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196276-上海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与运用
(1)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小张去夏日西湖游玩时,看见了美丽的花朵,浅浅的草坪,他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两句来表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2. 甲文选自《 》一书。
3. 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故不为苟得也( )
A.暂且 B.假如 C.随便 D.已忘
(2)遂度终不能听( )
A.度过 B.揣测 C.测量 D.准则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 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
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 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6. 甲文用 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 论点。
7. 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揭开大熊猫“变色”之谜
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什么只能拍出“黑白照片”?一直以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这个看似玩笑的问题却成了严肃课题。
②大熊猫一向都以黑白相间毛色为世人所熟知。但神奇的大自然中总是充满了例外,在秦岭野生的大熊猫种群中,出现了一种长着棕色毛皮的大熊猫。这对于大熊猫来说,稀有的棕色成了解开大熊猫毛色之谜的钥匙。
③从1985年首次发现至今,仅有7只棕色大熊猫被记录下来,而且它们全都来自秦岭野生种群。2009年出生的网红大熊猫七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只棕色大熊猫,也是科学家发现的第7只棕色大熊猫,七仔之名因此而得。
④但令人费解的是,七仔的父母都是正常的黑白色大熊猫。2020年10月和2021年7月,七仔生下两个后代。令人遗憾的是,七仔的两个孩子毛色并无异常。
⑤七仔为什么“特殊”呢?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研究, 揭开了大熊猫的毛色之谜。
⑥科学家首先是对七仔的父母,妻子和儿子做了全基因组测序。随后又利用保存在大熊猫体细胞库中的资源,对已故棕色大熊猫一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为进一步找到棕色大熊猫与正常大熊猫的基因差异,科学家又找来与棕色大熊猫没有亲缘关系的27只大熊猫,进行基因对比,以便筛选出可能会影响大熊猫毛色的全部基因。由于棕色大熊猫的数量过于稀少,研究人员还额外分析了192只正常大熊猫的特定基因片段,对大熊猫常见的基因变异进行了排除,这才找到了影响大熊猫毛色的关键基因。研究发现,棕色大熊猫的Bace2基因上缺失了25个碱基对,这个突变很可能就是导致大熊猫出现棕色的主要原因。
⑦如果把整套基因比作一本指导细胞生产蛋白质的说明书,那么Bace2基因就是专门指导生产毛发中的黑色素颗粒的章节。这25个碱基对的缺失,直接让大熊猫的毛囊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大大下降,从而导致了大熊猫毛色的改变。我们都知道,每个生物的遗传基因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七仔之所以能表现出棕色毛皮,是因为其父母都是Bace2变异基因的携带者。而七仔正是继承了完整的变异基因,才拥有棕色毛皮。但是,七仔的妻子,由于是正常的黑白色大熊猫,所以,它们的两个孩子即便携带了变异的Bace2基因,毛色仍然是正常颜色。
⑧对棕色大熊猫的基因研究,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某种意义上讲,棕色大熊猫如果能长期存在,大熊猫想要拍张彩照的梦也就圆了。
8. 下列填入第⑤段横线的选项,语义最恰当的是( )
A.才 B.更 C.仅 D.只
9. 下列结论符合文章实验内容的是( )
A.忘记了! B.说明大熊猫“变色”是因为父母基因遗传。
C.大熊猫吃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变异。 D.不用看了,我也忘记了。
10. 纵观全文,分析结尾第⑧段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草茎上的流年
①草尖拱出地面,旋转着嫩绿的茎叶,它缓缓地爬上我的脚背,沿脚踝绕上腿肚,呼啦啦覆盖了我的腰身,俨然绿色的河在我的身上倒流。
②家乡人把狗尾巴草叫咪咪猫。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茸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又亲切。
③我用咪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编兔子不难,比和她下跳棋容易多了。和她下棋,我总是输,而编兔子,是不分输赢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她编得好看。
④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她揪下一根咪咪猫,掐断细长的穗柄,将穗柄那端朝着天空,放进她握起来的拳头里。只见她的拳头一松一紧,一紧一松,随着她的口令,咪咪猫听懂话似的从她的手心里往外攀爬,一厘厘露出头和腰身来。二姐一边动作,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像是给手心里的咪咪猫施展魔法: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逮了雀雀喂老猫,扑棱扑棱飞完了。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
⑤之后,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
⑥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二姐一愣,随即掐掉长柄,把咪咪猫握在手心里,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
⑦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
11. 作者在选文第②段中提到,咪咪猫“亲近而贴切”,亲近的原因是 ,贴切的原因是 。
12. 分析第⑤段三个“放飞”的语言表现力。
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童年之我”的叙述,语言生动,目的是为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B.“成年之我”的叙述,突出了我百感交集之后的沧桑。
C.忘记了
D.用不同的叙述和选材变化,可以来反应层次的变化,使文章层次丰富。
14. 作者对咪咪猫的选材和组材,经过流年经历,表达了作者不同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上海的初夏来得很快,杨柳依依,小申在学校的会心亭进行诗歌创作,请你帮助他完成作品哦。
15. 以下哪个不适合作为诗歌创作时需要查阅的内容( )
A.诗歌的写作方法 B.诗歌吟诵的方法
C.诗歌表达的情感 D.诗歌的意象
16. 小申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你认为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寻找意象——分析意象——体会情感 B.分析意象——寻找意象——体会情感
C.体会情感——分析意象——寻找意象 D.寻找意象——体会情感——分析意象
17. 小申写了一首诗,同学们在阅读后提出了一些建议。请你在下列三个建议中选择一项并说说该项建议的好处。
初夏
一阵阵读书声水声,花香
飘来,飘去 我们毕业了
建议一:把“一阵阵”改成“一片又一片”
建议二:把“花香”改为“荷香”
建议三:把“很多个梦”改成“很多颜色的梦”
18. 同学们根据《艾青诗选》,紧跟着小申也写了很多诗。他们创作了《毕业诗歌集》请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你:《艾青诗选》按照时间来编排,目的是 。
我:我们不能这样编排,这种编排方式并不合适我们。
你:那我们要怎么编排比较合适呢?
我:我认为可以 。
五、作文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请以“我也是个取水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名句名篇默写
梦回吹角连营 小桥流水人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该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营、醉翁、渐、欲、蹄”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二、文言文阅读
2. 孟子3. 1C2B4.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5. D6. 比喻(正反对比) 舍生取义7. 示例:我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没有损害他的形象。因为他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采取这种以富贵劝降敌军的手段。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拯救甘陵,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富贵。这种行为体现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2. 该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选自《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3. 该题考查文言文词义。
(1)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随便。
故选C。
(2)句意:马遂估计最终他们不会听从。度,揣测。
故选B。
4. 该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词: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勿丧,不丧失。
5.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D.有误。句意:庆历末年,妖贼王则盗占了甘陵,贾魏公负责镇守北门,急忙派遣将领带领军队回城,还没有制定出破敌的计策。“庆历末”交代了时间,“甘陵”交代了地点,“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写出了战争的胶着,在此情况下,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的情节;但是因为事起仓促,所以没有破敌之策是正常的,所以本句并未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故选D。
6. 该题考查论证方法与中心论点。
甲文开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是比喻论证的手法。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面对生死与义的选择时会如何取舍,从而引出文章并证明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命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命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因此又运用了正反论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舍生取义”
因此第一空填比喻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皆可。
乙文中的马遂在面对妖贼时,勇敢地提出劝降妖贼,并且在妖贼不听从的情况下,果断地发动攻击,差点勒死敌人。马遂的行为体现了甲文中所论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
7.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不有损他的形象。
首先,根据“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马遂提出的条件是敌人束手就擒,主动投降,而不是对敌人的屈服。他是在利用敌人的贪婪和对富贵的渴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城池的和平解放。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有利于表现朝廷的恩宠和信任,更能表现出马遂知己知彼,富有谈判智慧的特征。这种策略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考虑,是正当的。
其次,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舍生取义的观点。他在面对妖贼威胁时,没有选择牺牲无辜的百姓和城池的安危,而是勇敢地站出来,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当谈判失败时,他也没有犹豫退缩,而是果断地采取了武力行动。这表明他既有智谋又有勇气,是一个有担当的人物。
最后,马遂的行为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心。他在国家危机时刻,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平叛行动,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因此,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不有损他的形象,反而彰显了他的智慧、勇气和忠诚。
三、现代文阅读
8. A9. B10. 本文第⑧段说明了对棕色大熊猫基因展开研究的科学价值:(1)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全新视角。(2)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本段以“棕色大熊猫如果能长期存在”的假设,既让读者对未来棕色大熊猫的科学繁育充满期待,也回应了文章开头熊猫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的玩笑问题,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最后,本段照应了文章标题《揭开大熊猫“变色”之谜》。
8. 该题考查词语使用。
A.“才”,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然后会出现某种情况。
B.“更”,越发,更加。
C.“仅”,表示限制在某个范围之内。
D.“只”,单个的;极少的;仅仅。
结合第⑤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研究”可知,揭开大熊猫的毛色之谜的条件和原因是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研究,据此选用词语“才”。
故选A。
9. 该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原文可知,文章①—⑤段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熊猫“七仔”长着特殊的棕色毛皮,引出⑥⑦段科学家关于父母基因遗传的研究。第⑧段承接上文,介绍了棕色大熊猫基因研究在野生动物毛色研究和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故文章实验内容的结论是:大熊猫“变色”是因为父母基因遗传。
故选B。
10. 该题考查文段作用。
结合原文第①段“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什么只能拍出‘黑白照片’?一直以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这个看似玩笑的问题却成了严肃课题”,第⑧段“对棕色大熊猫的基因研究,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可知,文段回应了文章开头熊猫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的玩笑问题,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
结合原文第⑧段“对棕色大熊猫的基因研究,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可知,“为野生动物毛色的变异和遗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为持续繁育稀有的棕色大熊猫给出了科学的指导”,说明了对棕色大熊猫基因展开研究的科学价值,说明内容更全面;
结合原文第⑧段“某种意义上讲,棕色大熊猫如果能长期存在,大熊猫想要拍张彩照的梦也就圆了”可知,“拍张彩照”的结尾也呼应了开头大熊猫为什么只能拍出“黑白照片”的问题,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表达了作者对棕色大熊猫长期存在的展望。
11. 这是家乡人的叫法、猫咪也是与人亲近动物 狗尾巴草和猫咪有共同特点,都是毛茸茸的
12. 三个放飞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语气加强情感,突出强调了我对“放飞”游戏的喜爱和我对二姐的崇拜之情。体现了二姐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和作者对童年无忧无虑美好生活的怀念。13. D
14. 咪咪猫是文章线索,贯穿了“我”从小到大的生活。小时候二姐教“我”编咪咪猫和放飞咪咪猫的魔法,体现了二姐的心灵手巧,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长大后,“我”与二姐再次放飞咪咪猫,表达“我”对过去纯真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11. 该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②段中,根据“家乡把狗尾巴草叫做咪咪猫”,可知“咪咪猫”是家乡人对狗尾巴草的叫法,猫咪这种动物很可爱,喜欢与人亲近,因此“咪咪猫”这一称呼也显得“亲近”。
根据“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茸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又亲切”可知,狗尾巴草的形态与猫的毛发相似,都是毛茸茸的,不仅外形像,而且给人的触觉感受也相似,因此把狗尾巴草称为“咪咪猫”这种称呼显得贴切。
12. 该题考查词语赏析。
第⑤段,“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连用三个“放飞”,这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的手法,是反复的修辞手法。“放飞”的对象分别是“猫咪”“烦恼焦虑”“对未来的期盼”。第一个对象“猫咪”是实指,指代像“猫咪”的“狗尾巴草”。第二个对象是由前者放飞获得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感受,因为放飞了“猫咪”,所以摆脱了“烦恼与焦虑”。这是典型的由实到虚,此时第一个“放飞”是“放飞”的动作;第二个“放飞”意思发生了转换,变成了“摆脱”。最后一个“放飞”更进一步指向未来,也是虚写,是指“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反复使用“放飞”,三者关系是由实到虚,产生了一种时空的延伸,由当下的时光延伸到此刻的未来。
结合第④段“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可知,三处“放飞”的描写,突出强调了“我”对“放飞”咪咪猫这一游戏的喜爱,以及对二姐会玩如此有趣的游戏的崇拜之情;
结合第⑦段“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成年后的“我”,对二姐教的“放飞”游戏依然念念不忘,可见二姐对“我”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表现了“我”对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这种重复也加深了读者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印象。
13. 该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A.“童年之我”的叙述的确十分生动,但目的不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主要目的是表现与写作主要对象二姐相处时的情景,体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表达情感;
B.结合“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成年之我”的叙述并没有百感交集之后沧桑,而是在怀念中隐含着快乐和甜蜜;
故选D。
14. 该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
本文题目为“草茎上的流年”,这里的“草茎”是被家乡人称为“咪咪猫”的狗尾巴草。可知咪咪猫是文章的叙事和情感线索。
结合第③段“我用咪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第④段“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可知,咪咪猫作为童年记忆的象征,贯穿了“我”童年的生活,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二姐教“我”把用咪咪猫编成兔子,教我玩放飞咪咪猫的游戏,写出了二姐的心灵手巧,表现了“我”和二姐之间深厚的情感。
结合第⑥段“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第⑦段“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童年时期的我,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童年给我的感觉是美好的。成年后的我,怀念这童年的时光,用童年的这段时光作为自己继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是由“咪咪猫”串联起来的,文章在叙述放飞“咪咪猫”的过程中,自然承转,前后照应。“我”的情感也由曾经的天真浪漫到后期的怀念、难忘。这是一种成长必然经历的转变。成年后对童年时放飞咪咪猫的游戏的重复和怀念,表达了“我”对童年纯真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过程中变化的感慨。
四、综合性学习
15. B16. C17. 建议二的好处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体,“荷香”可能更符合初夏的特征。18. 可能为了展示诗人创作的发展脉络 根据诗歌的主题或者情感来编排,这样更符合我们《毕业诗歌集》的特点,也方便读者根据主题或情感来选择阅读
15. 该题考查诗歌创作。
B.有误。因为吟诵方法是诗歌创作后的表现方式,而不是创作过程中需要查阅的内容。
故选B。
16. 该题考查诗歌创作顺序。
通常诗歌创作是为了抒情,即“有感而发”,因此先从情感出发,然后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最后寻找合适的意象。
故选C。
17. 该题考查诗歌赏析。
可以从诗歌语言的多样性、节奏感,意象的具体化、色彩感,想象、修辞等入手赏析诗歌。
把“一阵阵”改成“一片又一片”的好处: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节奏感,使节奏舒缓一些。
把“花香”改为“荷香”的好处: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体,诗歌题目是“初夏”,荷香更符合初夏的特征。
把“很多个梦”改成“很多颜色的梦”的好处:改句比原句增加了“颜色”一词,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和色彩感,使梦境更绚丽多彩。
18. 该题考查诗歌编排。
《艾青诗选》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1937年及以前,诗歌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第二阶段,1938—1978年,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第三阶段,1978年及以后,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艾青诗选》按照时间来编排,目的是为了展示诗人创作的发展脉络。
而该题编排《毕业诗歌集》是这一年毕业的同学们的诗集,是同一时间写成的,因此不能按时间来编排。可以按诗歌的主题或情感,如“怀念”“感恩”“祝福”等分类编排,以方便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五、作文
例文:
我也是个取水人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我们的世界就像一滩无形的水,深邃而神秘。而我,就是这片水域中一名孜孜不倦的取水人,用我独特的方式,去探寻、去体验、去汲取这无形的智慧之水。
我的取水方式,起初是阅读。书本,是我最初的取水工具。在书中,我遇见了古今中外的智者,他们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我学会了待人接物的道理;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丰富;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我懂得了困境中的坚持。阅读,让我拓宽了眼界,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彩多姿。
然而,仅有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我另一种取水方式。我投身于社会,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每一次的志愿服务,每一次的社区活动,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践,让我增长了才干,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探寻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规律。我发现,每一次的成长,都离不开对未知事物的探寻。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尝试新技能,都需要我们敢于挑战、敢于尝试。同时,我也发现,每个人的取水方式都是独特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取水新手了。我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我还需要不断地探寻、不断地学习。但我相信,只要我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勇气,我就能够不断地汲取智慧之水,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深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作为一个取水人,不断地探寻、不断地学习。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这片无形的水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该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该题的核心在于理解“取水人”这一比喻。从材料中“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可知,题目中的“水”代表了生活中的各种知识、经验、智慧等无形资源,而“取水”则是指个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获取这些资源。“我”表明要写的是自己,而非他人。因此,文章的主旨应聚焦于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积累和运用这些资源,进而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第二,立意。注意围绕“我也是个取水人”来写,切不可面面俱到。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探讨不同的“取水”方式,如阅读、实践、交流等,并分析它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二是讲述自己在“取水”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尤其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与努力;三是表达对未来“取水”之路的展望和规划,体现个人的成长目标和追求。可以从自己的学习中截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画面或典型事件,采用几个并列段的形式,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
第三,选材。本文可写成记叙文,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遭遇,围绕“我也是个取水人”这个主题来展开。可以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具体事例,如通过阅读某本书获得了新的认识,或者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某项技能等。这些事例应该能够具体地展现出“取水”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个人的成长和变化。开篇可以简要介绍自己对“取水人”这一比喻的理解;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开论述,分析不同的“取水”方式和个人的成长经历;最后,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对未来“取水”之路的展望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