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197511-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七年级学生圆圆为班级策划主题为“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方案。
1.你用心准备活动开场白。
青山绿水,草长( )莺飞,鸟语花香……江山之美让我们心kuàng( )神怡,幸福之感油然而生。长征路上的豪迈宣言,渡江战役的胜利号角,神舟飞天的长空呼啸……时代之声使我们心潮澎湃,爱国之情。胸怀天下,心系国家——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怀!
(1)给加点字注音:长( )
(2)根据拼音写汉字:kuàng( )
2.圆圆想在活动中吟诵体现江山之美的古诗文名句,请你协助。
(1)你将古诗文填写完整。
①天苍苍,野茫茫, 。(北朝民歌《敕勒歌》)
②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④衔远山, ,浩浩汤汤……(范仲淹《岳阳楼记》)
(2)你认为“ , ”也能体现江山之美。
3.圆圆挑选了一些作品,展现不同时期的灿烂文化,你设计了对联游戏。
(1)将能够组成对联的作品名连接起来。(填序号)甲《搜神记》(东晋·干宝)
甲——( ) 乙——( ) 丙——( )
(2)任选一副,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选 (填序号),填入 。
4.圆圆准备了下面一组材料,播发不同时期的强国之声,需要配一段“主播评论”。你结合材料,围绕“强国”和“英雄”,撰写一段议论性文字。(50字以内)
[材料一]
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邓稼先》
[材料二]
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太空一日》
[材料三]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一着惊海天》
5.圆圆还制定了一份评价表,请老师和同学对上面的方案进行整体评价。你对“评价指标”提出了修改建议。
“天下国家”活动方案评价表
序号 |
评价指标 |
评价意见 |
① |
活动主题是否鲜明 |
□是□否 |
② |
策划人数是否充足 |
□是□否 |
③ |
环节设置是否合理 |
□是□否 |
(1)你建议删除的评价指标: (填序号)
(2)你建议添加的评价指标: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见面唯通谒①,名纸②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选自《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华语教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送刺③
[南宋]周密
岁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余表舅吴四丈,性滑稽。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④以己刺尽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异日合并⑤,因出沈刺大束,相与一笑,乡曲⑥相传以为笑谈。
(选自《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释·笔记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有删减)
【注】①谒: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②名纸:指装饰名贵的名帖,③刺:名帖。最早无纸,名帖都是用竹木削成,所以称“刺”。④阴:暗地。⑤合并:集会。⑥乡曲:乡里。
6.对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文中的“谒”和“刺”,名称不同,但用途相似。
B.因为嫌弃文徽明家中简陋,所以友人“不求见面”。
C.收到满屋的名帖之后,文徽明扔掉了其中的大部分。
D.为了感激吴四丈的盛情款待,沈仆主动答应送名帖。
7.给文中画直线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B.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C.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D.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
9.为表达节日祝福,古人遍投名帖,今人群发信息。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茶,源于中国。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三国时,吴国国主宴会群臣,以茶代酒,这是最早见于正史的饮茶记载。公元758年,《茶经》问世,作者陆羽也被后人传颂为“茶圣”。宋朝的饮茶风气尤盛,宋徽宗撰写了《大观茶论》,全面总结了宋代茶事,特别是总结了宋代宫廷茶道之经验。北宋晚期,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出现了“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说明当时茶叶已经成为普通人家的生活必需品。明朝许次纾《茶疏》里说,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
②中国茶叶依据颜色及加工方式可分六类: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还有后发酵的黑茶,轻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
③中国人爱饮茶,给茶取了许多雅称,如“不夜侯”“涤烦子”“消毒臣”“苦口师”“清友”……含蓄点明了茶的功用。
(节选自《诗画中国》,郭晔旻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版,有改动)
【材料二】
①新式茶饮经历过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从茶叶传播的历史看,茶叶先是在农耕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中与牛奶融合而成“奶茶”,之后,在远舶欧洲的过程中形成了“甜味奶茶”,最后又绕过大半个地球回到中国,经过当代人的创意加工而大放异彩。
②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茶馆将奶茶的配比改为奶少茶多,并将形似珍珠的“粉圆”(甜味淀粉球)加到奶茶中,这种甜蜜又带有嚼劲的奶茶赢得了消费者喜爱,“珍珠奶茶”由此得名。
③进入21世纪,人们已不满足在茶中添加“珍珠”和牛奶。椰果、仙草等配料及新鲜水果陆续被加入现制奶茶中,人工现场手摇成为主要的制作方式。很多城市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常能看到年轻人排队购买新式茶饮的场景。新式茶饮中水果茶系列更受消费者偏爱,因其颜值高、口感清爽,又符合健康的理念。年轻消费者在享用新式茶饮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传统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产生了兴趣。
(节选自《世界博览》2023年第2期,有改动)
【材料三】
①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画像
②女性消费者占比达68.5%,22—40岁消费者占比达86%。
③可接受单价调查:11-15元,19.5%;16-20元,36.1%;21-25元,17.8%;26-30元,12.6%。
(根据网络调查报告编写)
10.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历史记载看,茶叶一直供官员和文人饮用,民间并不流行。
B.之所以有绿茶、红茶等叫法,是因为它们的颜色及加工方式不同。
C.在欧洲形成的“甜味奶茶”,与中国的茶文化没有任何关系。
D.人们偏爱新式茶饮,只是因为添加“珍珠”后视觉上更美。
11. 表哥想开一家新式茶饮店,你根据材料给他提出建议。
12. 近年来,新式茶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有人认为新式茶饮未来将取代传统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浮甘瓜于清溪
殷若衿
①在我童年的世界观里,没有下过河,是不算过了夏天的。
②童年时代,房前屋后都依着大江小溪。每到夏日,我都迫不及待穿上蓝色的透明凉鞋,跳进河里,把脚丫子伸进河水里。真是凉爽极了,痛快极了。
③那时的小河也格外清澈,时有小鱼游来游去。和小河的互动趣味很多,可以找一块青石板来洗手帕,可以在河滩上拣漂亮的鹅卵石,还可以用两根木棍固定住一块毛巾□小鱼小虾。暑假里,看见小布丁①整日躲在房间里抱着平板电脑玩游戏,不禁感慨自己的童年时代虽然物资匮乏,实则比如今远离自然、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更为充实富有。
④一心想带小孩下河玩,可想来想去,这座城市都找不到清秀的自然山水可供嬉耍——郊外是有山有河的,少的却是一种难得的野趣。城市郊外的自然风景公园一定要架上人工痕迹浓重、缺乏美感的木栈道和水泥栏杆,令人倍感无趣。童年觉得再平常不过的自然山水忽然变得格外奢侈。
⑤而这有野趣的山水,碧山都有呢。于是这个夏天,带着儿子小布丁回到碧山,看山,下河。
⑥忽然想起曹丕的那句:“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在写《草木有趣》的西瓜一章节时,便遗憾只吃过浮于井底的西瓜。井底的水怎如溪水泉水活泛?这时候如果有个西瓜扔进溪水里泡着,再捞起来吃,该多冰爽甘甜!
⑦可惜,没有西瓜。可惜,小奶茶也不在。
⑧那么就把浮西瓜于溪水这等美事留给下一次旅行,还要带上小奶茶一起共享此事。
⑨几天后,我们来到杭州的九溪十八涧。
⑩给小奶茶换上小凉鞋。小胖手捧着一小颗翠绿的早春红玉西瓜,沉到溪水底,又见那西瓜浮上来。两个小孩儿一会儿搬去这里沉一沉,一会儿搬到那里沉一沉,好不开心。
⑪由着小孩子们在溪水边玩耍了小半天,西瓜已经被溪水浸透了,吸饱了山林间的凉爽气息。要破西瓜了,我把西瓜搬到石头上,一拳砸碎,掰开,分给小朋友。小奶茶蹲在石板边埋头苦吃,头都不抬,吃得瓜瓢四溅,鲜红淋漓。两孩子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整只瓜,小小的身旁一排瓜皮,蔚为可观。
⑫吃好西瓜,又在流水温柔滑过的石板上摆开茶席,冲泡了朋友赠送的徽州石墨茶。小布丁小奶茶撒开脚丫子在溪水里玩耍,时而跑来喝一口茶。小奶茶的杯子丁点儿大,年份却可能是最老的。
⑬以天地为幕,以活水为席,以青石为案、为椅,泡茶人和喝茶人都浸在水汽里——真是大暑节气无上清凉的茶席。
⑭正在喝茶,忽然听到小奶茶哇哇大哭,原来是不出意料地跌进水里了。干脆帮她擦干小身板,放她到大自然里,让她挺着小肚皮奔跑。
⑮小奶茶始终是最尽兴的一个。
⑯我们把夏天喜欢过了。
(选自《草木有情》,殷若衿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5月版,有改动)
[注]①小布丁:作者儿子小名。后文的小奶茶是作者女儿小名。
13.“浮西瓜于溪水这等美事”中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14.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文中画线句空缺处,并说出理由。
还可以用两根木棍固定住一块毛巾□(挡 搂 钓)小鱼小虾。
选 ,因为
15.记叙九溪十八涧之行时,为什么作者的笔墨集中在小奶茶身上,几乎忽略了小布丁?
16.很多散文的结尾句讲究用词,这些词看似平淡,实则含义丰富,饱含情感。联系全文,探究结尾句中“过”的丰富内涵。
四、名著阅读
17.随着阅读的深入,某些初始体验会随之变化。参照示例,从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36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示例一:起初读《西游记》,我并不喜欢唐僧。他经常落入妖怪的陷阱,显得很愚弱。读着读着,看到他遇弱就帮,有难就救,不考虑自己安危,开始喜欢上他。结尾读到他取得真经,回想他一路历尽坎坷,却矢志不渝,对他产生了敬意。
示例二:起初读《水浒传》,我不理解故事为什么不从梁山好汉而从坏人高俅写起。读着读着,发现正是高俅陷害的王进、林冲等人,先后引出了史进、鲁智深等好汉的故事。结尾读到高俅又设计毒害了宋江,才明白这个人物还有揭示小说主旨的作用。
你的分享:
五、作文
18.参照下图,用一段文字说明如何正确握笔。
要求:①条理清楚,表达准确;②120字左右。
19.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为了帮助即将入学的初一新生更好地熟悉初中生活,学校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你班负责其中一块宣传栏稿件的撰写。班主任整理了新生们关心的话题,提供了三个给你。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撰写稿件。
话题一:听说中学都有学农或其他劳动实践活动,一定要参加吗?
话题二:学校有哪些文体活动可以让我们展现特长?会耽误学习吗?
话题三:中学有学科要做实验,会不会很麻烦?自己看看书不行吗?
可以叙述初中相关经历回应某一话题,也可围绕某一话题阐述你的思考。
要求:①文题自拟,文体自定。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综合性学习
1. zhǎng 旷 2.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漠孤烟直 阴阳割昏晓 吞长江 示例: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3. B C A ② 百家姓 4.强国之路,英雄铺就。不同时代,皆有楷模。他们以奋斗铸就辉煌,以担当诠释忠诚。致敬英雄,共筑强国梦! 5. ② 是否调动学生参加积极性
1.该题考查字音字形。
(1)草长(zhǎng)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2)心旷(kuàng)神怡:意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该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1)该题注意“低、漠、孤、割、莺”的正确写法。
(2)写景诗句,能体现江山之美即可,示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该题考查对联。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1)甲为“搜神记”,“搜神”为动宾结构,与“游仙诗”的“游仙”结构相同,且“记”与“诗”都是一种文体,因此甲可以对应B;乙为“桃花扇”,“桃花”与“牡丹”相对,都属于花,“扇”与“亭”相对,故乙可以对应C;丙为“红楼梦”,属于偏正短语,与“桃叶歌”短语类型相同,故丙可以对应A。
(2)①“文选”可对应“诗集”;②“千字文”可对应万卷书。
4.该题考查撰写评论。属于开放性作答,抓住“强国”和“英雄”作答即可,示例:强国之基,在于英雄之魂。历代英雄,以智勇铸就辉煌,以奉献书写传奇。致敬英雄,传承精神,共铸新时代强国梦,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5.该题考查修改建议,属于开放性作答。
“策划人数是否充足”不是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可以删去,可以增加的评价指标可以围绕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几个方面展开,示例:学生参与热情是否高。
二、文言文阅读
6.A 7.C 8.沈家的仆人没有察觉到其中的奥秘,于是带着这些名帖到处去投送,而这些名帖都是吴四丈的名帖。 9.我认为这种现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用遍投名帖的方式表达节日祝福,而如今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更愿意通过群发信息的方式来表达祝福。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表达节日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变化,并乐在其中。
6.该题考查对诗文理解。
B.根据诗句“不求见面唯通谒”可知,春节期间,人们不再亲自拜访,而是通过交换名帖来表达问候,这并不是因为嫌弃文徵明家中简陋;
C.根据诗句“名纸朝来满敝庐”可知,这里只是描述了收到的名帖很多,但并没有提及文徵明扔掉了大部分名帖;
D.根据“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以己刺尽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可知,沈仆在节日中送名帖(刺)是出于常规的礼节,并非为了感激吴四丈的款待;
故选A。
7.该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适逢节日他没有仆人可以派出,自己在门口徘徊,恰好遇到朋友沈子公的仆人送来名帖。
重点字词:适:恰好,适逢。可出:可用。门首:门口,门前。恰:刚好,恰好。送刺至:送名帖来。
句子结构:“适节日无仆可出”说明在这个节日之际,表舅吴四丈没有仆人可以用。“徘徊门首”描绘了吴四丈在自己家门口来回走动的情景。“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在这个时候,恰好他的朋友沈子公的仆人带着名帖(刺)来拜访。三个分句表意相对完整,均可独立成句。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
故选C。
8.该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不悟:未察觉。往:去,前往。遍:全面地,没有遗漏地。悉:全部,都。吴刺:吴四丈的名帖,
9.该题考查文化传统变化的理解。解答时,首先,分析历史背景:古代由于交通通讯不便,名帖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祝福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礼仪和社会交往方式。然后,比较现代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的进步,群发信息成为快捷、高效的祝福方式。这种方式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能迅速地传达祝福给众多亲友。接着,表明两者的共同目的:无论是古代的名帖还是现代的信息,其核心都是为了在节日时传递祝福与关爱,增进人际关系。最后,总结并得出结论: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表达方式的同时,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同时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怀。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10. B11. 示例:表哥,开新式茶饮店是个不错的想法。根据材料,建议注重以下几点:一是选择高质量茶叶作为原料,确保口感和品质;二是创新茶饮配方,结合健康理念,吸引年轻消费者;三是注重店面装修和氛围营造,打造舒适的用餐环境;四是加强宣传和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知名度。祝开业大吉!12. 示例一:对于新式茶饮是否将取代传统茶的观点,我认为两者各有特色,互补共存。新式茶饮的创新和多样性确实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但传统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口感,仍拥有忠实拥趸。未来,新式茶饮与传统茶可能会在市场中找到各自的定位,共同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而非简单的取代关系。示例二:我不同意新式茶饮将取代传统茶的观点。传统茶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品茶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传统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能够带给人们宁静和放松的感受。此外,传统茶在健康养生方面也有诸多益处,如提神醒脑、清热解毒等。虽然新式茶饮在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表现出色,但传统茶在文化内涵和健康价值方面的优势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我认为传统茶仍将在未来继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示例三:我认同新式茶饮未来将取代传统茶的观点。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更加追求便捷、时尚和健康的饮品。新式茶饮凭借其创新的配方、丰富的口感和精美的包装,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同时,新式茶饮店往往注重空间设计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为消费者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相比之下,传统茶的制作和品饮方式较为繁琐,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因此,我认为新式茶饮在未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可能会逐渐取代传统茶。
10. 该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
A项有误,根据材料一中第①段的“北宋晚期,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出现了‘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说明当时茶叶已经成为普通人家的生活必需品”可以得知,茶叶在民间也是流行的。
C项有误,根据材料二中第①段的“新式茶饮经历过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从茶叶传播的历史看,茶叶先是在农耕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中与牛奶融合而成‘奶茶’,之后,在远舶欧洲的过程中形成了‘甜味奶茶’,最后又绕过大半个地球回到中国,经过当代人的创意加工而大放异彩”可以得知,欧洲形成的“甜味奶茶”与中国茶文化是有关系的。
D项有误,根据材料二中第③段的描述,新式茶饮受欢迎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添加了“珍珠”使得视觉上更美,还包括了椰果、仙草等配料及新鲜水果的加入,以及人工现场手摇的制作方式等因素。
故选B。
11. 该题考查建议。该题要求根据所给的三则材料,为表哥开一家新式茶饮店提供建议。这需要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深度解析和提炼,从而得出符合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茶在中国的起源、发展和文化意义。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三国时期的饮茶记载,再到《茶经》的问世和宋朝茶文化的盛行,都体现了茶在中国历史的深厚底蕴。此外,茶还被誉为生活必需品,并在结婚等场合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这提示我们,新式茶饮店在经营过程中,可以注重茶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详细描述了新式茶饮的演变过程,从奶茶的起源到当代的创意加工,再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和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提升。这表明新式茶饮在年轻消费者中拥有广阔的市场,且有着推动传统茶文化发展的潜力。因此,新式茶饮店应关注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同时融入茶文化元素。
材料三提供了关于新式茶饮消费者的具体数据,包括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和可接受的单价范围。这些数据为新式茶饮店的定位和市场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可以根据女性消费者占比高的特点,设计更符合女性口味的茶饮;根据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制定价格策略和推广方式。
示例:表哥,开新式茶饮店是个不错的商机。根据材料,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你参考:首先,注重茶文化的传承与宣传,将茶文化的元素融入店铺装修和饮品制作中,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其次,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不断创新产品配方和制作方式,打造独特口感;最后,根据消费者数据,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和推广方式,吸引更多目标客群。祝你开店顺利,生意兴隆!
12. 该题考查看法和认识。该题旨在探讨新式茶饮是否会取代传统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现实情况,分析两者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消费者需求,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用简洁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既需要深入理解材料内容,又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方示例:我认同新式茶饮未来将取代传统茶的观点。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倾向于尝试新颖、有趣的饮品。新式茶饮在创新、口感和营销方面更具优势,能够迅速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同时,新式茶饮店的环境和氛围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社交需求。因此,我认为未来新式茶饮将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取代传统茶的地位。
反方示例:我不认同新式茶饮会取代传统茶的观点。虽然新式茶饮在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表现出色,但传统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口感,依然拥有广泛的市场和忠实的消费群体。传统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传统茶的保健功能也越来越受到认可。因此,我认为传统茶的地位不会轻易被新式茶饮所取代,两者将长期共存并互补发展。
13.美在有野趣的山水供欣赏;美在吃到了溪水泉水泡过的西瓜;美在有孩子嬉闹玩耍陪伴在身边;美在惬意的心境。 14. 搂 搂是指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集到一起,这里指把小鱼小虾聚集在一起。 15.九溪十八涧之行重点写人与自然的交融,人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更有活力、更有灵魂。小布丁年龄比小奶茶大些,“灵动”一词在小奶茶身上更为明显,且具有代表性,故小奶茶的行为动作更能凸显出人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实在是一美事! 16.一指作者带着儿女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夏天,度过了夏天;二是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13.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那时的小河也格外清澈,时有小鱼游来游去。和小河的互动趣味很多,可以找一块青石板来洗手帕,可以在河滩上拣漂亮的鹅卵石……小鱼小虾”和第④段“一心想带小孩下河玩,可想来想去,这座城市都找不到清秀的自然山水可供嬉耍——郊外是有山有河的,少的却是一种难得的野趣。城市郊外的自然风景公园一定要架上人工痕迹浓重、缺乏美感的木栈道和水泥栏杆,令人倍感无趣”和第⑤段“而这有野趣的山水,碧山都有呢”可见,美在可以在富有野生野趣的山水之间玩耍;根据第⑥段“在写《草木有趣》的西瓜一章节时,便遗憾只吃过浮于井底的西瓜。井底的水怎如溪水泉水活泛?这时候如果有个西瓜扔进溪水里泡着,再捞起来吃,该多冰爽甘甜”和第⑫段“吃好西瓜,又在流水温柔滑过的石板上摆开茶席”可见,作者因为弥补了当时的遗憾,吃到了经溪水泉水泡过的西瓜;根据第⑩段“两个小孩儿一会儿搬去这里沉一沉,一会儿搬到那里沉一沉,好不开心”和第⑮段“小奶茶始终是最尽兴的一个”可见,美在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陪伴在作者身边,实在幸福;根据第⑬段“以天地为幕,以活水为席,以青石为案、为椅,泡茶人和喝茶人都浸在水汽里——真是大暑节气无上清凉的茶席”可见,在大自然饮茶赏景实在是愉悦,美在惬意的心境。
14.该题考查词语辨析。
“挡”意为阻拦,抵挡;“搂”是指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集到一起;“钓”是指以钓具获取水生动物。
文章指“用两根木棍固定住一块毛巾”可见,是借用工具将小鱼小虾聚集到一起,故“搂”更合适。
15.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本文主要写作者带领孩子去杭州的九溪十八涧进行玩耍,他们在这里吃西瓜喝茶,其中小奶茶玩的最尽兴的故事,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根据第③段“暑假里,看见小布丁整日躲在房间里抱着平板电脑玩游戏,不禁感慨自己的童年时代虽然物资匮乏,实则比如今远离自然、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更为充实富有”和第⑩段“给小奶茶换上小凉鞋。小胖手捧着一小颗翠绿的早春红玉西瓜,沉到溪水底,又见那西瓜浮上来”可知,小奶茶比小布丁年龄小,“小胖手”更加有趣味,行为举止更能和大自然融合,玩得更开心,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凸显主旨。
16.该题考查对主旨的把握。
本文通过写九溪十八涧游玩一事,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大自然融合的美好境界。“过”有浅层和深层含义。“我们把夏天喜欢过了”的“过”表现是指度过了夏天这个季节,因为作者认为没有下过河是不算过了夏天的,通过这次游玩作者感受到了夏天的存在;另外一层指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名著阅读
例:起初读《骆驼祥子》,我不理解为什么小福子就甘愿受他父亲的摆布,自己是成年人,离开父亲独立生活不行吗?读着读着,发现身在底层的老百姓,无论如何都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对小福子我由最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转变为同情。
该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和谈阅读感悟。作答时应先写出自己起初读某本名著时的感受,然后再写出随着阅读的深入,产生的不同于之前的感受。
例如:起初读《海底两万里》,我并不喜欢尼摩船长,相对于偶然的真情流露,他的冷漠以及面对敌人的残忍都让我感受到他的冷酷无情、孤傲偏激。读着读着,我发现,作为书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的心依然在为人类 的苦难而悲痛和忧伤,他仍然对所有说奴役受迫害的种族和个人怀着仁慈的爱,他如同天外来客一般,拥有一种永不言败的信心和毅力。自此,我便对他产生了敬意。
五、作文
示例:笔的正确握法包括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捏住笔杆,大拇指抵在笔杆下方,形成一个稳固的握笔姿势。手腕要放松,掌心虚空,手指与纸面接触的地方称为“下靠点”,位于食指根部的关节处称为“上靠点”。书写时,笔尖应与纸面呈50度角,保持腕平、掌虚、指实,才能写出流畅有力的汉字。
该题考查观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首先,仔细观察图形,理解握笔的正确姿势,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握笔的步骤和要点描述出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描述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先介绍握笔的指法,再说明手腕和手指的正确位置,最后阐述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如笔尖角度和手部的稳定状态,以符合120字左右的字数要求。
例文一:
学农之旅
学农,那五天的时光,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得在学农基地,我初次尝试纸上种菜,惊奇于科技的力量;品尝自己亲自动手加工的山楂,那是从未有过的美味;种芋头时,我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无疑是那次充满挑战的野炊。
那天,我们带着兴奋和好奇来到一片林地,简陋的设施让我有些错愕,但这正是野外生存的真谛。我被任命为组长,身上的灰尘和同行的同学们形成了默契的“战袍”。我告诉自己,此刻,我们要成为勇敢的“女汉子”!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开始搭建灶台,我快速地操作起来。然而,当我们端着铁锅准备行动时,才发现自己已然成了“灰姑娘”。这并不重要,既然选择了野外,就要拥抱这份自然的礼物。我们笑对彼此的狼狈,投入到捡柴火的行列中去。
一开始,我们对如何挑选干柴一窍不通,经过老师的指点,我们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好的燃料。尽管过程艰辛,但当火焰在锅下跳跃、食物开始散发香气时,我们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喜悦。我们笑着、闹着,享受着这份独特的乐趣,老师们也与我们一同欢笑,记录下这个难忘的时刻。
野炊不仅仅是烹饪,它教会了我们团队合作,让我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每一份食物的出锅,都伴随着我们兴奋的欢呼,我们尽情品尝,也记得分享给辛苦付出的老师们。那些简单却又美味的菜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美味。
学农的体验,让我学会了坚强、勤劳与朴实。我意识到,生活的价值不只在于物质享受,更在于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些与同伴共享的欢笑,那些在挑战中成长的瞬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次学农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激励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珍惜每一次的体验,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从中汲取力量,走得更坚定,走得更喜悦。
例文二:
文体舞台,特长的绽放与成长
在我们多彩的初中生活中,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挖掘潜能的文体舞台。这个舞台不仅是展示才华的场所,更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我依然记得那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学校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运动会。我虽然并非田径好手,却对跳远有着特殊的情感。为了在比赛中能有所表现,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坚持训练,从起跑到起跳,再到落地,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在运动会上,当我飞跃沙坑的那一刻,我深知,特长是靠汗水和毅力铸就的。
而在艺术节的舞台上,我找到了另一个自我。音乐,尤其是笛声,像流淌的泉水,滋养着我内心的世界。在音乐比赛的准备过程中,我不只反复练习曲目,还尝试理解音乐的情感深度。比赛当天,当我站在舞台上,笛声如诗如画,那一刻,我深深体验到,音乐是我无法割舍的特长,也是我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
有些同学可能会担忧,参加这些活动会影响学习。但我坚信,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文体活动不仅不会妨碍学习,还能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时间管理,懂得如何在繁重的课业与兴趣间找到平衡。同时,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逆境中的适应能力,这些品质在日常学习中同样重要。
亲爱的同学们,不要畏惧投入文体活动,它们是你们的特长得以绽放的舞台,也是你们成长的催化剂。无论是体育竞技的热血,还是艺术表演的柔情,都将成为你们人生中难忘的篇章。让我们在这些活动中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享受学习与特长的和谐共融,共同编织我们独特的青春记忆吧!
例文三:
一次有趣的实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至理名言引领我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验。在完成作业后的闲暇时光,我在书中发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白糖在被蜡烛加热后竟然会变为黑色。这让我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我想通过实践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我迅速从厨房找来蜡烛、白糖、勺子和打火机,准备开始我的小实验。首先,我将蜡烛固定好并点燃。接着,我手持勺子,准备将其加热。初次尝试时,我太过急躁,当白糖开始有变化时,我的手不慎被热勺烫伤,疼痛让我慌乱,勺子滑落在地,实验宣告失败。不过,在冷水的冲洗下,我的手部的灼痛感逐渐缓解,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事需要耐心和谨慎。
不甘心的我决定再次尝试,这次我用布包裹住勺柄,以防烫伤。我持勺耐心地靠近火焰,时间仿佛被拉长。随着时间的流逝,白糖终于开始变化,先由白色变为米黄色,然后糖浆涌现,颜色逐渐加深,像极了酱油。我小心翼翼地尝了尝这“酱油”,没想到那黑色的糖浆竟能如丝般拉长,味道却比苦瓜还苦。
我决定一探究竟,继续将黑色物质加热,结果却发现它已经牢牢粘在勺子上,我只能用刀尖慢慢把它刮下来。我上网查阅了资料,原来,这黑色的物质是碳!白糖是碳水化合物,加热后,水分挥发,只剩下碳的残余,形成了黑色的固体。
这次实验教会了我,科学实验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需要亲自体验,探索未知。面对困难时,我们应有毅力坚持到底,不能轻易放弃。无论实验过程中遇到多少麻烦,真正的收获总在那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之后。
该题考查话题作文。
话题一:听说中学都有学农或其他劳动实践活动,一定要参加吗?
1、审题立意。
这个话题要求我们讨论学农和其他劳动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谈谈这些活动对我们的影响。通过个人在学农活动中的体验,表达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它们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2、构思选材。
选择自己在学农活动中的经历,描述具体的劳动场景和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成长。例如,描述在农田里耕种的辛苦,收获时的喜悦,以及通过劳动培养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对自然的敬畏等。
话题二:学校有哪些文体活动可以让我们展现特长?会耽误学习吗?
1、审题立意。
这个话题要求我们介绍学校的文体活动,并探讨这些活动是否会影响学习。通过自己在文体活动中的经历,展现学校多样化的活动,并表达这些活动对学习的积极影响。
2、构思选材。
选择自己在运动会和艺术节中的经历,描述参与活动的准备过程和感受,以及如何平衡学业和兴趣。例如,描述在运动会上参加跳远比赛的准备过程,以及在艺术节上表演笛子的经历,强调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自己学会了时间管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这些品质在日常学习中同样重要。
话题三:中学有学科要做实验,会不会很麻烦?自己看看书不行吗?
1、审题立意。
这个话题要求我们讨论中学实验课的必要性和实验过程中的体验。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经历,表达实验课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结合。
2、构思选材。
选择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从实验中得到的启示和对学习的理解。例如,描述一次制作火山模型的实验,包括准备材料、进行实验的步骤和最终结果,强调通过实验,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了火山爆发的原理,并体会到了实验的乐趣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