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196265-山东省潍坊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深秋黄昏,野花开过了, 甲 。野草朴实而感性,裸露的身体在落日里渐渐休眠,沉静之美非人工所能。眺望中,湖滨苍凉悲壮,凝固之色、箫瑟之气, 乙 。世界讳莫如深,野草执拗(坚忍/坚韧), 丙 。①相比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人,我更愿意崇拜和信任这片黄绿相间、生机盎然的世界。受阳光雪水的恩慧,草原开出的花也格外鲜艳夺目。(因为/虽然)经历的夏季太短,大多时日暴露于冷风之中,但是②它们美妙而坦诚的灵魂,总有不被驯服的野性。生物之间普遍平等,此生存法则早已在牧人心中根深缔固。③植物内在的自然节奏和循环,同样隐藏着深刻的生存智慧。④坚强的野草养育着芸芸众生,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大地的欢乐、自由,酣畅淋漓。万物生息,各有归止。爱无等差,谁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资格),谁也没有目空一切、恃强凌弱的(资本/资格)。无论星辰还是海洋,无论野草还是参天大树,这种宽容豁达,是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精髓所在。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箫瑟讳(wěi)莫如深 傲慢自大 B.执拗(niù) 生机盎然 根深缔固
C.恩慧 芸芸众生 酣畅淋漓(lì) D.炫耀恃(shì)强凌弱 宽容豁达
2. 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坚忍 因为 资格 资本 B.坚忍 虽然 资本 资格
C.坚韧 虽然 资格 资本 D.坚韧 因为 资本 资格
3.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懒散的光线在草原上跳跃②又异常脆弱敏感③使草原陷入静思默想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4. 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苍凉悲壮”“鲜艳夺目”“参天大树”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自以为是”意思是认为自己正确,多指主观、不虚心,其反义词是虚怀若谷。
C.“此生存法则”中的“此”是指示代词“这个”,在句中指“生物之间普遍平等”。
D.“谁也没有什么值得”中的“谁”与“舍我其谁”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
5.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①运用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我”对草原这一生机盎然世界的崇拜和信任。
B.句②运用拟人手法,“美妙而坦诚”“不被驯服”凸显了野花坚毅顽强的品格。
C.句③抒情,由植物内部自然的节奏和循环,引发对植物深刻生存智慧的赞美。
D.句④运用比喻,用“率性的生命之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万物生息的和谐状态。
二、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材料二】
1985年出生的郭玺是“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第三代治沙人。从2016年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的接力棒,创新采用机械治沙、网络治沙等方式,提高了治沙效率。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从不足3%提高到70%以上。
【材料三】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的青年队员们,远离亲人,投身科考研究,身处最低零下30摄氏度、最高10级大风的极地风雪世界,团队密切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多个“从0到1”的突破。
6. 【宣青春之志】请结合“材料一”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内容紧扣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
7. 【扬青春之光】校报“青春·印迹”专栏,拟推介上述优秀青年事迹。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补充完成栏目导语。
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但从他们的青春中,总能找到最美的青春底色,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8. 【解青春之惑】学校公众号正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请结合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A: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我很困惑,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同学B;我想要平平淡淡,不“躺平”也不拼命,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生多惬意!
同学C,我要把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热辣滚烫”的人生,名利双收、这样才有意义!
我:
三、名句名篇默写
9.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
主题 |
诗文 |
出处 |
评注 |
修身之德 |
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 |
《论语·雍也》 |
③《论语》《孟子》与《 》《中庸》合称“四书”。 |
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孟子·公孙丑下》 |
||
离别之情 |
④纷纷暮雪下辕门,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
⑤ ,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 |
|
家国之思 |
⑥何处望神州? 。 |
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 |
⑧ , 。 |
杜甫《春望》 |
春望所见,对仗工巧,诗意翻跌,寄情于景。 |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春归次金陵
吴融①
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②趁晚程。
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
迹疏冠盖③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
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进士。②桡;船桨,借指船。③冠盖:官吏的官腿和车盖,借指官吏。
10.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抒写了诗人在春天归家途中路过并停留金陵时的所见与所感。
B.首联总写春归之事,交代时间和方式,首句渲染了雨前金陵烟尘弥漫的凄迷氛围。
C.颔联铺写诗人在金陵所见景象,雨后春水漫过驿路,树木笼罩堤岸,黄莺飞来飞去。
D.颈联交代金陵多为官之人,但诗人无心交往,反倒由于离家近,万般情感涌上心头。
11. 本诗尾联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瑾宇附璘。性温恭,博涉经史,雅好属文。年十七,周文闻其名,因召拜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书羽檄,瑾多掌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累迁尚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宣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
于谨南伐江陵,以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文帝曰:“唐瑾大有辎重①,悉是梁朝珍玩。”文帝初不信之,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②而已。乃叹曰:“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③之疑,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
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恒着衣冠以对妻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赈之。朝野以此称之。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二,有删改)
[注]①辑重: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②坟籍:古代典籍。③投杼:杼,织布的稜。投杼,表示多谤能动摇信念。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谨南伐江陵”中的“南”,与“手自笔录”中“手”的用法不同。
B.“辄议免之”与成语“浅尝辄止”中“辄”的意思相同,意为“就”。
C.“或白文帝曰”中的“或”,与“或遇其叱咄”中“或”的意思不同。
D.“恒着衣冠以对妻子”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词,意为“妻子儿女”。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时魏室播迁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愿与之同姓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C.其尤贫者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D.朝野以此称之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涉经史,雅好属文。
(2)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
15. 唐瑾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上的雕花
张立忠
①永安长城是一处“野长城”,却一直吸引着我去探访一番。
②穿行在燕山余脉的山谷中,青山巍巍,草木葱茏,车像一叶扁舟在绿海中航行。走着走着,路的左边出现了一道高大漫长的石墙,如巨龙劲舞,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令人肃然。
③这一段为锥子山段长城。走近石墙,垒墙的石头之间没有浇筑任何灰浆,墙面也没有抹缝,一块块石头就那么粗裸地互相叠压着、挨挤着、牵制着,形成了一个看似并不密致实则坚不可摧的整体。据史料记载,永安长城是由抗倭有功的戚家军奉旨所建,建成后戚继光将长城分为三等:双侧包砖为一等边墙,单侧包砖为二等边墙,而眼前的这种“干垒”为三等边墙。“干垒”的石墙要做到年深日久地坚固强稳,非常不易。古代工匠们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技艺,把这一切都做到了。从垒筑的石头颜色和质地来看,石墙就像附近某座山的拆分,与其脚下的山岭重新结成一个整体,又像山一样巍峨稳固。
④在大毛山段长城,我们又见到了这种粗石垒就的城墙,但又明显不同。它巧妙地依山而建,前壁陡直高立,顶端则与山脊平齐,好像人工筑就了一道山的陡崖,于陡崖上再建成胸墙。这种技艺更难,因它是就着山势建成的,底部与山的斜坡相接,早已与山体结成一体。
⑤全石垒筑的长城让我记忆深刻。而记忆的另一面,则是长城的残缺和损毁。
⑥永安长城上,我看到岁月与大自然的联手摧蚀,让它损毁异常严重,残缺不全。即使是一些保存相对较好的长城,也都遍布着破败的景象,看了让人心痛。然而,它的美依然是无与伦比的。夕阳下,它像祖先雕刻在华夏版图上的巨大花纹,点缀着江山的厚重与宏大。它的宏伟与庄严、粗犷与精致,都传递着人类独有的创造之美。
⑦在大毛山段城墙上,我见到了一座坍塌了的敌楼。一座残破的拱形门楼,在阳光下顽强地矗立于城墙顶上。西方的半边已经垮塌,参差的砖石就那样裸露着、支梭着,看起来摇摇欲坠。东方的一半则大致完好,那残存的拱形砖门造型优美,工艺精细,每一个稍微完整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精美……永安长城以一种不完整的残躯,坚守着历史的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残损不是古物的缺失,而是时光对历史的遮掩。恰恰是这种自然真实的历史之美,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受到原始长城不可复制的珍贵。
⑧从大毛山段长城下来,我们又驱车来到“小河口长城”,登上了蜿蜒于山谷东侧的长城。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赫然矗立着一座相对完整的敌楼。我们顺着一条被荒草掩蔽的小路来到了敌楼前。它的基础由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面由著名的长城青砖垒成,砖缝用白色灰浆勾抹,墙面规整平滑,墙体棱角分明。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历史建筑不可思议的精致,组合营造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霸气。尽管经历了六七百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墙体出现了损毁,但仍然不失其造型优美、筑工精细、坚固沉稳、气势恢宏的建筑品质。
⑨敌楼分上下两层,底层是由许多拱门组成的横竖相遇的隧道。有砖梯通到楼上,砖梯又窄又陡,因年深日久,棱角已被磨掉,成为一个大致的斜坡。上面是一个正方形的平台,四周有近人高的胸墙,胸墙上有垛口,都保存相对完整,只是不见了当年的旌旗猎猎、刀枪耀眼、甲兵森严。出人意料的是,靠北侧的胸墙前长着一棵茶杯口粗的小树,枝繁叶茂,绿意丰盈,精神抖擞地代替着古代的士兵守护着这座敌楼。举目四望,大明的疆土和塞外的山河都在我的视域之内,心中隐隐涌起一股守疆卫土的豪气和物是人非的怅然。
⑩从敌楼里出来,不经意间,我惊讶地看到,那楼门的石框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花纹,有“祥云彩带”“狮子绣球”“木兰花”“缠枝莲”等。在那些花纹中间,还刻着两朵小花,左右门框上各有一朵,小花有四片花瓣,应该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十字科花朵。据史料记载,那些花纹都是由戚继光帐下的浙江义乌将士所刻,是义乌民间建筑上常见花纹的复制。实际上,这是戍边将士们把敌楼变成家居,把长城变成故乡,把守土保国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⑪离开永安长城,再回首凝望它的时候,那绽放在长城上的雕花似乎在风中摇曳,感慨着历史的日常是如此鲜活,感叹着古往今来人们对生活的爱无所不在、经久不衰。
(选自《鸭绿江》,2024年第4期,有删改)
16. 与永安长城的相遇,也是一次与历史的相会。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写作思路,把下面的简图补充完整。
17. 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内容不同的两个部分巧妙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B.第③⑩两段中的“据史料记载”,补充有关历史事实,丰富了文章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长城的历史和精神。
C.第⑧段中,“蜿蜒”写出了小河口段长城地势的陡峭险峻;“赫然”表现了相对完整的敌楼的高大、引人注目。
D.第⑨段在对敌楼北侧胸墙前小树的描写中,融入了作者对古代守卫长城士兵的敬意和对长城更加珍视的情感。
18. 古希腊著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缺了双臂,但她的美依然无与伦比。有同学认为,永安长城完全可以与之媲美。请结合第⑥⑦两段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9.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
代生
①汉字由起源到成熟体系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后期篆书、隶书等的绵延发展,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②古文字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基本同步。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刻划在龟甲、骨臀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其中,龟甲上的刻符,有形似眼睛的“目”字,还有像门的“户”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文字属性的符号之一。带有刻符的背甲与腹甲恰是“天圆地方”的象征,这是古人宇宙观的反映,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体现。
③在安徽蚌埠双墩文化遗址发现的象形、会意符号,与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遗址的符号一样,属于早期文字。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扁壶上,“文”“尧”二字清晰可见,表明该遗址与尧都平阳密切相关。文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识。
④古文字资料也证实夏王朝存在。学界梳理出的“王城岗——新密新砦——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发展谱系,得到更多学者认可。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据古文字学者研究,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楚简中“西邑”指的就是夏王朝。因为在周代文献中,周人称商王朝为“商邑”“大邑商”,夏商周时代都邑代表的就是“国家”。此外,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记载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继封,说明夏王朝真实存在。又如,经王国维等论证,甲骨文资料印证了《史记·殷本纪》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而诸多先公乃至甲骨文的“成唐”“大乙”——商汤,既是商代开国君王,又曾是夏代部族首领。这足以说明,甲骨文、金文等资料是印证夏王朝确不可疑的重要证据。
⑤古文字的内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古人造字即赋予字形以丰富文化内涵,正确解读古文字,是了解上古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以“文”字为例,字形本义是胸有文身,体现了古人审美观念。《尚书·尧典》中记载尧的品格“文”(以文为美,强调和谐)与陶寺遗址扁壶的“文”字密切相关。“文”成为那个时代的重要标识。西周文王之“文”就借鉴了“文”的内涵,后来他又在“文”的理念基础上创立了礼乐文明制度。尚“文”之风不仅影响周代社会风貌,还持续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由文身之俗到“文”字之形,再到审美与理念,“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意义重大。
⑥古文字的使用体现了早期文明的特点。夏商周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阶段,但每个时代的特点并不相同,这在古文字的形体演变和记录中有所体现。中国文字的发明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文字的使用与农耕祭祀和祖先崇拜有密切联系。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记录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与宗教祭祀、王朝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大量的铭文记录了周人对祖先的祭祀,他们虽然信仰天命却不迷信天命,反映出更多理性精神,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兄弟孝友,父子和谐,等等。战国时期的文字与商和西周的文字有着极大不同,其书写风格和字形呈现出地域差异和多元特点,用字之法也有不同,而文字书写的特点正是百家争鸣的体现。
⑦因此说,古文字是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揭示古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历史价值,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蕴,阐发其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篆书、隶书等古文字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记载“杞”“杞侯”“成唐”等的甲骨文资料是印证夏王朝确不可疑的唯一证据。
C.战国时期的文字书写风格和字形呈现多元特点,与商和西周的文字有着明显不同。
D.只要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蕴,就能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1. 为什么说“古文字是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2. 文中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23. 本文论述思路严密。请以文章第②~④段为例进行分析。
七、选择题
2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淀》《芦花荡》是《白洋淀纪事》中的“姊妹篇”。《芦花荡》中的老头子为给受伤的大菱报仇雪恨,巧设妙计,痛打敌人。
B.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中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拉纤老人、水手牛保都有积极乐观、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质朴的人性美。
C.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生动描述了蜘蛛、蜜蜂、螳螂等昆虫的生活习性,兼具理趣和情趣,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D.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春秋三传”中,《左传》《公羊传》以叙事为主,《穀梁传》以解经为主。
八、名著阅读
25.“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文学作品中许多人物的经历都印证了这个道理。请从下面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1)祥子(《骆驼祥子》) (2)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 (4)林冲(《水浒传》)
九、作文
26.窗口,常常是我们或站或坐的一方世界。俯瞰、仰视或平视,外面有着太多的温暖、悲伤、惊奇⋯⋯请以“窗外……”开头写一个片断,描绘一个最打动你的画面。
要求:运用描写,融情于景,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少于150字。
27.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人在年少时,总以为要得到珍贵的东西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深,逐渐明白: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1)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以“最珍贵的是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特征鲜明,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2)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有理有据;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D2. B3. A4. A5. D
1. 该题考查字音字形。
A.箫瑟——萧瑟,讳(wěi)莫如深——huì;
B.根深缔固——根深蒂固;
C.恩慧——恩惠,酣畅淋漓(lì)——lí;
故选D。
2. 该题考查词义辨析和关联词。
(1)坚忍,指坚持而不动摇;坚韧,坚指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句中指野草不会被深秋的萧瑟之意所动摇,应选“坚忍”。
(2)因为,是因果关系关联词;虽然,是转折关系关联词。联系后文“但是它们美妙而坦诚的灵魂,总有不被驯服的野性”判断可知,“但是”表转折,本句应为转折关系,应选“虽然”。
(3~4)资格,为获得某一特殊权利而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资本,比喻借以谋取利益的某种事物。前句中指万物生息都应平等,谁也没有能凭借的“事物”而值得炫耀,应选“资本”;后句中指,谁也没有恃强凌弱打的先天条件,应选“资格”。 故选B。
故选B。
3. 该题考查语序衔接。
句①“懒散的光线在草原上跳跃”,与甲处前文“深秋黄昏,野花开过了”相吻合,写出深秋的黄昏,光线昏黄,洒在野草野花的草原上,应填入甲处。
句②“又异常脆弱敏感”,与丙处前文“野草执拗坚韧”相吻合,表达出野草虽然坚韧但在秋天萧瑟之气的浸染下也显得脆弱敏感。
句③“使草原陷入静思默想”,本句为使动句,应与前文的主语相衔接,“乙”处前文“湖滨苍凉悲壮,凝固之色、箫瑟之气”中的“凝固之色、箫瑟之气”可作为句③的主语,表达秋天的凝固之色,萧瑟之气让草原陷入静默,应填入乙处。
正确的顺序应为①③②。
故选A。
4. 该题考查短语结构和词义辨析。
A.“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表述错误。“苍凉悲壮”和“鲜艳夺目”是并列短语,“参天大树”是偏正短语;
故选A。
5. 该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D.“句④运用比喻”表述错误。根据“坚强的野草养育着芸芸众生,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分析可知,此处仅有“率性的生命之舞”,没有本体与比喻词,应不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养育着芸芸众生”中的“养育”属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野草赋予了人的情态,写出脆弱而又顽强的野草是大自然循环中的重要一环,表现出大自然万物生息的和谐状态。
故选D。
二、综合性学习
6. 示例:担负青春之使命,点燃强国之梦想。7. 郭玺接过父辈接力棒扎根沙漠,续写青春传奇;武大南北极科学考队用脚步丈量冰封之地,点亮青春底色。8. 示例:我想用自己的臂膀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的一生不平淡。
6. 该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材料一的内容源自李大钊对青年的激励,强调了青年应该具备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探索、不断前进的态度。李大钊认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应该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以自由的精神、奇僻的思想、锐敏的直觉和活泼的生命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段话的主题是“青年应不断创新”“青年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青年要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结合活动主题“强国有我·青春有为”,将“青春”与“责任”“使命”等联系起来;题干要求用修辞,不超过16个字,因此,宣传标语适合用比喻、对偶修辞。
示例:插上青春锐敏的翅膀,为祖国翱翔。
7. 该题考查续写句子。
根据题干要求,所写句子是“拟推介材料二、材料三优秀青年事迹”;结合“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可知,续写句子应是介绍这些青年的做法;结合后面“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可知,续写句子应描绘青春的色彩。
示例:①郭玺扎根沙漠,用青春的彩色描绘接力棒;②武大队员破冰出征,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南北极。
8. 该题考查发表观点。
题目中是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结合以上三个材料可知,青年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应该勇于创新,应该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价值等;结合这些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应正确。
示例:我会脚踏实际,种下梦想,并努力实现梦想,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回也不改其乐 大学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风掣红旗冻不翻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该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及文学常识。注意该题中的易错字:域、疆、掣、旗、涯、邻、楼、溅。
第③空,《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强调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和修养方法,主张“中庸之道”。《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学子必读的经典著作。
第⑦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四、诗歌鉴赏
10. B11. 尾联掉尾回首,与“自有情”“趁晚程”照应,全诗一团精神,聚而不散。末句化用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之句,以请新之语,状轻快、恬适之心情,颇有特色。
10. 该题考查分析理解赏析诗歌的能力、
B.首联的意思为:远望中春雨后的金陵灰蒙蒙的,归舟连晚赶到金陵停泊。首联渲染了春雨后金陵烟尘弥漫的凄迷氛围,而并非雨前的情景;
故选B。
11. 该题考查赏析诗句。
尾联的意思为:眼见得家乡在望,被阵阵东风吹得思乡之情更浓,杨花如雪,千里飘荡。本句中的“动离思”与前文的“自有情”“趁晚程”呼应,表达归心似箭的心情。根据“杨花千里雪中行”可知这是化用韩愈《晚春》中的句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借用如雪花的杨花,描绘出春天的美景,充分表达能够回到家乡的愉悦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12. A13. B14. (1)广泛地涉猎经籍史书,平素喜好撰写文章。(2)我知道这个人来到已有二十多年,明白他不会以私利干犯道义。15. 他的优秀品质有:温和恭顺,很有度量;喜欢读书写文章;学问好,品行端正;爱才惜才;不贪恋财物;性格端方持重,有风度;乐善好施。
12. 该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翻译。
A.有误。于谨南伐江陵:于谨向南讨伐江陵。南:向南,名词做状语。手自笔录:亲自用笔抄录。手:亲自,名词做状语。二者用法相同。A项说法有误。
故选A。
13. 该题考查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介词,表示某个时间或情况下/介词,给,对于;
B.相同,都是介词,和;
C.指示代词,指那些特别贫困的人/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的意思;
D.介词,因为/介词,按照;
故选B。
14. 该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有:
(1)涉:涉猎。好:喜好。属:撰写。
(2)知:知道。许:多。其:他。以:用。利:私利。
15. 该题考查人物形象。
由第①段“性温恭,博涉经史,雅好属文”可知他性格温和恭顺,喜欢读书写作;
由第①段“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可知他学问好品行端正;
由第②段“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可知,他爱才惜才,不滥杀无辜;
由第②段“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可知他不贪恋财物,喜好读书;
由第③段“瑾性方重,有风格”可知他性格端方持重,很有风度品格;
由第③段“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可知他乐善好施。
六、现代文阅读
16. ①大毛山段长城 ②城墙的因势而建 ③敌楼的亦残亦美17. D18. 永安长城可以和古希腊著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相媲美。古希腊雕塑里的维纳斯虽然缺失双臂,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与维纳斯一样,永安长城虽然也遍布着破败的景象,但长城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美,都能够体现出历史之美,和不可复制的珍贵,因此说残缺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美丽。19. ①结构上:照应题目;升华主题;总结全文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永安长城的赞美;运用了拟人,作者借长城上雕花的视角感慨岁月的流经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16. 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回答此题需要根据题目多给的提示,可找出提示信息在文章中的相应位置,然后确定答题区域,并根据提示概括出与之结构字数相当的答案。
(1)结合题目中已给出的锥子山段长城(③段)和小河口段长城(⑧段)可知,第一空应从文章的④——⑦段寻找,④——⑦段主要讲了作者在大毛山段长城的见闻。因此一空填:大毛山段长城;
(2)第二个空介绍大毛山段长城的特点。结合④段中“它巧妙地依山而建,前壁陡直高立,顶端则与山脊平齐,好像人工筑就了一道山的陡崖,于陡崖上再建成胸墙。这种技艺更难,因它是就着山势建成的,底部与山的斜坡相接,早已与山体结成一体”可概括出,这部分内容讲的是:城墙的因势而建;
(3)第三个空在大毛山段长城和小河口段长城中间,结合⑦段“一座残破的拱形门楼,在阳光下顽强地矗立于城墙顶上。西方的半边已经垮塌,参差的砖石就那样裸露着、支梭着,看起来摇摇欲坠”,⑧段“我们顺着一条被荒草掩蔽的小路来到了敌楼前。它的基础由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面由著名的长城青砖垒成,砖缝用白色灰浆勾抹,墙面规整平滑,墙体棱角分明。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历史建筑不可思议的精致,组合营造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霸气。尽管经历了六七百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墙体出现了损毁,但仍然不失其造型优美、筑工精细、坚固沉稳、气势恢宏的建筑品质”可概括出,这部分内容讲的是:敌楼的亦残亦美。
17. 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融入了作者对古代守卫长城士兵的敬意和对长城更加珍视的情感”表述不准确,结合
⑨段中“枝繁叶茂,绿意丰盈,精神抖擞地代替着古代的士兵守护着这座敌楼。举目四望,大明的疆土和塞外的山河都在我的视域之内,心中隐隐涌起一股守疆卫土的豪气和物是人非的怅然”可知,描写敌楼北侧胸墙前小树,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和看见祖国大好山河的豪情;
故选D。
18. 该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首先应点明自己的观点,其次寻找古希腊著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与永安长城的相似之处,说明自己的理由即可。
断臂维纳斯和残缺的永安长城都不是完美的。古希腊雕塑里的维纳斯虽然缺失双臂,但头部和身躯仍保持完好。她形象优美,散发着温柔、幽雅的迷人气息,身躯丰腴饱满,充满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虽缺了双臂,但她的美依然无与伦比;
结合文章⑦段中“东方的一半则大致完好,那残存的拱形砖门造型优美,工艺精细,每一个稍微完整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精美……永安长城以一种不完整的残躯,坚守着历史的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残损不是古物的缺失,而是时光对历史的遮掩。恰恰是这种自然真实的历史之美,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受到原始长城不可复制的珍贵”可知,与维纳斯一样,永安长城虽然也遍布着破败的景象,但长城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美,都能够体现出历史之美,和不可复制的珍贵,因此说残缺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美丽。综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19. 该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段落作用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结尾段的作用通常有:①结构上: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升华主题;总结全文;②内容上:交代结局,揭示真相,使情节完整;点明主题,抒发作者情感。学生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详细回答。
结合⑪段“那绽放在长城上的雕花似乎在风中摇曳”,再结合文章题目《长城上的雕花》可知,结尾段作用有照应题目;
结合文章内容,作者主要记叙了自己游览永安长城的经过,从被“野长城”吸引,到沿着锥子山段长城——大毛山段长城——小河口长城的线路游览,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和感慨,结合⑪段“离开永安长城”可知,作者最后记录了自己离开永安长城的感慨,因此结尾段作用有总结全文;
结合⑪段“那绽放在长城上的雕花似乎在风中摇曳,感慨着历史的日常是如此鲜活,感叹着古往今来人们对生活的爱无所不在、经久不衰”可知,作者由游览永安长城,抒发了自己对于岁月,人生的感慨,升华了文章主题;同时,长城上的雕花“感慨”“感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雕花以人的情感,借助雕花的视角来抒发自己对永安长城的赞美,感慨岁月的流经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综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20. C21. “古文字是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这一说法,是因为古文字在承载历史与文化、反映文明起源与发展、证实历史存在、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以及体现早期文明特点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是我们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工具。22. 运用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甲骨文、铭文和战国时期文字的不同特点及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如甲骨文记录商王占卜、祭祀,铭文反映周人理性精神及人际关系,战国时期文字书写风格的地域差异和多元特点等,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古文字的使用体现了早期文明的特点”这一分论点,使得论证更加具体、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23. 这三段内容紧密围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展开:第②段介绍了古文字起源与中华文明同步,第③段介绍了早期文字的发展与文明社会的标识,第④段介绍了古文字证实夏王朝存在,从起源、发展到历史实证,层层递进,充分展示了古文字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20. 该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结合①段中“汉字由起源到成熟体系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后期篆书、隶书等的绵延发展,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内容可知,这里的“汉字”是一个总体概念,而不仅仅是“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篆书、隶书”这些具体形式的文字;
B.有误,结合④段中“古文字资料也证实夏王朝存在。……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记载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继封,说明夏王朝真实存在。又如,经王国维等论证,甲骨文资料印证了《史记·殷本纪》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这足以说明,甲骨文、金文等资料是印证夏王朝确不可疑的重要证据”的内容可知,记载“杞”“杞侯”“成唐”等的甲骨文资料是印证夏王朝确不可疑的重要证据之一;
D.有误,结合⑦段中“只有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蕴,阐发其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内容可知,选项表述不完整,且过于绝对;
故选C。
21. 该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①段中“汉字由起源到成熟体系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后期篆书、隶书等的绵延发展,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可知,这句话明确说明了古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还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概括为:承载历史与文化;
第②段通过介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原始文字符号,如形似“目”和“户”的刻符,以及这些符号所反映的古人宇宙观,展示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起源的紧密联系。这些符号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文字属性的符号之一,证明了中华文明在很早时期就有了文字记录。第③段通过安徽蚌埠双墩文化遗址、大汶口遗址和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象形、会意符号及文字,进一步证明了文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与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识。这些文字符号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此可概括为:反映文明起源与发展;
文章第④段详细论述了古文字资料在证实夏王朝存在方面的作用。通过列举“王城岗——新密新砦——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发展谱系、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刻划符号、战国楚简中的“西邑”记载以及甲骨文、金文中关于“杞”“杞侯”等夏人后裔的记载,文章充分说明了古文字资料在印证历史存在方面的重要价值。据此可概括为:证实历史存在;
第⑤段以“文”字为例,阐述了古文字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格方面的作用。从“文”字的本义(胸有文身)到其在《尚书·尧典》中体现的尧的品格(以文为美,强调和谐),再到西周文王在“文”的理念基础上创立的礼乐文明制度,文章展示了“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周代社会风貌,还持续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据此可概括为:塑造民族精神品格;
第⑥段通过分析夏商周三个不同时期的古文字特点和使用情况,展示了古文字在体现早期文明特点方面的作用。甲骨文主要记录商王占卜、祭祀的内容,反映了商代社会的宗教祭祀和王朝政治生活;周代铭文则更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了周代社会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而战国时期的文字则呈现出地域差异和多元特点,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此可概括为:体现早期文明特点;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2. 该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及作用分析。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解答时,首先根据句子内容判断论证方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结合“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记录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与宗教祭祀、王朝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大量的铭文记录了周人对祖先的祭祀,他们虽然信仰天命却不迷信天命,反映出更多理性精神,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兄弟孝友,父子和谐,等等。战国时期的文字与商和西周的文字有着极大不同,其书写风格和字形呈现出地域差异和多元特点,用字之法也有不同,而文字书写的特点正是百家争鸣的体现”的内容可知,作者在这一段中,精心挑选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铭文以及战国时期的文字,通过具体阐述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来支撑和证明“古文字的使用体现了早期文明的特点”这一分论点,运用了举例论证。这些具体的实例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使得论证过程更加具体、生动,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古文字在早期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些实例的引入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古文字的使用体现了早期文明的特点”这一观点更加可信和有力。
23. 该题考查论证思路。
阅读文章可知,第②段主要介绍了古文字起源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同步性,并通过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原始文字符号为例,展示了这些符号的文字属性及其所反映的古人宇宙观,从而强调了这些符号作为中华文明起源重要体现的意义。第③段主要介绍了在中国不同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字符号,包括安徽蚌埠双墩文化遗址和大汶口遗址的象形、会意符号,以及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清晰可见的“文”和“尧”二字。这些发现表明,文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第④段主要内容是古文字资料为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确凿证据。通过学界认可的夏文化发展谱系、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刻划符号与甲骨文的相似性、战国楚简中的“西邑”指代夏王朝、甲骨文和金文中关于夏人后裔的记载,以及甲骨文资料印证《史记·殷本纪》中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多方面证明了夏王朝的真实存在。据此可知,文章第②至④段通过清晰的时间线索、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以及充分多样的论据,构建了严密的论述体系,有力地阐述了古文字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选择题
D
该题考查名著常识与名著内容。
D.“《左传》《公羊传》以叙事为主,《穀梁传》以解经为主”的表述不正确。“春秋三传”之中,《公羊传》《穀梁传》以解经为主,《左传》以叙事为主。
故选D。
八、名著阅读
示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充满着激情和力量,与困境的斗争使其更有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带病修铁路,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笔来,以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与困境的斗争更加彰显了他生命的价值。示例二:从古至今成大事的人,不仅有出众的才华,也一定有顽强的意志,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毛泽东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他博览群书,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有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父亲反对毛泽东读书,毛泽东十三岁离开小学堂,他白天干活,深夜遮起窗户阅读凡是可以找到的一切书籍。后来离开家,去省城继续求学。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被免去政治局和党的前委职务,他带领队伍进入罗霄山脉的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新四军。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中记载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了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毛泽东指挥带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恶劣的自然条件,物质资源的匮乏。但他们却以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胜利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达甘肃会宁,结束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他和他的军队身上都有是一种身处逆境中的不屈不挠,忠于党的事业,顽强拼搏的精神。
该题考查语句理解和名著阅读。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一句把生命比作水流,把困难和挫折比作岛屿、暗礁,把积极进取(或昂扬向上)的精神比作浪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或人生中)挫折和磨难更能生发出斗志,奋进向上。结合备选名著中的人物及其经历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祥子是个车夫,他有一个梦想:他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一辆可以自由自主的洋车。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新车。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就被兵抓去,车也被抢了去。在他再次拥有自己的车时,是以与虎妞结婚为代价的。不久,虎妞难产死了,祥子只好把车卖了去埋葬虎妞。之后他又喜欢上了小福子,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上吊死了。祥子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从此,他从积极进取走向了消极堕落: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成为一个自甘堕落的人。
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乌克兰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十分贫苦。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直到哥哥工作之后,才有所改善。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五岁时死了父亲,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阿尔焦姆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因为病情严重,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差,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保尔在病魔的魔爪和死神的镰刀间徘徊,他的左手和双脚都残废了,失明的痛苦也在折磨着他。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在1936年12月14日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喜欢读书,13岁离开学堂在地里干活,晚上替父亲记账,依然继续读书;从长沙中学退学后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获得社会行动的地初步经验,又到北大做了图书馆的助理员;不断地读书学习使得毛泽东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思想也越发先进。他对知识渴求、坚守,不断追求进步。参加革命后,毛泽东担任《湘江评论》主笔,对华南学生运动有很大影响;领导学生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前往北京,组织反军阀运动;在长沙领导秋收起义;遭遇逮捕,险被枪杀,死里逃生,安全走到农民赤卫队里去。他对社会黑暗势力有着强烈反抗精神、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他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示例1:祥子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中打工的车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能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一生中经历了几次波折都与自己的车失之交臂,最后由于种种无奈也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遇到了生活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却选择了逃避,没能生发出斗志,奋进向上,无法激起他人生的美丽浪花。
示例2:保尔是一个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保尔的一生中,他经历了无数磨难,来自于爱情的、来自于身体的、来自于精神的,但是保尔面对磨难没有屈服,也正是因为这些磨难,他激发了自己的潜能,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在生命之河中翻腾起美丽的浪花。
示例3:毛泽东的人生就像是一条奔腾的洪流,一路上遇到岛屿与暗礁,激荡起美丽的浪花。他年少时克服家庭的困难努力学习,青年时又在长沙成功组织“秋收起义”;领导红军队伍时,遭遇通缉、悬赏、暗杀,但他依然镇定自若,谈笑风生,最终成功领导红军革命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过上了新生活。生活中那些暗礁、岛屿,反而成就了毛泽东人生的壮阔。
示例4:林冲在一次次的困境与磨难中,生发斗志,奋勇前行,奋力抗争。他在误闯白虎堂、大闹野猪林时隐忍不发,在风雪山神庙的冲天火光中一举爆发,杀了陆谦投奔梁山;他在梁山火并王伦,推举晁盖。面对人生的暗礁、岛屿,林冲曾经有过妥协、有过软弱,但是最终他选择反抗,选择抗争,他的人生最终还是激起了美丽的浪花。
九、作文
示例:窗外,夕阳如醉,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橙红。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一天的故事。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余晖的映照下,轮廓显得格外柔和。田野里,金黄的麦浪轻轻翻滚,像是大地母亲为即将到来的丰收而欢快地舞蹈。一位老农扛着锄头,缓缓地走在田埂上,他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那略显佝偻的脊背,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重压,然而他脸上那安详而满足的笑容,却如同这灿烂的夕阳一般,温暖而动人。这片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让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它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该题考查微写作。作答时,以“窗外”开头,先描写窗外的整体环境,如天气、景色等,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绘,为画面奠定基调。然后,详细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如孩子欢快的笑声,父母关爱的眼神和温柔的动作。最后,通过对整个画面的描绘,自然而然地抒发自己内心被触动的情感,如对亲情的赞美和珍惜等等。
示例:窗外,细雨如丝,轻轻地敲打着玻璃窗。街道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水雾,仿佛给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街边的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在雨中显得有些朦胧。一个小女孩紧紧地抱着她的书包,在雨中奔跑着,她的头发和衣服已被雨水打湿,但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急切。在不远处的公交站台下,一位母亲正焦急地张望着,手中拿着一把雨伞。当她看到小女孩的身影时,脸上立刻绽放出欣慰的笑容。小女孩扑进母亲的怀抱,母亲为她撑起雨伞,两人相依着走进了这茫茫的雨幕之中。这幅画面让我的心变得柔软,那雨中的温暖与亲情,如同这丝丝细雨,浸润着我的心灵。
例文一:
最珍贵的是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爱,是任何爱都无法比较的。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拥有妈妈的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爱是无私的,是温暖的,是细致入微的。
记得初中时,开始上早读与晚自习,课业负担变重。每天晚上我回到家,做作业都要到11点左右。有一天晚上,我关着门在自己的房间做数学习题,有一道题目非常难,我苦思冥想都没有答案。这时妈妈推门进来了,她手里拿着一个削好的苹果和一罐热好的牛奶。没有思路的我,正在烦着,看到妈妈没有敲门就进来了,我发火了。我对妈妈大喊到,你烦不烦,正在思考问题,你这样推门进来,我的思路全部乱了。妈妈抱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现在就出去了,苹果跟牛奶放在这里,你待会儿做完题记得吃了。那天晚上我就像是在跟妈妈赌气一样,牛奶与苹果都没有动。第二天早晨,上早读之前,妈妈依旧像往常一样比我早半个小时起床,帮我做早饭。这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情。我们在享受妈妈的爱的时候,总是觉得那么的理所当然,觉得妈妈就应该对自己好,爱自己。可是我们没有想过的是,妈妈对我们的爱从来都是付出不要回报的。我总是跟妈妈说,等我以后挣了很多钱,让你跟着我享福。妈妈笑笑回答我,傻女儿,只要你能过得好就是妈妈最幸福最开心的事情,妈妈不要你的回报。我想这就母爱吧,天底下最干净、最简单、最纯洁、最不带目的性的爱。
有一句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也许将来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能体会到妈妈到底是有多伟大了。现在我的心愿很简单,就是希望妈妈能够一直健康开心,不要再为这个家为我们操劳了。我爱我的妈妈,以后我一定会回报我的妈妈。
例文二:
在感恩父母中成长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在对滋养它的大地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在对哺育它的蓝天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这样一份份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更因为感恩,让我们学会了做人。当我们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我们。
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他们把人生中最好的时光献给了我们,留给自己的只有那根根白发,还有那不知不觉爬上眼角的皱纹。
感恩不需要一个宏伟的计划,感恩父母,不需要磕头跪谢;感恩朋友,不需要长篇大论;感恩师长,不需要好礼相送……感恩只是感情自然的流露,不需要刻意地装模作样。
感恩父母,只需要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行动,在他们最需要自己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帮他们分担困难;感恩朋友,只需要一下轻轻的拥抱,在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和他们出去散散心;感恩老师,只需要一个尊敬的鞠躬,认真完成老师交给自己的任务,让他们不为自己操心……我想,感恩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件事,我们不必把它做得非同寻常。感恩是双向的,在感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在被别人感恩着。
我终于明白了,之所以我们心中是温暖的,是充满阳光的,是因为这大千世界有感恩,是因为我们都懂得感恩。
题目(1):该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中心词是所填写的词语,即横线上拟填入的内容(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短语或短句),例如,横线上所填内容可以是青春、修养、幸福、智慧、意志、真理、使命、公平、正义;可以是思考、勤奋、自信、热忱、读书、惜时、理想、才智、天才、成败;可以是友谊、礼貌、家庭、亲情、友情、处世、谦虚、真诚;可以是文学、音乐、健康、体育、艺术等方面。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来写,运用曾经掌握的素材组织作文内容。题目中 “最贵的”是一个限定语,限制了横线上所填内容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值得珍藏或品味。为了做到真情实感,本文建议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本文要求写作记叙文。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写“人生最贵的是父爱”。写父亲想办法送“我”进城读书;父亲工伤后,还亲自给“我”送生活费,并安慰考试失利的“我”。写作的时候,开头可以用对比或者排比的修辞,或者引用和主题相关的名言开头,中间是叙事环节,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经过要详细写,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形象,表达真情实感。结尾进行总结,可以抒情议论式再次点题,突出中心。如果会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作为开头,结尾再首尾照应点题那样更好。
题目(2):该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尤其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这句话启发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身边默默无闻的付出人或事物!所以,本次作文要围绕“珍惜”或“感恩”这两个主题中的任意一个来写即可。本文要求写作议论文。
第二,选材构思:如果以“感恩”为话题,写作议论文,可以把“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是感恩”作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然后从“感恩是一个人价值观的根基”“没有感恩,何来团结”“感恩要品味细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感恩”的意义。注意论证方法恰当的运用,还要做到联系实际生活,丰富议论的内容,充分论证论点。建议合理运用素材,使文章内容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