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858】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
初中 |
年级 |
七年级 |
学科 |
数 学 |
||||
单元 |
第9单元 |
课题 |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
课型 |
新授 |
||||
主备学校 |
|
初审人 |
|
终审人 |
|
||||
主备人 |
|
合作团队 |
|
||||||
课标 依据 |
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
||||||||
教学 目标 |
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地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
||||||||
教学 重点 |
正确理解不等式、 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
||||||||
教学 难点 |
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 |
||||||||
导学 环节 |
课堂 流程 |
时间 |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
学法 指导 |
知识 链接 |
||||
呈现 目标 |
|
(1′ |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会从实际问题中了解不等式及其解集,并且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
||||||
自主学习 |
温故 知新 |
1′ |
什么样的式子叫等式? |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用数轴表示:如
|
||||
互助 释疑 |
4′ |
1、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
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
探究 出招 |
15′ |
探究一: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a+b=b+a(2)-3>-(3)x≠l (4)x十3>6(5) 2m< n (6)2x-3 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我们把那些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探究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问题1.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 问题4,数中哪些是不等式 76,73,79,80,74. 9,75.1,90,60 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后得出:当x
> 75时,不等式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意义。
在甄别不等式的过程中,加深对不等式意义的理解,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通过计算、动手验证、动脑思考,初步体会不等式解的意义以及不等式解与方程解的不同之处.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可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分散了难点. |
||||||
展示交流 |
小组 展示 |
4′ |
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出不等号“≥”和“≤”“≠”.补充说明:用“≥”和“≤”“≠”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不等关系要比相等关系多得多.“补充说明”是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理解不等式的定义.
|
|||||
点拨升华 |
反馈 矫正 |
|
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纠错。 |
|
|||||
释疑 解惑 |
5′ |
⑴不等式分两大类:①表示大小关系的不等式,其符号类型有:“>”、“<”、“
⑵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①用最简的不等式表示:如
⑶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两边”1.都是整式.
|
师生共同解答 |
||||||
总结 提高 |
2′ |
1、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大于 向 画,小于向 画,无等号画 ,有等号画 。) |
通过总结归纳,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
||||||
扩展 提升 |
3′ |
从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400米,如果小明早上7点离家,要在7点40分之前到达学校,你认为小明的速度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你能求出它的解集吗?如果能并用数轴表示出来。 |
教师引导,然后小组内合作完成。 |
||||||
课堂作业 |
达标 训练 |
5′ |
|
让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
|||||
挑战 自我 |
5′ |
1、用不等式表示图中的解集:
2、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不等式?
(3) 4x-2y<0 (4) a-2b
3、下列数哪些是不等式3X>6的解?哪些不是? -4, 3 ,0,1,2.5,-2.5 ,3.2,4.8,8,12 4、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 (1)x+3>8 (2) 2y<8 (3)a-2 <0 |
|
||||||
板 书 设 计 |
|
||||||||
课后 反思 |
|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