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数据的分析
6.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1.1 平均数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
-
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
能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仔细阅读教材P139至P140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说一说:1. 是权数
-
是加权平均数
议一议:某地区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有20户三口之家改造前人均居住面积不足
7.2米2,,,改造后对这20户居民的居住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改
人均居住面积 (米2))) |
19 |
20 |
22 |
23 |
25 |
27 |
户 |
2 |
6 |
4 |
4 |
3 |
1 |
则改造后这20户居民的人平均居住面积是多少
做一做:
1.有一组数据如下:
1.58 1.58 1.58 1.62 1.62 1.64 1.64 1.60 1.60 1.60
(1)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 这组数据中1.58 1.62 1.64 1.62的权数分别是多少?
(3)求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 求21、35、42、56的加权平均数
(1)、以
、
、
、
为权
(2)以 0.4 0.3 0.1 0.2 为权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互动探究一:某年级周评比按学校的班级评比制度执行,由出勤、卫生、纪律、学习四个组成,下面是三个班在某一周所得的成绩:
|
出勤 |
卫生 |
纪律 |
学习情况 |
一班 |
95 |
90 |
90 |
85 |
二班 |
90 |
95 |
85 |
90 |
三班 |
85 |
90 |
95 |
90 |
请你将出勤、卫生、纪律和学习情况按15% 10% 35% 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周评比成绩,那个班的成绩最好?
互动探究二:某医药超市想招收一名收银员,经过初试有三位参加最后的素质测评,素质测评包括计算机、商品知识、语言三项,他们取得的成绩如下:
|
计算机 |
商品知识 |
语言 |
小李 |
70 |
50 |
80 |
小杨 |
90 |
75 |
35 |
小刘 |
65 |
55 |
80 |
超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算机、商品知识、语言测试分别赋予权重为4、3、2、1,问这三人中谁被录取?
【归纳总结】
1、权数在总体中可反映各部分所占的 权数越_____ 的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也就越 ,它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
2、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类似中位数)的_____________,
(类似众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整体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实际应用中有它的局限性,如:波动大小、离散程度等等
3、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 f1x1 +f2 x 2 x+f3 x 3 +……+fn x n
(其中 f1 + f2 + f 3 +…..+fn = 1 )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