,鲁智深要杀两个公人时,林冲为其求情。表现出林冲内心愤怒却惧怕权势,选择妥协忍让、委曲求全。
做得彻——示例:火并王伦时,毫不手软,手起刀落,要了王伦性命。表现林冲不念旧情,大开杀戒,手段残忍的性格。


【解析】
(1)
本题考查小说环境描写作用。
两段文字所写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的故事。风雪之中,林教头因冷躲过一劫,离开草料场;又于山神庙听见陆虞候等人密谋,得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从而忍无可忍,出手杀人,走上反抗之路。所以王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时天气寒冷恶劣的情形,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分析。
第一处:“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是对林冲离开料场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具体写出了林冲的小心、仔细,突出其谨小慎微、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性格特点。
第二处:用“林冲骂道”突出这是其语言描写,表现林冲在事实真相的冲击之下,这时候已经忍无可忍,他丢掉了幻想,毅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围绕“熬得住”“做得彻”,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析。答案不唯一。
示例:熬得住——在刚开始面对高衙内的欺辱、面对陆谦等人的从中作梗时,林冲为了前途忍了。甚至还花大价钱买了一把好刀,想要借此来讨好一下高俅。表现了他惧怕权势,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
做得彻——在南丰之战中,独战安德统军柳元、潘忠,五十余合后将柳元一矛戳死。表现林冲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绝不留情的特点。

14.材料一: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和素质)。
材料二: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材料三: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或“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或“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15.挑战: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
机遇: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16.(近十年来)我国人口在不断增长,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不断上升。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质量不断提高。


【解析】
(1)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归纳信息要点,需要抓住关键句。
材料一:根据“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概括“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根据“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可以概括“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材料三:根据“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可以概括“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根据“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可以概括为“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根据最后一段亦可以概括为“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2)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根据材料二“宁吉喆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可以概括为:
挑战: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
机遇: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3)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首先,分析图片中的要素。截止到2020111日零时,我国拥有人口为141178万人,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增长5.83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上升为15467人。由此可见,近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依然在不断增长,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持续上升。同时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因此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17.主要内容:有现实生活的场景和无数众神的梦幻场景(或梦幻与现实的场景,或真实的民间生活和想象的神仙生活)。
艺术特色:想象超凡、造型遒劲、线条浑圆饱满。
18.运用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汉代英雄豪杰胆略和吸附力以及汉画像石的规模大、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由衷赞叹。
19.描绘了石匠们开凿狮子山楚王陵墓道的场景,引出写作对象——楚王陵和汉化像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原指狂风的猛烈寒冷,文中指汉代雄浑苍劲的气象,具有惊涛轰鸣的历史,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有膨胀高昂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突出了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赞叹之情。语言形象,富有气势。
21.(图一)龙形玉佩为盘曲龙体,遒劲造型古朴,线条圆润饱满,呈“S”形,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有着超凡的艺术想象。龙为汉民族的重要图腾,表现汉代的伟大气魄,代表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
(图二)绕襟舞俑为群舞陶俑,均为前倾站立,呈“S”形,造型优美,宽袖绕襟,姿态曼妙,线条浑圆饱满,栩栩如生。表现了繁华、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营造了歌舞升平的浪漫场景,体现盛世年景的汉唐气象。


【解析】
(1)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根据③④段,可知主要内容无数有现实生活的场景,根据⑤段可知主要内容还有无数众神的梦幻场景。关于主要内容,⑥段“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是一个极好的概括。
根据⑥段“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⑦段“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形,组成了石头上的大汉风景”,可概括其艺术特色:想象超凡、造型遒劲、线条浑圆饱满。
(2)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从句式上看,这句话运用反问的句式。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强调如果没有如班超一样的英雄豪杰,那么汉代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失去了神韵。由此强调汉文化的璀璨,加上汉画像石的规模大、数量多,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3)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开头段中,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石匠们开凿楚王陵墓道的场景,从而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楚王陵和汉化像石,这样优美生动的文字,无疑会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汉风凛冽”,运用了“寒风凛冽”的谐音形式,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凛冽”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汉代雄浑苍劲的气象。这样突显了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推崇与热爱。该题目语言形象,富有气势。
(5)
本题考查延伸拓展。要注意观察两件文物的特征,同时结合文章中汉文化信息,作答。作答角度有“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个角度。
图一为“龙形玉佩”,其造型呈“S”形,为盘曲龙体,造型古朴,线条圆润,是一件艺术珍品。从作品意蕴上讲,选择“龙”作为造型,显示了其别致的匠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了汉文化伟大的气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
图二为“绕襟舞俑”,从造型上看,均为前倾站立,呈“S”形,姿态优美,线条浑圆饱满,栩栩如生,是难得的佳作上品。从作品意蕴上讲,这是群舞陶俑,组合式的构图更显当时的繁华、富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年的繁华盛世。以普通舞者展示盛世繁华,很接地气,又极具艺术性。

22.范文:

此中有新意

15岁,今年初三,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又赶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爸妈很民主,我也很自律,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很小的时候爸妈就让我接触了手机,直到现在我还纳闷,爸妈怎么不担心我会沉溺里面的游戏,留恋里面的聊天,贪图里面的购物?

可是我并没有,每次我拿起手机的时候,他们的话语就会萦绕耳畔:手机你利用好了,是你在玩手机,你利用不好,是手机在玩你。知子莫若父,感谢爸爸这么信任我,从小学到现在,我用坏好几部手机,坏一个他给我换一个,毫无怨言,他知道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小学的时候,我感觉手机怎么那么新奇?弹指一挥间,色彩斑斓立刻呈现,应有尽有,无所不能。我用螺丝刀把它大卸八块去主动探究,于是我知道了硬件的电池容量、处理器、摄像头,也知道了软件系统版本、存储空间、分辨率。当然最后我是恢复不了原样,可是爸爸并没有生气,看到我这么顽皮,反而是会心一笑。

疫情期间,感谢手机,感谢网络,众所周知,也不必多说,我们的课没落下,我们的疫情没扩散,我们的生活没改变,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国好。而反观美国,充当世界警察,到处指手画脚,看不得你的好,你的强大,还主动发动贸易战,控制芯片,搞不垮人家公司就搞人家孩子,你是多么的阴暗,多么的无耻啊!

通过手机我慢慢觉醒了,我们5G领先,航天领先,还有扶贫攻坚,什么“天问一号”探火,什么“北斗三号”导航,试问,还有谁?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百年前:一艘小船,一天短会,一个大党在此诞生,今天的中国,如你所愿。

手机是我的最爱,我越用越娴熟,越来越离不开,看新闻,电影,课程;听音乐,美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考前,爸爸鼓励我:儿子,好好考,考完给你换一部新手机。我知道这部新手机还会是华为的,因为爸爸说过:只要华为还生产手机,我们家就一直用华为手机。

62号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把手机系统升级到鸿蒙20,真香。爸爸说华为的格局大,我知道此中有新意。

我点头赞许,年轻的我们深知: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解析】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1.
审题与立意。题目关键词有二:此、新意。此,这的意思。从题干要求当中可以看出,它指的是当今时代,指的是我们的生活。可以具体到一本书,一篇文,一部电影,一帧风景,一幅画,一个见解,一道菜的做法,一个文化上的创意,一点理念上的创新……新意,指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是生活新面貌、新气象,新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总之,文章要表达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变化,在这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
2.
选材与构思。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围绕“新意”做文章。可以写我们生活当中的新变化,也可以写人们思想上的新改变。可以说,“新”是发展,是美好,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因此文章可以写自己发现的平凡、普通中的“丰富、新意、发展、不断追求、美好、力量、精神、思考、探索”等。《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我们的生活、社会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的意思。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既是“新”,就必然有“旧”,新旧对比,因此文章可以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写“旧”的陈腐、不合时宜来突出“新”的变化给人带来的惊喜与改变。注意恰当地表达自己对“新意”的感情,做到叙议结合,或在描写中融入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