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 > 语文试卷

【335634】2025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_新人教版

时间:2025-02-23 17:27:38 作者: 字数:12138字
简介:


期中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 试卷整洁分:2

 <a href="/tags/279/" title="综合" class="c1" target="_blank">综合</a> <a href="/tags/468/" title="语文" class="c1" target="_blank">语文</a> <a href="/tags/49/" title="上学" class="c1" target="_blank">上学</a> <a href="/tags/208/" title="学期" class="c1" target="_blank">学期</a>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à kuànɡ ēn huì dīnɡ zhǔ bēnɡ tā

( ) ( ) ( ) ( )

qīn lüè huī huánɡ fù jīnɡ qǐnɡ zuì

( ) ( ) ( )

二、看菜谱,结合生活实际完成练习。(6分)

1

××菜谱

特色菜 主食

杂炒榨菜 老婆炳

爆炒黄喉 桂花羔

蒜香熏肉 豆沙包

辣椒酿 红糖馒头


.
状状有几个字不知道读音,请你写出来,告诉他。

榨”读______;“酿”读______

熏”读______;“喉”读______

2.菜谱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画上“ ”,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8分)

1.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抖擞 建筑雄伟 损失重大 文物可贵

B.慈爱的目光 虔敬的态度 严厉地谴责 深幽的丛林

C.默默地享受 美丽的境界 热情地迎接 浩瀚的太空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合拢)

B.九州生气恃风雷(心里不高兴)

C.死去元知万事空(开始)

D.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祖父)

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B.珍珠鸟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D.瞧,多么像它的父母。

4.下列诗作不是出自唐宋作家的一项是( )

A.《示儿》 B.《题临安邸》 C.《乞巧》 D.《己亥杂诗》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白鹭》一文中说“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作者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 )

2.《搭石》一课的作者是刘章,课文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浸”与“汗水把衣服都浸湿了”中的“浸”意思是一样的。 ( )

4.“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这一句应该读出惊喜的语气。 ( )

5.《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中“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是:中国少年是少年中国的希望。 ( )

五、根据语境填空。(7分)

1.你的同桌小明最近迷上了网游,你想劝他趁年少抓紧时间学习,不要把大好青春浪费了,等到年老了才后悔莫及。你会用这句名言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2 <a href="/tags/279/" title="综合" class="c1" target="_blank">综合</a> <a href="/tags/468/" title="语文" class="c1" target="_blank">语文</a> <a href="/tags/49/" title="上学" class="c1" target="_blank">上学</a> <a href="/tags/208/" title="学期" class="c1" target="_blank">学期</a> .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诗词能绘景,虞世南说:“垂 饮清露,______________。”诗词能抒情,林升说:“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诗词能言志,陆游说:“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______;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______;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____________。”句中的“凡是”“统统”“任意”写出了英法联军的__________________

4.《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10分)

1.根据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

1)王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考试他竟然考了满分。

2)王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考试他果然考了满分。

2.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他好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自然资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七、读材料,完成练习。(4分)

《流浪地球》这部被称为“首部国产重工业科幻影片”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看完《流浪地球》,相信很多人对“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北京第三交通委”的交通提示语的印象都非常深刻,甚至可以说看完电影几天了依然“余音绕梁”。

1.这则材料主要想提醒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语,提醒人们过马路走斑马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ref="/tags/279/" title="综合" class="c1" target="_blank">综合</a> <a href="/tags/468/" title="语文" class="c1" target="_blank">语文</a> <a href="/tags/49/" title="上学" class="c1" target="_blank">上学</a> <a href="/tags/208/" title="学期" class="c1" target="_blank">学期</a>

八、阅读《搭石》,完成练习。(11分)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分)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的动作美,我是从“__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再写声音美,我是从“__________这个短语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的美,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知道的。(4分)

4.“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中“风景”的含义是( )(多选)(2分)

A.搭石是一道自然风景。

B.搭石摆在河里很好看。

C.搭石体现了人情美。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怀 念

身居江淮之都,我着实感到骄傲和自豪。曾几何时,昔日破旧的龙川小镇已难觅痕迹,一幢幢气势雄伟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平坦宽阔的马路贯穿其间,街心花园、沿河绿地,把这个城市点缀得娇艳妩媚。

吃讲营养、住讲宽阔已成绝大多数市民的现实。然而,这样的生活条件又养成了人们另一种习惯:进门先脱鞋,关门开空调,谈心靠电话,看戏不离家(有电视、音响),真有另一番“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滋味。

按理,这样的生活我们该满足了。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什么,并在怀念着什么。儿时的夏日生活又隐隐浮现在我的眼前。

故乡在一个江边小镇,儿时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尽管艰苦,但平民百姓的生活条件大抵相仿。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吊一桶井水,冲个冷水澡,并在门前的空地上洒上一层凉水,逼逼暑气。晚饭时,左邻右舍家家搬出一张小桌,端几张小凳,像露天食堂一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餐,谁家有个好菜总不忘请乡邻们也来尝尝味;喝酒的男人总以“一人不喝酒”为由,热情地邀请邻居家的男人也来喝两盅。小孩子是诸家的宠儿,他们喜滋滋地这家喝口汤,那家吃口菜,大人们说“小孩子是隔锅饭香”。吃过晚饭,家家搭起竹床,撑上蚊帐,都在屋前的空地上乘凉,老人带着小孩躺在竹床上闭目养神,青壮年则围坐在一起讲故事、吹牛皮、唱戏文,有时一人挥着蒲扇帮几个人赶蚊子,大家友好、和睦、真诚,真如一幅寻常淡泊又渗透着浓郁乡情的民俗画。

在那个环境下,真能体现出“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语的内涵。庄前庄后的乡邻们虽无血缘,但却亲密无间。哪家衣服晾在外面碰上下雨,会有人帮着收了;哪家老人生病家中无人,会有人帮着送去医院;哪家有个生日满月什么大事的,庄前庄后会有热心人过来帮忙;就是生活中缺点油盐酱醋什么的,乡邻们之间也能相互调剂。

我终于明白,我们缺少的是被现代住房疏远了的人间亲情,我们怀念的是被钢筋水泥阻隔了的邻里友情!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1)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 )

2)关系、感情上有距离;不亲密。 ( )

2.仔细阅读短文并填空。(4分)

1)第④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第⑤自然段是_______结构,先写____________,再从下雨帮忙收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写乡邻之间是如何相互照应的。

3.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借“现代住房”和“钢筋水泥”要表达的意思是( )(2分)

A.现代住房因为家家有防盗门,阻隔了邻里之间的往来。

B.城市的喧嚣,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少。

C.住钢筋水泥做的房子,没有农村的砖瓦房方便与邻居交流。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短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ref="/tags/279/" title="综合" class="c1" target="_blank">综合</a> <a href="/tags/468/" title="语文" class="c1" target="_blank">语文</a> <a href="/tags/49/" title="上学" class="c1" target="_blank">上学</a> <a href="/tags/208/" title="学期" class="c1" target="_blank">学期</a>

十、习作。(30分)

题目:《三十年后的母校》

三十年后如果再回母校,你希望母校是怎样的呢?请尽情发挥你的想象,把你所期望的学校的样子写进你的作文,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450字左右。

期中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一、画框 恩惠 叮嘱 崩塌 侵略 辉煌 负荆请罪

二、1.zhà niànɡ xūn hóu

2. 炳—饼 羔—糕

三、1.A 2.A 3.D 4.D

四、1.× 2.√ 3.× 4.√ 5.√

五、1.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2.穿尽红丝几万条 流响出疏桐 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师北定中原日

3.掠走 搬运 破坏 毁掉 贪婪、野蛮、粗暴

4.有用的人 只讲体面 没有好处的人

六、1.1)生病缺了那么多课

2)平时刻苦学习,态度认真

2.长得像根电线杆似的

3.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4.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 <a href="/tags/279/" title="综合" class="c1" target="_blank">综合</a> <a href="/tags/468/" title="语文" class="c1" target="_blank">语文</a> <a href="/tags/49/" title="上学" class="c1" target="_blank">上学</a> <a href="/tags/208/" title="学期" class="c1" target="_blank">学期</a> 破坏自然资源。

七、1.提醒司机要注意交通安全。

2.行走在我的斑纹上,带你到达安全的彼岸。

八、1.如果 无论 只要

2.小心翼翼 风尘仆仆

3.协调有序 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4.AC

九、1.1)点缀 (2)疏远

2.1)晚饭前 晚饭时 晚饭后

2)总分 远亲不如近邻 帮忙送生病的老人去医院 生日满月来帮忙

调剂生活用品

3.B

4.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城市人际关系淡漠的无奈和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之情。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