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名句名篇默写 |
1.同学们漫步在悬挂着戏文灯带的林荫大道,赏读戏文,浮想联翩。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 |
“日光弹指过”让人想起《论语》中孔子的感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
“人月双清”使人想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
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
( )这一意象,让人想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
|
二、名著阅读 |
2.同学们在挑选戏曲创意商品时产生困惑: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林冲,外貌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而手机壳上的戏曲扮相截然不同(见下图)。结合名著内容,推测他们扮相不同的原因。
|
三、语言表达 |
3.同学们驻足观赏《琵琶记》经典选段《糟糠自餍》。请你借助“戏文卡”,与同学分享体会赵五娘心境的过程。
戏文卡 (赵五娘)唱词: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钦钦难捱过的时和岁。这糠呵,我待不吃你,教奴怎忍饥?我待吃呵,怎吃得? (选自《元本琵琶记校注》)
|
4.为了推广戏曲文化,请你在班级就“戏曲与语文”这一话题发表微演讲。结合打卡体验,撰写演讲词。要求: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50字左右。
|
四、文言文阅读 |
5.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
(材料一)
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
(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
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经历,官名。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③伎:泛指歌舞表演。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⑤剙:同“创”。⑥旌:表彰,显扬。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
(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
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
(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2处)
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围绕提纲,展开讨论
建议提纲
|
(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
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
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
|
五、现代文阅读 |
班级开展“鲲鹏”主题毕业文化衫设计活动,请你参加。
鲲鹏记
大解
①森林里有一棵大树,非常羡慕天上的飞鸟,幻想有一天也能飞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想,它的树枝尽力向两边伸展,像树干上长出了翅膀。
②有了翅膀,飞翔就不再是奢望。每当有风吹过,树林里的其他树木都在摇晃,唯有它,伸展的树枝上下翻动,仿佛在吃力地飞翔。
③由于根须深扎在土地里,尽管大树费力振翅,也无法离开土地半步。作为一棵树,能做到这一步已很不容易了,但它不满足,它的理想是像大鹏那样展开巨大的翅膀,在天地之间自由来往。它还想飞到天外,飞到太阳的后面也不停下。
④这棵大树经过多年的练习,终于有一天拔地而起,飞到了天空中。
⑤当大树拔地而起的那一刻,大地发出了轰鸣,从树根拔起处喷发出一股带血的泥浆。当时,大地不仅松开了树根下的泥土,也使出了洪荒之力,把大树送入了天空。人们惊讶地望着这棵飞到天空中的大树,看见它的根须渐渐收缩,变成了锋利的爪子,它的树冠变成了鸟的头颅,一棵大树成功地完成了变身。
⑥大树起飞以后,大地留下了伤口,泥浆向外喷涌。天空也震惊了,退到更高的地方,远近的白云也纷纷闪开,给飞翔的大树让出一条路。不,不是让出一条路,而是所有的白云都在瞬间长出了翅膀,跟在大树的身后飞翔。
⑦一棵大树,变成了鲲鹏。
⑧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在它翅膀的右边,太阳像吊在高空中的一个球,突然着火,燃烧着,旋转着,散发出毛刺般的光芒。
⑨人们传说,这棵大树的前世是鲲鹏,它因为违犯了天律而被囚禁在森林里,成为一棵树。它站在树林里,扎根长叶,从泥土中汲取精华,时刻准备着冲天而起。
⑩不是每棵树都有飞翔的愿望,大多数树木都安于自己的命运,一站就是一生。它们的枝条努力伸向天空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而不是飞翔。
⑪当一棵树飞起来以后,整个树林都矮了下去,它们在风中摇晃着身子,被天空覆盖,也被鲲鹏所俯视。
⑫鲲鹏翱翔于蓝天时,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领略了搏击长空的快乐和光荣。此时,它凌驾于大地之上,已没什么能阻挡它飞越千山万水。
⑬不,不是每一棵树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它是被大地养育和托举,也是被天空选择和邀请的冒险者,它之所以能实现飞翔之梦,也源于自己的夙愿、不断的努力和蜕变,直至超越了自身。
⑭飞翔即历险,谁能说这不是一次赴死的过程?但是,在芸芸众生中,只有它把自己推到了绝路。时候到了,树根松动,大地准备喷发和推举,天空在召唤,太阳冒出了火苗,等待它升空。它必须把自己拔起来,在致命的一跃中完成涅槃。
⑮飞起来以后,鲲鹏才有自己的领空。它飞起来了,但不是为了博取人们的惊呼和赞许,而是在天空中搏命。
⑯起初,它飞得非常吃力,甚至危险重重。它在高空中差点被暴风剪断翅膀,甚至曾短暂地晕过去,昏死在空中。但是它又活了过来,它挺住了,继续飞。渐渐地,它的羽毛从绿色变为黑色,然后又变成火红色。最后,它像一个火焰精灵在天空中翱翔。
⑰行走在天空中的大师,乃鲲鹏。
⑱它飞着。如果天空失去边界,它就是边界;如果信仰在人间熄灭,它就燃烧,从自己的身体里捧出炽热的灰烬。在它的身体里,比飞翔更持久、更坚毅的,是它的信心。
⑲很久以后的一天,鲲鹏从天外回来,降落在一个山巅上。并非时间挡住了去路,而是它要在泥土中重新汲取能量,完成下一次涅槃。它回到大地上,是归宿,是寻根,是赴死,还是重生?
⑳人们奔走相告,说鲲鹏又回来了。它伸展着翅膀站在山巅上,俯瞰着人们,俯瞰着它曾经生活过的大地和树林。就这样,它在山巅上一站就是多年,脚趾在泥土中重新扎下了根,翅膀形的枝丫继续延伸。
㉑人们最后一次看见它,是多年后的一个早晨。那天,太阳还未升起,大地上突然晨风骤起,聚集的气流沿着山坡向上冲刺,把山巅上的鲲鹏连根拔起,托举到空中。也有人说鲲鹏从山巅上一跃而起,翅膀搅动四周的风云,奔向天空翱翔。它在山巅上空盘旋三周后,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飞去。人们看见它越飞越高,就在它接近太阳光束的一瞬间,它的身体被阳光点燃,忽然燃烧起来。它拍打着燃烧的羽翼继续飞翔,在飞向太阳的途中变成了一只火焰鲲鹏。
㉒多年以后,有人从天空的背面回来,说鲲鹏并没有死去,它在天空中烧毁了自己的身体,从火焰中提炼出了自己的灵魂,它的灵魂依然在飞,只是寻常不可视见,有时它在时间的外面,有时在透明的光中。
(选自《创世记》,有删改)
(设计准备)
6.文中的鲲鹏有很多打动人心的时刻,请再选取两个,为其命名并标注在横轴相应位置上。
(设计图案)
7.阅读文章,完成设计。
(1)同学决定以鲲鹏为主体设计图案。你心目中最动人的鲲鹏形象是怎样的?根据阅读感受,发挥想象,加以描述。
提示:关注鲲鹏的姿态、神情、色彩等;关注鲲鹏形象传递出的效果。
(2)从下面选择一个或多个形象与鲲鹏构图。根据阅读体验,阐述选择理由。
A.大地 B.太阳 C.天空
(3)根据阅读感悟,再写一节诗歌(3-5行),作为图案的配文。
鲲鹏
你是自我的超越者
不安于作为一棵树的命运
把枝条伸向天空
长成飞鸟的翅膀
搅动风云冲向太阳
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梳理探究)
8.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根据积累,完成有关“鲲鹏”内容的梳理。
类别 |
内容 |
诗文名句 |
鹏之徙于南冥也,①_____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
成语 |
③______、…… |
(2)回顾活动过程,综合对《鲲鹏记》和表格内容的理解,阐述设计“鲲鹏”主题文化衫活动的价值:_________。
|
六、综合性学习 |
学校举行“探索”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你可借助下面的资料夹,完成任务!
资料夹
(语文课内资料)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1.围绕专题,了解相关知识。可以从一些权威网站搜集最新的可靠数据,也可以从地理课本、百科全书中找相应的介绍,还可以访问权威人士,咨询相关学科老师。
2.实地考察,获取直接资料。走出校园,用笔记录,用相机拍摄。比如村边小河清水不再,泡沫四溢,实地考察一下,记下你的感受;拍摄一张雾霾锁城、行人戴口罩出行的照片,会发现保护环境是多么迫切。
3.撰写宣传文稿。
(选自八年级下册《语文》)
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收集生物样品,尝试生物分类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利用网络搜索,了解物种的多样性。 2.选择8~10种生物进行观察,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独特性,尝试用外形、颜色、大小、生活环境或其他因素,设计二歧式检索表对收集到的不同生物进行分类。 3.实地调查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如校园、农田、树林等),通过调查、分析,列出造成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的各种环境因素。 4.写出调查报告,讨论物种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选自七年级上册《科学》) |
历史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活动目的 了解家乡与近代中国有关的建筑物、纪念馆等历史遗迹,感受近代中国历史。 活动步骤 1.活动准备…… 2.活动实施 ①实地考察、参观,拍摄图片资料,记录相关人员的讲解、介绍。②到图书馆、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作为实地考察资料的补充。③走访与之相关的老人或名人的后代,了解相关的逸闻趣事,使历史建筑鲜活、生动起来。 3.成果汇报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将考察访问的内容撰写成一篇考察报告,重点在于对背景和影响的分析。 (选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
(课外资料)
实证千年商港再现“海丝”繁华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以码头、航道、航标等要素齐备的遗迹,实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存续,填补了相关研究的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国际意义。遗址出土了大批瓷器、漆器、金属器及其残片,仅瓷器残片就有10吨左右,可以修复的文物超过3000件。
“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龙泉青瓷是中国外销瓷器的‘主力军’。龙泉和温州间有瓯江水路相通,龙泉青瓷从温州出口最为便捷。”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沈岳明说。
从遗迹到遗物,古港遗址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进入鼎盛的充分证据。“通常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生产、运输和市场这三个环节。在这个遗址里,与三环节相关的窑业以及城市、码头、航船、航线和航标塔,所有的要素都非常齐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说。
(选自“新华全媒头条”,有改动)
(选自“人民日报”公众号,有改动)
(认识探索者)
9.小组发现,很多“心”字旁的汉字可概括探索者的优秀品质。根据积累,完成思维导图。
太空 杨利伟(《太空一日》) |
|
慎:慎重对待探索中的细节,如杨利伟等。 |
恭:对自然怀有敬重之心,如利奥波德等。 |
||
(1)______:持久从事某领域,始终如一,如法布尔等。 |
||
(2)______:______。 |
||
…… |
10.借助“课外资料”,完成“探索者”系列卡片制作。
考古人员:______ 温州古港是如何被发掘的?历史盛景如何被实证?历史文物又是如何被修复的呢? 面对遥远的历史,考古人员发掘遗迹,修复文物,从断垣残片中寻找证据。他们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看见古人的生活场景和历史的面貌。 |
探月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的圆梦人 ______ |
(1)补全“考古人员”卡片标题。
(2)撰写“探月科技工作者”卡片介绍语。
(学习探索力)
11.小组探究各学科“探索活动”的共性。请借助“课内资料”,完成表格。
活动名称 |
本学科知识 |
关联学科 |
能力(方法) |
成果 |
倡导低碳生活 |
应用文写作知识等 |
科学等 |
查阅资料 |
宣传稿 |
收集生物样品,尝试生物分类 |
生物分类知识等 |
语文等 |
(3)______ |
|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
(1)______等 |
语文等 |
考察报告 |
|
各学科“探索”的共性:(4)______ |
12.向名著学“探索”。从下面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具体内容,总结作者的探索方法。
A.《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B.《昆虫记》(法布尔)
C.《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
(做个探索者)
13.小组开展探索活动。从下面方案中选择其一,借助“资料夹”,根据要求,补写相关内容。
要求:实施过程分步骤,有方法,可操作性强;成果明确。
(甲)探索“千年古港与龙泉青瓷关系”的方案
|
(乙)关于深度了解“嫦娥工程”的方案
|
|
七、作文 |
14.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怎么小心,我们似乎都难以避免犯错。下边三本书都与“犯错”有关,它们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作、抄袭;(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1.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示例1:(雁)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示例2:(书)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解析】
本题考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需要注意“逝、昼、婵娟”这几个字词的书写。
第(3)题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意象填写不同的诗句。
示例:雁——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三国演义》中张飞常鞭打士卒,三顾茅庐时嚷着火烧草庐,是一个性情鲁莽的人;《水浒传》中林冲即使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也强忍怒火,在受冤发配沧州的路上也忍气吞声,是一个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人。由此推测,两人在戏曲中扮相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性格的差别。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扮相的理解。
《三国演义》中张飞以勇猛雄壮著称,敌人对他闻风丧胆。小说《三国演义》也描述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张飞性格缺点是脾气暴躁,“不恤小人”“暴而无恩”。领兵作战时常鞭打士卒,三顾茅庐时因见不到诸葛亮竟嚷着要火烧草庐,体现了性情急躁鲁莽的特点;
《水浒传》中具体描述“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特别儒雅,林冲即使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也强忍怒火,在受冤发配沧州的路上一路受辱也忍气吞声,是一个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人。
从图片中人物扮想可以看出,张飞显得鲁莽粗蛮,林冲隐忍柔和。由此推测,两人在戏曲中扮相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性格的差别。
3.示例1:丈夫“三年杳无音讯”,又遭受“连年旱灾”,赵五娘不得不吃糠度日,唱词中的两个反问句,表达赵五娘在这种艰难处境下吃糠与否的矛盾心理。结合她的生活和唱词,我强烈体会到她内心的悲苦辛酸。
示例2:唱词中“滴溜溜”等ABB式叠词,让我仿佛感受到她声音中的柔弱与颤抖,从而体会她泪流不尽、心绪愁乱、体弱多病、荒年艰难的生命状态,再想到她悲惨的生活,我强烈体悟到她悲苦无助的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联系剧情简介“蔡伯喈辞别新婚妻子赵五娘,进京赴试,远去三年杳无音讯。家乡连年旱灾,赵五娘把仅有的米饭给了公婆,自己吃糠,换来的却是婆婆的猜忌”可知,赵五娘丈夫“三年杳无音讯”,连年旱灾,赵五娘把仅有的米饭给了公婆,还要遭受猜忌,“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钦钦难捱过的时和岁”,运用叠词“滴溜溜”“乱纷纷”“骨崖崖”“战钦钦”,写赵五娘止不住的流泪,愁绪万千,岁月艰难,体弱多病,唱词中尽显赵五娘的虚弱,能够感受到悲苦无助的心境;“这糠呵,我待不吃你,教奴怎忍饥?我待吃呵,怎吃得?”,多用短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写赵五娘不吃这难以下咽的糠将难以为继,但是面对猜忌、愁苦,又难以吃下的矛盾心理,足见赵五娘的悲苦辛酸。
4.示例:我们总觉得戏曲离我们很遥远,但参加“大宋戏仓”戏曲文化活动后,我发现戏曲和语文息息相关。一路打卡,林荫道灯带上的戏文,使我想起古典诗词中的佳句;市集会手机壳上的戏曲人物,让我秒回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的确,戏曲中有语文的元素,语文促使我们深度体验戏曲魅力。让我们亲近戏曲,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解析】
本题考查演讲词撰写。
演讲词的一般结构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束语等。本篇题干要求写微演讲词,则可省略格式要求,围绕“戏曲与语文”这一话题,明确表达观点,条理清晰,用语规范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戏曲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桥梁。语文中有许多成语来自戏曲,比如:粉墨登场、南腔北调、锣鼓喧天、阳春白雪等,通过戏曲的演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用这些成语,使用在文章中不仅言简意赅,深入人心,贴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使你的文章蓬荜生辉。语文中的许多名著故事也得以在戏曲中表现,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这些故事结构紧凑、有头有尾、首尾相接,或对比、或讽刺、或鞭策、或夸张……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传播正能量。通过戏曲的演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里面的表现手法,让自己在阅读或写作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戏曲就是语文中的一曲天籁,是语文中的一朵奇葩,就让我们一起把戏曲发扬光大,永葆传统文化的生机!
5.(1)
比得上;
对……感到惊奇。
(2)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3)示例1:合适。画线处虽是一则传闻,但我们能从中了解高明创作的专注投入,同时故事的奇幻色彩,能增强介绍内容的趣味性,激发游客的兴趣。
示例2:不合适。画线处是传闻,介绍的内容夸张,如创作时脚拍板穿;同时故事中二烛合而为一的情形过于奇幻,缺乏真实性,因此不适合作为介绍高明的内容。
(4)为蔡伯喈洗刷污名,讽劝好友王四。
(5)示例:增加关于《琵琶记》的评价。材料一中,作者将《琵琶记》与皇家乐曲相比,认为它十分卓越;材料二中,朱元璋将《琵琶记》比作可以用于祭祀的珍贵美食。这些评价,有助于我们理解《琵琶记》的价值。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表现出色,无人可及。及,比得上。
②句意:曾经对这部戏感到很惊奇。奇,对……感到惊奇。
(2)本题考查句子断句。
句意:这篇记就是珍馐一类的,祭祀宴饮用的礼器之中,也是不可以缺少啊。“此记乃珍羞之属”把这部作品比作珍馐,“俎豆之间”比喻这篇作品的用途,“亦不可少也”是结论。故可断为: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句子的意思是:传说他曾在一座小楼里坐卧三年才完成这部作品。他弹琵琶时,脚踩的位置板面都磨损了。有一次他在夜晚独自唱歌,两支蜡烛忽然合为一支,交相辉映很长时间才分开。
可以认为合适,因为这则传闻表明了高明创作时专注投入的态度,同时故事也充满幻色彩,富有浪漫主义情调,增强了介绍内容的趣味性,能激发游客的兴趣。
也可以认为不合适,因为这则传闻内容有些夸张,比如创作时用脚在地板上打节拍,竟然把地板打穿了,显得很不真实;二烛合而为一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过于奇幻,不利于表现人物真实的形象。
(4)本题考查内容理由。
《琵琶记》是一部劝忠劝孝之作,也是一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的主题多义之作。《琵琶记》意在宣扬贤孝,宣扬孝道中好的一面,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这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创作《琵琶记》的缘由,根据材料一“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和材料二“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可概括为:为蔡伯喈洗刷污名,讽劝好友王四。
(5)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叙述了《琵琶记》的创作来历和影响,可以再补充一下《琵琶记》的评价或社会意义等。
如,结合“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瑞光楼旌之”“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句分析,可以增加关于《琵琶记》的评价。
材料一中,“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作者《琵琶记》与皇家乐曲相比,竟然超出皇家乐曲,可见它十分卓越超群。材料二中,朱元璋认为“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将《琵琶记》比作可以用于祭祀宴饮时的珍贵美食,可见这部作品的高雅出众。作者和朱元璋的这些评价,有助于我们理解《琵琶记》的价值。
6.
7.(1)示例1:鲲鹏目光炯然坚定,神情毅然,扇动着火红色的翅膀,像一个火焰精灵在天空中翱翔,让人感受到鲲鹏一往无前的气概。
示例2:鲲鹏张开巨大的翅膀,站立山巅,爪子深深嵌入岩石,犹如一个巨人俯视山下的一切,淋漓尽致地展现原始的力与美。
(2)示例1:选A.大树在拔地而起时,大地喷发出带血的泥浆,即使如此,大地还是使出洪荒之力,把大树送入了天空,让大树得以成功变身成为鲲鹏,实现飞翔的梦想。“大地”与“鲲鹏”构图,既能表现鲲鹏追梦的坚定,也能表现大地助力的悲壮,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示例2:选A、B、C。大树有着飞翔之梦,并且为之不断练习;广袤的大地是大树成功变身为鲲鹏的力量源泉;辽阔的天空召唤着鲲鹏,让它领略了搏击长空的快乐和荣光;太阳点燃鲲鹏,使它变成火焰鲲鹏。将四个形象进行构图,画面气势恢弘,富有想象的张力,使人充满一种腾飞追梦的激情。
(3)示例1:你是飞向太阳的夸父
羽翼在燃烧
火焰中腾飞的灵魂
栖息在时间的外面
在透明的光中永恒
示例2:你是重返大地的寻根者
在山巅上一站就是多年
脚趾重新扎根枝丫继续延伸
原乡的血浆
复燃你的涅槃梦
8.
水击三千里
蓬舟吹取三山去 示例:鹏程万里
示例1:庄子笔下的“鲲鹏”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毛泽东等就有诗词借“鲲鹏”表达人生理想和志趣追求。可见,通过“鲲鹏”表达志向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选择以“鲲鹏”为主题设计文化衫,以此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鲲鹏记》中的大树梦想飞上天空,凭借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变身鲲鹏,涅槃后成为永恒的灵魂。以“鲲鹏”为主题设计文化衫,也是对“鲲鹏”这一形象的创造性使用,表达对同学们在逐梦路上不畏艰难、超越自我、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示例2:“鲲鹏”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形象,庄子、李白等人的诗文中都有它的身影,给我们一种志向高远的感觉。选择以“鲲鹏”为主题设计毕业文化衫,可以表达对同学们鹏程万里的祝愿与期待,也体现出文化衫的文化意味。在设计过程中,《鲲鹏记》中的鲲鹏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它原是一棵树,但不安于命运的安排,通过不断练习和大地的帮助,变成鲲鹏,飞向蓝天,冲向太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它让我们明白不仅要有高远的志向,更应在追梦路上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这次活动的价值,一是丰富了我对鲲鹏的理解,二是使我明白要主动去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大树时期”对应的是从开头到第⑦段。
第⑧段至结尾是“鲲鹏时期”,结合第⑮段“飞起来以后,鲲鹏才有自己的领空。它飞起来了,但不是为了博取人们的惊呼和赞许,而是在天空中搏命”,可概括为:空中搏命;结合第⑲段“很久以后的一天,鲲鹏从天外回来,降落在一个山巅上”,可概括为:站立山巅;结合第㉑段“它在山巅上空盘旋三周后,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飞去”,可概括为:飞向太阳。
(2)
①本题考查阅读拓展。
鲲鹏形象可结合文章中的描写进行设计。如,结合㉑段中“人们看见它越飞越高,就在它接近太阳光束的一瞬间,它的身体被阳光点燃,忽然燃烧起来。它拍打着燃烧的羽翼继续飞翔,在飞向太阳的途中变成了一只火焰鲲鹏”分析,鲲鹏展翅翱翔,扇动着巨大的火红色的翅膀,向太阳冲去,离太阳越来越近,鲲鹏身上的火焰越燃越烈,但它毫不畏惧,一往无前,最后它像一个火焰精灵般投入太阳的怀抱,与太阳融为一体。
②本题考查阅读拓展。
要求从“大地、太阳、天空”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形象与鲲鹏构图,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如:选B。太阳是这棵大树的终极向往。大树变身为鲲鹏后,经过涅槃重生,又站在山巅。最终,它向着太阳飞去,变成了火焰鲲鹏。将鲲鹏与太阳形象进行构图,画面气势恢弘,突显了鲲鹏腾飞追梦的激情之旅,富有奇幻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③本题考查仿写。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结合文章内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赞美鲲鹏的精神追求。
示例:你是重返大地的寻根者/羽翼在燃烧的山巅上/脚趾重新扎根/枝丫继续延伸/复燃你的涅槃梦。
(3)
①本题考查文学积累。
诗文名句根据背诵过的课文填空即可。注意“蓬”字的正确写法。成语可写“鹏程万里”“鹏飞鸿举”等。
②本题考查阅读运用。
阐述设计“鲲鹏”主题文化衫活动的价值,要从“鲲鹏”的形象进行分析。
“鲲鹏”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形象,深入人心,在庄子、李白、毛泽东等人的诗文都有出现。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鲲鹏是具有远大志向,拥有宏伟理想和抱负的人的象征,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鲲鹏记》丰富的想象力,鲲鹏由大树化身为鲲鹏飞向太阳,令我震撼。鲲鹏的追梦之旅永不停息,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选择以“鲲鹏”为主题设计毕业文化衫,可以表达对同学们鹏程万里、前程远大的祝愿与期待,也体现出文化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9.
恒
示例:志
以探寻民族解放的革命道路为己任,如红军。
10.(1)示例:一丝不苟的解密者
(2)示例:人类怎样才能登上月球?月球基地如何建立?将来人类能在月球上居住吗?面对茫茫宇宙,探月工作者从未停止探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探月目标,渐渐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他们的探索,定会实现中国人更深远的登月之梦。
11.
示例:中国近代史知识
示例:实地考察 调查报告
示例:各学科“探索”都要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形成成果。
12.示例1:斯诺深入革命根据地,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的学习成长经历,从而理解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他走到根据地老百姓当中,了解红军生活、社会制度、教育情况等。斯诺通过采访、实地调查等有效方法完成了自己对苏区和红军之谜的探索,并以纪实作品的形式向全世界作出自己的解答。
示例2:法布尔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大头黑布甲连续装死时每次的时长不一,如果实验连续进行,它装死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法布尔根据它装死的情况做出假设,并继续观察,最终得出它只要意识到周边有人就始终保持不动的结论,从而了解这种昆虫谨慎而狡猾的性情。法布尔通过实验法进行探索,一步步逼近昆虫世界的真相。
13.
示例1:甲。首先,查找资料、询问历史老师,了解宋元时期古港经贸往来情况和龙泉青瓷的制造规模,记录相关信息。第二,查找资料,了解龙泉与温州的地理位置,作为实地考察的准备资料。第三,到古港遗址实地考察了解古港当时的盛景,并采访考古学家,进一步了解龙泉青瓷从温州出口到哪些地方或国家,做好记录。最后,综合资料,撰写龙泉青瓷在温州古港遗址大量出土的调查报告。
示例2:乙。查询资料、询问科学老师,了解“嫦娥工程”的整体规划、“绕、落、回”三阶段中关键技术,如软着陆和无人采样返回等,记录相关信息;查找相关新闻,了解“嫦娥工程”未来探月蓝图,如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并做好记录;有条件可采访航天工作人员,记录“嫦娥工程”背后科技工作者的感人故事,获取生动的素材;整理材料,撰写“嫦娥工程”的探月历程和成果的报告。
【解析】
(1)
(1)根据“持久从事某领域,始终如一”可知,应是对某事持之以恒,故带“心”字旁的字应是“恒”;
(2)根据前文所给示例“慎:慎重对待探索中的细节,如杨利伟等”,可以从“革命道路 红军(《长征》)”和“海洋 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两个中任选一个进行填写。
如:“革命道路 红军”可以填写——志:以探寻民族解放的革命道路为己任,如红军。
“海洋 尼摩船长”可以填写——情:具有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同情心,如尼摩船长。
(2)
(1)根据“探月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的圆梦人”和题干中课外资料及卡片内容中对考古人员的介绍“考古人员发掘遗迹,修复文物,从断垣残片中寻找证据”,可以拟写标题为“一丝不苟的解密者”或“寻找历史证据的探索者”。
(2)根据标题“探月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的圆梦人”以及题干中课外资料对探月工程的介绍,仿照考古人员的介绍内容,可以拟写“探月科技工作者”卡片介绍语。
示例: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给一代代中国人带来了对月球的无限遐想,当今,中国探月工程正一步步将神话变为现实,一代代探月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月球上一定会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月球基地。
(3)
(1)根据“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和“应用文写作知识等”“生物分类知识等”等内容,此处可以填写本学科知识为“中国近代历史知识”;
(2)根据课内资料“①实地考察、参观,拍摄图片资料,记录相关人员的讲解、介绍。②到图书馆、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作为实地考察资料的补充。③走访与之相关的老人或名人的后代,了解相关的逸闻趣事,使历史建筑鲜活、生动起来”可以填写“实地考察”或“走访名人”等;
(3)根据(2)小题所填内容,可以填写“调查报告”或“访谈录”等;
(4)根据“本学科知识”和“关联学科”“能力(方法)”“成果”四列的内容可知,在进行本学科研究的同时,会用到关联学科的知识,并使用恰当的探究方法形成探究的成果,故此处应填写:各学科“探索”都要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形成成果。
(4)
根据题干要求“向名著学‘探索’。从下面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具体内容,总结作者的探索方法”,可以从ABC三本书中任选一种进行总结,在总结探索方法时,一定要根据名著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示例:从《寂静的春天》中学习用通俗的语言宣传科学知识的方法。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5)
根据表格提供的课内资料“科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历史活动课”内容,实施过程要包括查找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相关人员等,预计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考察报告、访谈录等。
14.例文一:
自省,让好事发生
走过炎夏,走过深秋,冬天如约而至,校园生活早已翻开崭新的一页。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我也曾满怀社志,但奈何结果总是不如我意,就像窗外的枫香树一般,一阵阵秋风过后,只余空悲切。
那日中午,我落寞地行走在满是枫香叶的校园小径。不经意间一瞥,花园里的两株紧挨着的月季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株,枝头昂然挺立着三四个花苞,圆圆鼓鼓的,像是马上要涨裂似的。另一株枝叶很繁茂,却不见一个花苞,倒是一根极长的枝条抢了它的风头。听老师说那是徒长枝。很明显,它抢去了原本属于花苞的营养。
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重重地撞在我的心头,这株有徒长枝却不开花的月季不正是我吗?
初中以来,我热衷的事情好像太多了。一会儿要参加舞蹈队,一会儿又要参加学生会竞选。每天忙忙碌碌的,看似充实,却忘记了平衡好学习。老师的提醒是对的,只有学习成绩提高了,学有余力了,才能在学生会更好地服务他人。“淫慢则不能励精”,我又怎能继续这样浮躁迷茫下去呢?那株含苞欲放的月季其实是在蓄积全身的能量,准备拼尽全力开放呀。我也要像第一株月季那样,蓄积能量,拼尽全力去绽放。
自此以后,课堂上,我不再想着下课后还要去检查两操,不再想着明天还有舞蹈课……我提醒自己,把心安顿好,专注当下,提高效率是我首先要做的。渐渐地,学习有了一些起色,心里也多了一份自信。
再一次走在那条小径,忽闻到一阵淡淡的幽香,一眼望去,那株原本含苞的月季已然绽放,在冬阳下是如此明媚!那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片片优雅,片片油亮,它们紧护着摇曳其中的花蕊,仿佛蓄积了这世间所有的纯粹﹑美好。我欣慰一笑,笑它的绽放,也笑它正在变得更美。
而现在,我正坐在寂静的考场上,下笔如飞,仿佛要把这些日子所有的努力全部挥洒出来。园里的月季花瓣已有些许凋落,可她却和一旁的那株花树一起挥动着枝干,好像要对我诉说着什么……也许是祝福,也许是对我未来的期盼。
我幡然醒悟:人生当如月季,只管努力,只管蓄积沉淀,花落终有再开时。
例文二:
勇于认错
山上有两间庙宇,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斗殴,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
有一天,甲庙的住持怀着一颗好奇心前去请教乙庙的和尚。他在门口碰到了一位小和尚,小和尚正在低头认真地打扫卫生,甲庙住持说:“小和尚,你们为什么能让庙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小和尚抬起头回答:“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
甲庙住持正深感疑惑时,忽见一名和尚匆匆从外面归来,刚走到门口时,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过去,扶起他说:“都是我的错,怪我把地擦得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也跟着过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地是刚刚擦过的。”被扶起的和尚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不怪你们,都怪我自己粗心大意,太不小心了!”前来请教的甲庙住持看了这一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答案已在心中了。
大家有时候往往碍于面子,觉得向别人低头认错就是一种丢失尊严的表现,面子上过不去,所以就会声嘶力竭地与对方抗衡,甚至大打出手,只有这样自己才可以长长地出口气。
其实,“认错”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当然我们也没必要什么事情都归咎于自己,也不需要把一切错误都揽在自己的身上,始终扮演一个无辜的“受气包”的角色。
虽然我们不能像乙庙中的和尚那样事事点头哈腰地认错,但至少需要这种态度,一种彼此谦让的态度,这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还能缓和人们之间的矛盾,更能时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向生活、事业中的好的一面去追求和发展。
例文三:
自省铸就成功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旨在告诉人们当面对失改时不要一味怨天尤人,而应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才为仁者。由此可知,自省精神铸就成功。
自省精神使一个人取得成就。国家游泳队员孙扬曾经犯过许多错误,年少轻狂的他与教练吵架,离开国家队出走,后又因无证驾驶使他被国家队开除数月进行管教。在这些日子中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年少无知的举动,在刚结束的韩国仁川亚运会重以全新的姿态出发,力斩1500米个人金牌,打败昔日队手朴泰恒,而他与朴泰恒从伦敦到仁川的友谊也是日渐深厚,受到世界人们的好评,为人接受。正是因为孙扬敢于面对过去洗心革面,他才会重新出发重新得到人们的认可。
自省精神使一个集体走向辉煌。马云在亚洲投资会上表示阿里巴巴没有跟上腾讯业务发展的步伐,他深刻自省了阿里巴巴集团的竞争方案,“我们想改变中国”,这使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全球影响巨大的网络批发平台。聚美优品曾被曝光销售伪制奢侈品,这引起了聚美创始团队的反省,最终适应电商新模局,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反之,不懂反省的IBM被早早收购,记忆中的红梅集团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自省精神对于一个集体尤其重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完善,适应市场才会在历史中经久不衰日渐强盛。
自省精神使一个王朝走向兴盛。唐太宗时期有一位忠臣魏征,他经常“犯颜”与太宗据理力争,直言进谏,惹得太宗的“君颜”经常落地,太宗十分气愤,后被长孙皇后发现实情,长孙劝太宗:“只有忠臣才会使国家强盛。你这样做会闭塞忠谏”。太宗顿悟,然后反省自己的过错,最终接受良言忠谏,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正是太宗的自省精神使他广开言路成就唐朝兴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省在成功路上必不可少,懂得自省的人仿佛有一面镜照着自己,三省吾身,照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些人一定会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反之不懂得自省的人只会怨天尤人,使错加倍,那么他们一定会碌碌终身。
自省铸就成功,朋友们请时常举起自省之镜,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更好。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审题。根据题干要求“下边三本书都与‘犯错’有关,它们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知,写作内容要和“犯错”有关。又根据封面内容“科学进步的奥秘,不是从不犯错,而是永不言弃”可知,正是因为有了不惧犯错、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有了科学的进步;“犯错并不代表着无知和愚蠢,也不是我们道德沦丧,犯错是透视自我和人类的一扇窗”可知,犯错后要不断反省自己,透视自我,人类才会进步;“人们为什么为自己的愚蠢看法、糟糕决策和伤害行为辩护”可知,人们总是想为自己犯错而辩护,为自己犯错找理由,而不知道认错。
二、立意。由第一幅封面可以立意为“永不言弃,不惧犯错”;从第二幅封面可以立意为“自省”“自我反省,才能不断进步”;从第三幅封面可以立意为“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要勇于认错”等。
三、选材。针对材料立意,选择素材可以是古今名句,如“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是古今中外自我反省的故事,如“卧薪尝胆”等;任务一写记叙性文章,要选择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通过事件进行的反思;任务二是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小说等文体;任务三写议论性文章,要写出自己对三幅封面立意的观点,论证要严密,观点要准确。