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试卷

【328749】湖南省株洲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5-01-20 17:25:26 作者: 字数:45665字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株洲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求恩同志对同志极端热忱(qín)。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zhān)轻怕重。
B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īn)的笑容,就要绽(zhàn)开似的。
C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像倾(qīng)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D
.春天燕子翩(piān)然归来;秋天衰草连天,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小猫来。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会扑过去捉。
B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致宜,自出心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这就是白杨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他的这篇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 展开叙述。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 波浪的飞沫。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 了。
A
.转动 掠起 迎刃而解
B
.转移 掠起 不攻自破
C
.转动 撩起 不攻自破
D
.转移 掀起 迎刃而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计划,它远不是搞一两次活动就能奏效的。
B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C
.初三(1)班在本月下旬前后有一场重要班会,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地准备。
D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更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

5.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B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
.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D
.中国话剧中的京剧、黄梅戏等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6.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的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D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评卷人

得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

7.1)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4)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正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可见兴趣的培养多么重要!

评卷人

得分




三、字词书写

8.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请用楷体将这句话抄写一遍。

评卷人

得分




四、语言表达

9.下面是某位同学以学生会名义起草的请柬初稿的片段,请找出其中表达不当之处。(找出原文即可,不要求修改:每处不超过4个字。)

我校学生会定于620日晚7点在校礼堂举行初中生“诗词吟诵比赛”。是这样的,您是朗诵专家,对诗词吟诵研究还行。今儿个诚邀您拨冗莅临,担任评委。奉劝您能准时哦。

10.下面是2021年春节、劳动节与疫前2019年春节、劳动节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对比数据(以2019100%计算),请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节日
2021


春节


劳动节


旅游人数


75.3%


103.2%


旅游收入


58.6%


77.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从简单化的角度看,有两种一般性处理办法。一种是由管理者无差别回收后进行填埋,另一种是居民按管理者要求进行严格分类后投放,由管理者进行回收再利用。无疑,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管理者会倾向于采取后一种处理办法,即强制性要求居民进行前端的分类投放。但到底采取哪种办法好,还是要对两种办法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看哪种办法在扣除成本后的相对收益更高。否则,即便是出发点很好,也可能干出违背规律的事。

把垃圾进行无差别回收,然后进行填埋,其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排放总量的5%,而且问题还在变得日益严重。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对人口密度较高而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来说,显然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垃圾场的存在造成周边土地商业价值损失,居住在填埋场大约三公里内,房产价值可能会降低一半。另外,还会导致工业材料供应减少,例如废弃的金属,因为是从矿产中经过工业开采、提炼和加工所得,而矿产资源是用一分则少一分,提炼和加工也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人力成本,因此,对其进行填埋,会因人为造成稀缺而不断抬高后续开采、提炼和加工的价格。

如果管理者要求居民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并对其可回收部分再利用,无疑,上述成本就会减少,由此构成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的收益。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回收利用,同样要付出另外的成本,比如收集垃圾将其运至通常比垃圾填埋场更远的回收利用设施,运输成本会增加不少。而再回收利用同样需要能耗,一些垃圾回收利用需要的能耗,并不低于直接生产新产品的能耗。还有,垃圾回收利用前的强制分类,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以及管理者为确保垃圾分类雇用监督者,总社会劳动时间成本将很高,导致回收再利用的实际成本可能被低估,经济效率被高估。而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回收利用那些低价值材料的劳动时间,原本可以用来做一些更有利于富有生产性的环境保护工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反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严格来说,正因为两种简化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到底采取何种办法来处理垃圾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更需要一种组合式策略。制定组合式策略的出发点则是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或者说,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收益。垃极回收利用是否划算,取决于类型的不同。有一些诸如锅、铝和钢,从最初的原材料中提炼出来困难而且昂贵,因此回收利用的回报率也往往较高。而破烂家具的回收成本通常高于社会收益,填理产生的污染也不会很高,干脆填埋更好。因此,管理者即使是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也不宜一刀切要求全部回收利用。

垃极回收也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比如,发达国家垃圾处理表面上看水平很高,甚至有的国家提出所谓“垃圾零投放”目标,但即使是垃圾处理水平最高的芬兰,也就能够处理50%左右。而美国和欧洲产生的绝大多数垃圾,都出口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一方面培育了发展中国家回收再生性产品市场,但另一方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更大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权衡。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只有两种处理办法。
B
.管理者总是强制要求居民对垃圾细致分类投放。
C
.填埋任何垃圾,都一定会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产生。
D
.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就是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收益。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理垃圾需要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选择相对收益更高的方式。
B
.如果要降低成本,关于垃圾分类利用的各种见解的矛盾就无法调和。
C
.在人口密度高而土地资源少的地方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成本会很高。
D
.严格的垃圾分类并再利用可回收物,既有收益但也会产生新的成本。
13.权衡社会成本与收益,请你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垃圾进口处理产业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毛利先生

(日本)芥川龙之介

初中三年级时,教我们班英语的先生病故。由于事发突然,学校便请时任某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位叫毛利先生的老人,临时任教我们的英语课。

毛利先生,给人第一眼印象便是个矮个子,令人联想起演杂耍的小丑。那光溜溜的秃头与鸵鸟蛋毫无二致。那身礼服,古色苍然,令人忘却原先曾经是黑色的。可是在那有点脏的翻领下面,竟郑重其事地系着一条极其鲜艳的紫色领带,犹如一只展翅的蛾。所以,在先生走进教室的同时,不期而然地从各个角落发出强忍住笑的声音。毛利先生回答了学生们的敬礼,尖声招呼道:“诸位!今后由我来教诸位选读课。”

所幸的是我们还未笑出声来,先生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并称他为“君”,让他译读一节课文。毛利先生不时地摸摸紫色的领带,对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都仔细加以纠正。他的发音格外做作,可大致正确清晰。然而,当那个学生回到座位上,先生开始译读那一段时,同学们失笑声此起彼伏。尽管如此,毛利先生仍继续译读下去,直到响起课间休息的号声。

其后不久,有天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样扯起尖嗓子,热情地讲解英语诗歌《人生领》。我邻座的一个柔道选手,竟在课本下面摊开武侠小说。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忽然毛利先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就着正讲着的诗歌,大谈起人生问题来了,喋喋不体:“诸位还不了解人生。对吧?就是想了解,也还是无法了解。惟其如此,诸位是幸福的。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苦恼的事也多。是不是?苦恼的事真是不少,就拿我来说,有两个孩子,于是就得送他们上学。一上学……嗯……一上学……学费怎么办?就是嘛,就得交学费。是不是?所以苦恼的事多着呢……”

大家不由得又窃笑起来。与我邻座的柔道选手突然撂下小说,气势汹汹地起身质问:“先生,我们是来向您学英语的,所以,如果您不讲英语,我们就没必要进这个教室。如果您还继续这样讲下去,我立刻到操场上去。”

毛利先生像遭了雷击,半张着嘴,呆立在桌旁,朝着那个剽悍的学生的脸直盯了一两分钟。他突然用手正了正紫色领带,秃脑袋朝下低了两三次,说道:“哦,是我不对,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不教诸位英语,是我不对。我错了,我郑重道歉。好吗?我郑重道歉。”他面带着似哭的笑容,再三重复着同样的话。在先生向我们赔不是的当儿,那个柔道选手却回头瞥了我一眼,露出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读起小说来了。情况既然如此,一个学期过去,未再见到毛利先生的身影。打那以后的七八年间,连先生存在的本身,几乎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大学毕业的那年十二月初,时值黄昏,冷空气阵阵袭来,我不经意地走进一家咖啡馆。没有顾客,我漫不经心地茫然打量着,忽然看见围在服务员中间的一位老者,不论是那鸵鸟蛋似的秃头外表,还是那古色古香的礼服,还有那永是紫色的领带,一望便知,他正是毛利先生。——先生正扯着尖嗓门忙不迭地给服务员讲解着: “这个形容词管着这个名词。知道了吧?然后看看这个名词……紧接着它后面——紧接着它后面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吧?”毛利先生正在教服务员英语呢。桌上摊放着一本书。先生不厌其烦地讲解着。一如往昔。周围站着的服务员挤在一起,个个聚精会神,目光炯炯,老老实实地听着先生那匆忙的讲解。啊,我们的毛利先生!如果说有天生的教育家的话,那的确就是先生吧。

大正七年(1918)十二月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毛利先生衣着外貌的描写贯穿始终,但“我”对他的感受却不一样。
B
.毛利先生课上想以自己的人生为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人生颂》。
C
.说毛利先生上课“不讲英语”,不过是“柔道选手”掩饰真实目的的借口。
D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说明“我”的见闻、主人公的遭遇都是真实发生的。
15.《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已》都以人物为标题,但与“毛利先生”不一样,“孔乙己”是别人随意给他取的绰号。从标题的不同,可以分别看出作者主要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1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毛利先生为什么是“天生的教育家”。

评卷人

得分




六、名著阅读

林冲挺着朴刀与那汉斗,不分胜败。王伦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王伦说道:“这个是俺的兄弟林冲。青面汉,你却是谁?愿通姓名。”那汉道:“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得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不想被你们夺了。可把来还洒家如何?”王伦道:“莫不是绰号唤青面兽的?”杨志道:“洒家便是。”王伦叫小喽罗把担儿交还了。

杨志取路投东京来,寻个客店安歇下,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司府来。

杨志闷闷不已,思量:“洒家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在客店里又住了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拿去街上货卖。”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远远地黑凜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擷撞将来。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这个波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又连搠了两刀,死在地上。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

(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

17.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志出身名门,对此他非常自豪,并且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非常高。
B
.杨志长大后便投军边疆,从士兵做起,指望积累军功,封妻荫子。
C
.杨志失陷花石纲逃跑后,因为赶上皇帝大赦天下,便不再追究了。
D
.杨志杀了牛二后选择主动投案,因为在他看来杀牛二是为民除害。
18.高太尉把杨志的历事文书“批倒了”,杨志认为高太尉“忒毒害,恁地克剥”。就事论事,请简要分析杨志这样认为为什么是没有道理的。

评卷人

得分




七、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9.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①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②走送之(走:跑)
B
.①尝趋百里外(趋:归向)       ②未尝稍降辞色(稍:一会儿)
C
.①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D
.①主人日再食(食:供养,给……吃)  ②日侍坐备顾问(日:每天)
20.翻译。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
①____________
,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②____________
,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③____________
,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十五日),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骗)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选自《资治通鉴》第181卷)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B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C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D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23.翻译。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炀帝即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规模大,时间长,花费多。
B
.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场去做生意,外国人欣然同意。
C
.隋炀帝下令装饰店铺,店堂摆满珍稀货物,商人们服饰华丽。
D
.隋炀帝要求,外国客人到酒店吃饭,必须按双倍的价格付钱。

评卷人

得分




八、诗歌鉴赏

董岭

()周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
)①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②禹: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③杖藜:藜杖,拐枝。
2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B
.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近水” 是就“董岭水”而言。
C
.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
D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山青水秀,静谧安闲。
26.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光中《乡愁》却说它“浅浅的”。“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请具体说明。(内容上指出说明其“无理”之处即可,不要求分析为什么妙。)

评卷人

得分




九、作文

27.题目:乐此不疲。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28.题目:豁然开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
.热忱(qín)——chén,拈轻怕重(zhān)——niān。故选A

2.C

【解析】
C.
因地致宜——因地制宜,自出心栽——自出心裁。故选C

3.B

【解析】
1)叙写的对象是“地点”,应该选用“转移”,而不是转动。
2)用“掠起”能表现出海燕的迅捷,用“撩起”则不能。
3)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迎刃而解: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根据语境,应该选用“不攻自破”。
故选B

4.B

【解析】
A.
成分残缺,在句首加“解决”;
C.
成分多余,去掉“前后”;
D.
语序不当,将“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与“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位置互换;
故选B

5.D

【解析】
D.“
中国话剧中”中的“话剧”应该改为“戏剧”。故选D

6.D

【解析】
从“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可知,应该是“俊”在前,“说话”在后;从刘姥姥的乡下身份可知,她会用口语“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而不会用书面语“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据此分析,答案为D

7.     1)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沾、畔、磨折、莽、好之者”等字词容易写错。

8.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解析】
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硬笔楷书书写的基本要求是规范、端正、整洁、生动。

9.是这样的;②(研究)还行;③今儿个;④奉劝;⑤(能)准时哦。(答出三处即可)

【解析】
1)“是这样的”话语多余,应该去掉;
2)“研究还行”对对方缺乏尊重,表达不得体;
3)“今儿个”过于口语化;
4)“奉劝”含有警告的意思,表达不得体。
作答时,按要求找出即可。

10.参考要点:①2021年(春节、劳动节与疫前2019年同期相比);②旅游人数回升快,已超过2019年;③旅游收入回升相对较慢;④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较大影响;⑤疫情防控形势渐好。

【解析】
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从图表看,2021年春节、劳动节与疫前2019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回升较快,但旅游收入回升却相对较慢。反映了疫情对旅游业影响较大,也反映了现在疫情防控形势逐渐趋好的态势。据此概括作答。

11.D
12.B
13.参考要点示例:(1)源头管控,严禁高污染垃圾进口;(2)尽量进口处理成本低、收益高的垃圾;(3)(人口密度低)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国家可适度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4)如锡、铝和钢等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回报率往往较高),可以回收利用;(5)如破烂家具等(回收成本往往较高,填埋产生的污染也不会很高),可以填埋。(答出二点即可)


【解析】
(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
依据“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从简单化的角度看,有两种一般性处理办法”,A的说法太绝对;
B.
依据“管理者会倾向于采取后一种处理办法,即强制性要求居民进行前端的分类投放”,选项B的“管理者总是强制要求居民对垃圾细致分类投放”说法与原文不符;
C.
文章中并没有说“填埋任何垃圾,都一定会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产生”,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D.
依据“制定组合式策略的出发点则是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或者说,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收益”可知,D项的“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就是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收益”说法与原文相符;
故选D
(2)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反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严格来说,正因为两种简化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到底采取何种办法来处理垃圾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更需要一种组合式策略”可知,选项B“如果要降低成本,关于垃圾分类利用的各种见解的矛盾就无法调和”的理解与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不符。故选B
(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本文说明了垃圾回收、处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本题要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垃圾进口处理产业提出建议,要从回收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来提。如:尽量进口处理成本低、收益高的垃圾;严禁高污染垃圾进口;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国家可适度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回收利用回报率较高废弃的金属;回收填埋一些破烂家具等。答案不唯一。

14.D
15.要点:①《毛利先生》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写“我”从无知浅薄(冒犯老师),到理性成熟(自省愧疚)的转变过程;“先生”是尊称,表达了作者的敬爱之情;②《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反映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隔膜、冷漠、冷酷)。
16.参考要点:①治学严谨;②热衷教学;③耐心尽责;④尊重学生(宽容待人);⑤保持初心。


【解析】
(1)
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文章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我”只是作者安排的整个事件的见证者,并不是说明“‘我’的见闻、主人公的遭遇都是真实发生的”。故选D
(2)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鲁迅先生的《孔乙已》,是别人随意给主人公所取的绰号“孔乙己”作标题,意在交代了叙写的主人公的同时,更主要在在于通过这个名字,暗示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面本文以“毛利先生”为题目,作者在了主人公的同时,并用“先生”来称谓,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尊重,因为文章叙写的“毛利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热衷教学、耐心尽责、尊重他人的人。也是使“我”思想和认知发生转变的重要人物。《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已》都以人物为标题,显然写作的目的是不同的。
(3)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年做的事情进行分析概括。从“对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都仔细加以纠正”可以看出毛利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的人;从“先生开始译读那一段时,同学们失笑声此起彼伏。尽管如此,毛利先生仍继续译读下去”可以看出毛利先生是一个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人;从“哦,是我不对,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不教诸位英语,是我不对。我错了,我郑重道歉。好吗?我郑重道歉”叙写的毛利先生反复道歉来看,他是一个知错就改,尊重学生的人;从文章开头叙写毛利先生是一名老人,到后来“我大学毕业”,虽然分不在学校教书,却还在咖啡馆教服务员英语,可见其是一个不忘初心,热衷教学的人。也正因为他有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作者说毛利先生是“天生的教育家”。

17.B
18.答案要点:①杨志办事能力不强,同样是押运花石纲,十人中只有杨志失陷了;②杨志不能面对失败,失陷花石纲后选择逃跑,没有担当;③杨志遇赦后只想以贿赂上位,并不光明正大;④从政府(或组织)的角度看,杨志工作出事就逃,遇赦却以贿赂复位,这对其他人极不公正,以后难以开展工作。(言之成理、答出二点即可。)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B项中“便投军边疆,从士兵做起”表述有误,自幼流落关西,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官。故选B
(2)
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高太尉把杨志的历事文书“批倒了”是有缘由的,联系上文内容可知杨志身上有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从“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可以看出杨志的办事能力有待提高;“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可以看出他缺乏担当意识,选择逃避;“洒家今来收得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可见他妄想依靠这种行贿的手段来谋得官职,可以说手段并不光明;再有综合起来看,杨志的这种缺乏担当,遇事逃避,行贿的做事方法是应该否定的,如果给其官职对于其他人来说不公平。

19.B
20.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21.     求书之难。     求师之难。     生活之苦。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B项①句意为: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趋:奔赴。②句意为: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稍:稍微,稍稍。故选B
(2)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句中:侍:侍候。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请:请教。据此翻译即可。
(3)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其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的求书之难。“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现了作者求师之难。“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等句子表现了作者的生活之苦。据此理解作答。

22.A
23.隋炀帝因为各番国的首领都汇集在洛阳,正月十五日(丁丑),在端门街隆重地举行百戏(文艺)表演。
24.C


【解析】
(1)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的意思是:中国也有穷人,衣不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为什么却用来缠树呢?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故选A
(2)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把)、毕(全,都)、于(在)、盛陈(隆重地举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
不正确,由“(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可知,隋炀帝不是即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
B.
不正确,从“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可知,不是“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场去做生意,外国人欣然同意”;
D.
不正确,从“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可知,不是“必须按双倍的价格付钱”,而是不收钱。
故选C

25.A
26.小河西流,本是地形使然,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②本是“河水”西流,却说“河声”流向西。


【解析】
(1)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为“河声流向西”做铺垫,所以“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A
(2)
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的意思是:大禹治水没有到这里,这里的河水是向西流的。显然小河西流是安吉县地势高耸造成的,作者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这是其“无理”之处。作者要表达的是这里是像桃花源一样的一方净土。“河水”向西流,作者却说是“河声”流向西,这也是一处“无理”之说。其实这个“声”字运用,把溪流流动的动感马上显示出来了,好像已经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

27.例文

乐此不疲

我喜欢做的事有好多,但最让我乐此不疲的是看漫画,弹古筝,还有吃甜品。它们是那么的有趣,总能让我开怀大笑,忘记一切烦恼。

日本的漫画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我也不例外。到了周末,我便恨不得将所有漫画全部看完。《暗杀教室》是我最喜欢的,不仅剧情十分有趣,而且还有许多可以交流的朋友。每当我与同学交流时,我便滔滔不绝,乐此不疲。

在生活中还有一位伴我左右的“朋友”——古筝。或许许多人认为,反复的练习十分枯燥无趣,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每一遍我都有不同的发现。第一遍,高山流水的宁静画面浮现眼前;第二遍,脑海中出现的是孔明的空城计;第三遍,则来到了一片翠绿的竹林……一遍又一遍,仿佛我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每一个音符都在讲述故事,这怎不让我乐此不疲呢?

作为一位甜品爱好者,我绝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出去喝下午茶的机会。无论是与朋友、家人,只要有好吃的,我一定不缺席。久而久之,我不仅更热爱甜品,还喜欢上了做甜品。从小饼干到蛋糕,我都尝试着自己做。可是我全部都按照食谱上做,有点缺乏个性,于是又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改变食谱!

在每一块小饼干里加入葡萄干,味道变得美味不少;在鲜奶果冻里,将鲜奶换成酸奶,又有一番新风味。我在食材王国里随意的玩耍着、搭配着,即使味道变了,却依然乐此不疲——如此有个性的甜品,多棒啊!

将平凡的事变得有意思,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多么的快乐啊!每个人都有乐此不疲的事,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漫画、古筝、甜品,真让我乐此不疲!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乐此不疲”。“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乐”是说去做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此”是文章叙写内容的重点,可以是自己喜欢的音乐、书法;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小制作;可以是喜欢的名人故事;可以是念念不忘的年节……通过叙写“乐此不疲”的故事,叙写自己成长道路上心路历程。也可以从“乐此不疲”的功用角度,阐述“乐此不疲”的意义和作用来作文。如:成功需要“乐此不疲”的精神;学习应该“乐此不疲”;“乐此不疲”是成功的基石等。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

28.例文:

豁然开朗

每个人都向往着心中的“桃花源”,并追寻着那桃源奋力洄游。但,那桃源却总那么可望而可即,可只需有人指点迷津,你便豁然开朗。

那为我指点迷津的,是一枝小树枝。

记得小升初时摸底考试发挥失常,我只以200多名的名次上榜,一向乐观的我好是晴天霹雳,而后便一蹶不振。母亲劝说无果,便说带我散心,领我到铁道公园。

清晨的晨露未散,树叶上还布满露珠,不时滑落,碰巧落在头顶,就如同大石头那般砸下,“滴答”声分外刺耳。随后是一阵透心的冰锥般的冰冷。我愠怒,连老天都不善待我,我猛回头,操起手就将挥去。谁知那带着怨气的手还未触碰那枝丫丫,却又如碰到仙人掌般缩回。我吃惊,怒气也消了一半。

细看去,那树不高,长在不起眼的水泥墙边。但相比起身边那些被墙头阻挡树干,身子萎缩在墙角的干枯的树,它已算是鹤立鸡群。它的树干壮硕,尤其是一枝树杈,竟是硬生生穿透那堵厚实的水泥墙,在墙头生根发芽。

我抚摸着那枝树叉,只觉得它粗糙有致,特别是那穿透泥墙处,简直细得如筷子那样。小口上了残留的树皮,而树枝更是被磨得拖了两层皮,甚是丑陋。但在我看来,却像是辉煌的勋章。

这时,初阳升起,透着薄雾,刚巧把一方光亮落在那枝树杈上。那个小孔处,越是显得苍劲有力,让我心生敬佩。我猛地悟出了什么,豁然开朗。

迷雾与黑暗中,帮我指点迷津的,是那小树杈。是的,它极渺小,在大自然万物芸芸中,不值一提。但它却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相反却是更努力地扎入阻挡它前进的水泥墙中,不惧艰难,在黑暗中奋进。摒弃杂念,怀抱炽热的初心,砥砺前行!在太阳笼罩之下,穿透泥墙,沐浴那胜利与辉煌时刻。

相比起那只小树杈,我远比它高等,但精神上,它仍是我的榜样。人生路漫漫,一次失利,又何妨?豁然开朗,奋力拼搏,不惧风雨,才是人生应有的风范!

从那以后,我常去铁道公园。去发现细微之处的人生哲理,也去感谢那令我豁然开朗的小树杈,去怀念那砥砺人生背后的血与泪。

豁然开朗,砥砺前行!……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豁然开朗”。“豁然开朗”的原义是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常常用来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有了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或道理。生活中,有时候不断的尝试、坚持不懈的努力、孜孜以求的行为往往使人豁然开朗,甚至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有可能使人豁然开朗。《桃花源记》中的“初极狭”是豁然开朗的前提,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充分的铺垫渲染来表现豁然开朗之前的迷茫、混沌、暗淡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与后文的“豁然开朗”形成对比,凸显文章的主旨。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叙写自己生活中迷茫时,让自己茅塞顿开、眼前一亮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体裁上,可记叙,可议论,选择自己最能驾驭有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