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试卷

【328759】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5-01-20 17:26:02 作者: 字数:54677字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综合性学习

1.班级开展“神奇浪漫连云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
魅力连云港)

连云港神奇浪漫,是东方上古神话诞生的地方。鲧窃息壤、舜葬苍梧、羲和浴日等原生神话,传播数千年,成为中国神话中的经典。连云港文化璀璨,秦始皇东巡海上,朐山立石;孔望山前chù(▲)立起象征统一六合、威加海内的秦东门;徐福扬帆出海,东渡扶桑,开启中日文化交流先河。山的灵秀、海的深suì(▲),造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历代名人的诗咏题刻使这座城市成为的“石刻之乡”。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ù_____ suì_____
2)两处横线上,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脍炙人口 耳熟能详 B.脍炙人口 闻名遐迩
C.
炙手可热 闻名遐迩 D.炙手可热 耳熟能详
3)请你为家乡连云港写一段旅游广告词。(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连云港)

4·23世界读书日,2021年连云港第九届花果山读书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我市举行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四)》特种邮票首发式。本次发行的全套邮票共四张,呈现的是“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小雷音遭厄”“盘丝洞遇劫”四个经典故事中的场景。首发式后的图书捐赠仪式上,我市西游记文化名家李洪甫先生向市图书馆捐赠《西游记》校订本等多版本著作。


1)写出画线句子的主干。______
2)选出四个经典故事与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_____
A. “
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行李关文。
B. “
三调芭蕉扇”—在小须弥山,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
C. “
小雷音遭厄”—黄眉大王假扮佛祖,侵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D. “
盘丝洞遇劫”—为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3)假如你在现场采访李洪甫先生,下面是采访提纲,请将其补充完整。


采访目的


了解李洪甫先生《西游记》校订成果以及对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建议


采访问题


1.
您校订《西游记》的初衷是什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继续发行西游邮票,您还希望呈现哪些经典故事场景呢?


4)采访过程中,下列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李老,久仰大名,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B.
李老,您的高见让我受益匪浅。
C.
李老,采访过程如有冒昧,请多包涵。
D.
李老,采访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

评卷人

得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

3.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5_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6)古代诗歌中“月”最能寄托情思。它是“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中对亲人的思念;它是“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对友人的牵挂;更是“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评卷人

得分




三、选择题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
B
.颜真卿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三更”指的是231点,“五更”指的是35点。
C
.清代蒲松龄所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如婴宁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笑声朗朗。
D
.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评卷人

得分




四、名著阅读

5.名著阅读简答题。
孙侦探事件”对祥子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简要概述这一事件。

6.金圣叹先生点评水浒人物时,说吴用“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结合原著内容,举一例做简要分析。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

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

()

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

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7.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
8.结合原著内容,概述与乙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
9.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
10.试分析匡超人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11.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
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
绘画面)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
(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尝为季氏史_____
2)齐人称之______
3)高山仰止______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____
1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5.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表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512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日报》2021518日)

材料三:

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

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

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宁吉喆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512日)

16.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以上。
B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C
.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D
.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17.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
18.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题字慰英雄

陈忠实

深秋时节的一天后晌,朱先生在书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他看见一辆汽车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东急驶,搅扇起来的滚滚黄尘骤起四散,汽车开到书院对面时却放缓速度,在滋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看门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学生鹿兆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写一张字儿—”

朱先生轻淡地问:“你大老远儿从城里开上汽车来,就要这一张字儿?”鹿兆海诚挚地说:“是的,是专意儿来的。”朱先生调侃地笑笑:“你不觉得划不着吗?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鹿兆海并不觉察朱先生的情绪,还以为是先生素常的伟大谦虚,于是倍加真诚地说:“我马上要出潼关打日本去了,临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宝。”朱先生扬起头来,急不可待地问:“你们开到啥地方去?”鹿兆海说:“中条山。”

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鹿兆海连忙站起扶朱先生坐下:“我怎么敢怪先生呢!我们师长听说我要来寻先生,再三叮嘱我,请先生给他也写一幅。他说他要挂到军帐里头……”朱先生的脸颊抽搐着,连连“哦哦哦”地感叹着,如此受宠若惊的现象在他身上还未发生过。朱先生近来常常为自己变化无常的情绪事后懊悔,然而现在又进入一种无法抑制的激昂状态中,似乎从脚心不断激起一股强大的血流和火流,通过膝盖穿过丹田冲击五脏六腑再冲上头顶,双臂也给热烘烘的血流和火流冲撞得颤抖起来,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鹿兆海也激昂起来:“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

朱先生滴水入砚亲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无声而又坚决的拒绝。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劲,把渐渐变浓的墨汁研碾出砚台。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依然颤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果然不再颤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道劲飞扬的草体大字:

砥柱人间是此峰

朱先生停住笔说:“这是我写的一首七绝中的一句。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现在我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鹿兆海也情绪波动,泪花涌出。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

白鹿精魂

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鹿兆海吃惊地看见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画上的血花儿,扑通一声跪下去:“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赔偿先生……”朱先生怆然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

(节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19.文章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

20.围绕“题字”,选文中朱先生的情绪和行为有哪些变化?
轻淡调侃—( )—激动题字—( )—怆然吟诗
21.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

22.文中三处提到“中条山”,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3.简要分析朱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24.探究两处题字“砥柱人间是此峰”“白鹿精魂”的丰富意蕴。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

25.作文
以“对自己满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     矗     邃     B     示例1:孔子在这里望山,徐福从这里东渡—文化名城连云港欢迎您
示例2:连云港,东方上古神话诞生的地方,山海相连,神奇浪漫。
示例3: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圣故里欢迎您
示例4:古城名郡连云港,福地洞天花果山。

【解析】
1)矗立:读音为chù lì,高耸直立。深邃:拼音为shēn suì,意思是深远;深奥;深沉。
2)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复述出来。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根据语境,第一处横线可选用“脍炙人口”和“耳熟能详”;第二处可选用的成语是“闻名遐迩”。
据此,答案为B
3)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拟写广告要做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具有宣传性;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本题作答,要抓住连云港“神奇浪漫”“文化璀璨”“山的灵秀、海的深邃”等特色,运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拟写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2.     我市举行首发式     B     示例1:您这么多年致力于《西游记》校订,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示例2:现在的《西游记》有哪些版本,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D

【解析】
1.
本题考查提炼句子主干的能力。句子主干是指主语、谓语和宾语。本句的主语是“我市”,谓语是“举行”,宾语是“首发式”。
2.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在“三调芭蕉扇”情节中,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时,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对着孙悟空用力一扇,狂风大作,把孙悟空扇得无影无踪。后来,孙悟空在小须弥山,得到了灵吉菩萨给的一颗定风丹。因此,“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表述有误。故选B
3.
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采访问题设计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明确自己采访的目的,紧扣主题,具体清楚。本题的对象是“西游记文化名家李洪甫先生”,李先生在“4·23世界读书日”“向市图书馆捐赠《西游记》校订本等多版本著作”;从所给两个示例来看,均是围绕“《西游记》校订”来展开,因此,我们的问题设计,也可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如:在校订《西游记》的过程中,您遇到哪些困难?;而采访目的中还有“对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建议”一项,因此,也可据此设计,如:您认为青少年朋友如何来读校订版《西游记》?
4.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而聆听是敬词,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感谢您的聆听”使用不当,故选D

3.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富贵不能淫     百般红紫斗芳菲     四面歌残终破楚     待到山花烂漫时     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     千里共婵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淫”“芳菲”“残”“”“烂漫”“寄”“婵”。

4.A

【解析】
A
.“‘瀚海’指大海,”错。“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指的是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瀚海”原本指的是“海”,即北方的大湖,后来指沼泽,北方广大地区,戈壁沙漠。
故选A

5.孙侦探跟踪曹先生时,碰上了在曹家拉包月的祥子,孙侦探认出并恐吓祥子,最终将祥子积攒的钱敲诈一空。祥子第二次买车梦想破灭,只好重新回到仁和车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述重要情节的能力。
在概述情节时,要说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要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
此题涉及孙探长。曹先生、祥子三人,要交代清楚主要事情——孙探长到底对祥子做了什么事情,导致祥子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骆驼祥子》第十一章中,孙侦探跟踪曹先生时,碰上了在曹家拉包月的祥子,孙侦探认出并恐吓祥子。“孙侦探的眼盯住祥子的:‘大概你也有个积蓄,拿出来买条命’”“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别麻烦,来干脆的,这么大的人!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个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这么便宜买条命还不干,我可就没了法!你有多少钱”“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分析,祥子刚凑好买的车的钱,孙侦探知道祥子有钱,就一路跟踪他。等他送完客人回家后,孙侦探拦住了祥子,说有人要抓祥子去服兵役,让祥子把钱给自己,就让祥子免遭兵役。祥子怕死,就把钱给了孙侦探。这样,孙侦探将祥子积攒的钱敲诈一空,导致祥子第二次买车梦想破灭,只好重新回到仁和车厂。

6.示例一:智取生辰纲。吴用先借口买鱼,请来阮氏三兄弟,定下智取之计,后同晁盖、刘唐、公孙胜扮作贩枣人,让白胜扮作卖酒人,假做饶酒时下药,取得生辰纲。
示例二:三打祝家庄。史进、鲁智深落难时,吴用三四句安抚了扈成,把他变成了梁山的帮手,让孙立带人进入祝家庄里应外合,再用计让梁山好汉把李应骗到祝家庄。
示例三:智赚金铃吊挂。吴用让花荣、秦明、徐宁、呼延灼四个埋伏在岸上;自己和宋江、朱仝、李应在船上;李俊、张顺、杨春把船藏起来,骗得金铃吊挂,假扮太尉,救出史进、鲁智深。
示例四:智取大名府。吴用为救卢俊义、石秀,派时迁火烧翠云楼,引发骚乱;并派众好汉以各种身份混入大名府,里应外合;派张青、燕顺去卢俊义家捉李固、贾氏,王矮虎等人去卢俊义家放火;柴进同乐和扮作军官,去救蔡福,并救出卢俊义、石秀。
示例五:智取文安县。宋江假意带人归顺辽国;吴用与宋江商量,后来投靠;卢俊义带兵追吴用并大骂宋江;宋江开城门与卢俊义交战,佯装失败,使卢俊义追入城中,里应外合,拿下文安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智多星”吴用在金圣叹眼中也是毫无疑问的上上人物,且他认为吴用“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也就是说,吴用尽管也想出过许多狡猾的计策,却有着正直善良的心地作为基准,而相比之下坐在第一把交椅的宋江则缺乏这种品质。在金圣叹看来,宋江“纯用术数去笼络人”并不高明,而吴用则“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其主要事迹有:
1)智取生辰纲。梁中书要杨志送宝,杨志不要大张旗鼓,而要扮做客商。一行十五人,出北京城,取大路往东京进发。正是五六月天气,酷热难行,军汉倒地。七个好汉在吴用的指挥下,装作贩枣子的小本经纪人,白胜装作卖酒的,八人使计用蒙汗药药倒众军汉,将十万担的生辰纲劫走。
2)巧用连环计。石秀、杨雄还有时迁一起投奔梁山,路过祝家庄的时候,因时迁偷了祝家庄的一只报晓鸡,而引来梁山和祝家庄的大战林冲、花荣、秦明、李逵、扈三娘、王英、石秀、欧鹏、邓飞、还有解珍解宝,孙新孙立,都投入到这场战争中来。最后吴用及时出计,先发无头帖子稳局势,又差时迁火烧翠云楼,并救出卢俊义、石秀。
3)智赚玉麒麟。宋江想将卢俊义拉来入伙,便和李连扮作一个算命先生和聋哑童子,来到卢俊义处,经过吴用的忽悠和欺骗卢俊义只好往东南处避祸。卢俊义经过梁山时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在梁山一住几个月。等回到北京时,妻子已经在吴用的指使下和李固做了夫妻,并诬陷卢俊义谋反,梁中书把卢俊义下了死牢,多亏石秀和宋江的相救才得以安全上山。

7.匡超人由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8.前: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后: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9.语言描写。匡超人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体现出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10.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甲文,根据“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
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可知,先前,匡超人对父母孝顺,是个善良的人。
乙文,根据“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分析,他对妻子态度蛮横,是个冷漠的人。
丙文,根据“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分析,他对朋友虚伪、圆滑,是个市侩小人。
综上分析,匡超人由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述作品中相关情节的能力。
根据前面情节,《儒林外史》第19回中的“潘三……向匡超人说道:‘二相公,这个事用的着你了。’匡超人道:‘我方才听见的。用着我,只好替考。’潘三道:“不妨。有我哩。我怎肯害你?且等他封了银子来,我少不得同你往绍兴去’”“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勾串提学衙门,买嘱鎗手代考几案……不能细述。匡超人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概括为: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
2)根据后面情节,《儒林外史》第20回中的“匡超人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次晚,遣一个老成管家来到书房里,向匡超人说道:‘家老爷拜上匡爷。因昨日谈及匡爷还不曾恭喜娶过夫人,家老爷有一外甥女,是家老爷夫人自小抚养大的,今年十九岁,才貌出众,现在署中,家老爷意欲招匡爷为甥婿。一切恭喜费用俱是家老爷备办,不消匡爷费心’……即便应允了。给谏大喜,进……倒赔数百金装奁,把外甥女嫁与匡超人”概括为: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丙文中,根据“匡超人道……”可知运用的是语言描写。匡超人“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的目的,是借潘三的出手豪爽,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
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匡超人这番话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了,他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
匡超人在潘三坐牢后,完全忘记了当初潘三帮助他的事情,避而不见,还说出冠冕堂皇的话,体现出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4)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人物变化的社会根源的能力。
从甲文中知道,匡超人于大火中不顾一切就出父母,可见他年少时是个心地善良,事亲孝顺之人。
从乙文中知道匡超人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娶了李“恩师”的外甥女,又得到数百金的装奁。可见,他在这个污浊社会中渐渐学会了虚伪撒谎。
从丙文知道,潘三作了许多坏事,身陷缧绁是罪有应得,但匡超人不应弃之不理。想当初潘三待匡超人也不薄,被捕后也未将匡超人供出来,此时匡超人不念半点旧日情分,可见其寡情薄意。
匡超人初到杭州,就卷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被这些人同化,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消失,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的理论污染,也企图投机取巧,名利双收,于是思想开始蜕变。总之,那个时代的士族阶层出现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毁灭了青年士子精神生命。

11.     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甲诗:运用联想,想象了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乙诗: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或运用拟人的手法,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乙诗前两句的意思是,夕阳已西下,梁园之中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叫声嘈杂,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园中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只有乱飞的乌鸦的聒噪声,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2)甲诗后两句,“遥怜故园菊”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更见思乡之切。“应傍战场开”运用联想,想象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景象。诗人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只是设想故园菊花“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园中树木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梁园极目萧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考生若回答运用拟人的手法,“不知”“还发”意为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这样也是对的。

12.     曾经     称道 称赞     仰慕 敬仰     按照
13.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14.1)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15.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1)“尝为季氏史”的意思是(孔子)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尝:曾经。
2)“齐人称之”的意思是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称:称道,称赞。
3)“高山仰止”的意思是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慕。仰:仰慕,敬仰。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的意思是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以:按照。
(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的意思是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作主语,“众”作谓语,“矣”作语气词“了”将,置于句末,故应在“矣”后停顿,句中不停顿。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的意思是(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则荣”与“则已”句式对称,故应在“当时则荣”之后停顿。
该句断句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疏通语意为: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适”,到;“为”,做;“通”,结识。
第(2)句得分点为:“布衣”,平民;“传十余世”的主语是“他的思想”;“学者”,求学的人;“宗”,推崇。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概括为:孔子做事认真,尽忠职守。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概括为:孔子学习专注而深入。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概括为:孔子处变不惊,有定力。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概括为:孔子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参考译文:

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等到成年以后,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因此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高昭子结识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

孔子离开曹国,来到宋国。一天和弟子们在大树下讲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加害孔子,把大树给砍了,孔子只好离去。弟子催促说:“我们行动该快一点!”孔子说:“上天既然赋了道德使命给我,桓魋又能把我怎样!”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望,宽广的大道让我顺着它前进。”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此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观看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不已,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学问最高、道德至尚的人了。


16.C
17.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我国劳动人口数字下降,劳动人口规模仍占比最大。③(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促使)我国0-14岁人口增加。④我国人口构成比较合理。
18.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②提高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③调整经济结构。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A.
表述正确。由材料一中“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等内容可知。
B.
表述正确。由材料三中“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等内容可知。
C.
表述错误。由材料三中“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等内容可知。
D.
表述正确。由材料三中“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可知。
故选C
(2)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统计数字。由材料二中可知,(160岁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7%,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9064人,占人口总数的13.50%。可见,从201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明显增多,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2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35%,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下降了6.79个百分点,可见,从2010年至2020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有所减少,但占总人口的的比值最大。
30-14人口为25338万人,占总人口的17.95%,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可见,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0-14岁人口增多。
纵观以上整体数据可知,我国人口结构比例相对合理。
(3)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内容谈见解。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材料分析。由材料三中“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可知,每位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由“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可知,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升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由“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可知,调整适应经济结构,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19.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描写原坡上菊花怒放的美景,表现出朱先生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反衬朱先生因家乡也将沦陷而产生的悲愤。
20.自责赧颜(自责愧赧)咬指盖印(滴血盖印)
2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朱先生受到爱国将士激励,准备书写,自我镇定的过程,表现了朱先生对为抗日将士题字的认真郑重。
22.突出“中条山”特殊的战略位置,暗示日军侵华形势的严峻;
推动情节的发展,促使朱先生下决心题字慰英雄,使小说波澜起伏;
凸显人物形象,表现出朱先生和鹿兆海深挚的爱国之情和刚烈的民族气节。
23.他爱憎分明,他痛恨的,极尽挖苦之能;他敬佩的,又极尽支持之力。他坦诚真挚,在发现误会鹿兆海之后,真诚道歉。他正直爱国,作为知识分子有心报国却力有不逮,唯有以题字来寄托他的赤子之心和忧国之情。
24.砥柱人间是此峰:表现了朱先生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对中国军人承担起抗击倭寇重任的敬佩。
白鹿精魂:“白鹿精魂”是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对兆海在家国危亡之际奔赴关中行为的肯定,对兆海抗日杀敌报国的勉励。
两处题字:寄托报国之志,也对中华民族勇于斗争敢于抵御外族入侵的讴歌。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描写的景物是野菊花,“金黄色”“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描写原坡上菊花怒放的美景,表现出朱先生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悲凉”一词反衬朱先生对因家乡也将沦陷的悲愤之情。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能力。
1)由“朱先生轻淡地问”“朱先生调侃地笑笑”分析,可见朱先生听鹿兆海说请自己能给他写一张字儿时,态度是轻淡调侃的。
2)由“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分析,可见朱先生听鹿兆海说到他要到中条山抗倭,为自己之前的态度感到非常自责愧赧。
3)由“朱先生的脸颊抽搐着,连连‘哦哦哦’地感叹着,如此受宠若惊的现象在他身上还未发生过”“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劲,把渐渐变浓的墨汁研碾出砚台。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依然颤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果然不再颤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道劲飞扬的草体大字:砥柱人间是此峰”“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白鹿精魂”分析,可见朱先生题字时非常激动。
4)由“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分析,朱先生咬指盖印。
5)由“朱先生怆然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分析,朱先生怆然吟诗。
考生据此分析填空即可。
(3)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朱先生题字前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挽”“捋”“塞”“浸泡”“擦擦”“提”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朱先生受到爱国将士激励,准备书写,自我镇定的过程,表现了朱先生对为抗日将士题字时态度极其认真和郑重。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1)第一处是鹿兆海告诉朱先生军队将去的地方是“中条山”,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第二处是朱先生“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这就突出可中条山特殊的战略位置,也暗示日军侵华形势的严峻。
2)第三处是“鹿兆海也激昂起来:‘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分析,此处提到“中条山”,表现出朱先生和鹿兆海深挚的爱国之情和刚烈的民族气节。
2)正是因为鹿兆海将去“中条山”抵抗日本的侵略,才有了下文朱先生下决心“题字慰英雄”的描写,所以,“中条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小说波澜起伏。
(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根据“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朱先生轻淡地问:‘你大老远儿从城里开上汽车来,就要这一张字儿?’鹿兆海诚挚地说:‘是的,是专意儿来的。’朱先生调侃地笑笑:‘你不觉得划不着吗?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分析,朱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担任人,他痛恨的侵华的日本,对不去前线抗战的中国的军人极尽挖苦之能事。
2)根据“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分析,当朱先生听说军队要去潼关打日本时,才发现自己误会鹿兆海,他真诚道歉,心生敬佩,极尽支持之力,表明他是一个他坦诚真挚,
3)根据“‘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现在我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白鹿精魂”分析,朱先生作为知识分子,他有心报国却力有不逮,唯有以题字慰英雄,寄托他的赤子之心和忧国之情,这表明他是一个他正直爱国的中国人。
(6)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1)结合“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道劲飞扬的草体大字:砥柱人间是此峰”“朱先生停住笔说:‘这是我写的一首七绝中的一句。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现在我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分析,第一处题字的“砥柱人间是此峰”,既表现了朱先生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又表达了对中国军人承担起抗击倭寇重任的敬佩之情。
2)结合“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白鹿精魂”“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分析,第二处题字的“白鹿精魂”,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精魂”二字既是对鹿兆海在家国危亡之际奔赴关中行为的肯定,也是对鹿兆海抗日杀敌报国的勉励。
综上分析,两处题字:一方面寄托朱先生自己的报国之志,另一方面讴歌中华民族勇于斗争敢于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精神。

25.例文:

对自己满意

一朵牡丹满意的是它那夺目的美丽,一只蜗牛满意的是它那安定的窝。而一个人满意的又会是什么呢?是金钱、权利,还是精神上的寄托呢?恐怕,这不可断定吧!

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可能是上天在宣泄心中的不快吧!不过,这照样打扰不了我外出的心情。我拿着一把天堂伞,却不想打起来,看着周围树上那些水滴似落未落。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感,可能是快要停雨了吧;毕竟这种事情在这时候是经常发生的,没什么惊讶!

街市的人似乎多了许多,这还用说,雨停了呗!大多数的人不都喜欢雨后的天气嘛!那些小贩开始出动了,“米字雕刻”、“冰糖先生”“玩具勇士”一个个在这繁华的大街上现身,当然这些已是见多了的。恨不得来点新玩意儿,不说倒没什么,一说心里倒还有这个念头,我在人群中穿越,人实在太多了,本来身材就不怎么样的我挤出了一身汗,这时有一个摊子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个六旬的老太太摆出了一些“塔拉”的“家伙”,但总体上看还是蛮不错了。

我凑了过去,看见老奶奶一脸失落的表情。便猜出了其中的端倪。

我可爱的笑着对老奶奶说:“您是在担心这些鞋垫卖不出去吗?”奶奶用空洞洞深邃的眼睛看着我点了点头,奶奶脸颊是两骨挺着的,我心里有所触动,便站了起来吆喝:“看呐,手工制作,实穿耐用,这么好的鞋垫您不买不要后悔啊!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我嗓门越来越大,周围的人一点一点往这挤过来,翻看了几遍,就拿了几双试试,便买了。但人并不多。我想了一下,利用所学知识打折来和“折扣活动”,期间奶奶也同意了,便又是一阵吆喝,这次更有信心了,因为许多人都一窝蜂的涌过来,争先恐后的要买,我本有点寒意,现在却汗流浃背,看着老奶奶那傻呵呵的笑,我心里一阵慰藉。

后来,鞋垫卖的差不多了,看着老奶奶数着零钱,心里怕是乐开了花吧。我突然抬头发现天边有云。那云好像一朵刚盛开的花,格外美丽,他也许是在对我的行为发表意见呢,不是其它,而是对我满意。当然我对自己也很满意。

我们不需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需创下丰功伟绩,只要做了一件让良心过得去,世人所推崇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在做那些事的同时,不要忘了“我对自己最满意”的鼓励!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对自己满意”。“满意”是指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对自己满意”是经历波折、突破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可理解为经过努力,目标实现,获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满意”表达是对自己的行为的肯定。如:面对困难,表现出勇往直前的精神;面对诱惑,用自己的行为战胜了自我;为人处事,表现出自己的慷慨……具体来说,可以记叙自己遇到的一次困难、挫折,然后历经思想波动、斗争,最后经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最终达到了预想的结果,最终让自己感到满意。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体裁上,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