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4.5 垂 线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性质并会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了解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掌握垂线段的性质.
重点:垂线的性质
难点:利用垂线段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98-99的内容
知识点一、经过一点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做一做:经过一点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用三角板画)
(1)点P在直线AB上 (2)点P在直线AB外
议一议:1.过一点P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几条?是不是一定可以作一条 ?
2.如果有两条直线PC、PD与直线AB垂直,那么PC、PD的关系怎样呢?
【归纳总结】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一学:阅读教材P99-101的内容
知识点二、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填 一填: 1.如图,设PO垂直于AB于O,线段PO叫作点P到直线AB的________
PA、PB、PC、PD叫________
2.垂线段PO的长度叫作点P到直线AB的________
做一做:请同学们测量一下,PO与PA、PB、PD、PC的长度,
然后猜测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归纳总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续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
简单说成:________
【课堂展示】如图1,分别画出点A、B、C到BC、AC、AB所在直线的垂线.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互 动探究一:如图,AC⊥BC,C为垂足,CD⊥AB,D为垂足,
BC=8,CD=4.8,BD=6.4,AD=3.6,AC= 6,那么点C到AB的
距离是___,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点B到CD 的距离是___,
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_
互动探究二:我国“十一五”规划其中一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近1000亿人民币.西部的某落后山村准备在M河上架一座桥梁,如图所示,桥建在何处才能使A,B两个村庄的之间修建路面最短?
【当堂检测】P101练习1题,2题, 3题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